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卷八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八十一卷目录

 威仪部总论
  易经〈观卦 家人卦 鼎卦〉
  书经〈周书顾命〉
  诗经〈邶风柏舟 鄘风相鼠 卫风淇奥 小雅湛露 菁菁者莪 宾之初筵 大雅 既醉 假乐 卷阿 民劳 抑 烝民 周颂执竞〉
  礼记〈曲礼 玉藻 少仪 表记 缁衣〉
  管子〈形势解〉
  中论〈法象〉
  韩诗外传〈论威仪二则〉
  法言〈修身篇〉
  中说〈周公篇〉
  朱子大全集〈答刘平甫〉
 威仪部艺文
  内史过论晋惠公       国语
  敕其子毗书        晋王承
 威仪部纪事
 威仪部杂录

学行典第八十一卷

威仪部总论

《易经》《观卦》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程传〉君子居上,为天下之表。仪必极其庄,敬则下观,仰而化也。故为天下之观,当如宗庙之祭。始盥之时,不可如既荐之后。则下民尽其至诚颙,然瞻仰之矣。

《家人卦》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程传〉治家之道非至诚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则能常久。而众人自化为善,不由至诚。己且不能常守也,况欲使人乎。故治家以有孚为本,治家者在妻孥情爱之閒。慈过则无严,恩胜则掩义。故家之患常在礼法不足,而渎慢生也。长失尊严,少忘恭顺,而家不乱者,未之有也。故必有威严则能终吉,保家之终在。有孚威如二者而已。〈大全〉缙云冯氏曰:为人父者,躬行之有素,则家人无不孚之者矣。其所谓躬行者,岂饰厉以为威哉。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非心罔念已潜消而默化矣。此威如之吉,而象以为反身之谓也。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本义〉谓非作威也,反身自治则人畏服之矣。

《鼎卦》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程传〉木上有火,以木巽火也。烹饪之象,故为鼎。君子观鼎之象,以正位凝命。鼎者,法象之器。其形端正,其体安重。取其端正之象,则以正其位。谓正其所居之位,君子所处必正其小。至于席不正,不坐,毋跛,毋倚,取其安重之象,则凝其命令,安重其命令也。

《书经》《周书·顾命》

思夫人自乱于威仪。
〈蔡传〉乱治也。威者,有威可畏。仪者,有仪可象。举一身之则,而言也。盖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作。威仪之则成王。思夫人之所以为人者,自治于威仪耳。自治云者,正其身而不假于外求也。

《诗经》《邶风·柏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朱注〉棣棣富而闲习之,貌选简择也。〈大全〉庆源辅氏曰:富,谓富盛也。富盛则全备,而无欠缺。闲习谓从容而不生疏。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朱注〉言视彼鼠而犹必有皮可以,人而无仪乎。人而无仪则其不死,亦何为哉。

《卫风·淇奥》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
〈朱注〉瑟,矜庄貌。僩,威仪貌。

《小雅·湛露》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朱注〉离离垂也,令仪言醉而不丧其威仪也。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朱注〉以菁菁者,莪比君子容貌威仪之盛也。

《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朱注〉此言凡饮酒者,常始乎治,而卒乎乱也。〈大全〉庆源辅氏曰:温温其恭,威仪反反抑抑,始乎治也。幡幡,怭怭,屡迁,屡舞,终乎乱也。才饮酒稍不谨,必至于此。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朱注〉饮酒之所以甚美者,以其有令仪尔。
《大雅·既醉》
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朱注〉朋友指宾客助祭者说。〈大全〉孔氏曰:各自收敛以相佐助,为威仪之事。祭义,所谓济济漆漆是也。

《假乐》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朱注〉抑抑密也。〈大全〉庆源辅氏曰:威仪以其见于容止者,而言容止抑抑然,甚密而无閒。

《卷阿》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大全〉庆源辅氏曰:颙颙邛邛,体貌之尊严也。如圭如璋,德行之温纯也。令闻,声誉之美也。令望,威仪之善也。为纲四方,以为纲领也。

《民劳》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大全〉叠山谢氏曰:威仪所以定命也。有德之士,未有无威仪。若不敬谨,威仪则骄淫傲惰。何所不为。侮老成,远耆德。则贤者,不能相亲矣。 丰城朱氏曰:敬慎威仪,欲其修身也。以近有德,欲其亲贤也。修身以为之本,亲贤以为之辅。则必不至于纵诡,随而为寇虐矣。

《抑》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朱注〉郑氏曰:人密审于威仪者,是其德必严正也。故古之贤者,道行心平,可外占而知内。如宫室之制,内有绳直,则外有廉隅也。〈大全〉东莱吕氏曰:此诗以威仪为主,修身之道。至切,至近,莫过于此也。 临川王氏曰:德,譬则宫城也。仪,譬则隅也。视其隅,则宫城之中可知矣。 华谷严氏曰:言威仪之当慎。威仪云者,声音笑貌云乎哉。容貌颜色曾子,所谓道动容周旋中。礼,孟子所谓盛德也。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朱注〉敬其威仪,然后可以为天下法也。

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朱注〉柔安嘉善也。

《烝民》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朱注〉东莱吕氏曰:柔嘉,维则不过其则也。过其则,斯为弱。不得,谓之柔嘉矣。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言其表里柔嘉也。〈大全〉庆源辅氏曰:令仪,令色,柔嘉之发于外也。小心翼翼,柔嘉之存于内也。古训是式,学问之不忘也。威仪是力,进修之不怠也。其措之事业,则上以承顺乎天子;下以布宣乎王命。是皆柔嘉之德,致然也。

《周颂·执竞》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大全〉三山李氏曰:既醉,既饱,盖祭终而饮福耳。上言:祭时乐,备而和。故神降之福。此言祭终而饮,威仪备具。此福禄所以反覆日至而未艾也。

《礼记》《曲礼》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陈注〉刘氏曰:篇首三句如曾子,所谓君子所贵乎道者三。盖先立乎,其大者也。毋不敬则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俨若思则正,颜色斯近信矣。安定辞则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三者修身之要,为政之本。此君子修己,以敬而其效。至于安人安百姓也。


坐如尸,立如齐。
〈陈注〉尸居神位,坐必矜庄。坐法必当如尸之坐,人之倚立多。慢不恭,虽不齐,亦当如祭前之齐。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陈注〉城人所恃,以为安固者。有所指则惑见者。有所呼则骇闻者。
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
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


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儳言。正尔容,听必恭。


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发毋剃。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陈注〉剃髲也,垂如髲也。古人重发,以纚韬之不使垂。丧有丧冠,告有吉冠,非当免之时。不可免,有袒而露其裼衣者。有袒,而割牲者。因劳事而袒,则为亵褰揭也。涉浅而揭,则可暑。而揭其裳,亦为亵。


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车上不广欬,不妄指。立视五巂,式视马尾,顾不过毂,
〈陈注〉巂规也。车轮一周,为一规。乘车之轮,高六尺六,寸径一,围三,得一丈九尺八寸五。规为九十九尺,六尺为步,总为十六步半。在车上所视,则前十六步半也。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玉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陈注〉穆穆,幽深和敬之貌。皇皇,壮盛显明之貌。济济,修饰齐一之貌。跄跄,翔举舒扬之貌。庶人见乎,君不为容进退,奔走。僬僬,虽无所考。大抵趋走促数,不为容之貌也。


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国君绥视,大夫衡视,士视五步。
〈陈注〉天子视,谓视天子也。袷朝服祭服之曲,领也。绥颓下之貌视。国君者,目不得平看于面。当视其面之下,袷之上也。衡平也。大夫之臣,视大夫,平看其面也。士视五步者,士之属吏。视士亦不得高面下带而得旁视。左右五步之閒也。

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陈注〉上于面者,其气骄。知其不能以下人矣。下于带者,其神夺,知其忧在乎心矣。视流则容,侧必有不正之心存乎胸中矣。此君子所以慎也。


辍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故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
〈陈注〉朝仪当肃,不宜为左右之顾异,犹他也。敬心不存则形诸外。此所以知其有他事他虑也。固谓鄙野不达于礼也。

《玉藻》

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陈注〉路寝门外,至应门谓之趋于此。趋时则歌,采齐之诗,以为节。路寝门内至堂。谓之行于行之时,则歌肆夏之诗,以为节中规圆也,中矩方也。进而前则其身略俯,如揖然。退而后则其身微仰。故曰:扬之进,退俯仰。皆得其节。故佩玉之鸣,锵然,可听也,鸾和铃也。常所乘之车,鸾在衡,和在轼。若田猎之车则和在轼,鸾在马镳也。

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
〈陈注〉君在谓世子,在君所也。不佩玉,非去之也。但结蹙其左,佩之绶。不使玉之有声,玉以比德,示不敢表其有如玉之德耳。右设佩者,佩谓事佩觿燧之属。设之于右,示有服役以奉事于上也。居则设佩。谓退而燕,居则佩玉如常也。朝则结佩,申言上意。此皆谓世子也。

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陈注〉凡佩玉必上系于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后悬,以璜中央下端悬。以冲牙,动则冲牙。前后触璜而为声。所触之玉,其形似牙。故曰:冲牙。

天子佩白玉而元组绶。
〈陈注〉绶所以贯佩之珠玉而相承。受者,元组绶谓以
元色之组为绶也。

公侯佩山元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
〈陈注〉瑜,美玉也。綦,杂文也。瓀玟石之次玉者。缊赤黄色。

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
〈陈注〉象环,象牙之环也。其广五寸,孔子谦不佩玉。故燕居佩之,非谓礼服之正佩也。


君与尸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徐趋皆用是。
〈陈注〉君谓天子诸侯也。接武谓二足相蹑,每蹈于半,不得各自成迹也。若大夫与其尸行,则两足迹相接续渐卑。故与尸行步稍广而速中犹閒也。士与其尸行,每徙足閒,容一足地。乃蹑之士极卑。故与尸行,步极广也。徐趋皆用。是谓君大夫士或徐或趋皆用。此与尸行步之节也。

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
〈陈注〉此言若以他事行,礼而当疾趋者。其屦头固欲发,起不以接武继武,为拘然而手容。必恭足,容必重。不可或低或斜,而变其常度。

圈豚行,不举足,齐如流,席上亦然。
〈陈注〉旧说圈转也。豚之言循读为上声,谓徐趋之法,当曳转其足循地而行。故云不举足也。方氏谓此言回旋而行。羔性聚,豚性散。圈之则聚,而回旋于其中矣。故取况如此。未知是否齐裳下缉也。足既不举身又俯折则裳下委于地,而曳足则齐如水之流席上亦然。言未坐之时,行于席上亦如此也。

端行,颐霤如矢,弁行,剡剡起屦。
〈陈注〉端直也。直身而行,身亦小折。故头直临前,而颐如屋霤之垂,其步之进。则如矢之直也。弁急也。剡剡身起之貌,急行则欲速。而身屦恒起也。一说,端谓元端素端弁,谓爵弁皮弁行容,各欲称其服也。

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陈注〉踵足后跟也。举足之时而曳其后跟,则行不离地。如有所循也。蹜蹜促狭之貌,龟玉皆重器。故敬谨如此。

凡行容惕惕。
〈陈注〉惕惕直而且疾也。谓行于道路则然。盖回枉则失。容舒缓则近惰也。

庙中齐齐,朝廷济济翔翔。
〈陈注〉齐齐,收持严正之貌。济济,威仪详整也。翔翔,张拱安舒也。

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
〈陈注〉舒迟闲雅之貌。齐遫谨而不放之谓。

足容重,手容恭。
〈陈注〉重不轻举移也。恭无慢弛也。

目容端,口容止。
〈陈注〉无睇视不妄动。

声容静,头容直。
〈陈注〉无或哕咳,欲其静也。无或倾顾,欲其直也。

气容肃。
〈陈注〉似不息者。

立容德。
〈陈注〉中立不倚,俨然有德之气象。

色容庄,坐如尸。
〈陈注〉庄,矜持之貌也。

燕居告温温。
〈陈注〉燕居之时,与告语于人之际,则皆欲其温和。

丧容累累,色容颠颠,视容瞿瞿梅梅,言容茧茧。
〈陈注〉此皆居丧之容,累累羸惫,失意之状。颠颠,忧思不舒之貌。瞿瞿,惊遽之貌。梅梅犹昧昧,瞻视不审。故瞿瞿梅梅然也。茧茧犹绵绵,声气低微之貌。

戎容暨暨,言容詻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陈注〉此皆军旅之容。暨暨,果毅之貌。詻詻,教令严饬之貌。颜色欲其严厉而庄肃。视瞻欲其莹彻而明审。

立容辨〈贬〉卑,毋谄。〈谄〉
〈陈注〉立之容贬卑者,不为矜高之态也。虽贵贬损卑降而必贵于正。若倾侧其容柔媚,其色则流于谄矣。故戒以毋谄焉。

头颈必中。
〈陈注〉头容欲直。

山立。
〈陈注〉如山之嶷然,不摇动也。

时行。
〈陈注〉当行则行。

盛气颠实扬休。
〈陈注〉颠填实满也。休与煦同气体之充也。言人当养气使充盛填实于内。故息之出也。若阳气之煦物其来无穷也。

《少仪》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
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陈注〉穆穆者,敬以和。皇皇者,正而美。济济者,出入之齐。翔翔者,翕张之善。齐齐,致齐而能定也。皇皇,有求而不得也。匪匪,言行而有文。翼翼,言载而有辅。肃肃,唱者之敬。雍雍,应者之和。此即保氏所教六仪。


执玉,执龟筴,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武车不式,介者不拜。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陈注〉恭以容言,敬以心言。诩者,辞气明盛之貌。军行舍止经由之处,必思为险阻之防,又当隐密己情。以虞度彼之情计也。

《表记》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子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子曰:齐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是故君子衰绖则有哀色,端冕则有敬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诗云: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缁衣》

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管子》《形势解》

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言辞慢,动作亏,衣冠惰,则臣下轻之;故曰: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仪者,万物之程式也。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故动有仪则令行,无仪则令不行;故曰: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徐干·中论》《法象》
夫法象立,所以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仪。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为冕服采章,以旌之为佩玉鸣璜。以声之,欲其尊也。欲其庄也。焉可懈慢也。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义存。仁义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为法象。斯谓之君子矣。君子者,无尺土之封,而万民尊之。无刑罚之威,而万民畏之。无羽籥之乐,而万民乐之。无爵禄之赏,而万民怀之。其所以致之者,一也。故孔子曰:君子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诗云:敬尔威仪惟民之则若。夫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莫之则者,则慢之者至矣。小人皆慢也。而致怨乎人患己之卑,而不知其所以然。哀哉。故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夫幽微者,显之原也。孤独者,见之端也。胡可简也,胡可忽也。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虽在隐蔽鬼神,不得见其隙也。诗云:肃肃兔罝,施于中林处独之谓也。又有颠沛而不可乱者,则成王,季路其人也。昔者,成王将崩体被冕服然。后发顾命之辞,季路遭乱结缨而后死,白刃之难。夫以崩亡之候,白刃之难。犹不忘敬,况于游宴乎。故诗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言必济也。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检。故虽妻妾不可得而黩也。虽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愠怒而德行,行于闺门不谏。谕而风声化乎。乡党传称大,人正己而物自正者,盖此之谓也。以匹夫之居,犹然况得意而行于天下者乎。唐尧之帝允恭克让而光被四,表成汤。不敢怠遑而奄有九。域文王祗畏而造彼区夏。易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言下观而化也。祸败之由也。则有媟慢以为阶可无慎乎。昔宋敏碎首于棋局,陈灵被祸于戏言。阎邴造逆于相诟。子公生弑于尝鼋,是故君子居身也。谦在敌也。让临下也。庄奉上也。敬四者备而怨咎,不作福禄从之。诗云:靖恭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汝。故君子之交人也。欢而不媟和而不同好,而不佞诈,学而不虚行,易亲而难。媚多怨而寡,非故无绝交无畔朋。书曰:慎始而敬,终以不困,夫礼也。者人之急也。可终身蹈而不可须臾离也。须臾离则慆慢之行臻焉。须臾忘则慆慢之心生焉。况无礼而可以终始乎,夫礼也者,敬之经也。敬也者,礼之情也。无敬无以行礼,无礼无以节敬道。不偏废相须,而行。是故能尽敬以从礼者。谓之成人过,则生乱。乱则灾及其身。昔晋惠公以慢端而无嗣,文公以肃命而兴国。却犨以傲,享徵亡冀缺以敬妻。受服子圉以大明招乱。薳罢以既醉保禄,良霄以鹑奔丧家子展以草虫。昌族君子感凶德之如彼见。吉德之如此。故立必磬折坐必抱鼓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视不离乎。结襘之间言不越乎。表著之位,声气可范,精神可爱,俯仰可宗,揖让可贵。述作有方,动静有常,帅礼不荒。故为万夫之望也。

《韩诗外传》《论威仪二则》

传曰:衣服容貌者,所以说目也,应对言语者、所以说耳也,好恶去就者、所以说心也。故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则民之目悦矣;言语逊,应对给,则民之耳悦矣;就仁去不仁,则民之心悦矣。三者存乎身,虽不在位,谓之素形。故中心存善而日新之,则独居而乐,德充而形。诗曰: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上之人所遇,色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故望而宜为人君者、容也,近而可信者、色也,发而中者、言也,文而可观者、行也。故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不暇言而宜人为人君者。诗曰:颜如渥赪,其君也哉。
《扬雄·法言》《修身篇》
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曰: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敢问四轻。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王通·中说》《周公篇》
子曰:先王法服不其深乎。为冠所以庄其首也。为履所以重其足也。衣裳襜如剑,佩锵如皆所以防其躁也。故曰:俨然人望而畏之。

《朱子大全集》《答刘平甫》

日月易过,毋因循失之,乃所深望前。以戏谑奉规能留意否。先圣言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向曾讲此至熟。日用之閒,只此一句。勿令违失,则工夫已过半千万千万。

威仪部艺文

《内史过论晋惠公》国语

襄王使召公过及内史过赐晋惠公命,吕甥、郤芮相晋侯不敬,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内史过归,以告王曰:晋不亡,其君必无后。且吕、郤将不免。王曰:何故。对曰:《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在《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在《盘庚》曰:国之臧,则维汝众。国之不臧,则维余一人,是有逸罚。如是则长众使民,不可不慎也。民之所急在于大事,先王知大事之必以众济也,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考中度衷以涖之,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祓除其心,精也;考中度衷,忠也;昭明物则,礼也;制义庶孚,信也。然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今晋侯即位而背内外之赂,虐其处者,弃其信也;不敬王命,弃其礼也;施其所恶,弃其忠也;以恶实心,弃其精也。四者皆弃,则远不至而近不和矣,将何以守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诸侯春秋受职于王以临其民,大夫、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犹恐有坠失也,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挚币、瑞节以镇之,为班爵、贵贱以别之,为令闻嘉誉以声之。犹有散、迁、解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于是乎有蛮、裔之国,有斧钺、刀墨之民,而况可以淫纵其身乎。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亹亹怵惕,保任戒惧,犹曰未也。若将广其心而远其邻,陵其民而卑其上,将何以固守。夫执玉卑,替其挚也;拜不稽首,诬其王也。替挚无镇,诬王无民。夫天事恒象,任重享大者必速及,故晋侯诬王,人亦将诬之;欲替其镇,人亦将替之。大臣享其禄,弗谏而阿之,亦必及焉。襄王三年而立晋侯,八年而陨于韩,十六年而晋人杀怀公。无胄,秦人杀子金、子公。

《敕其子毗书》晋·王承

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刑;讽味遗言,不若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

威仪部纪事

《左传》:襄三十一年,卫侯在楚,北宫文子见令尹围之威仪,言于卫侯曰:令尹似君矣,将有他志。虽获其志,不能终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之实难。令尹其将不免。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诗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公曰:善哉。何谓威仪。对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顺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卫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周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训,以威仪也。周书数文王之德曰: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言畏而爱之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则而象之也。纣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纣于是乎惧而归之,可谓爱之。文王伐崇,再驾而降为臣,可谓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舞之,可谓则之。文王之行,至今为法,可谓象之,有威仪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韩诗外传》:晏子聘鲁,上堂则趋,授玉则跪。子贡怪之,问孔子曰:晏子知礼乎。今者晏子来聘鲁,上堂则趋,授玉则跪,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见我,我将问焉。俄而晏子至,孔子问之。晏子对曰:夫上堂之礼,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趋乎。今君之授币也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礼中又有礼。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晏子之谓也。
《汉书·隽不疑传》: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逐捕盗贼,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开閤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深接以礼。
《石奋传》:奋号万石君。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诮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必冠,申申如也。
《后汉书·张湛传》:湛矜严好礼,动止有则,居处幽室,必自修整,虽遇妻子,若严君焉。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人或谓湛伪诈,湛闻而笑曰:我诚诈也。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
《晋书·景帝纪》:高贵乡公改元曰正元。天子受玺堕,举趾高,帝闻而忧之。及将大会,帝训于天子曰:夫圣王重始,正本敬初,古人所慎也。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诗云:示人不佻,是则是效。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以副四海颙颙式仰。
《何劭传》:劭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帝为王太子,以劭为中庶子。及即位,转散骑常侍,甚见亲待。劭雅有姿望,远客朝见,必以劭侍直。每诸方贡献,帝辄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王劭传》:劭字敬伦,历东阳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丹阳尹。劭美姿容,有风操,虽家人近习,未尝见其堕替之容。桓温甚器之。
《宋书·张卲传》:卲兄伟之子畅,为南谯王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元凶弑逆,义宣发哀之日,即便举兵。畅为元佐,举哀毕,改服著黄裤褶,出射堂简人,音仪容止,众皆瞩目,见者皆为尽命。
《南齐书·庾杲之传》:杲之迁黄门郎,兼御史中丞,寻即正。杲之风范和润,善音吐。世祖令对虏使,兼侍中。上每叹其风器之美,王俭在座,曰:杲之为蝉冕所照,更生风采。陛下故当与其即真。帝意未用也。永明中,诸王年少,不得妄与人接,敕杲之与济阳江淹五日一诣诸王,使申游好。
《梁书·何敬容传》:敬容身长八尺,白晰美须眉。性矜庄,衣冠尤事鲜丽,每公庭就列,容止出人。
《贺琛传》:琛领尚书左丞,并参礼仪事。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陈书·陆缮传》:缮掌东宫管记。仪表端丽,进退闲雅,世祖使太子诸王咸取则焉。其步趋蹑履,皆令习缮规矩。
《萧允传》:允弟引。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閒,必由法度。
《魏书·封轨传》:轨沈谨好学,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裴粲传》:景明初,赐爵舒县子。沈重善风仪,颇以骄豪为失。历正平、恒农二郡太守。高阳王雍曾以事属粲,粲不从,雍甚为恨。后因九日马射,敕畿内太守皆赴京师。雍时为州牧,粲往修谒,雍含怒待之。粲神情闲迈,举止抑扬,雍目之不觉解颜。及坐定,谓粲曰:相爱举动,可更一行。粲便下席为行,从容而出。坐事免官。后世宗闻粲善自标置,欲观其风度,忽令传诏就家急召之,须臾之閒,使者相属,合家恇惧,不测所以,粲更恬然,神色不变。世宗叹异之。时仆射高肇以外戚之贵,势倾一时,朝士见者咸望尘拜谒。粲候肇,惟长揖而已。及还,家人尤责之,粲曰:何可自同凡俗也。又曾诣清河王怿,下车始进,便属暴雨;粲容步舒雅,不以沾濡改节。怿乃令人持盖覆之,叹谓左右曰:何代无奇人。
《王肃传》:肃兄子诵为给事黄门侍郎。肃宗崩,灵太后之立幼主也,于时大赦,诵宣读诏书,音制抑扬,风神疏秀,百寮倾属,莫不叹美。
《北齐书·李浑传》:浑弟绘。天平初,世宗用为丞相司马。每罢朝,文武总集,对扬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音辞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
《周书·长孙俭传》:俭除行台仆射、荆州刺史。时梁岳阳王萧察内附,初遣使入朝,至荆州。俭于厅事列军仪,具戎服,与使人以宾主礼相见。俭容貌魁伟,音声如钟,大为鲜卑语,遣人传译以问客。客惶恐不敢仰视。日晚,俭乃著裙襦纱帽,引客宴于别斋。因序梁国丧乱,朝廷招携之意,发言可观。使人大悦。出曰:吾所不能测也。
《柳霞传》:梁西昌侯深藻镇雍州,霞时年十二,以民礼修谒,风仪端肃,进止详雅。深藻美之,试遣左右践霞衣裾,欲观其举措。霞徐步稍前,曾不顾盼。
《隋书·令狐熙传》: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
《中说·事君篇》:子閒居,俨然其动也。徐若有所虑其行也。方若有所畏,其接长者恭恭然。如不足接幼者,温温然,如有就。
《唐书·温大雅传》:大雅弟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魏元忠传》:元忠始名真宰,以诸生见高宗,高宗慰遣,不知谢即出,仪举自安,帝目送谓薛元超曰:是子未习朝廷仪,然名不虚谓,真宰相也。
《陈叔达传》:叔达授黄门侍郎,判纳言,封江国公。叔达明辩,善为容,每占奏,搢绅属目。
《唐·语林》:开元中,燕公张说当朝。文伯冠服,以儒者。自处元宗嫌其异己,赐内样巾子,长脚罗幞头。燕公服之,入谢,元宗大喜。元宗早朝,百官趋班,上见张九龄风仪秀整,有异于众。谓左右曰:朕每见张九龄精神顿生。
《北梦琐言》:唐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纱词,知举后。有一门生辞归乡里,临岐献规曰:侍郎重德,某乃受恩。尔后请不弄笏与唱浣溪纱。即某幸甚。时人谓之:至言有小吏,常学其行步揖逊。薛公知之乃召谓曰:试于庭前,学得似则恕公罪。于是下帘拥姬妾而观之。小吏安详傲然,举动酷似,笑而舍之。《宋史·吕大防传》:大防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
《名臣言行录》:魏公姿貌英特,美须髯骨骼清耸,眉目森秀。图绘传天下人以谓高山大岳。望之,气象雄杰。而包育微细,畜泄云雨,藏匿宝怪,盖自然也。
吕希哲言后生,初学且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是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疾徐,足以见之矣。不惟君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定也。伊川先生入侍之际,容貌极庄,时文潞公以太师平章重事。或侍立终日不懈,上虽喻以少休,不去也。人或以问先生曰:君之严,视潞公之恭。孰为得失。先生曰:潞公四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职辅导,亦不敢不自重也。
《元史·拜住传》:英宗登极,拜中书平章政事。会诸侯王于大明殿。诏进,读太祖金匮宝训。威仪整暇,语音明畅,莫不注目竦听。
《古穰杂录》:陈祭酒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望之者,起敬当会食。诸生稍有失仪,即待罪不轻容。或有所禀严于对君之礼,师道卓立,名重一时,六馆殆千人。凡升堂听讲,会馔仪矩森严。虽朝廷之上不之过也。

威仪部杂录

《读书镜》:明道先生尝至,禅寺僧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尹和靖在平江累年,凡百严整。有常遇饮酒听乐,但拱手安足处,终日未尝动。平江有僧,见之曰:吾不知儒家所谓周孔为如何。恐亦只如此也。夫儒者,威仪扫地,遂使明道先生亦赞叹佛氏。赖有个庄严。尹和靖先生始得向,波罗门吐气,乃知吾曹不必以言胜。佛要以躬行,胜之耳。《日知录》:何晏之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邓飏之行步。舒纵坐,立倾倚,谢灵运之。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数人后皆诛死。而魏文帝体貌不重,风尚通脱,是以享国不永,后祚短促。史皆附之,五行志以为貌之不恭。昔,子贡于礼容俯仰之閒,而知两君之疾与乱。夫有所受之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扬子法言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经注疏 卷五 圣治章第九
孝经注疏 卷五
礼义之始 性命兼修:从容优雅从修习“容礼”始
玉藻: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世俗生活中的彬彬君子
宋·朱熹《小学》内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