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没见过的洛书表达(六),洛书数理中的数需要几进制解读

片面的理解洛书的数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禁锢

通常见到的洛书如下:

古代的洛书的象

洛书在《尚书》中就有记载,古代国家祭祀的时候,要把刻有洛书的玉等一系列物品供在祭坛上面,可见古人对其的重视。孔子研究的礼,其中部分内容就是这种国家祭祀活动的程序。

“河出图,洛出书”的记载,其中的书,就是指这个洛书。伏羲在八角亭,迎八面来风,观察白龟,推演出伏羲八卦。这个白龟的象的数理实际就是这个洛书。

近代凌家滩玉版的出土发现,基本坐实了洛书的起源年代的时间区间,玉版中已经出现九宫格,仅仅是数还没有填上。

凌家滩玉版--彩色线为笔者据刻痕描绘

以此记载,可见河图、洛书之久远的文化渊源。

甲骨文的启发-凌家滩玉版分析--天圆地方产生的时间可能更久远

甲骨文的启发-凌家滩玉版分析(二)-到洛书的数学过渡逻辑?

上面这个洛书的象,由道教的陈抟传出来。

通常说古代的洛书是由不同颜色的石子或者不同的贝壳摆出来。那么,洛书上面的线就是后世加上的了。

洛书兼容隐含了代数(数)、几何(象)、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后世传播中,象的方面被淡化了。至少那几个数字都是特殊形状的几何体,这是最直接的几何意义了,而这一点,后世几乎没有解读!至于前面笔者谈到的维度、立体几何方面的思考,那就更不用说了。

4用正方形,6、8用长方形,这是古人用代数的偶数来表达几何形状的方式。5的形状最特殊,犹如金字塔的俯瞰图。这怎么能说没有几何意义呢?九宫的正方,我们理解为正方形,那么这些小的几何形状就没有意义了吗?

基于这种偏颇、遗漏的数理发展方式,几何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受到了抑制,数(算术、术数)、理(古代哲学)、数理(以数说理的文化方式)被强化发展,数理文化在古代领先。

基于这种文化习惯,现代洛书通常被人进一步简化代数表达为:

代数简化表达的洛书

这样,象、理、数理,就几乎丢的差不多了,就在那玩代数了!而一个如此伟大的古代数理大一统的数理模型之一,一个代数九方图,如何能说得清楚?

洛书数理中的数是几进制的表达?

洛书使用的数字是1-9。

伏羲的先天八卦使用的数字通常被古人表达为1-8,也就是说,古人知道卦爻能和数字互相转换。

而周文王的后天八卦使用的数字是1-4,6-9;没有5。而且,这样对应卦爻的数字的原因是为了兼容洛书!

古人没有数学意义的0,有人文意义无的概念。而甲骨文的这个无又兼容表达最小的有。

在当时,同时使用五循环(计数、算盘)、八循环(先天八卦)、十循环(地支)、十二循环(天干)、十六循环(秦朝)、24、36、49、60等循环。为何必须说循环而不说进制,因为其使用方式与现代的数学进制并不完全相同。

进制是从循环中剥离出来的数学方法,循环是进制的妈。

古代的数理大一统,试图兼容所有的数理循环,也是数理一统的要求和目的之一。但是,这一点,数学上来说是做不到的,因为质数的存在。

那么,现在假设我们穿越回到伏羲的年代,我们要用代数来表达八方。那么八方的标注就是1-8,而不是什么二进制表达的0-7。古人的数理一统,是试图兼容所有数学循环,兼容二进制这个最小的整数进制,仅仅是小意思。

那么,伏羲先天八卦中的方位表达与洛书的数字不能数上兼容。直到周文王,解决了这个数理问题。

周文王将洛书中的5与1-4、6-9这八个数字阴阳对应,那么后天八卦就可以不使用5,而使用洛书外围的数字与八卦相对应,这样,就产生了后天八卦。

也就是说,后天八卦与洛书,在几何意义上,要表达的是正方、八面。那么,洛书的代数的1-9,如果一定要用数学来表达,那么就是八进制的,或者说八分法的。

这个数字的表象,与现代数学的定义并不相同。现代数学的定义实际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是,伏羲的先天八卦、文王的后天八卦、洛书的数字表达却是有兼容意义的,同时兼容表达象、数、理。这一点与数学非常不同。这也是一些人基于数学思维了解古代传统数理文化,总会发蒙的原因。

这个数理转化过程,实际相当于现代密码的加密过程,仅仅是古人公开了密码的密匙,以方便使用而已。

因此,在了解洛书、八卦、周易的时候,最基本的数理要按八进制考虑,但是古代数理的1不仅仅是数学的1,2不仅仅是数学的2。

那么,这些古代数理就是八进制的吗?又错了!例如周易,实际兼容了2n、3n、4n、5n、6n、8n等的循环。如果一定要从数的角度了解周易数理中的数,这是要留神的。

八进制里面的9?9为何在古代是龙数?

现在出现的第一个数学问题是,如果我们认为洛书、八卦是八进制的,那么这个9算什么。

八进制的数学表达方法是:0-7,至8的时候,就变成了10。

而古人没有0,八进制的表达方式是1-8,那么至9的时候,也就应该是11。

如果这样理解这个古代的9就错了!

古代只有循环的概念,并不完全是数学进制的概念。

这个古代的9,是第一圈的极限数字。比1-8的8这个数字大。但是又不是数学八进制的下一圈的10或古人方法的11。也就是古人数学表达是:8.9,9又是循环的,趋近于现代八进制的10,或古人八进制的11,但是,又不在第二层循环的范围内!

古代的数理模型实际是有一个隐藏的数学限制的,就是要求使用整数。那么,9这个数字就成了古人只可意会,不可用数来准确表达的数。由于其在第一循环中又是最大、极大的数理表达,后人将其称为龙数。数理上代表天、帝王了。

这与现代十进制数学的9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虽然长的似乎一样。

后人用代数方式偏颇、简化地表达古代的这种数理文化,这也导致了这种传统文化层面理解上的隔阂。同时,与古人的想法越来越远,与现代数学又格格不入!也就越来越不被一般人理解了。这不免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图洛书和十进制中隐含的数理天机,进一步论述干支纪法的科学性
甲骨文的启发-洛书数理思想为何导致了古代宿命论的产生(一)?
甲骨文的启发-洛书的可公度性是指什么?-可公度性的数学表达
意外发现洛书的三维表达,不是奇妙了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洛书的二维、三维几何表达,为何和大型对撞机电子对撞的结果酷似
近代的二进制周易表达丢失了周易的可公度信息(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