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卷二百六十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六十六卷目录

 江部汇考二
  考

山川典第二百六十六卷

江部汇考二

《南徐州记》:京江,《禹贡》北江也。阔漫三十里,通望大壑。常以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极为奇观。涛至江北,激赤岸,尤更迅猛。
《浔阳记》:九江,去州五里,白马江,是大禹所疏治,于桑落洲上三百馀里合流。《志》云:府东北渡江五十里,为桑落洲。昔江水泛涨,有桑流至此,洲自植焉。柴桑之名或本诸此。
《荆州记》:江出岷山,其源若瓮口,可以滥觞。在益州建宁满江县,潜行地底数里至楚都,遂广十里。名为南江。初在犍为与青衣水汶水合至洛县,与洛水合。东北至巴郡与涪水、汉水、白水合。东至长沙与澧水、沅水、湘水合。至江陵与沔水合。至浔阳分为九道。按《南兖州记》:赤岸山南临江中,涛水自海入江。冲激六七百里,至赤岸其势始衰。
《唐书·地理志》:润州丹阳郡丹徒,〈注〉武德三年置。开元二十二年,刺史齐浣以州北隔江舟行,绕瓜步,回远六十里,多风涛,乃于京口埭下直趋,渡江,二十里,开伊娄河,二十五里,渡扬子立埭,岁利百亿,舟不漂溺。
洪州豫章郡南昌〈注〉元和三年,刺史韦丹开,南塘斗门以节江水,开陂塘以溉田。
彭州濛阳郡导江,〈注〉有侍郎堰,其东百丈,堰引江水以溉彭益田。
《宋史·河渠志》:岷江水发源处,古导江,今为永康军。《汉史》所谓秦蜀守李冰,始凿离堆,辟沫水之害是也。沫水出蜀西徼外,今阳山江大皂江皆为沫水,入于西川,始嘉眉蜀益间,夏潦洋溢,必有溃暴冲决,可畏之患。自凿离堆,以分其势,一派南流于成都,以合岷江。一派由永康至泸州,以合大江。一派入东川,而后西川沫水之害减,而耕桑之利溥矣。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疏北流为三,曰外应溉永康之导江,成都之新繁,而达于怀安之金堂。东北曰三石洞,溉导江与彭之九陇,崇宁濛阳,而达于汉之雒。东南曰马骑,溉导江,与彭之崇宁,成都之郫温江、新都、新繁、成都、华阳,三流而下,派别支分,不可悉纪。其大者,十有四。自外应而分,曰保堂,曰仓门。自三石洞,曰将军桥,曰灌田,曰雒源。自马骑,曰石址。曰豉彘。曰道溪。曰东穴。曰投龙、曰北、曰樽下、曰玉徙而石渠之水,则自离堆别而东,与上下马骑乾溪合。凡为堰九,曰李光、曰膺村、曰百丈、曰石门、曰广济、曰颜上、曰弱水、曰济、曰导。皆以堤摄北流注之东,而防其决离堆之南,实支流故道,以竹笼石为大堤。凡七垒,如象鼻状以捍之离堆之趾,旧镵石为水则,则盈一尺,至十而止。水及六则流,始足用过,则从侍郎堰减水,河泄而归于江。岁作侍郎堰,必以竹为绳。自北引而南准水,则第四以为高下之度江道,既分水复湍,暴沙石填委多成滩碛。岁暮水落筑堤,壅水上流,春正月则役工浚治谓之穿淘。元祐间,差宪臣提举守臣提督,通判提辖县各置籍。凡堰高下阔,狭浅深以至灌溉顷亩,夫役工料及监临官吏皆注于籍。岁终计效赏,如格政和四年,又因臣僚之请检计,修作不能。如式以致决坏者,罚亦如之。
《六朝事迹》:大江西接江宁界,东接句容界,北接真州六合县界,沿流一百二十里,周世宗问孙晟江南虚实。晟曰,长江千里险过汤池可敌十万之师。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江源在松州交川县,西北江源镇至茂州岷山,自岷山东流,别而为沱,至通州海门县入海。《山海经》: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峡山崌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
按杨慎《大江考》:江出岷山,其源实自蜀西戎万山来,至嘉州而沫水,自巂州合大渡河,穿蛮中十山以会之,至叙州而马湖江会之,又十五里而南,广江会之,至泸州而内江又自资简会之,至重庆而嘉陵江自利阆果合等州会之,至涪州而黔江合蛮中诸水会之,至万县而开江水自开达等州会之。夫然后总而入峡。是江自峡而西受大水。凡八及出峡而下岳阳,则会之者,洞庭湖所受湖南北诸水也。又自是而下鄂渚则会之者,汉口所受兴元诸水也。又自是而下黄州东四十五里则会之者,巴河也。又自是而下九江则会之者,彭蠡。今名鄱阳湖,所受江东西诸郡水也。又自是而下则会之者,皖水所受淮西诸水也。夫然后总而入海。是以自峡而东又受大水。凡五略计天下之水会于江者,居天下之半其名称之大而可考者,凡十有三。故曰,江源其出,如瓮而能滔滔万里达海所受者众也。
《图书编》:江水经行郡邑考江水,自四川成都府茂州岷山发源,西南至威州转汶川,过而东南至灌县,过金堂至新津县,合皂江水入叙州府宜宾县,与马湖江合。东北入泸州,合江县至泸州,东北入重庆府巴县,经涪州合州黔江忠州入夔州府万县,云安奉节,经瞿塘峡入湖广。荆州府归州出峡入彝陵宜都,枝江公安石首入沔阳州,过云梦泽入武昌府嘉鱼县,经江夏县东会汉水,南过武昌县东历,江西九江府德化县,合南康府星子县,鄱阳湖入南直隶安庆府怀宁县,入池州府东流县,北流又折而东历李杨河中梅根口铜陵县,东入太平府当涂县,入和州为横江,入应天府上元江宁,入扬州府经仪真历泰州经常州府江阴县,〈江南江阴江北泰州〉经苏州府常熟县至扬州府通州入海。〈江南常熟江北通州〉
《陕西通志》:岷州卫岷山在卫北一里,洮水经其下,土色纯黑,四时有雪,不生草木,其西麓接四川界,江水所出。
《巩昌府志》:岷州卫岷江去卫二十里,源出分水岭,一入叠藏,一入岷江。至西固,名曰,龙江。经阶文入川徽州嘉陵江,源出大散关嘉陵谷,经凤县两当入蜀江。
礼县岷江去县八十里,出岷峨山,南流入白水。西一里,有冀凉秦三国公门,王二尚书墓。
《四川总志》:岷江即四渎之一,源出茂州城西南二十里之列鹅村。岷山绕经茂州城下,西南至威州,又过汶川转而东南至灌县。过金马口至新津县与皂水合。
《叠溪守禦千户所志》:汶江在治西三里,源自松潘,流经本所西南,合黑水入茂州。
七里溪,在治西入汶江。
饮马沟,在治东,源出云峰山顶悬崖,下注于汶江。按《茂州志》:汶江源出于岷山,湔氐道西徼外。又曰:江发源于陕西临洮之木塔山,水至山顶,分东南流,南流者,即岷江也。由草地甘松岭八百里,至松之
臈,其水渐大,
臈由镰刀湾达于松潘,以至于下水关,入红花屯,达于叠溪,合穆肃堡黑水,经茂州城西,由南流至威州,合保县水至汶川,合草坡水至蚕崖,达灌口分道而下,由威州玉垒山为玉轮江,至汶川为皂江,至灌口为沬水。过新繁入成都为外江。由灌过郫县入成都为内江。蜀人以此水濯锦鲜明为锦江。由温江东流入府界,又为皂江。自灌口分经汉州至新都,东流入简州,资阳为中江。
东北三溪出茂湿山,南流入城。民取汲之,号五福泉。西入于江。
北松溪源出黑虎寨,东流入于江。
南龙溪,源出巨人山,黑龙湫《方舆胜览》云:旧引城内,至光孝寺,潴为两池。居民汲饮。今改流城外,西入于江。
白水源出龙泉山,居民引之灌溉。甚利。西注于江。麻窝沟水,源出大叶山,至迁桥墩入于江。
宗渠水,源出九顶山,至宗渠西入于江。
溜索桥沿大江而下,自长宁至青坡,约共七八处,以通河西山寨村里。
《威州志》:岷江源出獐猎徼外,由松潘古松桥流出,东自茂州至威州为湔水,西北自保县至威州为沱水。由双索桥合流入汶川县,东下湔水每斤轻二两,沱水每斤重二两。
赤水,在威州西北四十里,源出赤水寨流合大江。平谷水,在威州治北,与谷水溪谷水皆流合大江。按《汶川县志》:岷江源出岷山,经茂州城下。西南过汶川,转而东南下灌县,过金马口至新津与皂江水合。江有神,《山海经》云神生汶川,马首龙身,禹导江神实佐之。
《灌县志》:沫江在治西南七十里,发自雪山,为岷江之源。江中石高数丈者,名,大坎。次名,小坎。水甚甘美。正股南注入温江县界,至崇庆州会白马文井江,而入嘉眉分一支,由都江堰过离堆山,下分注郫崇成华等州县,灌溉田亩,秦太守李冰所治。
汶山,在县城北三十里,李冰谓汶山。为天彭门。亦曰,天彭阙水经所谓,江水自天彭阙,东径汶关是也。自此巳上,江水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也。
丈人观,在县城西南五十里大江滨。丈人自唐以来,号五岳丈人,姓宁名封,与黄帝同时。从问龙蹻飞行之道。
蚕崖关,在县城西四十里。玉垒关,在县城西一里,又名镇彝关。乃夷人往来之冲。
离堆,在县城西一里,《史记》所谓蜀守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者也。
《新繁县志》:沱江在县治西北一十五里,源出岷山,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即此。
《金堂县志》:金堂峡在县治东二十里,源出岷江经此地,两山错峙。相传鳖灵所凿,宋转运使韩璹复修之,流入内江,富顺至泸州合大江。按《简州志》:大江在州治东,按蜀之三江为外水,岷江为中水,涪江为内水。古云,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今自岷江发源为中水,由怀洲接金堂之流,经新旧二城至临江铺,为资水。故简为古资州以水名也。
脉坚山,在州治东南二十里,大江直流,一山横截,堪舆家以为州治之关锁。故名其上林木茂美,可以怡观。
印山鳌山,俱在江之东岸,二山并峙,一如印,一如鳌。登临其上,见州城如一璧,二山朝拱。故云,印鳌拱璧。绛溪河来自仁寿牛角寨万山溪内,发源至老君殿,又至赤水经新旧二城下入大江。
海螺河,在州治西,地名孙家店。由此发源,东流至老君殿,合绛赤二河历,州城北入大江。
朝阳洞,在治北四里大江西岸。
《内江县志》:蓬瀛山在县治西渡江三十里,危峦孤峭,石壁千仞。
《资阳县志》:雁江在县治东一里,其水出汉州金雁江,经怀𥳑历县境至泸州而合岷江。按《新津县志》:天社山在县治南三里枕大江。
《郫县志》:郫江在县治半里,源出岷江,流入府河。俗呼沱江。
《成都县志》:二江一名汶江,一名流江。经府城南十里。李冰穿二江通成都,皆可行舟,溉田万顷。
龙华山,在治西南五十里滨江。
《眉州志》:玻璃江在蟆颐山下,即岷江也。源出岷山,莹若玻璃因名。
松江,在州治东南,自蜀江分派西南,流绕州城与醴泉江合,复入蜀江。
醴泉江,在州治西八里,源自双河,南来绕州城,与松江合入蜀江。
思濛江,在州治南五十里,自丹棱县东流过思濛乡,至青神境入蜀江。
金流江,在州治西南八十里,源出丹棱。东南流经州境,金流乡至青神县南入蜀江。
蟆颐堰,在州治东七里,唐开元中,益州长史章仇开创障蜀江水,溉眉山,青神田亩七万二千有奇。按《邛州志》:布濮水在治西八十里,源出獠界,合火并水会邛水入岷江。
泉水河,在治东六十里,平地涌出,入斜江合。邛州下流岷江。
《蒲江县志》:瀑布泉在治西八十里,其源自獠界来,合火井水会于邛入岷江。
《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志》:和水在治南四十里,源出蛮界,罗岩州流入雅州平羌江,东注于岷江。
《大渡河土千户所志》:大渡河源出吐蕃,经于城南九十里,东注嘉定入于岷江。
汉水,源出飞越山,流经城南一十里,东入岷江。按《嘉定州志》:岷江从北来绕出郡背青衣凉山诸水,自西来会之,潆回冲激郡宛中央,凭高属目豁然大观。又曰,江水在城东。一曰,锦江。俗曰府河。按《水经》,发源于氐道县之岷山,经灌口至成都。一支由新津至武阳合流抵九峰。下与青衣沫水会。此正江水四渎之一也。
凌云山,在州东二里,临江山有九峰,又名九顶山。唐开元初,僧海通于水滨石壁凿一大牟尼像,几就而示寂,贞元初,韦皋尹成都乃足成之,高踰三百六十尺,饰以金碧,覆以层阁,九峰曰,凤集。曰,栖鸾。曰灵宝、曰丹霞、曰祝融、曰拥翠、曰兑说、曰望云、曰就日、众水会其下。
东山,一名圣冈山,在凌云之右俯锦江屏列江上,平正壁立如张榜,然故又名榜山。
乌尤山,状如伏牛,一名乌龙。一名豚岩。一名青衣在凌云之。左距嘉定州五里,屹然江中,关锁水口令东折而去。
九龙山,在东山之右,临江距嘉定州四里,石壁刻龙九。相传唐元宗,幸蜀时刻,强半磨泐其存者,矫然有势。
锦冈山,一名锦江山,在嘉定州北三十里,锦江经其下。故名,山最高。乃李白题诗处,黄庭坚作亭其上,名曰,太白亭。
三峡山,上峡名犁头。中峡名背峨。下峡名平羌。在锦冈北,即杜甫所谓,外江三峡,且相接者是也。青衣水,在州城西青衣古县,名在蒙山之西。故以名水源出六番,经零关至雅州飞仙关,与邛崃水合,行五里与周公水合。又百里与花溪水合。入南安界。经夹江下九盘至双湖,距州十五里,与沫水合。抵九峰山下会于江。
沫水,在州城西,按《水经》:发源于西南广柔徼外,由铁豹岭,经汉源中镇铜山,茶土迈东而下,为金银二漕。至双湖,与青衣水合,同会于江。
竹溪,在州城西北三里,环溪多竹,俗名,祝公溪。从当年著姓齿德者而名,犹张公溪之类。《旧志》竹王祝鸡翁之说,皆不经。发源于云头山,瀑声撼两崖间,如雷下潴为龙潭流入山谷。凡九折而至此与江合。苏溪,在州城西二十里,苏稽铺皆以苏名,重东坡也。自峨眉粗石河来至七孔山,下与符文水合。至尖山与青衣水合。又至双湖与沫水合。同达于江。
泥溪,在州城东五里,其来甚远,出仁寿万山中,东南流经中岩山,后至小万渡会于江。
大西湖,在瞻峨门外,与大江隔一堤。
《犍为县志》:江水在城东,发源于氐道县之岷山,经灌口至成都,一支由新津至武阳合,流与嘉之青衣沫水会。抵沉犀之东,一曰锦江,一曰犀水。此江水四渎之一也。汉成帝时,得玉磬十六枚于水滨。刘向上封事制礼作乐以兴教化。
黄旗山,在县东一里,形如展旗,屹竖江左,拱护城郭。俗呼,为大小黄旗。
天马山,在县东三里,列犀江之左,双峰秀丽,有骅骝腾汉之状。
沉犀山,在县南二十里,秦李冰沉犀以压水怪说者,又谓见犀牛渡江而沉此山下。故古有来犀乡之名也。
《叙州府志》:大江在府东一里,一名,蜀江。又名,都江。《图经》云:水出茂州岷山下,因名岷江。亦云汶川。盖岷汶声一也。流与马湖江合。
登高山,在大江东岸,去州治二里。
赤崖山,在府城北,崖岸壁立,瞰大江色若绮霞。孝子石,在府城南二里,昔隗叔通之母恶濒江水不洁必得江心水乃饮。舟汲苦迅湍,忽涌出一石汲水甚便人以为孝感所致。
锁江津,在府城北,两岸大石屹立。昔人因置铁縆横截其处以控寇。
锁江亭,在府城东江侧。
黑水,在府城东南一十五里,即南广溪《舆地志》谓:此水即《禹贡》之黑水,按禹导黑水至于三危南入于海。今此水则自西南夷界,流至南广洞入于江云。马鸣溪,发源庆符县,西会马湖江达于蜀江。
《庆符县志》:南广水在县北一百三十里,出吕郜蛮部,经豕峨夷国,过庆符,东北至南广镇入于江。按《富顺县志》:金川在县治东,一名中江,源自汉州,流过西至泸州入大江。
《南溪县志》:龙腾山在县治东二里,下瞰大江。石笋滩,在县治西三十里,江涨险甚,穷冬水落岸有石,长数丈如笋。
《兴文县志》:水车河在县治北十里,源出山都乡流至江安入江。
《泸州志》:蜀之外水即岷江。自重庆上泸州叙州嘉定是也。内水即涪江。自重庆上合州遂宁潼绵是也。中水即沱江,自泸州上富顺资县𥳑州金堂汉州是也。曰,四川者,则取岷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为名,而蜀山之大者曰,岷山。其川曰,岷江,曰锦江、曰汶江、皆川江也。非汶上也,司马温公类编曰,汶音岷,据《史记》《禹贡》:岷嶓既艺,及岷山之阳,岷山导江,皆作汶叙州驿,为汶川者是也。
泸江,在州治东大江也。一名汶江,源自岷山。入合江县界州以此名。
支江,源自富顺鸳鸯溪,入州境与汶水合流。
黄龙堆,在大江之紫金堆有大石阙,昔人没水,见黄龙卧阙下,因名。周孝子尹伯奇投江,即此处也。归子山,在州东三里大江滨。
东门渡,大江南行,由桥村铺、学堂铺、大桥铺,交纳溪界。
合江,在州治东,蜀江与三溪合流,故名。
大江正东,由永安铺、黄葛铺、文星桥、石龟楼、分水岭、老鹰崖、龙荡子至姚坝,交仁怀县界。
大江东北,由大桥铺、白茅铺、黄舣驿、神山驿、虎头铺、黑石铺,交合江县界。
《江津县志》:岷江上自泸州、合江县界,经流一百八十里,至县治,还绕状如几字,又名几水。顺流五十里,至巴县铜罐驿东注。
马骁山,在县东,隔江一里,高半里,向西。昔骁骑将军马藐葬此因名。
钟秀山,在县北,隔江一里,高半里,向南。宋张商英隐此上有石佛寺,又名石佛山。
寨溪,在县南,自鼎山下山谷,发源流半里,入城环带学宫绕流半里,至大通桥,复流出城下大江。
乐城溪,在县西三十里,自马鞍山下山谷,发源经流二十里至德明,桥六十里。至马騣桥,又五里入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笋溪小河,在县南三百一十里,自棋盘山谷,发源经流十里至续昌桥,一百五十里至牛渡,一百五十里至南江口,合流入大江。
綦江小河,在县东,自綦江白渡接流八十里,经龙登山下,又一百里至南江口,入大江合流。通行舟楫。游溪,在县西四十里,自壁山县闻牛石接流十里经华盖山下二十里,入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龙门滩,在县西,上水十五里大江内。
七门滩,在县东四十里,下入大江,内有七石横江,望之如门因名。
鱼池,在县北,岷江十里中,一沙洲水源自上则分流,半里至鱼池,又半里复流入江。
《綦江县志》:綦江在治前,自三岔起顺流一百一十里,入南川县,南江口会合。河名綦江通行小舟,又顺流四十里,至綦江县,城环绕于左,西入岷江合流,东注其舟至南江口止,上不通舟楫。
《重庆府志》:岷江经府境下长寿至涪州。
涂山,在府城东一里,岷江南岸高七里,北向。有石中断曰,龙门。其下水与岷江通,夏禹涂后,祠故址存焉。丹溪,在府城东南二十里,自涅婆山发源,经流五十里,至丹溪口,与大江合流。水色如丹。
挑灯石,即莲花石,在府城北江水中不常见。见则人占丰年,江岸石壁有镌题云,此石之生其名挑灯,凡或出水百谷用登士,必达荣喜莫不增。
海棠溪,在府城南一里,旧多花木。昔为游乐之地。今废其溪水系大江溢流,遇秋夏水涨,则有溪水涸。则溪乾。
梅溪,在府治东北,自邻水县经流至观音桥,入巴县界,接流六十里至大洪冈,十里至偏打正入岷江合流。
《长寿县志》:岷江在县前,上自巴县接流,下至涪州东注。
三江滩,在县治西三里,江中涌二沙堆,水分二岔,经流五丈馀,仍合流因此得名。
桃花溪,在县治东二百里,上有桃花洞,因名。其溪水自老龙洞发源,经流三十里至桃花洞,五里过新桥,入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永川县志》:松子溉,在县治南一百里,发源龙洞山,别流下大江东注。
《涪州志》:岷江发源岷山,经嘉叙泸,过至州境,合黔江,过忠、万、云、安、夔、归,出峡。
黔江,自贵州省黔州,发源至沿河,司交四川酉阳司界接流,五十里至酉阳城子头,七十里至龚滩,十五里至鹿角镇,交彭水县界接流。一百里至县城,二十里至水棕滩,三十里上新滩,十里至鹿角滩,十里至石蛇滩,十五里江口镇交武隆县界接流。一百二十里至关滩,五里至县城,五里至石床滩,十里至白马滩,交涪州界接流。一百一十里至涪州城东与岷江合流。
北岩山,在涪州隔江之北,河崖上三里,高半里,南向。昔王真人修炼于此,即伊川普净院注易之所。旧有钩深堂四贤楼今燬。
合掌山,在州城,西北隔江五里,高一里,南向二山对合如掌下有毛家泉,一日三潮旱祷辄应。
铁匮山,在州城,北过江五里,高十丈,形如铁匮,西向罗云溪,在州城东五十里。自罗坝水洞发源经流六里入大江合流。
铜柱滩,在州治东一里,涪陵江寰宇记,马援欲铸柱于此。
《合州志》:宕渠江来自巴州,流经渠县广安州,过岳池至合州界,丹溪接流一百里至渠口,又过州治东北与嘉陵江合流东注。
嘉陵江,来自广元县,流经保宁府阆中县,顺庆府南充县至李渡场。交定远县界,接流一百八十里,至定远县,又顺流十里,又至南溪口,交州界接流一百九十里会合,宕渠江又十里至合州城,东与涪江合流东注。
涪江水,自梓桐经流潼川州射洪县,遂宁县过白禅交安居县界,接流五十里,至夔溪河,三里至安居县城,十里至阳寿铺,交合州界又四十里,至合州城,东与嘉陵江合流东注。
温泉,在州治东五十里,自巴县缙云山。发源一里半入大江。
钓鱼山,在州治东,隔江五里,高二里,西向。上有天池,山南石坪有巨人迹。世传余玠徙城之所。学士山,在州治东,隔江五里,高一里,西向。山麓昔有荔枝异本合干,唐文若赋名学士山。
铜梁山,在州西,隔江五里,山高一里,北向。上有宿云岩松,风阁赵伯业读书堂。
镜石,在涪江中,石圆正,如月冬出水三丈。
《定远县志》:花石溪在县治东,隔江二里,发源由岳池县,至黄溪铺交定远县界,接流十里,至此溪下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盐滩溪,在县治南十里,发源由蓬溪至浴马坪交定远县界,接流五十里,至倒石桥八十里,至溪三里,出南溪口下大江,不通舟楫。
《酆都县志》:大江上自涪州汇黔水顺流而下,由县前下忠州东注。
龙停溪,在县治东二十里,溪水自改河坝山谷,发源起十五里,至古家田坝下大江合流。
《忠州志》:折鱼滩在州治之东三十里,有石嘴入江鸣玉溪,在州治西北十里,悬崖瀑布,高五十馀丈,自刘家沟发源流十里,转下大江,不通舟楫。
曹溪驿,在州治北一百里,自袁家沟发源十五里,至溪口与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黔江,在州治前源出黔州因名。经酉阳司出彭水武隆县,凡五百馀里,至涪州东合于岷江。
翠屏山在州南二里,高二里,向北隔江,一名屏风山。有大禹庙陆宣公祠姜维凿井古迹。
引藤山,在州南过江四里,高二里,向北。出引藤可以汲酒。
折鱼滩,在州东三十里,有石嘴入江,水势甚激,鱼至此折回故名。
《垫江县志》:高滩在县东南五十里,溪水自梁山县经流至垫江县界,穿璧斗山接流四十里,至高滩溪,又五里至惠民桥,三十五里穿高洞接长寿出龙溪,入大江合流。
《顺庆府志》:大竹县邻水在治南二百里,中有大石碛,悬流十馀丈,流入岷江。
《保宁府志》:嘉陵江在阆中县,源出陕西凤县,经广元昭化剑州保宁重庆入大江。
《南部县志》:西水河去县三十里,出龙州经蓬州会大江。
《黔江县志》:七十八溪,溪水自梅子关山水发源经流四十里,至县城沙子坝合大小溪,又八里至酉阳鱼滩,接流六十里至南溪,五十里至龚滩,上不通舟楫。合流彭水入岷江。
县东小溪水,源自湖广大唐崖司峡口,接流四十里至县洞口乡,三十里至酉阳鱼滩合流。上不通舟,出彭水下岷江。
《万县志》:岷江在县治南门外,自忠州入本县境,东流一百二十里至县城,南下流八十里入云阳界。南山,在万县,南隔江三里,下瞰大江,叠翠如屏,县之案山也。
黄金岛,在治南三里,近南岸屹立江心。
岑公洞,在万县南隔江一里,可容百人,中有石芝有记,昔岑公修道于此。
《开县志》:开江在治南,源自新宁县雾山坎,流经本县合清江过云阳县入岷江。
《云阳县志》:岷江在治南,自万县东流六十里至城南,下流六十里入奉节县界。
东瀼河,在治东一里,自治北九龙池,发源南流至治东入于岷江。
小江河,在治西四十五里,自开县诸水合流至小江口,入岷江。
飞凤山,在县南隔江一里,形如飞凤。
《夔州府志》:岷江在治南,一名蜀江。源自岷山,流经本府入瞿唐峡过巫山,夏秋水泛,峡流百里间,滩如竹节,波涛汹涌,舟楫多惊。
大瀼水,在府治东,自达州万顷池发源,经此流入大江。
南乡峡,在府治西。
龙脊滩,在府治东三里岷江中。
八阵图,在府南二里,大江之滨,诸葛亮镇白帝城累石为阵,纵横皆八八六十四垒,外游兵二十四垒,垒高五尺,相去约九尺广五尺。
铁锁,在白帝城下崖穴中,宋景定五年,守将徐宗武置以拦江计七条,二百七十七丈五尺,五千一十股,石鼓,在岷江之南,与八阵图相对,世传诸葛亮教战之所。
兵书峡,在瞿唐峡中赤甲山下,岩穴间露一匣,甚峻,高不可升,相传上古之兵书,或云,鲁班之风箱也。胜己山在府治南隔江十二里,峰峦叠秀巍然独出,宋郡守王十朋名曰胜己。
赤甲山,在府城东十五里,不生草木,土石皆赤,如人坦背。故曰,赤甲。一名火焰山,或云汉巴人赤甲,屯兵于此因名。
白盐山,在府城东,隔江十七里,崖壁高峻色如白盐,张珖书赤甲白盐四大字于上,与赤甲山夹江对峙,蜀之咽喉也。
麝香山,在府东南三十里,临江。杜甫诗云,云暖麝香山。
滟滪堆,屹立瞿唐峡口中流之柱石也。《水经》云,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馀丈,夏即没。秋时方出语云,滟滪如象,行人莫上,滟滪如马,行人莫下,峡人以为水候李膺《益州记》有云,滟滪堆与水涨没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进。故曰,滟滪。又曰,犹豫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故犹豫也。一名淫豫。南史云,淫豫大如悫,瞿唐不可触。乐府云,淫豫大如马,瞿唐不可下。类要云,淫豫大如鳖,瞿唐行人绝。淫豫大如龟,瞿唐不可窥。《水经注》:滟滪歌曰:江头白浡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瞿唐峡,在府城东十三里,两岸对峙,中贯一江,滟滪当其口瞿者大也。唐者水所聚也,又云瞿者渠也。秋冬水落为渠唐者,塘也。春夏水溢为唐,又旧名为西陵峡。
铁锁关,在瞿唐峡口赤甲山下。
白帝城,在府境内,大江之滨。汉公孙述据蜀自称白帝,因以名城。
鱼复浦,在府城东,南隔江五里,自奉节县治东,由岷江水程八十里,至巫山县。
《大宁县志》:马连溪在治西五里,发源于歇场,由大宁河入岷江。
《梁山县志》:蟠龙溪在县治东三十里,自蟠龙山发源,过喷雾崖,东南流一百五十里,历忠州石宝寨入岷江。
《巫山县志》:岷江在县治南门外,自奉节县入本县境,东流六十里至县城,南下流六十里入湖广巴东县界。
琵琶峰,在县治西,对蜀江之南隔江五里,以形似名,所居妇女多晓音律。
万流溪,在县治东一百五十里,自施州界流至此合蜀江。
巫山十二峰,在县治东三十里,江之北沿峡一百六十里,屹列江干所谓削出芙蓉也。一名望霞峰。一名松峦峰。一名朝云峰。一名翠屏峰。一名集仙峰。一名聚鹤峰。一名净坛峰。一名起云峰。一名上升峰。一名飞凤峰。一名登龙峰。一名圣泉峰。
巫峡,在县治东四十里,与西陵归峡并称三峡,绵亘七百馀里,两岸多猿。
大宁河,在县治东一里,自大昌县入县境,东南流四十里至县城,东入岷江。
万流溪,在县治东六十里,自施州卫发源,东流至万流驿入岷江。自巫山县治东,由岷江下水程六十里,至湖广荆州府巴东县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八十六卷
“五津”究竟在何处
史类《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卷一百一 广东二
读史方舆纪要30
卷八十四 江西二
青衣水与大渡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