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6年,水晶棺保存毛主席遗体百年不腐,徐静声称:全世界独一份

1976年9月12日,经中央会议决定,要将毛主席的遗体进行永久保存,供中国儿女世世代代瞻仰,此消息一出瞬间惊动了中国各大媒体。

永久保存是怎么保存?保存遗体的过程中出现闪失怎么办,谁负得起这个责任?无数的问题接踵而至,甚至有人爆出列宁的遗体保存每年花费上百万美元,耗如此巨资就为了保存遗体,究竟值不值得?

此时,一名叫做徐静的医学博士站了出来,作为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的总负责人,面对众多记者和人民的质疑,她冷静地说道:“此事全世界都没有先例,我们保证尽力完成。”

显然,徐静博士都有些拿不准,此事不仅事关重大,若是有所闪失那必然会引发民众的暴动,还有可能被当作国家的罪人。在这般巨大的压力下,徐静博士是抉择的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看看毛主席的遗体究竟是如何保存的?事情的原委真如小道消息所说,每年都需要耗资天价吗?

伟人离世,举国哀悼

1976年9月9日中午,一个沉重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遍了中国各地,一时间全国上下悲痛不已,不少人甚至因为心理难以承受当场晕厥。

“我们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于1979年9月9日零时十分在北京逝世了。”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华国锋同志即使心如绞痛,也立刻在中南海驻地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此后最重要的三个问题:第一,主席的后事问题;第二,主席的遗体该如何处理;第三,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团前来吊唁。

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讨论,最终大家一致决定,以保护主席的遗体为主要目的,让各国各界的人士前来瞻仰、吊唁这位世纪伟人。

没过多久,彼时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找到了徐静博士。听完汪东兴带来的噩耗后,徐静悲痛不已,作为中国共产党忠实的拥护者,面对伟人的离世她也同样心如刀割。

此时汪东兴向徐静表达了此行的目的,得知自己将要承担毛主席遗体的保存事务的徐静,喜忧参半。要知道无上荣光的背后必然承载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光凭徐静一介博士,真的能胜任吗?

徐静是20世纪50年代的留苏研究生,主修的是组织胚胎学,26岁就在医学领域上有了极高的造诣。获得博士学位后,她毅然拒绝苏联的高薪聘请,回国投身于国家医疗建设。

在良久的沉默后,徐静擦拭了眼角的泪水,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沉重的任务。在稍加思索后向中央提出了三个需求:第一,因为此事事关重大,她需要和同行的专家交流,研究方案;第二,她需要一点时间准备器械和药物;第三,她需要近距离的观察毛主席的遗体。

在获得汪东兴的同意后,徐静马不停蹄地找到自己的上司杨纯,在他的引荐下,与张炳常、陈克铨组成了临时小组,专门研究阻止毛主席遗体的腐化问题。

根据中央的指示,毛主席的遗体将摆放在人民大会堂供全国各族人民瞻仰仪容,因此需要一个短期十五天的遗体保护计划。

做好充足准备的三人首先来到了主席的卧室。看着主席静静地躺在那里,徐静三人心中又一次泛起涟漪,失去了毛主席这根定海神针,国家究竟该何去何从,人民一时间都迷失了方向。但很快他们就调整了过来,当务之急是冷静快速地完成防腐工作,决不能有一点闪失。

张炳常是人体解剖学的专家,常年与尸体打交道,技术十分的熟练稳当。在他的指挥下,三人配合得相当默契,一边工作一边讨论,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工作,没有一个人提出要上厕所。

遗体的保存需要注入大量防腐液,但大量的液体会使得遗体出现肿胀的现象。好在张炳常有这方面的经验,大胆下定论24小时之内肯定会消肿。

起初徐静的心里也是担忧万分,接到紧急任务时已是凌晨时分,到现在已经高强度工作了近24小时,焦虑不安的情绪充满了她的内心。

好在一切真如张炳常所说,在过了半日之后,防腐液果然有了明显的消退。当一切都准备完要将遗体转移至人民大会堂时,已经丝毫看不出防腐液的痕迹。从最后的效果来看,注入防腐液这一大胆的举措无疑是极为正确的。

在等待防腐液沉淀的时间里,徐静小组三人轮流站岗,一刻不离地守在主席的身边。他们需要不停地记录主席的身体变化,小到皮肤的皱纹变化,肌肉失去弹性的速度等等,这些数据都将成为支撑他们设定计划的重要基础。

9月10号下午,经中央领导审定,红都服装厂的师傅们加班加点为主席定制了一套浅灰色的中山装。主席的御用理发师周福明红着眼眶,为毛主席梳理了最后一次头发;北的马燕龙大夫为他整理仪容。

11号上午,中央高层怀着沉重的心情注视着毛主席遗体移入人民大会堂,在这里举行群众吊唁,瞻仰的活动。

此时,又一问题的出现让本可以暂时休息的徐静小组再次绷紧了神经。前来参加的人群实在是太多了,导致室内的温度一直居高不下。原本按照遗体保护的要求,大厅内所有能使用的冷气设备已经全部打开,使得最初大会堂内处于一个极低的温度。

可没想到的是,前来吊唁的人群实在是太多了散发了大量的热气,加上第一天的哀乐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现场演奏的,铜管乐器中吹出的大量热气以及大厅内的强烈灯光,都在不断影响着主席遗体的存放条件。

中央再一次召开了紧急会议,最终敲定下来决定制作一个有机玻璃棺罩,使毛主席的遗体能够与外界空气隔绝,玻璃棺内部采取局部降温的手段,保证以最佳温度的保存主席遗体。

并取消哀乐的现场演奏,改为音响播放,除了主席正上方的灯光之外,大会堂内所有的光线都要调低,没有必要的灯都一律关闭。

如此一来徐静小组才终于放下了心,直到9月18日吊唁大会结束,党中央讨论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转移到一个代号为“769”的地方。

承载了人民敬仰与思念的水晶棺

9月20号凌晨,毛主席遗体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国务院总理华国锋的护送下离开了人民大会堂,顺利地转移到了“769”秘密保护室。

从此刻开始,也就是徐静小组最为艰难的时刻,她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研制出科学可行的保存计划,保证毛主席遗体能够百年不腐。

最为关键的主席在逝世的时候就已经身染重病,脸色显得十分消瘦病态,虽然真实,但完全体现不出平日里主席的庄严神态。

要知道毛主席的遗体可是要永久保存,供中国儿女世代瞻仰的,若是看起来毫无威严,那必然会影响到下一代人对伟人的直接印象。且为了遗体保护也不允许在主席的面部做任何的化妆修饰,这个问题可谓是让中国顶尖的科学家们想破了脑袋。

至于最后是如何解决的,我们稍后再说。

在遗体转移到“769”之后,徐静小组即刻将主席遗体浸泡在了药液之中。为了调制这个药液,徐静专门请来了研究长沙马王堆不腐女尸的负责人——王鹏程,以及另一位解剖学专家谭曾鲁。

经过一天的讨论后,马王堆女士的棺液成为了众人的研究目标。虽然彼时没有那么先进的控温系统,但女尸都深埋在地下,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女尸周围的温度恒定。且在地下环境中,终日避光氧气含量极少,也变相地给女尸创造了适合尸体存放的空间。

经过研究,徐静将遗体保存的关键点聚焦在了“低温、避光、避氧”上。根据多位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专家们平日在医学院校处理尸体和标本保存的成功经验,再加上王鹏程对于不腐女尸的研究,众人合力调配出了能够长期保存尸体的药液。

但这显然还只是第一步,想要将遗体永久保存,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玻璃棺的选择。为此党中央专门成立了第九办公室,邀请了众多专家一同设计玻璃棺材。

玻璃锻造是一件极其苦难的工艺,根据对毛主席的身体测量设计的棺材数据来看,光是厚度就要达到3厘米,总体长2.4米,宽约1.2米。

要知道当时我国最好的光学玻璃制造厂——605工厂都只生产过1米左右的玻璃,能达到的最佳厚度也仅仅只有10毫米,与棺材数据中的3厘米差之甚远。

想要有足够厚度的玻璃,就必须用机床慢慢地研磨,达到三合一的拼合效果。但显然当时我国的玻璃锻造技术还没达到如此高绝的程度,玻璃板根本经不起砂轮的长时间打磨,三块玻璃被同时震碎。

为此,中科院的科学家提出科研利用一种新型研制出胶水,它的颜色与玻璃相同,且能够与玻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但可塑性强,凝固之后的硬度也相当观。

但在众人的一番讨论下,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个项目。虽然从短时间来看胶水能利用范围很广,可要说长时间使用,还是玻璃水晶更为靠谱,且胶水还有一定老化,变黄的风险。

最终,第九办公室敲定了将水晶作为主要的材料,天然高纯度的水晶不但更硬更耐磨,保温能力更是要强于玻璃不少。

605工厂显然也是第一次接到如此重任,即刻宣布停止所有玻璃的订单,优先完成存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

可锻造水晶玻璃的难点就在于的硬度,使用大功率的砂轮就意味着难以控制其精度,所以工人师傅们每隔二十分钟就需要对水晶玻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确保没有任何的裂痕以及精度的准确。

一旦不符合要求就是从头再来,师傅们怀着十足的信念势必要将水晶棺做到尽善尽美,绝不能让毛主席的棺出现一点的纰漏。

经过数月的奋战,耗费了十几块水晶玻璃,605工厂与党中央第九办公室通力合作,设计出了一种以正梯形为造型的水晶棺材。为了保证永久的使用,每块水晶板之间的拼接都不曾使用胶水,黏土等化学工业产物,可想而知其技术难度之高。

最终在长达一个月的调试和测下,五块水晶玻璃板紧密地拼合在了一起,浑然天成,无论是切面还是表面的抛光,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水晶棺的制造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为了让全国人民能够瞻仰主席的遗体,需要对毛主席纪念堂内的灯光进行多方面的调整。

因为水晶棺的材质有着较强的透光性,若是和吊唁大会的时候相同,将光源置于水晶棺的上方,暖光长达数十年的直射,那势必会增加棺内的温度,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遗体的存放。

在科研人员多番调试下,他们在水晶棺的下方安置了数条冷光管,光线先是投射到端板上,再反射入水晶棺上方的球形镜面,这样不但可以给来吊唁的人最佳的观赏光感,还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热量。

说回之前毛主席的仪容问题,为了能将毛主席庄严的神态展现给全国人民,科学家们利用了玻璃棺的特殊性,采取光学整容来解决了问题。

专家们通过改变光线的角度,通过反射与折射的原理,让人的眼睛产生视觉上的差异。他们将光源折射的球形镜面置于毛主席的脸部正上方,将相应的色彩投射到主席的脸部,如此一来不仅能展现出主席生前的红润气色,之后的维护工作也只需要调试外部的灯光就行。

这让人怎么不感叹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惊人智慧,数十位专家为了让中国后世儿女能亲眼见证这位世纪伟人,可谓是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为了保证效果能达到众人所设想的那样,北京608还设立了专门的实验室,用石膏像作为模特对玻璃棺外的灯光进行反复多次地调试。

最终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毛主席,不仅面色红润,神态威严,就好像他从未离去那样,只是安静地睡着了。

耗时一年之久,徐静小组将毛主席的遗体从药液中抬了出来。显然徐静所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在低温,避光,避氧的条件下,即使浸泡了一年之久,毛主席的遗体依旧没有任何的改变,其中早期注入的防腐液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做到永久保存,专家们更是提出了一种气态与液态相结合的办法,用以保存毛主席的遗体。瞻仰的时间将毛主席的遗体暴露在气态中,非瞻仰的时间隐蔽在液态中。

如此一来,遗体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液态中保存的,达到了最完善的保存效果。30多年来,这些自动化的设备仪表依旧运行稳定,这都要归功于那一代科学家们为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总结

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遗体保存的困难性与挑战性,也从侧面进一步证明了当时的人们为了成功保存主席遗体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的奋斗精神。

直到现在毛主席的水晶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其中不仅仅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上的飞跃,还承载着千千万中国儿女对主席的思念与敬仰。

徐静博士在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之后,因她为主席遗体保存做出的卓越贡献,被人民推举担任了纪念堂管理局的局长。直到1993年退休,她都一直坚守岗位,每日参与灯光的调试与维护工作,为守护主席的遗体奉献半生。

今我们走到主席纪念堂中,依然能看到伟人面色红润,神情放松的躺在那里。毛主席一直都从未离去,他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毛主席遗体为何至今栩栩如生?韩伯平吐露,不单是药物作用
毛主席的遗体为何至今满面红光?韩伯平揭晓真相,不只是药物作用
89年毛主席遗体防腐每年花费引质疑,徐静揭秘:天价护理费系谣传
毛主席逝世47年,遗容为何至今面色红润?内部人员揭露真相!
毛主席逝世46年,遗体为何至今栩栩如生面色红润?不只是药物作用
毛主席遗体在水晶棺里,保存情况如何?负责人徐静披露:一切良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