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略50讲第6讲:企业战略转型,首要选择是聚焦产业链
  • 作者:王式华,知行韬略合伙人、战略与绩效专家

  • 来源:今日头条

  • 咨询业务合作:17801795448

战略大家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是对企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实用性以及价值的一系列作业活动的集合,其中包括 企业内部价值链 竞争对手价值链 行业价值链 三部分。

企业内部价值链指企业内部各业务或职能领域的分布,比如研发、生产、质量、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台与后台,前台是主业务,后台是辅助。

行业价值链,也叫产业价值链(简称产业链),其范畴更广阔,跳出单一企业,站在行业的角度来思考,简单来说,任何一个行业离不开“产供销”三类角色,也就是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每个企业都要在行业中谋求自己的物质,也就是选择三类角色某一个,要么是供应商,要么是生产商,要么是零售商,各自配合,完成产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到终端销售的全过程,各自取得一部分利润,这是行业价值链的基本运作模式。

计划经济时代,环境稳定,变化不大,产业链各企业各司其职,为各自的角色负责,行使各自职能,无需考虑过多;市场经济时代,赢者通吃,追逐利润是本能,产业链中各企业的角色自然会发生变化;VUCA时代,企业经营是生死大事,稍有不慎,满盘皆输,竞争更残酷,各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竞争尤为激烈。

每个企业都有在产业链中的基本定位,“屁股决定脑袋”,角色决定想法,企业发展不能离开产业链,而 企业的战略转型,首要选择,还是应该聚焦产业链,否则,就不是转型,而是转行

当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 竞争压力加大,要考虑战略转型,切入点自然先回归产业链,分析产业链中各企业的角色与合作关系,以及产业链中价值的转移趋势,从而为战略制定奠定基础。

基于产业链的战略转型与规划,一般可以分为 产业链延伸 产业链优化 产业链强化 以及 产业链重构 四种模式。


· 模式一:产业链延伸——一体化战略

当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且各环节的利润获取不对等的时候,企业自然要向产业链高利润环节做转移,这就是产业链延伸,也叫一体化战略,最常见的有两种延伸方式:向产业链前端延伸( 前向一体化 )和向产业链后端延伸( 后向一体化 )。

前向一体化,是向销售端靠近,最大程度的靠近并了解消费者需求,便于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价值,从而谋求市场扎根;后向一体化,是向供应端靠近,便于更好的控制资源和供应效率,从而谋求技术扎根。

比如建筑工程产业链,涉及到上游的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中游的建筑施工,以及下游的工业制造、投资运营等多个环节,可以看出,建筑施工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价值底端,规模大,但利润率很低,所以,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体化战略,要么向上游延伸,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要么向下游延伸,进入投资运营领域,目的都是谋求高利润。所以,你会发现,大多数建筑施工集团都有房地产业务板块,而且都在积极尝试BOT特许经营权业务,从单纯的建设方向运营方转型,这是一体化战略的典型应用。

某些资源型行业,当上游的资源供给端成为产业链最高价值的环节时,企业更偏向于后向一体化战略,比如钢铁,决定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并非生产制造能力,而是铁矿石的稀缺程度,谁掌握了铁矿石,谁就拥有话语权,所以,钢铁企业要尽可能控制铁矿资源,向产业链上端转移就是大势所趋。

再比如上市公司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主营业务均为锂资源的开发、生产制造以及锂电池的制造应用等,上游的锂矿资源是决定业务规模做大的关键,所以,两家上市公司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优质的锂矿资源进行并购开发或战略联盟,便于在发展中占得先机,这也是后向一体化的典型应用。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后向一体化不仅是为了控制资源供给,其实质是提高行业技术壁垒,构筑技术优势,所以, 后向一体化的本质是提高研发技术的含金量 ,比如,华为以每年不低于销售收入10%的比例投入研发环节,就是为谋求技术领先。近些年,美的集团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也是为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从而构建竞争优势。

而对于诸多消费品行业,无论是快速消费品还是耐用消费品,消费者的认知和选择至关重要,如何最大程度的吸引流量以及获得消费者信赖,就是消费品行业成败的关键,所以,扎根市场,持续做市场投入和品牌建设,成为消费品企业的首要选择。比如宝洁,推出洗护多产品品牌,各品牌分别对应不同的细分市场或人群,品牌定位清晰,再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推广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认知,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外部环境变化莫测的VUCA时代,前向或后向一体化战略成为基本要求,若要打造竞争优势, “前向+后向”一体化战略 才是更合适的选择。比如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型,制造业作为传统行业,原先只是提供单一的产品生产与制造,与客户的接触只有产品交付,利润并不高,与客户的接触也不多,随着竞争加剧,战略转型迫在眉睫,制造企业要从产品端向“产品+服务”转型,一方面向客户端延伸,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服务业务,通过服务增加与客户的接触点,提高客户黏性;另一方面,向供给端延伸,提高技术研发能力,设计更多符合客户需求,技术含金量更高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全方面构建竞争优势。

比如国内安防产业龙头企业——海康威视,从最早多类型的安防产品向智慧城市、交通、银行等行业解决方案转型。华为,不但在技术端持续发力,而且不断强化与客户的关系,在前向与后向都做延伸,从而最大程度的建立竞争优势。

一体化战略,作为基于产业链的基本模式之一,值得各企业思考与借鉴。

· 模式二:产业链优化——挤压式战略

在某些成熟行业,产业链格局已经构建完成,各环节地位稳固,价值分配也已经固化。比如较早之前的家电行业,各家电生产商只是制造家电产品,然后通过大卖场等渠道商进行销售,后来,大中、苏宁、国美等家电渠道商崛起,借助大规模的连锁卖场掌握了话语权,对家电厂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场费”等,导致生产商与渠道商的关系紧张,格力一怒之下与国美决裂,自建销售渠道,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热点新闻。

随着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兴起,国美、苏宁高成本的线下渠道受到严重冲击,日渐式微,终成明日黄花,从高成本的线下渠道到大势所趋的电商平台,家电行业完成了产业链优化的重要步骤。

产业链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降低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交易成本,比如电商平台取代线下渠道;二是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优化,想办法压缩交易环节,降低成本,后者我称之为 挤压式战略

挤压式战略的典型代表是小米手机,其开创了手机产业链优化的先河。传统的手机价值链由“研发-采购-制造-营销-渠道-服务”等环节构成,环节很多,价值链很长,每个环节都会攫取部分利润,导致手机行业的利润率微薄,同时,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距离消费者的距离很远,只承担价值链某一环节的功能性职能,在渐成红海的手机市场,小米手机如果采用同样的模式无疑是死路一条,那么,小米是如何做的呢?

在研发环节,小米采用开放态度,积极与资深米粉互动,让米粉参与手机的研发设计,听取米粉的建议;在营销环节,小米摒弃了成本高昂的大规模广告宣发,而是利用小米社区、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进行病毒式全地域传播;在渠道环节,引入电商平台替代传统渠道商,这三个环节的创新节省了大量的费用,让小米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在同配置的情况下,价格是同类型手机的一半,彻底颠覆了行业竞争格局。随后,荣耀等手机品牌借鉴小米模式,同样获得了成功。

小米手机成功的将产业链进行压缩,并非按部就班的按照传统产业链模式进行运营,而是从一开始就让客户介入,参与手机开发到销售的全过程,极大的压缩了手机研发生产与消费者的距离,让客户的体验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成为挤压式战略的经典案例。

· 模式三:产业链强化——赋能型战略

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各环节的彼此配合,如果交易成本过高,或者强弱过于分明,都会对产业链的发展不利,最终会影响各企业的发展。所以,产业链中的强势环节,有责任帮助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提高,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水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就是产业链强化模式,也叫 赋能型战略

汽车产业链,包含上游的零部件供应、中游的整车生产,下游的经销商销售服务,显然,整车厂是产业链的强势环节,上游的配套厂商为其服务,下游的4S店负责汽车销售与售后维修服务。一般来说,新车出厂意味着整车厂的销售环节完成,即可计算销售收入,但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并未完成,汽车出厂只是第一步,之后成为4S店的库存,如果4S店不能将车销售给终端客户,意味着经销商将背负巨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整车厂有责任帮助经销商完成从库存到销售的转化,否则,一味的要求经销商提车,而不考虑其销售能力,最终无疑会“双输”。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车厂会为改善经销商的能力提供各种帮助,比如各种产品知识的培训,4S店各岗位的能力提升培训,进店辅导等,目的是补强经销商这一产业链环节的短板,让产业链整体能够发展顺利。不然,经销商赚不到钱,产业链最终也会崩溃,无法形成健康的产业。

所有不直接针对消费终端的生产制造商都需要选择赋能型战略, 换句话说,需要通过中间商(经销商/代理商)进行销售的产品,生产商都需要对中间商进行赋能。比如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制造商,还有保险、化妆品、保健品等需要专业代理人进行销售的业态。

· 模式四:产业链重构——创新型战略

打破传统产业链的原有结构,进行重新拆分与重组,从而创造性的对原产业链进行重构,称为产业链重构,也叫 创新型战略 ,这是基于产业链的高级模式,也是最难的模式。

产业链重构需要一些条件,否则比较难于实现。在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业链各环节成熟,很难发生大的变动,但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对原有的稳定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时候,产业链重构就有较大的可能性,比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成熟。

产业链重构的典型代表是酷特智能和尚品宅配。

酷特智能,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服装品牌——红领集团。从2003年开始尝试个性化服装的定制,经过8年的摸索与实践,于2011年初步走通了C2M个性化定制的路子,并将C2M上升为公司战略。

制造业一般分为工业制造业与消费制造业两大类型,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大潮的到来,对消费制造企业的冲击非常大,过去大规模生产的单一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尤其对服装、家居等耐用消费品企业而言,必须要完成从传统制造业到新模式的转型。

多年来,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的最头疼问题是高库存,不但占用资金,一旦踏不准时尚的步点,批量生产的服装转眼就成废品,为回笼资金,必然要打折销售,所以,服装企业的价格战一点不比家电企业“温柔”,同样刀刀割肉,招招见血。消费者对服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千篇一律的服装款式显然已经过时,但“个性化”与“工业化”有着天然的矛盾,如何解决?

服装企业为了降低库存,必须做大销售端,而传统服装行业基本都是渠道模式,“零售+批发”的渠道资源是服装行业重要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模式下,渠道决定服装企业的盈利与库存,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不可能被重视。

移动互联时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服装领域,所以,红岭集团创始人张代理很早就认定:打通消费端与制造端,实现低成本、低库存运营必定是服装企业的未来

若想实现个性化定制,要改造的环节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有两个:量体和制版。

一般都认为,量体环节是不能标准化的,更多靠量体师傅的时间与经验积累,如何将人为的量体技术转变为固定的参数?张代理带领团队几经摸索,形成了“三点一线坐标量体法”,只需要5分钟,采集人体19个部位的22个尺寸,就能掌握合格的人体数据,而这套方法能让没有经验的人经过三天培训就能具备精准测量人体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效率。

在制版环节,酷特智能根据人体特点,裂变出远超人体总数的亿万个版型,然后不断进行修正,做了很多年,酷特智能目前建立的第四代版型库完全可以摆脱对服装版式的依赖。收到客户的个性化订单后,系统会拆解量体数据,从版型库中找到与其体型特征相匹配的版型,最终组合成符合客户整体身材的版型。原先老裁缝用一天时间才能做出的版型,酷特智能的数据库只需要30秒。这就是大数据给传统制造带来的价值,也成为酷特智能个性化定制的核心竞争力。

与传统定制相比,酷特智能“1件起订,7天交货”的个性化定制模式,一人一款,一人一版,客户群范围遍及普通大众,而非有限的高消费人群,真正实现了低成本、可复制的定制化,消灭了库存,盘活了资金。用工业化的手段、效率与成本实现个性化的产品

酷特智能摒弃了服装企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品牌”的传统价值链模式,以客户需求为源头,反向重构价值链,走上了一条“ 大规模定制化生产 ”的道路,并顺利跑通了商业模式。

尚品宅配的商业模式本质上与酷特智能相同,后者是大规模服装定制,前者是家居行业的“全屋定制”,都是通过大数据工业化手段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传统的行业价值链进行了重构,走向创新型战略转型之路。

基于产业链,可以有四种战略设计模式,严格说起来,产业链强化不能算战略设计,说是一种竞争策略更合适,另外三种模式,产业链延伸(一体化)是基础,可作为切入点;产业链优化是升级,可作为思考点;产业链重构是高端,可作为创新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乱世出英雄,重构商业模式者重整天下
原创 | 制造企业的三维双重转型
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
新希望的新钥匙
电力设备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观察丨重构竞争优势路还长 解读三大运营商2015发展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