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稚言亦有玄理。

《世说新语》白: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慧,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厌。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张玄之和顾敷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两人都是小时候就很聪明,顾和对他们都很喜欢。经常朝廷告假归家,带着二人玩,掏鸟窝,捕蝴蝶,戏游鱼。空暇之际,有意无意地询问平日所学,有何体会,寓教于乐。但常说顾敷胜过张玄之,所以对顾敷特别亲近偏爱。

顾和喜欢他的外孙张玄之和孙子顾敷,更亲重顾敷。不是因为顾敷姓顾,是顾家的血脉,可接续香火,光宗耀祖,而是因为此时在他眼里,觉得顾敷更有悟性,说出来的话机警有锋,特出卓异。

张玄之对此心里颇为不服。小和子会背玄言诗,我也会背;他可以背诵《诗经》,我也会;他会背《论语》、《道德经》,我也会。为什么外祖经常在回答他的问题后,给小和子二颗糖,我只有一颗呢?

这一年,张玄之九岁,顾敷七岁,顾和带他们一起到寺庙里,看到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佛身边的弟子有的在哭泣,有的没有哭。释迦牟尼的般泥洹像,即涅槃像,意译入灭、圆寂。释迦牟尼佛随缘教化众生,缘尽圆寂于沙罗双树间,最后对围绕身边的弟子说《大般涅槃经》毕,即“头北面西,右肋而卧,示现灭度”,此像也称“卧佛像”。

顾和就问两位孙辈为何如此。为什么有人哭,有人不哭。张玄之曰:“得到佛亲近的弟子就哭泣,没有得到佛亲近的所以就不哭。”顾敷说:“不是这样的。应当是因为能淡忘常情的人不哭,不能忘掉喜怒哀乐常情的人才哭。”

从二人语真不难看出,顾和的回答更具玄理,别说七岁孩童,成人长者,才人学士当时场景也未必能说出如此禅意的话语,确实非同一般。而当时的张玄之推己及人,想到了自己只有一颗糖,而小和子有两颗糖。便说,关系更加亲密的人哭,而关系疏远的人不哭。小玄子的回答不出意表,也符合这个年龄的特质。“对我好的人死了,我哭;对我不好的人死了,我不哭。”

顾和爱重不同,亲近略异,从当时大谈玄理的社会背景下,顾和本人的官场经历,清谈交友来说,并不奇怪。及长,张玄之的名望似乎超过顾和,与谢玄齐名,并称“南北两玄”。时人称谢玄有“经国之才”,可想见张玄之之器量才识。说明早慧,并不一定成就大,大器晚成更符合成才的规律,古今中外很多例子可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目犍连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佛的话
佛教造像一佛部(二)
为什么古往今来修道修佛者众,而成道成佛者少?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佛经最初是怎样产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