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关于成功人生的幸福重点是“无身”(连载80)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三层面,若我无身,是远离宠辱,自性解放的无上法宝。

首先,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是因为我们太在意荣辱得失了。人的感官可能引起人的种种欲望,一般来讲,名、利、色如果作为正常需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贪名、贪利、贪色。之所以我们会沉迷于贪名、贪利、贪色的过度欲望中,是我们不知道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而正因为我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所以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或受到裹挟、或盲从于他人的指挥,而不知道生命应该走向何方,以至于终日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之所以我们会沉迷于贪名、贪利、贪色的过度欲望中,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去爱过自己,更不要说去爱他人了!不爱自己的人怎么可能会保护好自己呢?这就有大的祸患灾难了……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追求,为爱而生活,走进生命,了解生命,绽放生命——即通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不断磨练,我们终将会获得《道德经》第十一章中所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有无相生的天地力量!

这里老子主要阐述了修身养性之道中关于有与无关系的觉悟,人若有我,则有分别心;有分别心,则有是非心;有是非心,则道就会在心中有缺失,偏爱之心就会形成。有偏爱,则有善恶美丑、有标准、有得失、有求不得、有已失去……最后人生就成了充满痛苦与烦恼的一生。


其次,老子关于成功人生的幸福重点是“无身”。

老子所说的“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中的“无身”,是指只有无身、无我方可以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与生态环境共存;唯有把自己放下,顺道而为,顺势而为,方可以成圣成道。但生活中,人们常常容易被万事万物所迷惑,人们容易迷于五色、五音、五味、畋猎游戏、难得之货。世人都好面子、皆爱美名,俗话也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但人若不恒久地守持住圆满的德行,迟早会遭受失德失身之羞辱,失德即遭辱,无德更遭辱。觉悟这些大忧虑、大烦恼,就像觉悟自己的身体一样。老子给出的人生幸福的方法就是:“无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无身、无我,则从根本上远离宠辱,从而达到宠辱皆忘的境界了。


再次,老子提出的“无身、无我”就是《道德经》第十二章的结论是“为腹不为目”。

这是指人们来到地球进行这一世生命旅行之目的:

  • 一,要放下对身体的过度欲望;

  • 二,人必须要有对理想的追求; 

  • 三,最终要连心中的理想也一同放下,超越生命所有的执著,回归自然,回归于道,回归于无。

人必须要有大思想,大思想才会产生大力量。

思想是“无”,换句话说,不为万事万物迷惑的根本,是要觉悟万物皆有其“无”,万物的“无”是万物的大用;万物的“无”是万物无中生有、生生不息的根本;万物的“无”是万物的无限可能性。因为万物皆有其“无”,从而使万物的大用才能够无穷无尽。

所以,若我无身,是远离宠辱、自性解放的无上法宝。无身无我,这是老子关于解决忧患意识的根本方法论;无身无我,是让人类超然于忧患之上,可淡泊、可宁静,也就无大患、无宠辱。


明天,我们将开始对《道德经》第十三章第四层面《老子的贵生观,是明天下之本体者,才可负天下之重任》的分享,欢迎您继续关注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十三章:忘我的根本是无我
穷天道之规则、究人道之循环的《道德经》
《道德经》第一章、第十三章注解
细说《道德经》对老子思想的篡改(二)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人生之终极幸福观之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