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史》精华26句,读史明智,知古鉴今!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1-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解释: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感悟:国家领土的完整,是分毫不让的,必须守卫。这句话是李纲听到对金国割地求和的奏议后奏言宋钦宗的,表现李纲对祖国山河的深挚的热爱和可贵的民族气节。很可惜,在李纲带领下,取得开封保卫战的胜利,然而,之后李纲就被排挤,金兵再次南下,北宋灭亡。

-2-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摘自《宋史·列传·卷八十六》

解释: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

感悟:这是北宋王安石所说,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张,破除当时人的守旧心理,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真正的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正所谓: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3-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摘自《宋史·志·卷五十二》

解释:人们只要知道了天上日月星辰运转的法则,懂得了地上山川草木成形和变化的原理。那么对于过去未来的情形便自然而然地都知道了。

感悟:世间万物的变化实际上都有规律可循,正如科学家发现的物理、化学的规律,就可以知道更多的东西。

-4-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

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摘自《宋史·列传·卷九十七》

解释:得到人才的方法,在于了解人;而了解一个人,在于知道他是否名实相符。

感悟:选拔人才重在实际能力。

-5-

敌未灭,何以家为?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解释:敌人没有剿灭,要家干什么呢?

感悟:此句表达岳飞誓雪国耻、收复失地的抱负,体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6-

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

治乱安危,莫不由此。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六》

解释:寻求贤才的言路应当广泛而不应当狭隘,听取言路应当放开而不应当堵塞,治与乱、安与危,都是因此而引起的。

-7-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摘自《宋史·列传·卷七十八》

解释:君子之间讲的是情义、道义,小人之间则是为了利益而为伍。

感悟: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

-8-

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

摘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九》

解释:慷慨激昂地献出生命相对比较容易,沉着镇静地为正义而牺牲则比较困难。

感悟:历史上的谭嗣同就是从容就义,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

-9-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九十三》

解释:“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

-10-

治家者先修己,修己者先正心。

摘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一》

解释:治理家庭,先修养自身;修养自身,先端正心性。

感悟:端正心性,先修身再齐家。

-11-

欲寿国脉,必厚民生。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

解释:要想使国脉得以长久发展,必须让民众的生活富裕。

-12-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七》

解释:孔子说成就仁义,孟子说取其正义,只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就达到仁的地步了。读了古代圣贤的书,学到了一些东西,从今往后,差不多没有什么愧疚了。

感悟:孔孟之道,生死关头往往舍生取义,如文天祥。

-13-

积累之要,在专与勤。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零一》

解释:学习须日积月累,要点在于专心与勤奋。

感悟:学习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14-

佞言似忠,奸言似信。

摘自《宋史·列传·卷四十一》

解释:巧言奉承的话听起来很忠诚,邪恶的话听起来很可信。

感悟:要学会辨别言辞背后的意图和目的,不被表面的表相所迷惑。

-15-

小人巧言令色,先意希旨。

摘自《宋史·列传·卷五十二》

解释:小人用虚伪的话讨好、揣测上级,以博取欢心。

感悟:奸佞小人常常巧言令色,说话应谨慎小心,言行一致。

-16-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摘自《宋史·列传·卷十五》

解释:刑法是用来惩治恶行,奖赏是酬谢功绩的,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何况刑赏是天下人的刑赏,并非陛下一人的刑赏,怎么能以自己的喜怒而专断呢?

-17-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

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八》

解释:政策举措虽然施行了,也一定要力求扩大到它所没有涉及的方面;恩德虽然传播出去了,也一定要考虑到它所没能覆盖到的地方。

-18-

事不素讲,难以应变。

摘自《宋史·志·卷一百四十三》

解释:事情如果不事先讲求研讨,就很难应对意想不到的变故。

感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9-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摘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二》

解释:知道的绝不隐瞒,该说的毫无保留。

-20-

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摘自《宋史·列传·卷九十六》

解释:做一件事应该关注它是对的还是错的,不应该关注它是困难的还是容易的。

-21-

为国者终不顾家。

摘自《宋史·列传·卷五十七》

解释:一心一意为国家办事的人总是不能顾及到自己的家庭。

感悟:自古忠孝难两全。

-22-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然后为至也。

摘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二》

解释:诗歌创作中,写景状物一定要如真实景物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表达情意则意在言外,这样才达到了创作的至高境界。

-23-

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摘自《宋史·列传·卷四十九》

解释: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能称匹夫之勇。

感悟:优秀的将领应该是勇武博学的,博古通今,例如太平天国的杨秀清虽是天才,但不懂历史,不通文墨,最终下场凄惨。

-24-

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

不若毋知之为愈也。

摘自《宋史·列传·卷二十四》

解释: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还不如不知道的为好。

感悟:如果萍水相逢的人,即使是莫名心动,但不知其姓名,终归是容易忘却,但知道了TA的姓名,就难以忘却了。名字是每个人特定的名称符号,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甚至会关系人一生的事业、健康、婚姻、人际关系。

-25-

开诚心而布公道。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五》

解释:诚心诚意地提出公正的见解。

-26-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

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七》

解释:只有在合理的策略谋划和人力团结的情况下,才能保障江山的繁荣昌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史》中的10个经典名句,句句震撼人心,值得一读 1、祖宗疆土
古籍名句 |《宋史》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本语卷五 本语卷六
【夤夜读史】宋史/元·脱脱等
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宋史】徐侨列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