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

体检和医院检查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回事?要不要紧?很多人一头雾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事。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英文名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至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由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二人发现,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杆菌能分泌尿素酶,从而产生氨,所以可以生活在强酸环境下的胃里安然无恙。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和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它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检出率高达95%~100%,胃溃疡患者中的检出率在70%以上。同时,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为1类致癌物。

此外,幽门螺杆菌还与诸如缺铁性贫血、牙周病、皮肤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甚至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发病有密切的相关性。

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各地的感染率各异,主要取决于人种差异、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高危职业(医护人员)等因素,但总体感染人数庞大。我国成人感染率统计数字不一,但普遍认为在50%以上。

大部分感染者是没有症状的,只有在体检时做相关检查才能发现;少部分人会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10%~20%的感染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更少的人会发生胃癌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1.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害怕了,多数没有症状,有症状时可能病情就比较严重了。也就是说,早发现很重要。那么怎样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呢?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主要分有创和无创两种。

有创检查需要通过胃镜获得胃黏膜标本,目前常用的有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病理染色检查。相比之下,无创检查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应用也更广。目前主要有血清Hp抗体检测,13C、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三种方法。其中血清抗体检验由于无法区分是既往感染还是正在感染,一般用于人群感染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粪便Hp抗原检测的普及度还不是很高。

尿素呼气实验是目前诊断幽门螺杆菌准确性最高的方法,它的优点不仅在于其无创性,还在于它能反映胃的整体感染状态,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活检标本的局限性,因此13C呼气实验广泛用于临床上判断感染和治疗后的复查,但易出现假阴性。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途径

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

goodwin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目前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途径的研究能归入这一学说的资料最多。主要包括:①幽门螺杆菌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免疫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途径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来得到最重要关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质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HP+)即表示幽门螺杆菌阳性,也就是说体内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幽门螺杆菌一个加号,说明幽门螺杆菌阳性,一般幽门螺杆菌超过正常值,就表示为阳性,根据数值多少,用几个+来表示。数值值100~250时,检验结果用一个+表示,说明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数值>500时,则表示为两个加号,即++。数值>1000时,则表示为三个加号,即+++。幽门螺杆菌阳性,一个加号建议治疗,避免进一步损害胃黏膜,或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这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发生反酸、烧心,而具有胃溃疡疾病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更是引起胃痛症状的发生,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就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引起慢性胃炎,所以临床表现可见: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缓慢,容易反复发作。

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2周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接受过胃部手术、有过胃病、或亲属中有过胃癌的人应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并对感染者进行杀菌治疗,这样有望控制胃癌。

4.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吃

平时注意碗筷定期消毒,专用碗筷,防止互相感染。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避免刺激因素。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作息规律,按时就寝,保证睡眠。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饥饱不定。

避免胃酸的过度分泌,因此不吃或少吃奶制品,适当减少水果摄入量,少吃多餐。饮食以清淡为主并注意适当运动。远离不易消化(干硬食品)及高热量(脂类和糖类)的食品。要有足够的维生素,如含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适量吃。远离多渣食物和油炸食物,此外,富含粗纤维的食物(粗粮类、蔬菜类)不能过多的摄入,以避免加重胃肠负荷。禁止食用对胃部刺激性伤害性大的食物,如姜、蒜、酒、浓茶、咖啡等,及调味的麻、辣、酸、甜等调味品少用。避免吃烟熏、腌制、油炸食品。

不要焦虑压抑,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对胃黏膜健康形成不良的影响,很多人一紧张就胃疼,就正是这种不良情绪对胃部健康形成影响的例证。因此,对于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来说,就更要注意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的减少胃部健康风险。

不做传播幽门螺杆菌的危险行为,幽门螺杆菌之所以传播的这么广泛,主要还是与它的传播途径有关。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两种途径来引起相互感染的,因此,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来说,应该避免口对口喂食,口对口接吻等行为,这些行为都会造成幽门螺杆菌的口口传播,在家人或朋友之间共餐时也要注意,使用公筷等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幽门螺杆菌的口口传播。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多注意卫生,也是减少幽门螺杆菌粪口传播的重要方面。之所以强调这些方面,一方面是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一步把这个致病菌传给他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交叉重复感染。

说了这么多,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来说,如果已经出现了确实需要根治的适应症或相关问题,那么看医生遵医嘱进行正规的用药根除治疗,而对于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与其整日担心,或者相信某些偏方,真的不如做到上述几个方面来得更靠谱,更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悟空问答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别急着用药,试试它
“幽门螺旋杆菌”的死对头, 每天一两口, 胃痛不攻自破
养胃“王牌”公布了,不是紫甘蓝,你若爱吃,冲走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
建议收藏!史上最全面的幽门螺旋杆菌科普|胃癌|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