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累了真的会让你变丑

拍照片的时候,才发现镜头里的自己,怎么看怎么呆丑,没有青春活力。怪不得这段时间大家都说:要多注意休息……原来是工作太忙太累变丑了!

“累丑”可以说既描述了原因,又呈现了结果。不仅“累”让人有共鸣,“丑”更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个用颜值变化来形容累的程度的词,如此新鲜,迅速让人们感到强烈的表达欲望。“丑”这个形容外貌的词,精准地打中了现在人们普遍高度关注颜值的心理。过去人们常用“累瘫”、“累死”来形容自己很累,现在却强调“累丑”。

更深一层来讲,年轻人这种对颜值下降的担忧,其实也反映了努力工作与体面生活之间的矛盾。人们吐槽自己累得丑了,言下之意,是工作让人的生活不体面了,工作的忙碌让自己没工夫仔细捯饬、没有时间收拾外在形象,精神头不如以往了。

吐槽“累丑”,其实也在表达不想继续“累丑”的愿望,发泄一下情绪。这个愿望背后,包含的是人们对更合理的加班制度、工作状态等更高层面的期待。人们不希望工作把生活的体面都挤压掉,而是希望能够保持一种从容淡定。

人体内存在一个生物钟调节机制,参与体内新陈代谢、氧化还原平衡的调节。白天受紫外线侵扰导致DNA受损的皮肤细胞需要在晚上进行修复,而充足的睡眠是修复的关键。熬夜后,混乱的生物钟会削弱皮肤在夜间的修复能力,褪黑素合成不足,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和皮肤的抗氧化能力。白天努力干活,夜里还不给休息,谁还能有好脸色?所以纹路、皮肤松弛、下垂和暗黄这些现象就出现了。

英国伦敦的一所睡眠学校就曾做过一项人体试验,通过睡眠时间的不同来观察受试者面容的变化。一位名叫Sarah Chalmers的46岁女性受试者,在连续5天保持8小时的睡眠后,再将其每天睡眠时间减少2小时,观察到的面容变化:

首先最直观的差别就是,该女性睡8小时后的面容状态明显要好过睡5小时,前者更加有精气神,眼睛也更加有神,后者则明显呈现出疲态。再仔细看睡眠时间不足还造成了人脸部哪些细节上的差别:面部、眼部呈现浮肿;面部轮廓下垂;双眼下略显眼袋;眼睑下垂明显。更可怕的是,造成而这么明显的变化仅仅只花了5天时间而已。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比了受试者每天睡8小时和每天只睡4小时,坚持7天后的面部变化,我们来看其中一位受试者的对比结果:

最大改变是在眼睛,眼睑下垂、眼部浮肿、泪沟、眼袋、黑眼圈、眼部细纹等一览无余,并且还出现目光呆滞、眼中无神等状态。

1.熬夜是怎样伤害皮肤的?

1.1出现黑眼圈

黑眼圈是夜间睡眠不佳最常见的征兆。这些症状是由皮质醇水平的升高引起的,皮质醇通常被称为压力荷尔蒙,当身体疲劳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皮质醇。

1.2免疫状态失调

当我们睡眠不足时,免疫系统会受到严重打击,并会加重全身慢性炎症,这是引起皮疹和其他皮肤相关问题的常见原因。

1.3皮肤浮肿

当我们在睡觉时,我们的皮肤会自我修复和更新。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睡眠,修复过程就会减慢,身体的毒素也不能很好的排出,这意味着浮肿(尤其是眼睛周围)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的合成过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4皮肤衰老加速

缺乏充足的睡眠会增加体内活性氧(ROS)的水平,这使得包括皮肤在内的机体更容易遭受氧化应激的影响,进而加速皮肤的衰老。

1.5破坏皮肤屏障

长期睡眠不足者的经皮失水量(TEWL)水平明显更高,这反映了睡眠不良者皮肤屏障功能明显更脆弱,屏障受损后恢复困难,抗逆性差。皮肤屏障难以锁住皮肤内部的水分,也让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侵害。

另外,“累丑”还会出现体态和身材的变化,如头前倾、驼背、臀部下垂等和出现小肚腩、大腿变粗等。

2.疲劳量表自测疲劳程度!

2.1有过被疲劳困扰的经历。

2.2需要更多的休息。

2.3总感觉犯困或昏昏欲睡。

2.4着手做事情时感到费力。

2.5如果着手做事时不感到费力,但继续进行时还是力不从心。

2.6感觉体力不够。

2.7感觉肌肉力量比以前小。

2.8感觉虚弱。

2.9集中注意力困难。

2.10思考时头脑不清晰、反应慢。

2.11讲话时口头不利落。

2.12讲话时,觉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字眼很困难。

2.13记忆力大不如前。

2.14排斥过去习惯做的事情。

结果评定:回答“是”计0分,回答“否”计1分;第1~8条的分值相加为躯体疲劳值,第9~14条的分值相加为脑力疲劳值,分值越高,反映疲劳程度越严重。

3.疲惫有什么危害?

伴随着压力的累积,大脑过度使用与体力的消耗,疲惫带来的伤害,不只是拉低颜值那么简单。

3.1慢性疲劳综合征

超过6小时持续或反复的疲惫,且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导致多系统功能的紊乱和下降,如脱发、睡眠障碍、厌食等,严重时甚至引发猝死。

3.2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病的研究显示,易疲劳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尤其是有的患者长期感到疲劳,但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却无明显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缺血,应由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明确病因。

3.3糖尿病

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疲劳、乏力症状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尽早到医院就诊。

3.4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睡眠、休息充足的情况下,仍长期感觉疲劳的人群,需要警惕癌症、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时到医院检查。

4.怎么解决“累丑”?

如果排除病理性原因,还是感觉疲劳感挥之不去,日常需要从运动、睡眠、饮食、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调整。

4.1坚持锻炼

运动有助调节机体免疫力,赶走疲劳感。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适度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即便是轻松的散步也对健康大有好处。

4.2规律作息

建议大家养成午睡习惯,但时间最长不要超过半小时;每天的睡眠时间尽量规律,避免熬夜后补觉。

另外,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都要保证每年体检一次,以便对疾病早诊早治。

4.3喝够白水

缺水会降低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血液内的输送能力,进而导致人体感觉疲倦。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应为1500~1700毫升,建议在一天内少量、多次慢饮,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

4.4营养均衡

多食用深绿叶蔬菜、全谷物、坚果、鱼类等天然食物,烹调方式尽量以蒸煮为主。

4.5培养兴趣

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感到焦虑时学会积极调节,比如短期旅游、爬山远眺、跳舞唱歌、摄影绘画等都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

4.6改变不良姿势

斯坦福大学运动医学中心的副主任山田知生认为,保持端正的姿势有助防止疲劳感。具体可用观测人体侧面的方法,如果能保持肌肉X形或身体直线型,说明你处于正确的姿势和体态。

TIPS:现代人久坐缺乏运动,很容易增加身体的疲劳感。下面介绍一套动作,帮你及时解乏。

(1)有节律地击掌,面带微笑,屈伸头颈;

(2)在有节律击掌的同时,上下踮脚;

(3)每击掌两次,向前扩胸伸展手臂。

整套动作做够2分钟,有助缓解神经紧张、颈肩酸痛等不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常用食醋泡脚 能治哪些小病_keyu20的口袋_奇虎经验搜索
别再熬夜了,会变丑!
长期熬夜会变丑么?
熬夜对皮肤的伤害,多贵的护肤品都救不回来
熬夜会造成体内酵素大量流失、随之而来的就是衰老、亚健康!
掌握这2点,凌晨4点睡觉都不算是熬夜!如何才能健康地熬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