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一讲檀弓上第五节: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 ,为士者必读之书。

仲宪言于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

【注】仲宪:即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

【译】仲宪对曾子说:“夏代用不堪使用的明器陪葬,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无知觉的。殷人用可以使用的祭器陪葬,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有知觉的。周人兼用明器和祭器,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有知或无知还难于肯定。”曾子说:“恐怕不是这样吧!恐怕不是这样吧!所谓明器,是为鬼魂特制的器皿;所谓祭器,是孝子用自己正在使用的器皿奉祭先人。二者都是用来表示孝子的无限心意的。上古的人干嘛要认定死去的亲人就毫无知觉了呢!'

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间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仪于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

【注】公叔木:卫公叔文子之子,定公十四年奔鲁。狄仪:当是人名,事迹不可考。

【译】公叔朱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死了,向子游请教该服什么丧服。子游说:“可能是大功吧?”狄仪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死了,向子夏请教该服什么丧服。子夏说:“这种情况,我过去没有听说过。只知道鲁国的作法是为他服齐衰。”于是狄仪就服齐衰。现在人们为同母异父兄弟服齐衰,就是经狄仪这一间才定下来的。

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注】子思:即孔极。伯鱼之子,孔子之孙。伯鱼死,其妻改嫁到卫国。无其时:指此时母亲已嫁异姓,自己不是丧主。

【译】子思的母亲在父亲死后改嫁到卫国,现在死了,子思前去奔丧。卫国有个叫柳若的对子思说:“您是圣人的后代,各地的人都在关注您如何为嫁母持丧,您可得当心一点。”子思说:“我有什么可当心的!我听说,按礼的规定趣该做的,如果财力不足,君子是无法行礼的。按礼的规定应该做,财力也足够,但没有机会,君子也是无法行礼的。我有什么可当心的呢!'

县子琐日:“吾闻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滕伯文为孟虎齐衰,其叔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

【注】古者不降:古,指殷代。不降,指不降等而服,即不降低丧服的等级。周礼,直系亲属不降,期以下之旁系亲属则降。例如,为自己亲兄弟服期,为堂兄弟则服大功,降了一等。上下:上,指伯父以上的旁系亲属。下,指侄子以下的旁系亲属。滕伯文:殷代滕国之君,伯爵,名文。其叔父也:这个“其”字指代孟虎。其叔父也:这个“其”字指代滕伯文。

【译】县子琐说:“我听说,古时候,并不因为自己尊贵,就将期以下的旁系亲属丧服降等,无论是长辈或晚辈,都按照本来的亲缘关系为服。举例来说,滕伯文以国君之尊为孟虎服齐衰,因为孟虎是滕伯文的叔父;而滕伯文又为孟皮服齐衰,因为滕伯文又是孟皮的叔父。”

后木日:“丧,吾闻诸县子曰:'夫丧,不可不深长思也。买棺外内易。’我死则恋然。”

【注】后木:鲁孝公之子惠伯巩之后代。易:平滑。

【译】后木说:“关于办丧事,我听县子说过:'办丧事,不可不深思长虑。买的棺木要内外平滑。’我死了也希望这样办。”

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

【注】仲梁子:鲁人,其余未详。夫妇方乱:主人主妇正在手忙脚乱之中。郑玄说:仲梁子的说法不对,曾子讲的对。设饰之时,恐怕外人有裹尸体,所以堂上设帷。于东方:于尸体东方。尸体头朝南,所以东方也就是右手方。必于右手方者,像生人以右手进食也。

【译】曾子说:“尸体尚未沐浴、整容、穿衣:,所以在堂上张起帷幕。小敛后尸体已经装扮好,于是撤下帷幕。”仲梁子则说:“人刚死,主人主妇正在手忙脚乱之中,所以在堂上张起帷幕。小敛后诸事已经停当,于是撤下帷幕。”小敛时的祭奠,子游说:“祭品放在尸体的东方。”曾子却说:“放在尸体的西方。而且不是放在地上,而是放在席上。”小敛的祭奠物品放在尸体西方,是沿用鲁国末世的错误礼俗。

县子曰:“络衰缚裳气非古也。”

【注】络衰缚裳:络是粗葛布。缚是线细而疏的麻布,四升半。

【译】县子说:这不合乎古制“如今的人都好用粗葛作衰,用细而疏的麻布作裳。”

子蒲卒,哭者呼“灭’。子皋日:“若是野哉!”哭者改之。

【注】子蒲:姓不详,名灭。哭者呼灭:人死后,只有招魂时呼其名,其后则讳。子皋:旧说以为即高柴,孔子弟子。

【译】子蒲死了,有人在哭的时候喊着他的名子。子皋说:“这么不懂礼数!”那人听到后就改正了过来。

杜桥之母之丧,宫中无相,以为沽也。

【注】沽:粗略。

【译】杜桥的母亲去世了,殡宫中没有赞礼的人,论者以为太粗略了。

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羔裘玄冠,夫子不以吊。

【注】羔裘玄冠:羔裘,黑色皮裘。玄冠,黑色的礼帽。羔裘玄冠是朝服,也就是吉服,不得穿之以临丧事。如果是死者的近亲,在亲始死时已改为素冠深衣,此羔裘玄冠而临丧者,当是死者远亲。下文所说“易之而已气也就是改为素冠深衣。

【译】夫子说:“亲戚刚死,穿着羔裘玄冠这种吉服来吊的人,要改为素冠深衣才妥。”羔裘玄冠,夫子是不会穿着它去吊丧的。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曰:「有亡恶乎齐?」夫子曰:「有,毋过礼;茍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司士贲告于子游曰:「请袭于床。」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叔氏!专以礼许人。」

【注】称:随,适合。有亡:此处意为多少。有无恶乎齐:如何掌握多与少的标准呢?“无”,有的本子作“亡”,音义皆同。还葬:立即埋葬。还,迅速,立即。按礼的规定,大夫、士和庶人,都要“三日而殡,三月而葬”。县棺:棺上系以粗绳,手握粗绳下棺。不设碑绰等下棺用具。

【译】子游向孔子请教送终物的厚薄相称就行。”子游说:品的数量问题。夫子说:“和家庭财力“如何掌握厚与薄的标准呢?”“如果财力雄厚,也不可超过礼数的规定。如果财力不足,夫子说:只要衣被可以遮体,敛毕就葬,用手拉着绳子下棺,如此尽力而为,也不会有人责怪他失礼呀。”

司士责告于子游曰:“请袭于床。”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叔氏!专以礼许人。”

【注】袭:为尸体穿衣。汰哉:自矜大。叔氏:子游的字。专以礼许人:“袭于床”,这本来是礼的规定,所以子游应回答“礼也”,不应回答“诺”。回答“诺”,就好像礼是由他制定似的。

【译】司士责对子游说:“我想在床上为尸体穿衣。”子游说:“可以。”县子听了,就说:“叔氏太自大了!听他的口气,好像礼是由他制定似的。”

宋襄公葬其夫人,酶酿百瓮。曾子曰:“既曰明器矣,而又实之。”

【注】酸酿:醋和肉酱。明器:不堪使用的殉葬器皿。又叫冥器、鬼器。周制,明器内是不装填实物的,摆个样子而已。

【译】宋襄公葬其夫人时,陪葬器皿中有一百个瓮装着醋和肉酱。曾子评论说:既然叫做明器,就表明它是不堪使用的,千吗又要填以实物呢。“

孟献子之丧,司徒旅归四布。夫子曰:“可也。”读帽,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

【注】孟献子:鲁大夫仲孙蔑。旅:下士。司徒之属官。布:指各地赠送助丧的财帛之剩余者。

【译】孟献子的丧事办完以后,司徒派下士把未用完的别人赠送助办丧事的财帛归还各地原主,孔子说:“这件事办得漂亮。”在柩车将要启动之前,将助丧人的名单及其赠送的财物进行宣读,曾子说:“这种作法不合乎古制,这是重复的宣读。”

成子高寝疾气庆遗入请日:“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子高:“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注】成子高:齐大夫。氏国,字子高。成是溢。下文即称“国子高”。庆遗:齐大夫庆封的族人。病革:病危。大病:讳言死,婉言大病。

【译】成子高卧病在床。庆遗进来请示说:“您的病已经危险了,万一不治,那怎么办?”子高说:“我听说:'活着应有益于人,死了也不应有害于人。’我纵然活着的时候无益于人,难道我能死了还要危害于人吗!我死后,拣一块不长庄稼地方把我埋掉好了。”

子夏问诸夫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丧。」「居处、言语、饮食衎尔。」

【译】子夏请教夫子说;“遇到国君的母亲、妻子的丧事该怎么办?”孔子说:'旧常的住处、言谈、饮食,基本照常。”

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

【译】远道的宾客来到,没有住处。夫子说:“既然是朋友,活着就由我负责安排住宿,死了就由我安排殡硷。”

国子高日:“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停周于棺,土周于撑。反壤树之哉?'

【译】国子高说:“葬,就是藏的意思。为什么说是藏呢,因为人死了叫人厌恶,所以就想叫人不能够看见。所以,只要衣袅足以遮盖身体,内棺能够包住衣袅,外棺能够包住内棺,墓扩能够容下外棺,就行了。何必还要聚土成坟、植树为标志呢?”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鬣封之谓也。今一日而三斩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注】封:筑土为坟。堂:堂基。堂基之形,四方而高,犹如平台。坊:堤防。纵长而横窄。覆:以瓦或茅草做屋檐。夏屋:门廊。斧:斧形下宽上锐。已:停止,了结。

【译】埋葬孔子的时候,有人从遥远的燕国赶来参观,来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这难道是圣人在葬人吗?不过是我们这些人在葬圣人罢了,对于您来说有什么值得看的呢?过去夫子曾经谈及筑坟的样式,说:'我见过坟筑得有像堂基的,有像堤防的,有像两檐飞出的门廊的,有像斧头刃向上的。我身后就要斧头刃向上的形式。’斧头刃向上的形式,俗名叫作马露封。我们今天为他筑坟,一天之内就聚土四尺来高,筑成了斧头刃向上的形式,这也算我们完成了夫子的遗愿吧。”

妇人不葛带。有荐新,如朔奠。既葬,各以其服除。池视重溜。君即位而为椑,岁一漆之,藏焉。复、楔齿、缀足、饭、设饰、帷堂并作。父兄命赴者。君复于小寝、大寝,小祖、大祖,库门、四郊。丧不剥,奠也与?祭肉也与?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朝奠日出,夕奠逮日。父母之丧,哭无时,使必知其反也。练,练衣黄里、縓缘,葛要绖,绳屦无絇,角瑱,鹿裘衡长袪,袪裼之可也。

【注】带:谓腰经。凡经,男子重首,妇人重腰。葬后卒哭,应变麻服葛,于时男子首续、腰经皆变葛,妇人则仅变首经而不变腰经,其麻腰经须一直服到丧期结束。荐新:祭名。荐,献也。新,指刚成熟的五谷瓜果。在死后葬前这段时间内,遇到有成熟的五谷瓜果,要先献给死者品尝。朔奠:每月初一对死者的祭奠。朔奠比每天的朝夕奠隆重,祭品也较丰富,除醛酒醋酿之外,还要用一头小猪、鱼和兔腊,分盛在三只鼎中。重雷:房屋的承露。承接雨水。房檐上的水先流入此木制的承雷中,再从承雷中流入地面,故称重雷。天子的宫殿,四面都设重雷。诸侯只设三面,后面不设。大夫只设房屋的前后两面,士只设在前的一面。池,柩车上的装饰。以竹子为之,外边套有青色布套,位于荒(柩车的装饰性篷顶)下,其作用就是象征宫室的承雷。死者身份不同,设池的面数也不同。裨:紧贴尸体的内棺。藏焉:置物棺中。不可使棺内空荡无物,否则就好像是等着国君死而装尸。复:招魂。楔齿:古人初死,用角栖(形状如匙)撑其齿使不闭合,以便饭含。饭:饭含。往死者口中填米。士死填米,大夫、诸侯、天子的饭含各异。剥:课露。不剥则要用布盖上,以防尘埃。奠;指所有的祭品。祭肉:指祭品丰盛的祭奠,不仅有醛酒酩酿,还有牲肉。如朔奠、大敛之奠、荐新之奠,都是有牲肉的。练衣黄里:练衣,用煮练过的熟布做的中衣。中衣,即紧挨着孝服的里边的那层衣服。源:浅红色。葛要纽:小祥以后,男子去掉首纽,腰纽由麻改葛。绳展:麻绳编的鞋子。小祥以前是穿草鞋。绚(q。渠):鞋鼻。鞋头的装饰,吉有凶无。填:充耳。悬在耳旁的饰物。吉时用玉。鹿裘:鹿皮制的裘,白色。吉时著魔裘。注意:鹿裘是穿在练衣里边巴的。衡长祛:祛是袖子。衡是加宽,长是加长。

【译】妇人在除去孝服之前,一直都是麻腰带,不换成葛腰带。如果对死者举行荐新之祭,其规格应比照朔奠。下葬以后,各等亲属都要除去原来的丧服,改受轻服。柩车上设池的面数,比照他生前居室的重露。诸侯一即位,就应该为他做好贴身的内棺,每年漆它一遍,棺中还要填入东西,不可使之空虚。招魂、楔齿、缀足、饭含;打扮尸体、在堂上张起帷幕,这些都是在断气后要连续进行的项目。报丧的人,士由孝子本人派遣,大夫以上由父兄代为派遣国君招魂的地方多之处、群庙、太祖庙、,按由近而远的顺序是:燕居之室、办公库门和四郊。办丧事时,需要用布盖住祭品的,是所有的祭品呢?还是只盖住牲肉?殡后第十天,就得置办撑材和明器。朝奠在日出时举行,夕奠在太阳尚未落山时举行。父母死后,孝子一想到伤心之处就哭,是为了让父母的神魂能循着哭声回家。小祥以后的服装,是以煮练过的熟布作的中衣,其衬里是黄色,镶浅红色的边。腰经改麻为葛。脱去草鞋,换上麻绳编织的鞋,但仍然没有鞋鼻。悬在耳旁的充耳是角质的。鹿裘的袖子可以加宽加长,袖口还可以镶边。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虽缌必往;非兄弟,虽邻不往。所识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伯椁以端长六尺。

【注】远兄弟:这个晓远”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血缘较远,一是居住较远。不同居:分开了家。水咒革棺被之:此层棺的木板,表里都用水牛皮、咒牛皮裹住。用水兑革,取其耐湿。她棺:用他木作的棺。她棺,又叫裨。孔颖达说:他棺厚四寸。她木,又叫锻木。梓棺二:用梓木做的棺两层:内层叫属,厚六寸;外层叫大棺,厚八寸。四者皆周:上述四重棺,是四周和上下共六面,是四周和上下的全方位包围。之所以要如此说明,是因为棺和撑有别,停只有四围而无上下。棺束:古棺不用钉,用皮带束住叫做缄。枉:连结棺盖与棺身的木桦。两头宽,中间窄,形似深衣之枉,故名。汉人谓之“小腰”。柏撑以端:撑用柏树的近根那一头作材。

【译】家中有丧事,刚殡敛完毕,又听到远房兄弟去世,即令和死者是绍麻之亲,再远也必须赶去哭吊。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兄弟关系,就是比邻而居也不去哭吊。如果是相识的人,他遇上了不同居的兄弟的丧事,朋友们都应去慰问他。天子的棺有四层:第一层是用水牛皮和兑牛皮表里包住木板的棺,其厚三寸;第二层是用枪木作的棺,厚四寸;第三、第四层都是用梓木作的棺,居内者叫属,厚六寸,居外者叫大棺,厚八寸。这四层棺,都是上下与四周合围的。棺盖和棺身用皮带束紧,纵向束两道,横向束三道。每一道的棺盖与棺身的接缝处,都要加个桦铆紧。撑用柏树的近根部分来做,每段木料长六尺。

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衣;或曰:使有司哭之,为之不以乐食。天子之殡也,菆涂龙輴以椁,加斧于椁上,毕涂屋,天子之礼也。

【注】爵弃:是一种文冠。爵,通“雀”。这种弃的颜色赤而微黑,如雀头之色,故名。屋:指在撑上又积木为屋顶。

【译】天子在遥哭诸侯之死时,头上戴的是爵弃,身上穿的是瑙色之衣。有人说:“天子不必自己哭,可命官员代哭。”在哭的那一天,天子进膳时不奏乐。天子的殡礼中有这样的规定:将载柩车的车辕上画上龙,再在此柩车四周堆积木材,上面暂不封口,其形如谆。然后在积木上涂以泥巴,不使木间有隙。然后再从撑的上方给棺材套上绣有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的棺罩。然后再在停上继续积木为屋顶,最后再加以通体的涂抹。这是天子殡的礼数。

唯天子之丧,有别姓而哭。鲁哀公诔孔丘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国亡大县邑,公、卿、大夫、士皆厌冠,哭于大庙,三日,君不举。或曰:君举而哭于后土。孔子恶野哭者。未仕者,不敢税人;如税人,则以父兄之命。士备入而后朝夕踊。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君于士有赐帟。

【注】大庙:祖庙。因失去国土,对不起列祖列宗,故哭于大庙。举:杀牲盛食曰举。税人:以物赠送他人。祥而编:祥,指大祥,亲死二十五月的祭名。大祥以后,要带上白色生绢制的帽子。谭:大祥后除服祭名。

【译】只有在天子的丧事里,是区别同姓、异姓、庶姓而排列哭位的。鲁哀公悼念孔子说:“上天不把这样一位年高德助的人给我留下,现在没有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了。呜呼哀哉,尼父!”国家如果丢失了大的县邑,公、卿、大夫、士都要头戴丧冠,身穿素服,在太庙里哭三天,向列祖列宗请罪。在这三天之内,国君吃饭不准动荤。另外一种说法是:国君率领群臣哭于社。孔子厌恶不依礼数号哭的人。作子弟的如果尚未出仕,就不敢把家中的东西随便送人。如果必须送人,则应当说这是秉承父兄之命。国君之丧,每天的朝夕踊,要等到士全部到齐才可以开始。大祥祭之后,孝子就开始换上编冠。在这一个月举行谭祭,下一个月就可以奏乐了。国君对于士,在特殊情况下可赐与帝,用作覆棺的承尘。

檀弓上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讲礼记解义 卷八
卷八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上第三
礼记.檀弓
《礼記》第3-4章 檀弓
卷五百五十二 ◎礼仪部三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