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书连载三:综合12个素书版本解读,何为德者?

声明:译文摘自多个不同的版本,只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参考,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觉侵权,请私信回复本平台,我们会尽快处理。没有耐心看完的话,请直接拉到最下面看总结感受。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张氏注曰】

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

求(至)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者)也。

【王氏点评】

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是天之德也。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是地之德也。讲明圣人经书,通晓古今事理。安居养性,正心修身,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

【译释1】

德,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的品德操守,德促使人们依德而行,使一已的欲求得到满足,唯有“德”才能有所得。从宏观角度来讲,德,就是让世间万事万物各得其所欲,各展其所能。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一个有道德的人绝不会孤单,肯定会有人与他在一起。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孤立起来,真正的有德之人生活在人群中间。

也就是说,一方面,有道德的人自己有修养和风范,自然会影响周围的人,吸引周围的人与之成为朋友。另一方面,有道德的人既已献身于道德学问,就会耐得住孤单和寂寞,即便暂时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也会在道德学问中,在先贤的思想和人格中找到神交的朋友,这样,他也不会孤单。说到底,因为道德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发展的,所以,有道德的人也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总会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事业伙伴。

而这些,不恰恰是成就伟业最急需的“本钱”吗?

【译释2】

万物非道不立,道非物无处体现。道生万物之后,道又内含于万物之内,物得道者,方可成物。故曰:“德者物之所得。”

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得朴气而生者,其性稳固而坚定,随其形而成山石。得动气而生者,其性轻浮而躁动,随其形而飞荡。得灵气而生者,其性善思而多变,随其形而成人。道在“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过程中,无不禀得此性,顺应其理,随之而各成其形。故曰:“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译释3】

所谓德,就是人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从而有所收获。德影响万物,使万物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人们遵循道的规律去追求想要的东西,成功求得,便可以称为得到德。人们有欲望就是有所求,想要却没有成功得到,就是没有得到德。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没有遵循道的规律去追求。遵循圆规和曲尺的规律求东西,只能得到方和圆;遵循天平的规律求东西,只能得到轻和重;遵循德的规律求东西,那么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君臣、父子依照德行事,才能称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依照德行事,才能称为昆虫、草木。大之所以可以称为大,小之所以可以称为小,就是因为它们有德,也就是遵循道的规律。只要遵循道的规律去追求事物,那么近到自身,远到万物,都是可以求得的。

【译释4】

所谓德,就是人有所得,让万事万物顺应天道的安排而各得其所。

解读: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一个人修德,便会赢得周围人的尊敬;一个国家修德,这个国家就能繁荣昌盛,四夷宾服。在单位里,领导若能修德,必然能赢得下属的尊敬,进而上下一心,共成大业。小人可能凭借自己的奸诈逞凶于一时,但必犯众怒,因而不能长久。君子修身明德,泽被众人,不但自身受人景仰,而且还能惠及子孙,千古流芳。儒家追求“三不朽”,“立德”是排在第一位的。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其后代之所以受到历代封建君主的尊崇,就因为孔子的道德高山仰止,孔子遂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

【译释5】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生活在人群中,永远不会让自己孤立起来。之所以这么说,一则,有道德的人有修养和风范,会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吸引别人与之为友。二则,有道德的人能耐得住孤单和寂寞,纵使暂时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也会在先人贤士的思想、人格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中,道德品质的好坏、个人修养的高下,是决定与他人相处好坏的重要因素。只有以道德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顺天道而行,以天下为怀,才能有求必应,心想事成。无论从政也好、经商也好、处世也好,总能取得成功。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功德、最大的谋略!反过来,如果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只追求个人的、眼前的蝇头小利,纵使想尽千方百计,他的欲望也必将落空。

【译释6】

规划一片树林,让树木自由成长,吸饮甘霖雨露,追求天空阳光;规划一片天地,让孩子自己打拼,发挥特长,实现远大理想;打造一个平台,让员工人尽其才,皆得所愿,实现职业梦想!如果你能助别人心想事成,你自己当然也能美梦成真!所以最好的领导要帮员工成就梦想,即“使万物各得其所欲”,能做到这一点的必是道德高深之士。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永远不会让自己孤立起来,山深则兽归之,渊深则龙归之,道高则好运来,德高则贤人聚。

【译释7】

你所有的外在所得,都是内在德行的物化。积道厚德,那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译释8】

关于“德”,《易经》的解释是“赞助天地之化育”,儒家的解释是“博施济众”。也就是说,所谓的“德”,就是效法“天道”,恩泽天下,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才。也就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一古代圣贤理想中的境界。施展“德”,对别人来说是使之得其所欲;对自己来说,则体现为一种崇高伟大的道德品质。

【译释9】

德,本意为得,就是得到、所得,应当得到。欲有求为之欲。道家解德:德,源于道,通于道,其体性特征亦同于道。它无形无象,含藏而不显露,空虚而无迹象,却无所不有,无所不在,无所不为,无所不成;它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却不自恃,亦不自彰。此种特征应之于人,则为上德。上德特征,纯粹素朴,虚无自然,至诚不妄,内藏以无心作为为德。反之,有意作为,故意彰显其德,做了好事,只怕别人不知,这种德叫“下德”,其实不算是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儒学解德:自己心中充满仁义,博施济众,自持自践,而不求人及他为德。

黄石公解德:他实在,尊重人欲。故说:“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换句话说,所谓德,就是使人的善望得到满足。

评:什么是德?求宗到《易经》。易传释之为:“赞助天地之化育。”其根本是舍己为人,即效法天道成就世人,恩泽天下,使大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各安其位。或曰:别人得到了好处,满足了人们的欲望,也就成就了你树德。这是对德最坦诚的释义。

人如何由大德而以树德?核心是“舍己为人”,道规是心动决定行动,这样才会大欲有大成,小欲有小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在心为德,在施为行”。所以德是内在的,而不是做作的,彰显的。识知《素书》,研究谋略,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一不同——所谓德,就是满足人们的善欲。

【译释10】

德,即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已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解读】

“德”其本意是舍已为人,是效法“天道”以成就世人,恩泽天下,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才。也就是达到古贤所理想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境界。然而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讲道德,欲望终将落空。只有以道德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才能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君臣父子才会各尽其责,各得其位;鱼虫草木才能各自依从自然规律生息繁荣。德之功用,对别人来说是使之得其所欲;对自己来说,则体现为一种崇高伟大的道德品质。

【译释11】

对于什么是德,《易经》的解释是“赞助天地之化育”,佛家的解释是“慈悲喜舍”,儒家则认为是“博施济众”。可见所谓“德”,其本意是舍己为人,是效法“天道”以成就世人,恩泽天下,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材。也就是古贤所理想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境界。德之功用,对别人来说是使之得其所欲;在自己来说,则体现为一种崇高伟大的道德品质。

张商英从满足万物之欲求的角度解释了“德”的内涵。他说:世间万物有所求就有欲望,假如其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是最大的不道德。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道德,欲望终将落空。只有以道德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才能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君臣父子才会各尽其责,各得其位;鱼虫草木才能各各依从自然规律生息繁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要遵从这样的法则,大欲求必有大成就,小欲求也有小成就,宇宙万物也将充满无限生机。近到个人的生命,远到万事万物,只要都能顺天道而行,以天下为怀,从政也好,经商也好,处世也好,没有不成功的,而且谋略越高,功德越大。

【译释12】

对本句的解读,大多数人都偏了,认为这里的人之所得,是指世俗意义上,在生活中人所能得到的某些东西。这样的解读是错的。我们前面就说了,如果一个人只是在物的层面上打转他必定会被物的桎梏所蒙蔽,显然不可能具备超凡入圣的心智。可见,人之所得,并不是指生活中所得到的某些东西。我们平常把德称之为流俗的精神、心态,或者品格修养,这都是不对的。

德是什么呢?

岐伯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管子说:“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曰,德者,得也。”

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庄子说:“有一而为形,物得之以生,谓之德也。阴阳和气,质成我身者,地之道也。” 道创造了万物,具体分化出万物,和塑造万物,则是由德来完成的。物得之以生,这是“德者,人之所得”的意思。

万物得出的不同的得,再以气的不同结构为材料,就生成了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生命各有自己的仪则,这叫性命中所谓的性。率性而为,这叫各行其欲。各有仪则,相当于地方法规,而德则是宪法。道则是最高立法者。万物率性而为,各行其所欲,要想皆得所愿,一是不能违背地方法规,也就是违背不同种类生命的特殊仪则。二是地方法规和宪法不能冲突。三是不能违背宪法。如果万物能够遵循,则可以各成其所欲。

而万物经常违法,经常受到法律的惩罚,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圣人出面,对万物进行教化、关爱和蓄养,让万物能够按照其生命本真的设定,来本真地履行完其生命的本真历程。圣人的角色,就相当于天地之间的最高大法官。也像一个保姆一样,辅助天地帮它们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

德对人的塑造,是既规定万物的身份,也规定万物的权利和义务,并进行持续约束的机制。有德则成,无德则败。比如,婴儿会出现畸形儿,或者生下来就先天不足。人生病,是德不足所造成的。德不足是什么呢?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缺德。人要回到身体最完美的自然状态,天下要回归最完美的自然状态,老子认为,要重积德。重积德无不克。积德则正、正则不病。


跟丰玄子先生学素书总结感受:

德,是道的显化。德者,是完全领悟了道,达到天人合一的人。像老子、孔子等这样的人,他们是完全效仿天地的圣人,被称为德者。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是以成就他人为志向,帮助更多人实现他们的梦想,又怎么会独善其身呢?一定会吸引非常多的志同道合的人,所谓山深则兽归之,渊深则龙归之,道高则好运来,德高则贤人聚。

人之所得。那人之所得到底得什么呢?这个得是得道,德是道的显化,得道的人才能够有德。能够得道,领会自然规律,这个人就会有德行的。那么自然规律是什么呢?自然规律是让天地万物自然的发展和演化,优胜劣汰,让万物都能够实现他们各自更好演化成长的这样一个过程。天道自然规律是这样子的,那么作为效仿天地的德者,也一定能完全领会道这样的旨意,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材,实现他们的愿望。

规划一片树林,让树木自由成长,吸饮甘霖雨露,追求天空阳光;规划一片天地,让孩子自己打拼,发挥特长,实现远大理想;打造一个平台,让员工人尽其才,皆得所愿,实现职业梦想!如果你能助别人心想事成,你自己当然也能美梦成真!所以最好的领导要帮员工成就梦想,即“使万物各得其所欲”,能做到这一点的必是道德高深之士。也就是孔子所希望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境界。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功德,最大的谋略!反过来,如果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只追求个人的、眼前的蝇头小利,其结果则是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能成就。

对于人的层面,人欲是什么?人欲就是善念、善愿。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就是帮助他来实现他的那个善念和善欲。怎么能更好的帮助他实现呢?就是让他也成为一个领悟道,达到天人合一的德者。如何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呢?就是让更多的人都成为能帮助他人成为德者的人。真正的德者是帮助更多人获得高维,对天道规律有全维的认知,让更多人都成为德者的人。人人都通道了,和天地为一体了,不就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了吗?

所以,德者是完全领悟道并呈现出来的人,只是自己领悟了,而没有去呈现,那也不是德者,只能算独善其身的修行者。德者,人之所得;得道者,德到;德到、得到。德者,人之所得,每个人都得道,把道显化出来作用于人身上,天人合一,这就是道最自然的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辩证,理解道德经的关键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书
道德经另类解析之「道篇」
习思《道德经》 |粉丝投稿
《道德经》里的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解读《道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