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恬淡为上

【经文】夫唯兵者①,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②,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③,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④。胜而不美⑤,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⑥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考注】①夫唯兵者:一作“夫佳兵者”,“佳”疑为“隹(唯)”。②物或恶之:物,指人。意为人所厌恶、憎恶的东西。③贵左:古代礼仪,主居右,客居左,所以居左有谦让之意。下文之“尚左”“居左”同。④恬淡:安静、沉着。⑤美:动词,以为美、认为好。⑥泣:“莅”字的误写,到达、到场,指对待、参加。

【考译】精兵利器,实在是个不吉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决不靠它来解决问题。有道之人行止谦让,而用兵则是逞强斗狠。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它不是有道之人所用的东西,迫不得已才使用它,淡然处之是上策。即使打了胜仗也不要以为是什么好事,如果认为是好事,那就是以杀人为乐了。而以杀人为乐的人,是决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吉庆的事情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而打仗,则正相反(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这是说明要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用兵打仗: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死去的人。

【导读】本章紧承上章,老子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反战主张:第一,用兵须出于不得已;第二,反对嗜杀;第三,用兵有效然而有限,取天下根本上不能靠用兵;第四,怀着沉痛的心情上战场,这还是不得已的意思;第五,正确善后。战争是野蛮和残酷的,遭殃的是百姓,因此要慎重用兵,不得已而战也不可嗜杀。要正确善后,把战争的破坏性后果控制到最小限度。

本章体现了老子的人道主义思想。

【辨读】“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用兵是不祥之事,它有悖于道,为道之人厌恶它。因为君子贵谦贵和,认为和平的解决方式才是最好的,而用兵则是逞强斗狠。老子的前半句表明态度,后半句说明理由。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老子认为,用兵是迫不得已的极端手段,因此要尽量避免战争。即使不得不用,也要淡然处之,不可好战嗜杀,乐杀者残忍,最终必失民心,故不可能得志于天下。这是对穷兵黩武者的忠告。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这是老子从传统礼仪中,从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寻找反战依据。

按照传统礼仪,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而战争中却正相反(即“尚右” )。 两军对垒之礼与传统礼仪的这种区分表明,礼仪从来就是把战争视作凶事的。古人是智慧的,他们把用兵打仗之礼规定的跟凶事之礼一样,即视兵如凶。可见,中国礼仪中本来就包含着反战思想。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用兵之礼与吉事之礼的区分表明,用兵属于凶事,故应该采用凶礼、丧礼对待它:战争中杀人众多,应该怀着哀痛的心情上战场;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妥善安置死去的人们,体现仁慈之德。这一主张体现了老子的人道主义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话老子》连载第31期:【夫兵者,不祥之器】章
道德经第31章解读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老子的军事思想:兵者,不祥之器
9-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八
老子四道-第四章-王道:用兵贵佑
它是万经之王,版本繁多,到底哪个才是老子原版?(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