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三星堆古蜀王蚕丛,究竟是什么来历?/上古神话那些事-74

纵目面具

01

三星堆,神秘而悠远的上古遗址,带给人们无数令人咂舌而又疑惑不解的青铜器,也带给了我们对于那段上古历史无尽的猜测。

在这些猜测之中,三星堆文化祭祀的神到底是什么?那些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究竟又代表了什么?一直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大大的谜团。

《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纵目

蚕丛据记载是古蜀国的第一位王,他所统治的区域正好就是现在发现三星堆遗址的四川盆地。更巧的是,古籍中记载这位蚕丛王,长着一双凸出的眼睛,似乎和三星堆挖掘出来的纵目面具极为地相符。

《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这个记录中说蚕丛不死而化为神,于是乎,一般观点认为,三星堆里出土的纵目面具代表的就是眼睛凸出的第一代古蜀王蚕丛。

历史上,蚕丛是确有其人的,而且在上古神话中他也的的确确地是一位神。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位被认为是三星堆纵目面具原型的上古神——蚕丛。


02

故事还要从老子说起。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了道家学派,并写下了一部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不仅如此,老子还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年的谜团:他在给尹喜留下道德经,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之后,从此就杳无音信,不知所踪。

老子究竟去了哪里呢?

《蜀王本纪》中说: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据传说,老子在函谷关告别了弟子尹喜之后,与尹喜约定了日子到现在的四川蜀地相见。

老子到四川去做什么呢?原来传说,他是要去寻找那个以蚕桑兴国,敢于首先称王并且和周天子分庭抗礼的蚕丛古蜀国。

青衣江

老子出函谷关后,进入青衣江,之后沿青衣江进入他要寻找的古蜀国。

古籍中说:惟有黄发友五人,手扶青筇qiong之杖,出入室中与老子谈。

老子到了古蜀国之后,曾居住在瓦屋山上,常常与当地拄着古蜀国特有的青筇杖的黄发老人往来交谈。据传,老子后来就在瓦屋山上升化成仙,再也杳无音信了。至于他是否曾经真的见到过当时的古蜀王,也就成了一个永久的谜团了。

青衣江

而老子进入古蜀国所走的那条青衣江,正是由蚕丛而得名的。

蚕丛,是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传说他每每穿着青衣,巡行在郊野之间,所以被后人们奉为青衣神。

当时居住在古蜀地的部族,一般认为是从川西北高原上沿邛崃山脉迁徙来的羌人,他们是比较原始和传统的游牧氏族。羌人最早所生活的地方,在上古时候被称为“三危”,是环境极为恶劣凶险的地方,通常是被作为流放地的所在。为了生存,羌人迁徙到了更为湿润富足的四川盆地。

三危

蚕丛见岷江中游和若水流域江边的坝子很适合桑树生长,于是到处教化迁徙来的羌人种桑养蚕。经过蚕丛的教导,终于使大部分羌人定居下来,并且进入了富足稳定的农桑时代。

大概因为这样,羌人拥蚕丛为王,建立了那个神秘而富饶的古蜀王国。

《广舆记》中说:“青衣神庙。 青神,昔蚕丛氏服青衣,教民蚕事,立庙祀之。”

蚕丛,以蚕桑兴国,很快让古蜀地的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正是由于蚕丛的功绩,后人对他感恩戴德,不仅把他奉为青衣神,更是仿照青衣神的服饰习惯,穿着青衣,裹青帕,代代相传,以作为对蚕丛的永久纪念。

03

因为史书记载蚕丛“纵目”,而在三星堆遗址中又挖掘出了形状怪异的圆柱状眼睛的青铜面具,一般观点认为青铜面具所表现的形象,正是古蜀国第一任王,青衣神蚕丛。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个拥有奇特外形的蚕丛极有可能不是地球人,而是外星来客。

这种观点也不是空穴来风。考古人员在八十年代的三星堆遗址挖掘过程中,不仅挖掘出数量众多形状怪异、制作工艺复杂的青铜器和玉器,而且还挖出了非常多的海贝和大量的象牙。经过分析发现,这些海贝并不是华夏大地的产物,而是来自于遥远的印度洋;而象牙也是来自于只有东南亚印度等地才有的亚洲象。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东西,怎么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四川盆地的三星堆遗址中呢?难道蚕丛真的是拥有远距离飞行能力和先进科技的外星人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到底怎么回事呢?请听我接着往下说。

三星堆遗址挖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不仅做工复杂,而且很多体型非常的巨大。仅仅是那一座青铜大立人像,就重达180多公斤,八十年代出土的两个祭祀坑的青铜器累计要超过一吨重。

青铜大立人

在几千年前,青铜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般只会大量使用于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武器。三星堆能够制造出数量如此之多,重量如此巨大的青铜器,没有相当的人力和财力,是肯定不行的。

种桑养蚕只能满足古蜀国人的衣食温饱,想要把这项技能转换成人力和财力,只有通过一个方法,那就是交换,我们现在一般称其为贸易。那么问题来了,在几千年前交通不便的古蜀地,他们怎么做交换?又和谁交换呢?

铜洗

1994年,位于云南西部德宏段古道上的盈江县旧城的一个墓葬中出土了一批东汉文物。其中包括一把长1.3米的汉代环首刀、一件铜洗、一件铜鍪mou和十多个陶罐。出土的铜洗和铜鍪经鉴定是云南东北的东川、会泽、巧家一带加工制造的。考古人员初步推测墓主人,应该是沿西南丝绸之路至身毒国经商的商人。这批出土文物,证实了早在东汉时期,内陆的金属制品已随着商贾传入德宏乃至更远的缅印地区,内陆与东南亚、南亚身毒国的经济交往之路已完全畅通

印度

身毒国,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印度。

94年的考古发现说明,早在东汉时期云南就已经和东南亚印度等地方有了很成熟的贸易往来。

而考古工作者经过对三星堆出青铜器铜料的研究发现,铸造这些青铜器的矿料极有可能就是来自于云南,说明三星堆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和云南有活动往来。

西南丝绸之路

根据以上的发现来推断,当时的三星堆人是非常有可能沿着西南丝绸之路,实现了和有毒国地区的贸易交换。这样的话,也就能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三星堆祭祀坑里,能出现如此多数量的象牙和印度洋的海贝了。

04

三星堆还有一个谜团,在四川盆地地区并没有发现其他具有三星堆的青铜冶炼技术的文化,那么三星堆高超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相信,这就应该和青衣神蚕丛,有着莫大的关系了。

蚕丛因为习惯于穿着一身青衣在野外巡行,被后人奉为青衣神。

可是这种喜欢穿青衣的神,并不是发源于蚕丛,而是早在山海经里的上古神话中就已经出现了。

上古神话中东方帝太皞的辅佐神,春神句芒,人面而鸟身,穿着青衣而乘两龙。正因为句芒穿着青衣,所以又被称作是青帝。

华夏自周朝开始就有祭祀句芒的传统,古代每到立春时节,人们都会身穿青衣,带青色的头巾祭祀句芒。这似乎和古蜀人祭祀青衣神蚕丛时,“穿着青衣,裹青帕”不谋而合。

此外,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也发现了人面鸟身青铜像,与酷似蚕丛的纵目青铜面具同坑出土,这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吗?

人首鸟身像

句芒神话起源于东夷文化,而我们众所周知的蚩尤,就是上古神话中以制造青铜器见长的东夷部族之一。

《管子·地数》中说: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

《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说: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之兵杖刀戟大驽……

众多史料都说明,属于东夷部落联盟之一的蚩尤部族是很擅长青铜制造的。蚩尤在涿鹿之野被黄帝打败以后,九黎部落四分五裂,一部分被东夷另一个部族少昊氏收服。其中的一支被后人称为三苗,一直往西迁到了上古的三危之地。没错,也就是后来迁到古蜀国的羌人的发源地,难道这又是一种巧合吗?

如果是蚕丛带来了东夷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那么他也带来了东夷的太阳神树和神鸟信仰。

上古神话中的太阳扶桑和神鸟金乌,都是源于东夷部族的太阳神帝夋崇拜和鸟崇拜。三星堆遗址里发掘出土的青铜神树,和人首鸟身像,无疑就是扶桑神话和十日神话的实物体现。关于扶桑神树和人首鸟身像,大脸怪近期发布过相关的视频内容,想要了解的朋友们,可以移步到视频合集中观看。

金乌神话

05

以上种种证据,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青衣神蚕丛极有可能就是东夷部落西迁的一支。

古籍上说蚕丛:“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

传说历史中的蚕丛作石棺石椁,死后被葬在瓦屋山东岩。

大伊山石棺墓

为什么蚕丛要“创石棺”呢?因为,这种葬俗同样是来自于东夷文化。

1985~1986年在今天的江苏连云港大伊山,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62座,全部采用天然石板镶砌而成,是国内比较少见的典型的石棺墓藏。

大伊山石棺墓

大伊山石棺墓晚于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其相对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绝对年代距今大约6500年,所以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石棺墓遗址,推测属于上古东夷少昊氏时期的墓葬。

蚕丛,在死后用东夷部落的葬俗埋葬自己,并且安葬在山体的东边,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可以遥望,远在东方的那片神圣之地,祖先之地吧。

大伊山石棺墓

正如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说道: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a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

看完点个赞,文明新风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史丨古蜀三王
黄帝诞生巴蜀考
三星堆的青铜器造诣很高么?有多高?
古国迷踪——古蜀国(三星堆、金沙遗迹)
中国先秦史论坛先秦
林向 :《蜀王本纪》与考古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