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河

命名

淮河,古称“淮”,如甲骨文《金》:“王步于淮”,金文《楚公紧戈》:“我乃至于淮”,《书·禹贡》:“淮沂其又,蒙羽其艺。”孔传:“二水已治,二山已可种艺。”[19]
淮约在西周时期,在其后加“水”成为'淮水”(见《诗经·小雅·鼓钟》)[19],淮河生存着大量叫“淮”的鸟,“淮水”就因此而得名。[1];后在南朝宋时,又改称“淮河”(见鲍照《石帆铭》),一直沿用至今[19]

历史变迁

在第四纪沉积过程中,深受新沂泗洪断裂的影响,三角洲的西部即扇顶部分发生了变化。由于断裂的拱抬作用,来自西、西北方向的灌北冲洪积平原地下水被迫向东径流,导致了第四纪沉积从山麓粗碎屑相递变为细粒相,同时由单一含水层系递变为多层含水系统。导致沉积分成两个路径演化。一路经过淮阴向东北流经裢水一响水,另一路向东南经过淮阴一建湖一盐城发生有序的变化。沉积也变成与淮北平原单一的陆相冲洪积沉积演变为海相与陆相交互沉积。再历经多次海侵后,特别是最晚的全新世海侵,晚更新世末期的大理冰期引起大规模海退,导致深层地下淡水补给,使得深部淡水在150米以下埋藏。淮河的形成受到拗陷的影响,北部界限为准阴一响水断裂,西部可能受新沂泗洪断层错动影响,南部可能为洪洋一建湖隆起,东部界限为盐城断裂。整个演变过程塑造了淮河三角洲的地貌和沉积特征[20]
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6]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6]
 在宋朝的83年期间(1195—1278年),主流东夺汴泗,短期内尚较稳定。在元朝统治的88年期间(1279—1367年),黄河向南决口增多,淮河水系受到扰乱,水灾日益频繁。淮河流域支流在元朝期间,也有很大变化。1335—1337年间,河南汝水泛滥,有司自舞阳断其流,引汝河水东流,改道入颍河,从此汝河有南北之分,舞阳以北为北汝河,舞阳以南为南汝河,这就是现在漯河以西的北汝河、沙河、澧河三水系改流入颍河的经过。在明朝统治的275年间(1368—1643年),治黄策略仍与元朝相似。为了维持大运河的漕运,尽力避免黄河向北溃决。在明万历统治时期的23年(1596—1619年)中,黄河决口18次,几乎年年决口。在明朝统治期间,淮河流域的变化,除黄河主流由向南转而向东,经徐州夺泗夺淮,灾区下移到江苏和山东以外,还修建了洪泽湖大堤,并在大堤上修建了泄水闸坝以分淮入海入江。[6]  黄河夺淮在清朝统治期间共计211年(1644—1855年),黄河已不再向涡河颍河分流,而是全部经徐州南下夺泗夺淮,灾区转至徐州以下直至海口,江苏省受灾最重,其次为皖北与山东。清咸丰元年(1851年),黄淮同时发生大水,洪泽湖南端蒋坝附近大堤决口,洪水经三河流经高宝洼地、芒稻河,在三江营入江,形成了入江水道的雏形。清咸丰5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现兰考)铜瓦厢决口北徙,终于结束了黄河夺淮的局面[6]

位置境域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1°25’和北纬30°55’~36°36’之间[7]。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皖山余脉、通扬运河如泰运河的东段与长江流域毗邻,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西段与黄河流域分界。[5]流域东西长约7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面积为27万平方千米[5][7]。行政区域上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居中国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7]

流域水系与特征

水系组成

干流

淮河源出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东麓,东流至淮滨人安徽阜南,经淮南蚌埠、嘉山等市、县,入洪泽湖西界,折向南流,再折向东北经洪泽湖人江苏省淮阴市,曲折流向东北入海[19]。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千米,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积3.06万平方千米;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千米,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千米;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千米,地面落差约6米,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平方千米[7]

主要支流

淮河拥有一级支流120多条、二级支流460多条,全流域内主要跨省河流100余条[21]
在淮河上中游支流中,南岸支流都发源于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区,源短流急,流域面积在2000~7000平方千米的有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北岸支流主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漴潼河新汴河、奎濉河,其中除洪汝河、沙颍河上游有部分山丘区以外,其余都是平原排水河道,流域面积以沙颍河最大,近4万平方公里,其它支流都在3000~16000平方千米之间[5]
淮河下游里运河以东,有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滨海河道,承泄里下河及滨海地区的雨水,流域面积为2.5万平方千米[5]
沙颍河
沙颖河是淮河最大的一条支流,主线西起河南省伏牛山东麓,东至安徽省正阳关入淮,全长624千米,流域面积39880平方千米,约为淮河流域总面积的1/7。沙颖河周口以上为上游,河长324千米,流域面积25800平方千米;周口阜阳中游,河长174千米,其间主要支流有新蔡河新运河、黑茨河、汾泉河;阜阳市以下为下游,河长126千米。沙颖河流域包括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洛阳、开封、周口阜阳等8市,共计40多个县(市),流域总人口达2640万[9]
史灌河
史灌河是纵贯固始县全境的主要河流,由史河与灌河汇集而成,是淮河南岸一条最大支流,在固始县境内集水面积为244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3.9%。史河发源于安徽省金寨县,在固始县境内全长124千米;灌河发源于河南省商城县,在固始县境内全长56千米。灌河上游为大别山区,中游为丘岗,下游右岸为洼地,特别是史河与灌河相汇后,右岸为弯地,左岸从老李集以下为岗坡地,河岸土质大部分为轻质土[10]
史灌河
沂沭泗水系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流经山东、江苏两省,总面积近8万平方千米[6]
沂河经山东省的沂源沂水沂南、临沂、郯城和江苏省的邳县、新沂等县市后入骆马湖,全长574千米。骆马湖以上流域面积1160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东汶河蒙河、孝河、涑河柳青河白马河等。沂河干流的安全行洪能力:临沂站为12000立方米/s,李庄站为7000立方米/s,华沂站为6000立方米/s[6]
沭河经山东省的沂水、莒县、莒南、临沂、临沭郯城和江苏省的新沂沭阳等县、市后汇入新沂河沭河沂河约20千米,两河平行南下。沭河南流至临沭县大官庄时分为两支,南支为老沭河(亦称总沭河),东支新沭河。沭河较大的支流有袁公河、鹤河、浔河高榆河、柳青河和汤河等。沭河总流域面积5970平方千米(其中大官庄以上4519平方千米),干流长300千米[6]
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一条山洪道,发源于山东省新泰市的太平顶山西侧,流经新泰、泗水、曲阜、兖州、邹县、济宁和微山等县市,于济宁市郊入南阳湖,河长159千米,流域面积2366平方千米。河口的行洪能力约3600立方米/s[6]

湖泊

在淮河流域水系中有许多湖泊,其水面总面积约7000平方千米,总蓄水能力280亿立方米,其中兴利蓄水量60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6]
洪泽湖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中最大的湖泊,它承转淮河上中游约16万平方千米的来水,在12.5米水位时,水面面积2069平方千米、蓄水量31亿立方米,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该湖是一个集调节淮河洪水,供给农田灌溉、航运、工业和生活用水于一体,并结合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湖泊[6]。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湿地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泽湖湿地景区位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西岸,总面积5.2平方公里,集生态休闲、会议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22]
洪泽湖
南四湖
南四湖是中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由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等4个湖泊组成,南北狭长125千米,流域面积3.12万平方千米,京杭大运河从南四湖全境穿行而过。是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两座大型中央直管湖泊之一,是淮河流域北部的重要水源地,具有调节洪水、蓄水灌溉、航运交通、改善生态等多种功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23]
南四湖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水系453亿立方米,沂沭泗水系168亿立方米。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31毫米,其中淮河水系为238毫米,沂沭泗水系为215毫米。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汛期实测来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沂沭泗水系各支流汛期水量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年的70%—80%[6]。   

水资源

流域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74亿立方米,干旱之年还可北引黄河,南引长江补源[7]。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0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5%[3]。淮河流域各项水源工程的年供水能力约450亿立方米。[6]淮河流域地表水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地区山区大、平原小,平原地区则是沿海大、内陆小。淮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全流域人均水资源488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8%[24]
淮河流域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51万kW,可开发的装机约90万kW。主要分布在上游各支流,由于集水面积有限,径流小,电站装机容量大都在1万kW以下[6]

含沙量

淮河干流来沙量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输沙量与含沙量分别以22.882万吨/年和0.0074千克/(立方米·年)的趋势减少,至2000年以后含沙量趋于稳定,在0.2千克/立方米以下。其中吴家渡站来沙变化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年输沙量在1950—1984年处于多沙期,随后转入少沙期,持续到2015年,比较明显的突变年限在1984年左右;年均含沙量可分为:多沙期1950—1980年、平沙期1981—1984年和少沙期1985—2015年,比较明显的突变年限在1980年左右[25]

地下水温度

安徽省地区地下水水温明显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20米以浅地下水17℃,等值线位于徐州—淮北市—宿州市—蒙城乐土—怀远常坟—凤阳西泉一线;20至50米地下水17℃,等值线位于濉溪临涣—宿州方店—怀远万福—蚌埠市一线;50米以深地下水18℃等值线位于涡阳新兴—蒙城坛城—濉溪双堆集—怀远龙亢—淮南潘集—定远年家岗一线。三条等值线大致都呈南北方向。20米以浅地下水样品水温值在11~20℃之间。水温高于19℃的样品零星分布于亳州芦庙,界首戴桥,利辛巩店、西潘楼、刘家集,蒙城立仓,阜南县城、方集,凤台古店,淮南潘集、洛河、上窑,霍邱县城、孟集,寿县双桥—安丰塘,长丰兴隆,淮北市,灵壁渔沟,泗县大路口等地。20至50米地下水样品水温值在14~20℃之间。水温高于19℃的样品分布于蒙城、凤台—寿县—长丰一带,水温高于20℃的样品分布于亳州古井、双沟,涡阳城父、店集、耿皇,蒙城县城,淮南李郢孜等地。50米以深地下水样品水温值在12~28℃之间。水温高于22℃的高值区从界首、亳州、通过河南永城一直延伸到砀山,水温高于22℃的地下水采样点分布于亳州古井、界首市城区、阜阳宁老庄、淮北朔里、砀山县城、蒙城板桥等地。其中界首市HW09—356点水温达到28.4℃,是区内水温最高的样品[26]

水源补给

淮河河水主要补给来源有地下水和大气降水[27]
在降水方面,从1956到2020年准河流域降雨量呈现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年均降幅约0.55毫米。从1956到2020年,准河流域降雨量的周期性特征不明显,且不同时期的周期性特征差异显著;但是在1962一1965、1972一2009两段时期内,可能存在为期2年的降雨量变化周期。准河流域降雨量地区分布不均的特征明显,总体呈现南部多、北部少,同纬度地区山区大于平原,沿海偏多、内陆偏少的趋势。各地降雨量的年际变幅也存在较大差异,降雨量变幅总本上自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28]。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8毫米,北部沿黄地区为600~700毫米,南部山区可达1400~1500毫米。汛期(6—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50~75%[3]
淮河中游地区的地下水平均总补给量为12.18亿立方米/年。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占总补给的83.4%,达到10.16亿立方米/年。农田灌溉用水的灌溉水源为区内和区外的地表水,通过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量为1.49亿立方米/年,占总补给的12.2%。其他补给方式,如河道渗漏补给、湖泊洼地渗漏补给、边界流入等,只占总补给的4.4%。地下水埋深较浅的特点以及降水年内分布的均匀性,使得即使年降水量相对较小,也能产生较大的年降水入渗补给量。降水入渗补给在空间分布上显示出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沿河下游和湖泊周边的区域补给强度较大[27]

地理环境

气候

淮河是南北方的一条自然气候分界线[5]。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11]。淮河源位于亚热带向北暖温带过渡地区,典型的过渡区域气候[29]
淮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因受季风交替影响,时冷时热;夏季西南气流与东南季风活跃,气温高、降水多;秋季天高气爽,多晴天;冬季受干冷的西北气流控制,常有冷空气侵入,气温低,降水少。流域年平均气温13.2~15.7℃,气温南高北低,气温年均差25.1~28.8℃。年均相对湿度66%~81%,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流域无霜期为200~220天。流域年平均日照时数1990~2650小时,从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减少。[5] 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通常出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最低月平均气温为1℃,通常出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0℃。无霜期一般年份在200~250d。初霜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终霜期一般在4月上旬。受季风影响,地区内风向多变。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季多东风、东北风。年平均风速在2~3米/s,平均风力3级左右,最大风力在8级以上[30]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6—9月,6月主要发生淮南山区;7月全流域均可发生;8月则较多地出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常出现[6]。年降水量最大值正阳关为1311.6毫米(1956年),年降水量最小值正阳关为369.9毫米(1978年)。年最大降水量是年最小降水量的3~5倍。降水的丰枯变化频繁,丰水年与枯水年常连续发生[30]

地质

地质构造

淮河流域的构造活动大致沿河流走向形成了两个隆起带和两个沉降带,自西向东依次是伏牛山一大别山隆起带、准北沉降带、徐州蚌埠隆起带和苏北平原沉降带。伏牛山一大别山隆起带位于流域西部和南部,山区地形坡度较人,不易储水和蓄水,易在山麓发育河流。位于流域东部和北部的黄准平原,正处于准北沉降带的中心,地形低洼,且西受隆起的山岗区和丘陵区来水的压力,东受徐州一蚌埠隆起带对排水的阻滞,易积流成河、蓄水成湖[31]
其中黄淮平原的地质构造活动主要由隐伏断裂活动引起,这些断裂活动对水系的影响包括河流走向、河道偏移、河流决口、湖泊形成等。这些地质活动对黄河的活动性和游荡性有重要影响[31]

地层

淮河流域地层可分为华北、扬子、秦岭三个一级地层区,沿六安—信阳—确山—栾州一线以北为华北地层区,以南为秦岭地层区。流域东南部为扬子地层区。流域东南部为扬子地层区,南部以郯庐断裂为界,沿洪泽湖—泗阳—连云港一线向东北延伸,西北部为华北地层区,东南部为扬子地层区。华北地层区除上奥陶统—泥盆系地层缺失,其他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层序清楚,古生物化石丰富,不少地层单位具有一定代表性。分基底和盖层两部分,中元古代之前的地层经阜平运动、吕梁运动、胶东运动,强烈褶皱变质,其原岩多为槽盆—浅海—滨海相碎屑岩、碳酸岩、火山岩,构成华北地层区之基底。以后则属覆盖层沉积,多浅变质—未变质岩系,受构造运动改造程度远较基底低。鲁东胶东运动上升后长期缺失沉积,直到中生代后期才接受盆地相地层沉积。扬子地层区青白口系以前地层强烈褶皱和变质,构成基底,其原岩多属槽盆—浅海—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沉积。青白口系缺失。以后下沉接受盖层沉积。震旦系为陆棚相碎屑岩和冰水沉积。其后被第三系、第四系地层覆盖。秦岭地层区,除奥陶—泥盆系、二叠—三叠系缺失或未见出露外,其他各时期地层基本齐全[32]

矿产资源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探明储量700亿吨,两淮煤电基地通过“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外送上海等地超500亿度电量,是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电基地[3]。主要集中在安徽的准南、准北和豫西、鲁西南、苏西北等矿区,且煤种全、煤质好、埋藏浅,分布集中,易于大规模开采。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1/8,一批新的大型矿井正在兴建。流域内火力发电比较发达,大型坑口电站正在兴建。这些煤电产区,不仅为本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能源,而且是长江三角洲和华中等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基地。苏北沿海素为中国重要盐产区,流减内苏北淮南、豫西等又先后发现多处大型盐矿,可供开采[33]

地形地貌

淮河流域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的前缘和第三阶梯上,地形总趋势是西高东低。淮河以北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淮南山丘区和沂、沭、泗山丘区分别向北、向南倾斜[5]。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豫西石人山最高为2153米[6]
淮河流域地貌复杂多样、层次分明。其中东北部为鲁中南断块山地,西部和南部是山地和丘陵,中部为黄淮冲积、洪积、湖积、海积平原。山地丘陵与平原之间依次分布有冲积扇、冲洪积平原和洪积平原。地貌形态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洼地四种类型。其形成主要是地壳运动和黄河、淮河大量泥沙的搬运堆集,有流水地貌、湖成地貌、海成地貌。此外还有零星的喀斯特侵蚀地貌和火山熔岩地貌。山区面积为3.82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14%,丘陵区为4.81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17%,平原区为14.77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56%,湖泊洼地为3.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13%[5]

土壤

淮河域内区域繁多,以各自区域特征进行土壤类型描述[34]
淮河流域西部伏牛山区主要为棕壤,其质地为黏重且结合度适中;还有部分褐土,褐土的成土母质包括各类岩石风化物、洪积冲积物及人工堆垫物。丘陵区主要为褐土;其中包括立黄土和油黄土等。这些土壤的特点是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但也易受到侵蚀和冲刷的影响[34]。伏牛山区由于本区地处中国第二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特征明显[35]。棕壤主要分布在本区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的上部,褐土主要分布本区低山、丘陵阶地和缓岗部位上,由南向北表现出纬向水平分布规律。同时在本区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显著,自下而上是褐土—淋溶褐土—棕壤—灰化棕壤—山地草甸土。但在区内也有非地带性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如黄色沙质粘土、潮土、砂礓黑土、粗骨土、红粘土、石质土、紫色土、水稻土等,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黄河两岸附近、伊洛河谷地和东部的沙河、汝河谷地等[35]
淮南山区主要为黄棕壤(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性土类),其次为棕壤和水稻土;丘陵区主要为水稻土,其次为黄棕壤[34]
淮南山区主要为黄棕壤,它是介于黄红壤和棕壤之间的过渡性土类,其次为棕壤和水稻土。丘陵区主要为水稻土,其次为黄棕壤[34]
沂蒙山丘区土壤主要为粗骨性褐土,其成土母质主要由硅质岩类和钙质岩类组成,土层极薄,此外还有粗骨性棕壤,系由岩石的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层浅薄,质地疏松,多夹砾石,蓄水保肥能力很差,水土流失严重[34]
淮北平原北部主要为黄潮土,系由河流沉积物和近代黄泛沉积物发育而成,除少数粘质和壤质土壤外,多数质地疏松,肥力较差,并在其间零星分布着小面积的盐化潮土和盐碱土;淮北平原中部和南部主要为砂礓黑土,其次为黄潮土和棕潮土等,砂礓黑土是淮河流域平原地区分布较广的一种颜色较黑的半水成土,也是一种古老的耕种土壤,以安徽淮北平原分布的面积为最大,砂礓的形成受地下水位和水质富含重碳酸钙的影响,不过面砂礓的形成,还与土体中碳酸钙的淋溶淀积有密切关系,砂礓黑土的质地比较粘,没有明显的沉积层理;淮河下游平原水网区为水稻土,系由第四纪湖相沉积层组成,土壤肥沃;苏鲁两省滨海平原新垦地多为滨海盐土,含盐量较高,它的最大特点,一是土壤和地下水的盐分组成与海水一致,都是以氯化钠为主,因此又称为氯化物盐土;二是含盐量除表土稍多外,以下土层都比较均匀,这两点是它区别于其它盐土最主要的地方[34]

生物

植物

淮河南北两岸不同的自然环境使得生长的植被不同。淮河北岸的自然植被主要是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淮河南岸主要是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在中国南方,从淮河到福建等地,也能看到马尾松等常绿针叶林,这些针叶林大多数是解放后种植的人工林,不是自然植被[11]。伏牛山区及偏北的泰沂山区主要为落叶阔叶—针叶松混交林;中部低山丘陵一般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南部的大别山区主要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松混交林,并夹有竹林,山区腹地有部分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约为:桐柏大别山区为30%,伏牛山区为21%,沂蒙山区为12%[34]
在域内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总种类数为244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8门104属。绿藻门的种类最丰富为41属101种,其次为硅藻门29属53种,蓝藻门18属39种,裸藻门5属36种,金藻门5属6种,甲藻门3属5种,隐藻门2属3种,黄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种类数在河流的中游较多,溪流以及下游入江入海河道较少。浮游植物生物量呈现上游和下游较低,中游较高的趋势[36]
在流域内河南段共有水生植物51种,其中挺水植物种类最多,共计28种,占物种总数的54.9%;沉水植物12种,浮叶植物10种,两者共占物种数的43.1%;漂浮植物仅有浮萍1种。主要群落类型共14种,其中沉水植物5种,挺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3种[37]

动物

淮河水系已知鱼类115种,水生植物6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40余种,浮游动物200余种(属),浮游植物250余种(属),底栖动物70余种(属)。
流域内分布有中华水韭、莼菜、野菱水蕨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淮河源头区重点保护源头湿地生态系统和大鲵、虎纹蛙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鳜、鲂、鲴、鲌等重要经济鱼类。淮河中游重点保护花鳗鲡野菱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长吻鮠江黄颡鱼橄榄蛏蚌、淮河鲤等土著物种及其栖息地。淮河下游湖泊重点保护野菱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湖鲚、银鱼、鳜、河蚬等重要经济物种及其栖息地。沂沭泗河水系重点保护莼菜、水蕨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植物以及银鱼、沂河鲤、青虾、鳜、翘嘴鲌、鲢、鳙等重要经济物种及其栖息地[12]

自然保护区

淮河流域已建立水生生物和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2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9处[12]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峡、内乡、南召、栾川、嵩县、鲁山等6县境内[38],位于东经110°30′-113°05′和北纬32°45′-34°00′之间[13]。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02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38]。保护区总面积56000公顷,其中国家保护植物31种,河南省保护植物33种;共有陆生脊椎动物320种,其中两栖类4科、6属、14种,爬行类8科、18属、31种,鸟类44科、133属、213种,兽类19科、47属、62种。全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脊椎动物49种,其中一级保护7种,二级保护42种;河南省重点保护脊椎动物31种[13]

人类活动

人口

淮河流域人口密集,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的覆盖区域,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主要集聚地区。流域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5省(由于湖北省的淮河流域面积仅1410平方千米,通常说淮河流域地跨豫、皖、苏、鲁4省)40个地级市,237个县(市、区),2018年常住人口约1.64亿(户籍人口约1.91亿),约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11.8%,城镇化率为54.2%,流域平均人口密度为607人/平方千米,是中国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2倍[3]

交通

淮河流域是中国交通枢纽区域,区内铁路干线纵贯南北、横跨东西,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京杭运河、淮河等航道通江达海[3]。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本流域东、中、西部通过;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以及蚌(埠)合(肥)铁路和建设中的新(沂)长(兴)铁路等[5]

铁路

京沪高铁纵贯京、津、冀、鲁、皖、苏、沪7省市,全长1318公里,其中正线桥梁1060公里,隧道16公里,路基242公里,设24个车站,设计、运营时速350公里[39]。跨越淮河水系[40],京沪线津浦铁路曾有过因为淮河水位问题而中断的事件,2003年7月受淮河及其支流河水水位上涨影响,京沪线津浦铁路蚌埠至南京段行车曾一度中断。后来经全力抢修,受水害影响路段现已恢复行车,但限速行驶[41]
京九铁路于1996年9月1日建成通车,全长2553公里,是中国当时仅次于长江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工程,沿线经京、津、冀、鲁、豫等九个省级行政区的98个市县。铁路跨越淮河流域,穿过大别山、南岭等山脉,是中国第四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也是全路六大干线之一[42]
京广高铁,全长2298公里,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跨越淮河水系,是中国目前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之一[43]。其中京广铁路河南信阳至广水陈家河段新武胜关隧道全长2600多米[44]
沿淮铁路是指连接中国江苏、安徽、河南和湖北等四个省份的一条铁路路。该铁路的规划和建设旨在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间的快速连接和交流[45]。截至2023年已经开始实施与沿淮铁路相关的路基等修建工程。蚌埠市已完成蚌埠北站设计方案的编制。下一步,蚌埠市将继续加强与上级单位的对接,争取使沿淮铁路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和相关建设规划,并尽快启动前期工作。[46]

航运

航运是以京杭运河和淮河干流为核心的内河航道体系,淮河能够通航的有40多条,总里程约2892千米,占全省通航里程约40%,其中水深1米以上的有1670千米,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下可通1000吨级船舶,经苏北大运河直通长江[47]
京杭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达877公里[48],大运河苏州段船舶平均吨位592吨/艘,杭运河两淮段,上起淮阴船闸下至淮安船闸,整治改造为二级航道以来,2000吨级大型船舶可顺利通过,航道单向通过能力由5000万吨到突破亿吨。2020年京杭运河的运量已经达到了9亿吨[49]。1980年以后,对京杭运河济宁至杭州段又开展了大规模的续建工程。在此期间,徐州蔺家坝至扬州段,建设了皂河、宿迁、刘老涧、泗阳、淮阴、淮安、邵伯和施桥等8座复线船闸和蔺家坝船闸,并对全河道进行拓挖,可通航2 000吨级船舶。同时新建、扩建抽引长江水补水站8座。镇江至苏浙省界的苏南运河,建设了谏壁船闸,并进行了全线整治。苏浙省界至杭州段,整治河道,并建设了三堡两线船闸。沟通了运河与钱塘江,连成杭甬运河,至宁波出海。运河济宁至徐州大王庙段,进行浚挖,扩建和建设了韩庄、万年、台儿庄二线等3座船闸[50]。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区内河航运也很发达。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近几年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连云港、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5]
京杭大运河
淮河航道为安徽第一条渠化航道,为淮河干流航道。分为三个航段:三河尖至正阳关长93公里,为自然通航河段,河底比降0.033‰,枯水期航道水深一般在0.6~1.2米左右,航宽30~40米,弯曲半径最小200米,可常年通航50吨驳船,季节通轮船。正阳关至蚌埠闸长135公里,水位受蚌埠闸控制,当蚌埠闸最低控制水位为15.5米时(废黄基面),航道最浅水深2.3米,航道底宽大于60米,弯曲半径700米,可常年通航500吨级轮驳船队。蚌埠闸至红山头长143公里,水位受洪泽湖三河闸和高良涧闸两枢纽控制,当最低控制水位为11.5米时,可常年通航500吨级轮驳船队[51]
西淝河航道为淮河支流航道,此航道再进行了拓宽、浚深和裁弯取直后,还在西淝河口和阚町建泄量300秒立方米的节制闸,但未建过船设施,只能分段通航。王市集至阚町航段,长27公里,宽30~50米,水深1~2米,可通航50吨级轮驳船。阚町至西淝口航段,长61公里,底宽40~60米,水深0.5~1.5米,可通航10~50吨船舶。因茨淮新河在阚町闸上同西淝河相交,截走上游水源,阚町以下水量缺乏,并有闸坝碍航,西淝河阚町以下的水运基本停顿。阚町以上水运流向茨怀新河。区间年运量达20万吨。主要货种以粮食、煤炭为大宗。西淝河阚町以下,建有濉阜铁路桥1座,在朱家岗跨过,其通航净跨为64米,净高为7米;西淝河口有公路桥1座,净跨31米,净高6.5米,此桥是节制闸附属桥,不能通航[51]
颍河航道是淮河支流航道分为四个航段。界首至太和段长38公里,处于自然状态,上有昭平台和白龟山2座水库拦断水源,水库下游又有河南周口、沈丘两闸控制;除汛期排洪外,平时下泄流量很少。下游阜阳闸回水衔接不上,航槽淤积,年有增加。最小水深0.3米,航槽宽15米,季节通航50~100吨船舶。太和至阜阳43公里,水位受阜阳闸控制,闸上有泉河及茨河两支流来汇,水量较大。阜阳船闸于1963年建成,船闸有效尺度为:闸室长140米,门宽7.4米,闸槛水深1.5米,水级9米,实际通过能力120吨/次。当闸上水位蓄到28.5~29米时(废黄基面),通航水深基本满足,但由于泉河两岸低洼,水位只能蓄到27~27.5米。枯水水深1.2米,航道宽50米,常年通50~100吨级轮驳船。阜阳至颍上80公里,从1981年颍上节制闸建成后,正常蓄水位24.5米,最低蓄水位20.5米,枯水季节通航条件受阜阳枢纽下泄流量大小而定,此段每年约有半年时间停航。枯水位深0.3米,航道宽20米,小船仅能到达阜阳以下55公里的江口集。8~10月份的洪水期,可通50~100吨级驳船。自茨淮新河建成通航后气阜阳闸上船舶多由茨淮新河入淮。颍上至河口45公里,水位受蚌埠闸控制,枯水期水深不低于1米,宽30米,常年通航100吨级船舶,季节通航300吨船舶,设有发光浮标12座,航道最小弯曲半径80米,水运物资主要有煤炭、公肥、粮食和矿建等,年运量约40万吨。颍河在安徽境内有踞河桥梁2座,一座是界首公路桥,一座是太和公路桥,其桥下通航净空分别为净跨30米和45米,净高4米和4.5米,能满足100吨级轮驳船队通航要求[51]
浍河原为天然通航河流,临涣至五河为通航河段,长174公里。从临涣到五河的174公里航道,被分割为4段,水运物资需翻坝运载,运费高,货损大,迫使大量物资弃水走陆。虽于1974年在五河口门建100吨级船闸,使浍河的船舶可以直接进入河,但由于整个浍河闸坝碍航严重,失去了一船直达的水运功能。浍河上有跨河桥梁11座,其中公路桥8座,铁路桥3座。除临涣南涣西、韩村东北和町西4座公路桥桥下净空很小,高水位时不能通航外,其余7座桥梁的桥下净空基本符合100吨级船舶的通航要求[51]
茨怀新河是1984年全线通航的人工河道。全河分四级控制,建有茨怀铺插花、阚町和上桥4处水利枢纽,分段控制流量和水位,各枢纽约按五级航道标准兴建了船闸,可常年通航2×300吨级的轮驳船队。此外,沿河两岸还建有涵闸86处,排灌站245处。茨怀新河河道顺直,断面规则,弯曲半径大于1200米,河床比降:阚町至茨河铺为1/10000,阚町以下为1/15000,水流平稳,航道最小水深1.5米。茨怀新河的通航,使阜阳至蚌埠原航程缩短了98公里,并为因闸坝而断航多年的颍河航运开辟了新的途径。茨怀新河上共有桥梁13座,其中:生产桥4座,公路桥4座,铁路桥1座,船闸附属桥4座[51]
新汴河1975年正式通航的人工河道,建有宿县、灵璧、团结3座节制闸。从青龙山港至溧河洼入洪泽湖152公里河道,水利上建有符离集、宿县、灵西、团结4座节制闸,一律加建船闸,渠化通航。从符离集以下至洪泽湖,全线通航,航道水深全年都能保持在2米以上,枯水季节也不须翻水,运进的主要是黄沙和化肥,运出的主要是棉花、小麦、山芋干等[51]
蚌埠港位于中国安徽省,是淮河流域唯一的水运对外开放二类口岸。自2006年开始运营以来,蚌埠港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淮河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截至2022年9月,蚌埠港外贸箱同比增长389.28%,增幅列三角港口第一位,集装箱年吞吐量已接近10万标箱。蚌埠港已开通条集装箱航线,连接了淮河上下游以及江苏、上海、安徽、河南、浙江等地的港口,为皖北域经济和沿淮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蚌埠港成为了内外贸同步发展的开放型港口,为自贸及周边地区的集装箱货物提供了便捷的出海通道[52]
2022年1月4日,信阳港·淮滨中心港正式通航。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信阳淮滨港共规划建设20个千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可达2080万吨。目前已开通淮滨至淮安港、嘉兴乍浦港、连云港三条航线,未来将与更多港口对接通航,以此来实现与郑欧班列水铁联运,无缝对接。淮滨港有船台240个,具有年产1—5千吨钢质货船600艘的生产能力,年产值10多亿元。一个月内淮滨中心港累计完成货运吞吐量20.4万吨,集装箱218标箱[53]

公路

大庆路桥是位于中国蚌埠市淮河上的一座公路桥,于2012年12月31日中午12时正式建成通车。起始于淮河北岸的大庆路北段,跨越淮河连接淮河南岸的大庆路,实现了两岸的互联互通。这座桥紧密连接了南北方向的大庆路,在蚌埠市区的路网中形成了东、中、西三大跨河通道,与解放路桥、朝阳路桥一起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的交通选择[54]
朝阳路桥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为蚌埠城区第二座跨淮河公路大桥。设计为双向四车道,主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钢构,引桥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桥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朝阳桥的建成,解决了西部城区过河交通拥堵的问题[55]
解放路桥是蚌埠城区第一座跨淮河公路大桥。该桥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大桥”,所用钢索全部从日本进口。桥长(包括引桥)1660米,主桥跨度452米,主桥面宽度19.5米(含人行道),可以同时并行四辆大卡车。它的建成,结束了两岸人民靠轮渡来往的历史[55]
长淮卫淮河大桥是位于蚌埠市境内长淮卫镇北侧的淮河上,南岸接淮上村,北岸衔信弯村。是跨越淮河的一座重要桥梁。经过三年的施工,于2016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这座桥是蚌埠市境内跨度最大、宽度最宽、通行能力最强的淮河大桥。它是安徽省乃至千里淮河上的第一座钢桁架拱公路桥,桥梁全长1.37公里,总长度为2.6公里,其中接线长1.2公里。主桥桥面宽42.5米,设有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驾车跑完全程仅需两三分钟。通车后,长淮卫淮河大桥与连接的中环线临港段一同通车,并使得省道101成功改线,进一步扩大了城市的外环,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提升跨河通道的通行能力,该桥还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特别是在分流大型车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6]

科考研究

截至2023年,已经发现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址,就达100多处。如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1号遗址;位于淮河中游的盱眙县下草湾遗址;位于淮河下游的苏北连云港桃花涧遗址和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淮河流域人类活动更为活跃,现已发现散落在淮河流域各地的仰韶、龙山、青莲岗、大汶口文化遗址100多处[57]

蚌埠双墩遗址

蚌埠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20世纪80年代,蚌埠市博物馆普查组发现了很多陶片和夹沙陶片,随后又发现了陶塑纹面人头像和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陶器、石器、蚌器、骨器等,大部分为生活器皿和手工渔猎工具。经测定,双墩遗址证明了距今约7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淮河流域一个新的文化类型的存在[58]。其中陶塑纹面人头像,展示了中国淮河流域地区早期的居民——淮夷人类。其陶塑纹面人头像被认为是一个儿童的形象,面部表情稚拙,描绘了淮夷人类普遍的纹面特征,如倒瓜子脸、鼻子、嘴巴和牙齿较小[16]

盱眙淮河石堤遗址

盱眙淮河石堤遗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盱眙县城北淮河东岸,老船塘、前街、码头街、北门街一带。为抵御淮河洪水,盱眙历史上曾多次修筑护城堤防。现存淮河石堤建于明清,长约750米,东北-西南走向,由长条石交错垒筑而成。盱眙明清淮河石堤遗址兼具防洪和护城功能,是淮河水位和河道的变化重要史证[59]

台家寺遗址

台家寺遗址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白庄自然村,是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级聚落。流经该遗址的润河河道内曾出土两批商代青铜器,其中1957年出土的青铜龙虎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饕餮纹尊(现藏于安徽博物院)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瑰宝和重器,也说明了台家寺遗址的地位。2012年该遗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的年代自早商时代晚期延续到晚商时代早期,其中在洹北商城时期是其最为发达的时间段。考古队发掘出了完整的方形围沟、大型建筑、铸铜遗迹遗物、奠基坑、祭祀坑、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遗物,揭示了商代高等级贵族在淮河流域的生产、生活、埋葬的场景[60]

临北淮河古渡口遗址

2019年10月省文物局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石砌码头、石砌驳岸房址等遗迹,并出土大量文物,初步确定为清代古渡口遗址[61]。该遗址是淮河上唯一保存如此完好的码头遗址,码头建造难以复制,是古代人治淮工程的实物,可以针对遗址研究古代淮河治理、工程技术、河势变化、水文化及淮河文明等[62]

淮安黄岗遗址

淮安黄岗遗址于2018年,在淮安市东郊徐杨乡黄岗村发现。经过考古探索,黄岗地下的文物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并见两周、汉及唐宋时期遗存,发现了不同时期墓葬、房址、灰坑、灰沟、烧土堆、柱洞等各类遗遗3800余处,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玉瓷铜铁等不同质地遗物2000余件。黄岗遗址出土的陶钵、陶釜、陶豆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带圈足、带支座的陶器与北面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遗址、南面长三角地区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一些遗存有明显不同。黄岗遗址出土的陶釜数量众多,而且明显有阶段性变化,早期的陶釜跟同时期山东大汶口等釜型器具有很多共性,而后期釜型鼎则跟高邮龙虬庄文化遗址的陶釜更为相似[63]

禹会村遗址

大型城址属于距今4400年-4100年的龙山文化早中期,规模至少18万平方米,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级别最高龙山文化城址,城址外围200万平方米范围内龙山文化遗迹散布,反映龙山时代淮河中游地区人口加速增长和集中化的社会背景。蚌埠禹会村遗址已于2017年11月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64]

洪涝治理

防洪历史

淮河流域曾修建了许多陂塘蓄水工程用于灌溉。[14]其中,芍陂建于春秋楚庄王时,至今已近2600年,同时,河南固始一带引期思水(史灌河)建有期思陂,还有鸿隙陂位于今河南省淮河干流与汝河之间的正阳、息县一带。[14]三国时,淮河是孙曹相争的前线,魏多次实行水利屯田,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从正始二年(241)开始由邓艾主持的淮颍水利屯田,共组织五万士兵参加,由黄河引水到颍水流域各陂塘,既用于蓄水灌溉,又可通航,淮南灌区长达四百里。[14]南北朝至隋唐,今洪泽湖附近,盱眙有破釜塘,宝应、淮安有白水塘、石鳖屯等有名灌区。[14]《水经注》所描写的淮河南北多项人工渠道和蓄水陂塘,大多与屯田有关,唐代淮南还有富人、固本等大型塘堰灌区。[14]

重点工程

王家坝闸
王家坝闸位于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是淮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蒙洼行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担负保障淮河中下游安全的重任[11]。始建于1953年,2003年汛后加固重建,2020年汛后自动化控制系统全面升级改造。Ⅱ等大(2)型工程,共13孔,每孔净宽8米,总宽118.4米;底板高程为24.46米,设计闸上保证水位29.30米,闸下蓄洪水位27.80米,相应蓄洪量7.5亿立方米,进洪流量1626立方米/秒。王家坝闸的保障水位是29.3米[65]。只要王家坝出现了警戒水位,就标志着淮河出现了汛情[66]。淮河出豫入皖,至王家坝进入中游,每逢汛期,上游来水直泻而下扑向王家坝,极易形成洪涝灾害。据统计,王家坝闸自1953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有13个年份共16次开闸蓄洪,蓄洪总量达78.75亿立方米,2021年6月,王家坝闸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7]
王家坝闸
淮安枢纽工程
淮安枢纽工程于2003年10月21日淮安枢纽工程竣工[68]。其中大运河立交是亚洲最大的“水路立交”工程,他在淮河入海水道京杭大运河立体交汇,上行大运河,下行淮河入海水道。立交地涵上下游分别建设了高31.9米,7层塔式仿古建筑—安澜塔,两塔之间用悬索桥连接,桥头堡内部设有观光电梯。淮安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依托江淮交汇水工程,有中国最大泵径的轴流泵站,有亚洲最大的上槽下洞式水上立交工程,江苏规模最大水利专业展示馆等[69]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
2006年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重点治理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的总面积10659平方千米的洼地,解决这些地方河道普遍存在的淤积严重、排水不畅等问题。该工程是淮河治理工程中第一项大规模利用外资进行建设的项目[70]
淮河入海水道
淮河入海水道于2006年竣工,它是江苏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境内,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千米总投资41.17亿元,设计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工程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可进一步提高到300年一遇[71]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2007年,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全面竣工[72]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安徽省霍邱、颍上两县交界处,属一等大(Ⅰ)型洪水控制工程,是1991年国务院确定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是整个淮河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大洪水时,控制洪水下泄,调蓄洪峰,与上游的山谷水库,中游的行蓄洪区、各类堤防等共同构成淮河中游多层次防洪体系,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河道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73]。在竣工后的10天,在2007年大洪水期间,为防洪减灾提供帮助[72]
引江济淮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于2022年完成一期施工建设[74][75]。是国务院确立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千米,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千米[74]

治理成效

1957年冬,中国治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水库9座,库容量316亿立方米,还修建堤防4600余千米,极大地提高了防洪泄洪能力[76]
2020年淮河流域基本建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控制性枢纽、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组成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防洪除涝标准显著提高,在行蓄洪区充分运用的情况下,可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流域性最大洪水。淮河流域建成6300余座水库、约40万座塘坝、约8.2万处引提水工程、规模以上机电井约144万眼。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引江济淮、苏北引江等工程,与流域内河湖闸坝一起,逐步形成“四纵一横多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体系[77]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水污染

淮河流域水污染起源于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水污染逐步加剧,淮河流域出现'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的局面,一些流域性水污染事故经常发生。此外,一些省际间水污染纠纷不断。[78]
在水质问题上,2006淮河流域水质达标率只有43.2%。在2007年上半年监测的近600个入河排污口中,超半数以上排污口超标排放。2006年淮河流域每年入河污废水排放量为44亿吨,CDP平均排放浓度达到194毫克每升,2006年COD排放量达85万多吨[79]。2008年针对淮河上游徽省环保部门今年1月对省辖淮河干流、20条支流水质的监测情况显示,淮河干流淮南市段水质均重度污染,蚌埠市涡河入淮口段水质轻度污染,蚌埠闸下、新铁桥下和沫河口段水质均中度污染[80]

生物多样性减少

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逐年提升,但历史上水污染严重,对水生生物造成巨大损害,尚未得到根本性控制。淮河流域涉水工程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破碎化,水生生物栖息地呈现退化和萎缩趋势[12]。淮河干流在1989、1992、1994年发生过特大水污染事故,沙颍河等支流污水进入淮河干流,形成近百千米长的污水团在淮河传播,所经之处,水质突变,鱼虾全部死亡,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78]。20世纪末,经济发展造成水域污染,过渡捕捞导致水产种质资源退化,涉水工程建设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传统渔业水域外来物种入侵对水产种质资源空间造成挤压,淮河中的鱼类资源大量减少,特别是素有淮河中活化石之称的淮王鱼濒临灭绝[81]
流域中有124种珍稀濒危动、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其中有珍稀濒危动物如朱鹮、金钱豹、大鲵、白冠长尾雉、仙八色鸫、赤腹鹰、金雕、黑鹳、大鸨、白鹳、大天鹅、大灵猫等59种,有珍稀濒危植物如秃杉、珙桐、野大豆、香果树、春兰、独花兰、银杏、红豆杉、水杉鹅掌楸、连香树、杜仲、水松等65种[82]

重大洪涝事件

1921年,淮河流域遭受了严重的水灾。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鄂霍次克海高压之间的低压槽,导致江淮流域处在副高边缘,受西南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大陆低压区南压东移,淮河流域遭遇了北方不断南侵的冷空气,使得大雨和暴雨屡屡袭击。从7月中旬到9月底,淮河干流的高水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洪水量巨大,洪水量高达826亿立方米。灾情惨重:淹田4903万亩,损失禾稼3267万石,毁房88.1万间,灾民766万人,死亡2.49万人[83]
1931年江淮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淮河特大洪水。降雨主要集中在6~7月间,月雨量为常年同期雨量2~3倍,其中7月雨日达到25天。最大点雨量潢川达967毫米,700毫米降雨面积达19880平方千米。淮河堤防未能承受洪水冲击,共漫溢缺口80处,淹没面积3.2万平方千米。全年降雨1077.1毫米,洪水造成了21万人无家可归,88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400万银元[83]
洪涝淮河流域在1954年发生了特大洪水,原因是由于两股冷暖空气交锋相持,长时间维持阴雨天气,导致了雨量大、时间长的暴雨天气。全流域成灾面积达6465万亩,安徽省成灾面积达3030万亩,死亡人数高达1098人。盱眙县淮河上游堤防漫决,盱眙7月份月降雨量达441.7毫米,遭遇洪水、台风暴雨等灾害,最高洪水位达15.75米,全县普受洪灾。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抢种晚秋作物,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救灾活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仇集乡王庄村在互助组带领下,六淹七种,成为安徽省抗洪救灾典型[84]
2007年洪涝,省防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雨情、汛情、水情的发展,7月4日至9日,依法将淮河防汛抗洪应急预案由四级逐步提升到二级响应,7月10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7月11日12时启动防汛应急一级响应[85]

无证采砂

2000年以来,由于长江实施了河道采砂禁采令,进入淮河河道的采砂船只明显增多,加之市场对河砂的需求量大增的推动,淮河安徽段的采砂船只已达1800多艘。随着采砂船只的增多,船只吨位也增加,平均每条船的吨位为150吨,年河道采砂能力约1600万吨。淮河采砂由来已久,过去大多是零散作业,然而受市场需求刺激,再加上采砂不收税费,成本低收益高,极大刺激了淮河采砂业的发展[86]。在2000年,尽管淮委和安徽省水利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非法采砂进行了严厉打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缺乏执法依据和管理手段,治理还只停留在“打一阵管一段”的运动式状态,没能形成彻底根治的长效机制[86]
无证采砂的人员不受管束,不懂得合理范围采砂,就出现过2010年致使淮河干流河岸及防洪堤防的塌陷,危害防洪安全[87]。类似还有团伙在2016年到2018年,在非法采砂期间,导致附近多户村民的沿河土地坍塌,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88]

成效

淮河流域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1994年国务院作出了全面综合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决定,以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78]1995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第一部流域性水污染防治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6年6月29日国务院又批准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并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家'九五'期间'三河三湖'治理的重点[78]
在2001年,一是入河排污量明显下降。根据水利部门对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全流域规划城镇主要污染物质COD排放量已从1993年的150万吨/年,削减到1997年底的103.2万吨/年和2000年底的84.03万吨/年,削减率分别为31.2%和44.0%;二是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根据水利部门的监测,以高锰酸盐指数评价,水质达标率逐年有所提高。全流域82个重点控制断面2001年1月水质达标率为63%,比1998年和1995年同期达标率分别上升了14.2个百分点和26.5个百分点,全流域30条跨省河流31个省界断面2001年1月水质达标率为58.1%,分别比1998年和1995年同期水质达标率上升了21.1个百分点和45.1个百分点。淮河干流的水质已经基本达到Ⅲ类[78]
截至2008年底,列入《规划》的656个治污工程项目,已完成347个,占53%;调试51个,占8%;在建170个,占26%;前期准备53个,占8%。淮河流域共建成23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形成处理能力约每日918万吨,较2007年增加39座,新增处理能力约每日171万吨。四省淮河流域辖区均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建成1座或1座以上污水处理厂。流域内24个跨省界断面化学需氧量评价全部达标,综合达标率100%,氨氮评价综合达标率83%,流域水质有所改善[89]
2020年水环境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流域性水污染恶化趋势成历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污染源治理、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强化水功能区管理、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水污染联防和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入河排污量明显下降,河湖水质显著改善,淮河干流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水生态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积极开展水土保持、重要河湖保护修复、地下水保护和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等工作。截至2018年年底,淮河流域累计治理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千米。多次成功实施生态调水,有效保障了南四湖等缺水地区生态环境安全[77]

风景名胜

淮河流域内有古淮河文化风光带、八里河、石漫滩水库和硖山口等景点。这里拥有许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游览淮河流域,可领略淮河文化、淮扬菜、西游记文化等,感受其独特魅力[15][90][18][91][17][92]

古淮河文化风光带

古淮河文化风光带位于淮安市区东北部,规划面积73平方千米,核心创建区域24平方千米。以生态优美的古淮河为纽带,以淮河文化和西游记文化为主干,以“淮水安澜地·东方梦乐园”为文化主题,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淮安国际摄影馆、中国城市化史馆、郎静山摄影艺术馆、西游记主题乐园、龙宫大白鲸世界、古淮河生态公园、古淮河湿地公园、日月洲生态公园等近20个主要游赏点,星罗棋布于古淮河畔,集运河文化、淮扬菜文化、西游记文化、戏曲文化、农业休闲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组成熠熠生辉的生态、文化景观集群[15]

走读淮河文化园

走读淮河文化园原是淮滨县内河饮马港入淮河口处湖洼治理工程。该区域是上游5个乡镇60平方千米内涝水下泄排入淮河的主要通道,面积4620亩,其中约3900亩为滩涂地,约700亩为低洼易涝地。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挖洼填高形成文化场馆面积、水体面积、商住面积各占1500亩的区域。项目因地制宜、因勢利导,按照淮河走势和流域形状,在原有河道上进行清理形成浓缩版“小淮河”;同时建有淮河流经的南阳、信阳、阜阳六安蚌埠淮南、淮安、扬州、泰州十个市的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文化场馆,从而达到“千里淮河在淮滨,一日走完千里淮河”的文化旅游体验,让广大游客尽情领略优美的淮河风光和灿烂的淮河文化。[90]该区主要分为4文6绿,4文就是4个文化休闲区:一是“走遍淮河”休闲区,这里面有南阳桐柏山的太白顶、淮源亭;信阳的淮上茶园,阜阳管鲍祠,江苏淮安的镇淮楼、射阳簃,高邮的文游台,扬州的五亭桥、郑板桥书画院;二是“读我淮滨”休闲区,这里有孙叔敖祠、淮滨阁,站在淮滨阁顶可以看到4千米以外绕城而过的真实淮河;三是“淮上人家”休闲区,主要是展售淮河流域的商品、小吃、古玩。[90]四是“河宴青平”休闲区,是主要休闲、娱乐、锻炼区域。[90]
走读淮河文化园鸟瞰一角

淮河文化博物馆

淮河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规划方案以淮河水文化为主线,包括淮河文化主题雕塑、“千里长淮入大湖”纪念石等景点,并结合盱眙本地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将形成独具特色的淮河文化景点[92]

八里河旅游区

八里河旅游区是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县城南部的一个沿淮乡镇,东邻颍河,南依淮水[17]。1990年冬,八里河百姓开始修建大坝,通过水利建设改善了过往的荒滩环境[93]。良好的自然环境被联合国授予环保“全球五百佳”,景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被安徽省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2016美丽中国生态旅游胜地。旅游区总占地15.8平方千米,分为鸟语林、西区、东区,十二花岛、明清苑五大景点,景区融中西建筑于一体[17]

石漫滩水库

石漫滩水库位于平顶山舞钢市境内,关于它的历史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伊始说起,1951年5月15日,毛主席亲自指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当年石漫滩水库上马,成为新中国在淮河流域上建成的第一座水库,被称为“治淮第一坝”,后因特大暴雨一度被冲毁。石漫滩水库游玩的游客都要到坝前广场上看看,上面一本巨大的水泥台历展开着,左页写着日期“1975年8月8日”,右页记事里写着“八日零时三十分,洪水溃坝”,时刻警醒着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01年石漫滩水库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91]

硖山口

硖山口位于安徽凤台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94]。是淮河三峡中最狭窄的一峡,被誉为淮河第一峡。平均宽度为300米至400米,最狭窄的一处仅为100米,两岸岩石林立相对峙,峭壁如削,硖石山被淮河一劈两半,自西向东横穿而过[18]。硖山口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蜀在此争战。南北朝时,东晋与秦军大战,这里是重要的军事津要。硖石山古有四城,一在东硖石,一在西硖石西微平处,俗名城子,山西北隅尚有遗址。一在禹王山腰,一在长山北麓,连同四城,相距不及5里。4座古城堡久废,今西硖石顶只剩下一座清代建的四角凉亭,名为“慰农亭”。古朴典雅,亭额上有“慰农亭”三字,亭两旁的石柱上刻着一幅清光绪年间凤台知县颜海?手书对联:“选胜值公余,看淮水安澜,硖山拱秀;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秋稼丰登。“亭前行数步即为硖石陡壁,陡壁西侧悬崖上有摩崖石刻《筑城记》[94]
硖山口

相关文化

地域文化

夏朝建立
4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在颍河上游禹县建都,继夏而起的商朝,也首先在淮河大地上艰苦创业。夏、商朝的兴起,创造了代表世界东方的灿烂文化。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淮河流域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95]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传入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和秦汉时期。随着战国时期政治动荡和思想多元化的发展,道家思想逐渐形成并开始流传。秦朝统一中国后,由于其强调法家思想而对其他思想流派进行打压,道家学说被逐渐边缘化。然而,在汉朝时期,道家思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逐渐影响了淮河流域地区[96]
道家思想的传播主要与两个重要人物相关。一个是冯唐(汉朝将领),他不仅广泛播道教经典,还在淮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道教道观。另一个是扶余(东汉末年道士),他在淮河流域传播了道教的修炼方法和道教仪式,并在该地区建立了庙宇[96]
道家文化在淮河流域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追求。道家强调道”作为宇宙的根本原则,并提倡“无为而治”和“顺其自然”的思想道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平和。在淮河流域,道家文化在宗教形式上体现为道教,推崇神仙、修炼和祭祀等活动[96]
道家文化对淮河流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宗教和艺术方面。道家思想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在该地区建立了许多道观和庙宇,成为道教信仰的重要场所。此外,道家观念的影响也渗透到当地的文人墨客中,促进了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96]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起源于春秋国时期,而在淮河流域传入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和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并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而在秦朝和汉朝时期,儒家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96]
儒家思想在淮河流域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官方政策的推动。在汉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官方的国学,教育机构开始普遍采用家经典作为教材同时,儒家学者也通过撰写书籍、讲学等方式在淮河流域传播想[96]
儒家文化在淮河流域主要表现为对人伦道德、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的关注。儒家倡导“仁爱”“礼义”和“君子之风”,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儒家思想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以“君子”为标准的教体系[96]
儒家文化对淮河流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社会风气、政治制度和教育体制的塑造。儒家思想对当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影响,同时,儒家的政治理念也对淮河流域的政治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96]

典故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97]
在西晋王朝灭亡后,前秦政权在陕西关中建立,苻坚成为秦王。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前秦国力迅速增强,在北方基本统一。与此同时,东晋王朝在南方建立,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97]
公元383年8月,苻坚率领庞大的军队南下进攻东晋。苻坚派出三路军队进军,共有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以及特种部队'羽林军'3万骑。秦军数量庞大,从东到西绵延千余里。晋武帝采纳谢安、桓冲等人的建议,下令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率领八万人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另一方面,将军前彬率领五千水军增援战略要地寿阳。在战役初期,秦军攻占了寿阳,但胡彬所部的水军得知寿阳失守后撤退至硖石。为了阻止晋军主力的西进,秦军派出五万兵力进至洛涧,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粮食短缺被困守硖石,请求谢石增援,但信被秦军截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不足,粮食困难,决定抓紧进攻,只带几千骑兵前往寿阳。秦军尚书朱序被派往晋军劝降,但他主动透露了秦军的情况,并建议晋军趁秦军未全部到齐之际迅速出击,以破坚前锋,击溃其大军。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他的建议,派刘宇之率领五千人进攻洛润,刘牢之则分兵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刘宇之亲自率兵夜袭秦军大营,导致秦军阵势大乱,晋军乘势抢渡淝水,展开全线反攻[97]
苻坚在寿阳城上观望到晋军整齐且猛烈的攻势,恐惧万分,将淝水东面的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误认为是晋军。此后,晋军乘胜追击,秦军溃退,人马相踏,昼夜逃亡。许多秦军听到风声鹤唳也误认为是东晋追兵。这场战役导致几十万秦军逃散或被歼灭,苻坚本人也中箭受伤,最终逃回[97]。南宋与金经过多次的拉锯战后,南宋向金求和,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交岁币,双方以大散关—淮河为界,南宋与金的对峙形成[11]
涂山之会
涂山之会是大禹为巩固自己在夏朝的统治地位而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当时的国家形态是诸侯独立,各个部落首领成为各诸侯国的头目。大禹作为夏朝的建立者,分封了许多诸侯国,但他并不确定这些国家是否真心臣服于自己。因此,他决定在各诸侯来朝进贡时,在阳城举行一次严肃的祭天大典,以巩固自己的威信[98]
在祭天大典上,大禹以隆重的跪拜礼向天地祈福,表明自己的圣明与公正,并宣布禅让制度,表示王位将来会传给圣贤之人,绝不私传一家。然而,大禹选定的皋陶虽然名声显赫,但年老体弱,引起了诸侯的怀疑。他们对大禹的信任产生了质疑,认为大禹可能要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因此,在祭天大典之后,许多诸侯纷纷聚集并对大禹提出了质疑。为了消除诸侯的疑虑,大禹决定在阳城东南的涂山再次召开大会,以自我检讨为主题。在会上,大禹盛装出席,并以稽首跪拜的仪式回应各诸侯的敬意。随后,大禹进行自我批评,表示自己德薄能鲜,需要接受大家的责备和规戒,以改正自己的不足。他承诺保障各诸侯国的独立与安全,加大对他们的赏赐,并规定进贡等事宜照旧[98]
在回程中,大禹得知皋陶去世的消息,深感伤悼,并立即改荐皋陶之子伯益为贤人的继任者。这一举动获得了诸侯的敬重和认可,使之前对大禹的怀疑和不信任逐渐消失。为了纪念涂山之会,大禹将各诸侯国进献的青铜铸造成九只大鼎,并集中在都城阳城,以突显九州之主、天下一统的地位[98]
通过涂山之会,大禹成功地巩固了自己在夏朝的统治地位,诸侯对他的信任和服从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98]

艺术作品

淮河六章
纪录片《淮河六章》全片历时三年拍摄,拍摄行程超过三万千米,纪录了淮河两岸的寒来暑往,以及淮河普通人的生产与生活画面,是一部当代淮河人的生活档案,从多方面展示淮河人真实生活,射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及普通人的理想与追求[99]
《淮河六章》
红色档案
红色档案是《以人民为中心》系列的纪录片,讲述的是1950年的夏天,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淮河中上游地区,雨水汇聚成滚滚洪流,摧毁房屋,淹没农田,河堤失衡。虽然淮河流域自古多灾,但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水利工程长期失修,又遇连年战乱。在面对淮河两岸省份的灾情,毛泽东64天4次批示,水利部召开的治淮会议连开19天,周恩来亲自参与并提出指导意见,最终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案[1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河支流
中国这条大河:入海口比河床还要高,导致一个大湖的产生
黄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么入海?
淮河为什么是淮河,其源头和尽头在哪里?
淮河历史人文概要
引江济淮工程向农业灌溉补水合理性及补水范围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