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帕特里克·怀特《人树》 | 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 | 下(周末好文)

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  获奖理由

全文共1467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人树》是怀特的成名作,被称为“澳大利亚的创世记”,主要讲述的是斯坦·帕克开垦出被树林覆盖的一片荒地并建立了家庭,在创建这一家园之初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灾难,随着荒地的开发和发展,这一家园吸引来了更多的人居住,这里也逐渐变成了悉尼的郊区,但是伴随着发展而到来的还有工业化社会的侵蚀,斯坦·帕克的儿子最终堕落成罪犯而死于枪击,其女儿则为了跨越阶级嫁给了律师,最终以斯坦·帕克去世为结尾。

《人树》这一题目来源于豪斯曼(1859~1936)的一首诗:“人树永远不会沉寂/当初是罗马人,今天是我自己。”
这意味着人类随世界的发展而前进,但在成为各自的同时也依旧不会忘本,这一含义与《人树》这部作品相当契合。
作品主人公斯坦·帕克像是怀特在作品中的映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结束之后,澳大利亚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结束流亡生活的怀特却回到了农场。
他面对着农场传统和丛林文化逐渐被工业化和物质经济侵蚀,感到极其痛心,因此开始思考澳大利亚人以及这片土地该何去何从。
起初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政府将澳大利亚当作当时囚犯的流放地,因此来到澳大利亚的人民都是从拓荒开始生活的,也就是说他们就是从丛林当中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族群。
然而经济和物质的快速发展,使原本崇尚自然和上帝的澳大利亚人受到强烈的冲击,他们在新旧两种信仰之间迷茫和徘徊着。

而《人树》这部作品所展现的就是澳大利亚人思想空洞、信仰迭代的过渡期,怀特通过赞扬象征着传统纯真信仰的朴实美好的斯坦·帕克和批判象征着工业化的精神苍白的女儿塞尔玛,来提醒澳大利亚人要摒弃乖戾和迷茫而回归种族的本质。
这部作品中文字简洁而精准,语言如诗歌般富有节奏和美感,但并不晦涩和矫揉造作,怀特通过文字将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性格都交代的很清楚直观。
另外,怀特对人物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是非常准确和细腻的,在一个片段或者一段对话中,读者都可以轻易地将该人物的侧写捕捉到。

《人树》这部作品和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汉姆生的《土地的成长》类似,都属于拓荒史和家族史类型的小说,但是相比于《土地的成长》,这部作品的情感倾向则更加明显一些,阅读过程中会感到很强烈的“抬一踩一”,对于那个时代背景来说,这种情感倾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文学作品来说,可能还是过于偏激了一些,毕竟时间是标量,随着时间的推进时代也在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观念也在改变,这些改变的存在可能对于这种情感倾向或者时代印记过于明显的作品来说就没有那么友好了。

摘抄/名言十则(全部选自《人树》)
1. 习惯给他们以安慰,就像温热的饮料和拖鞋一样。这种习惯甚至会装扮成爱情,让人们接受下来
2. 一轮月亮模模糊糊地升起在轻轻摇动的树影之上,月光如水,清冷而苍白
3. 这个世界正像他的意念一样,依然被禁锢着,冰冷而阴郁
4. 作为一个人,他禁锢于自己的心灵之中,是自然界奥秘的囚徒
5. 由此可见,流逝的时光在同一个人的心里,总是既形成着什么,又分解着什么
6. 他长得漂亮,心地似乎也善良。因为心中无鬼,无所遮掩,反倒显得抵消了他的一些优点。不过,这正是对于诚实的嘲弄
7. 不去理会它要比弄清楚它还好
8. 总是读那些过去了的事情,忘记你已经又前进了
9. 只要处于同样脆弱的境地,人们的灵魂就会在暴力面前团结起来
10. 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对它的性质还不甚明了的时候,最先渴望得到的就是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69)澳洲大陆刮起的文学新风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一百多年来,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精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中的金句。
13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改编的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