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连载398:道理只是理,还不是道——道只能自己悟

这段的原文:“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这是本章的最后一个层面,这是指明白做人做事的准则,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但从不炫耀自我的能力与功绩,目的就是要避免把自己从整体中割裂出来。

这段我们分三部分分享一下。


首先,突出自我,是绝大多数人的问题。

人的意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突出自我,就是特别容易把个体从整体中割裂出来,这是所有意识问题的根本所在。

从现代系统理论来说,个人能力的强大,是以社会集体做依靠的——一个人身居高位,是社会体制正常运行的需要,不仅仅是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体现。

如果把自己超脱出体制之外,而对自己所处的系统随意作为,那肯定是会出问题的,那相当于把树从土里连根拔起。


其次,任何事物都不属于我们,他们的意义是帮我们觉悟。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专属哪一个人,即使是您发现了某一真理,但也不归属于您,您必须与大众一起分享,分享后的结果是整体受益,您个人也跟着一起受益。

也许发现真理后,首先受益的是您自己,如果您能与大众一起分享,您个人将受更大的益;如果您要把发现的真理隐藏起来归自己所有,并只为个人利益所用,那真理也将变成谬误。

有人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但不要忘记,真理永远是为大众服务的,这是“圣人自知而不自见”的根本所在。

实际上,真理只是理,还不是真——真必须在做到与分享中,从内心生出来,内心升起的那种力量,才是属于我们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物理是理,不是物一样。

对于真理的认识,不同经历和“资质”的人,需要不同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如果操之过急,或者特别突出自我的功劳,势必会给别人带来不满情绪,也势必会屏蔽宇宙集体意识力量的联接与流经,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圣人“自爱而不自贵”。


再次,“故去彼取此。”

这里的“彼”是指自见、自贵;而“此”是指自知、自爱。

能做到这样,就能平衡自己与大众的关系;就不会产生“厌恶”的思想情绪;就不会去用自我意识的权威迫使他人要听从自己、服从自己。

“厌恶”的情绪是对现实的不满,既是对他人与外界的不满,也是对自我现状的不满。前者的“厌恶”和后者的“厌恶”都说明自己没有在道上,只是漂在情绪中,浮在理想内。

而道,恰恰在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里,人绝不能厌恶自己所在的环境,而是要深入其中,并找到与其合二为一的感觉,这样您才能超越自己。


第七十二章,综上所述

这一章,开篇是谈治国,篇末却又归结到个人修养——自知、自爱,是超越了功名利禄的最高的人格形象。

将治国与修养相提而并论,既是《道德经》的一大特色这也是老子智慧的一大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不要过度迷恋道理
明道理做道德,知行合一乃正修
中国国学网-- 道德经注解(1)
《道德经》6句经典名句,领悟为人处世智慧的态度、探求真理!
《道德经》第12章
在职场, 五招告诉你如何谨言慎行,避免被人出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