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牡丹亭》:大明文化盛世的活化石
userphoto

2023.03.02 广东

关注


承蒙公众号“女子目弟”的邀请,昨晚观看了青春版《牡丹亭》。当真是妙不可言,这出已经有417岁的戏剧,仍然散发着夺目的光彩,称得上是明代文化盛世的活化石。


(园林实景版《牡丹亭》)

其实几年前在上海已经看过一次《牡丹亭》,而且是在江南园林课植园里的“园林实景版”,虽然只有短短数折,也是美妙不可方物。江南园林本是明时兴起的文人雅物,这明代诞生的戏在此间上演,自然再合适不过,真得感谢有此创意的谭盾团队。

白先勇牵头的青春版《牡丹亭》,更加大名鼎鼎,至今演出已有9年,此前也在网上看过,此番现场重遇,更加相逢恨晚,回味不已。

遥想汤显祖四百年前写下此剧,正逢明朝的文化盛世。彼时政坛混乱,失意的文人们恰好把心思都放在文艺上。画坛有吴门兴起,昆曲则发展至顶峰。也难得江南的富足,贵族们能支持文艺的发展,而且品位之高,是今天的土豪无法比拟的。


汤显祖官场失意,正好去写他最擅长的剧。说来有趣,汤显祖恰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人,还比莎翁年长14岁,逝世则是在同一年。四百年过去了,同样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依然常演不衰且被改编无数,汤显祖则只有《牡丹亭》被抢救出来活跃在高雅舞台,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

其实《牡丹亭》是很接地气的作品,这次看,对其中大胆的性意识印象深刻,无论是一夜情式的幽媾还是石道姑关于男女之事的讲述,都属于家长指引的级别。此外,当中的语言,真是起到了活化石的作用,虽然很多方言用字现在已经不用,但是“我的亲亲姐姐”这样直白的表白,依然可以一窥当年的风气。

戏剧的文本用的完全是汤显祖原作,而音乐编排、舞美等则进行了现代加工,此为“青春版”是也。服装都很美,让我用望远镜欣赏得不忍放下。舞美也用心,甚至加入了判官喷火这样的杂技。但最让我叹服回味的,是演员的动作和身段。


现代影视里,两个人对话的时候,身体语言是最难拿捏的,所以平庸的导演都会用近镜的不断切换代替,只出现演员的头部。而在昆曲里,唱一句话差不多得一分钟,观众却不觉得呆板,因为演员一直在动,用种种动作来配合唱白,而且每个动作还设计得那么美,美得惊心动魄,单就这一点,昆曲就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牡丹亭》的审美,当然是古代文人的审美,书生白白净净,小姐更加弱不禁风,这跟当时的仕女画是一致的。这种柔弱之美,有一点点病态,但还是美到极致,也是中国其他戏种都无法比拟的,其他戏一对比,都显得粗俗起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月在南京看到的汤显祖书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曲 牡丹亭(明朝剧作家汤显祖)
山水中国(36)|水淼桥牵朱家角
汤显祖与昆曲:晚明江南最美的遇见
物道 | 青春不过《牡丹亭》,情深唯有杜丽娘
园林实景版昆曲
昆曲牡丹亭(青春版)上中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