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林漫笔】戏剧莫负“好时光”| 王绍和
userphoto

2023.03.03 黑龙江

关注





戏剧莫负“好时光”

文︳王绍和(河北秦皇岛)

我虽然算不上戏迷,但对京剧、评剧还是喜欢的。“穿林海,跨雪原……”“临行喝妈一碗酒……”“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动不动就哼上几句。央视戏曲频道前些年搞的青年评剧演唱赛,我连着看了好几场。到公园里遛弯儿,一听二胡、板胡是京剧、评剧“腔”,往往情不自禁地驻足观听。然而……

  (一)

喜欢之余,也有遗憾:京剧“样板戏”中的题材,本来就算不上新了,但电视里播出的,比这还得古老几百年。评剧的题材,以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夺印》为界,反映那个年代以后题材的寥寥,稍新一点儿的也就是《刘巧儿》,除此以外不外乎就是《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等“老字号”了。

不少老戏,历经打磨,犹如陈年的老酒,极耐品咂。其一招一式、一腔一词,都堪称为炉火纯青,早已成为不争的经典了。经久传唱,屡演不衰,除了其自身确有魅力之外,也因示范效应而驱动,有渴望传承之意吧?

传即授,承即接。近些年来,传的“功课”做得不谓不足:除了以舞台、频道为载体,不断地直传以外,“京剧是国粹”、“振兴地方戏”的“分贝”委实不低;“京剧、评剧进校园”,宣示着从娃娃抓起的方略。但爱听爱看的方阵,却不大甚至在萎缩,表明传与承得还不够到位。

(二)

有人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新生代在观众中占比高,认为他们只热衷于“快餐”文化,而对“大餐”不“感冒”。依我管见,未必如是:有些三十几集的电视剧,按说“块头”够大了,但“市场”并不小嘛!当然啦,电视剧也有两种情况,“长袍子”“大辫子”火不到哪去,甚至令人有些腻歪,火爆的多是现实题材的。在第23届上海电视节上,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作品,占据了“白玉兰”奖的一半儿还多。剧评人以《蹉跎岁月》《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到《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国式离婚》,到《欢乐颂》《小别离》《鸡毛飞上天》等等相继火爆的现代剧顺“藤”摸“瓜”,认为火爆的关键,在于抓住了现代题材的“黄金机遇期”,因此鼓动剧作家们还应“不负好时光”,更多地创作现实题材的电视剧。

 (三)

戏曲与电视剧不完全是一码事,但火与不火的原由有相同之处:不完全取决于表现手法和演技,题材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京剧、评剧火不起来,不能不从题材上找问题——演来演去,老是老古董,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仿佛隔世,岂能有兴趣、被吸引呢?京剧、评剧欲传承,只重演唱技巧远远不够,而宜像成功的电视剧那样紧盯题材,不断地创作与时代共舞的新作。用京剧、评剧的“老瓶子”,“灌装”进现代的“新酒”,应该是传承的应有之义吧?否则,老是老“古装”,新作不着面,这能叫传承么?称之为断档才贴切吧?

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火热的生活,富饶的“矿产”,何止是电视剧创作的“黄金期”?不也同样为京剧、评剧的创作提供了“资源”吗?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感应,“向实践学,向群众学”——这样“不负好时光”,“努力创作思想艺术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作品”,逐步改变京剧、评剧题材陈旧的窘境,大有希望,很有可能。


作者档案

   王绍和,笔名傅凝、艾佳、燕山红。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初中一年半学历。种过4年地,当过19年兵,曾做过连队文书、团报道员,63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转业后在抚宁县委办当材料匠”15年。忙于公文写作之余,热衷于为报刊写豆腐块,离离啦啦见报3000余篇。撰有长篇报告文学《爱家英姿》《蓓蕾争妍绽芳菲》《身影直立竞风流》《略说细品咱仇(qiu)家》和20万字的公文写作实操《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个老材料匠的心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剧《王少安赶船》这三位戏剧人唱得真是太好了,经典
《瑞勇独家 | 黄梅戏来了,人民币上中国戏剧题材的多吗?》
缅怀《西游记》中已故的演员,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才38岁
王晓晨、曾黎出演《好好说话》,不仅被赞颜值高,而且都与胡歌合作过
流 转
他终于翻身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