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二十九)
161.鼓 gǔ


字源解说:”是“鼓”的本字。壴,甲骨文
在“鼓”
的上面和两侧各有一只手
(“又”的简化),表示以掌击鼓。有的甲骨文
省去左右两只手。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
再加“
(持械击打)另造“”代替。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众人以掌击鼓。
 
: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从壴,支,象其手擊之也。《周禮》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fén鼓、臯háo鼓、晉jìn鼓皆兩面。凡鼓之屬皆从鼓。
籀文鼓,从古声。工戶切。
          
释文:鼓,用皮包廓蒙覆的乐器。鼓是春分时节的音乐,万物包廓着皮壳而出,所以叫做“鼓”。字形采用“壴”作边旁,字形右边的“支”,像手持椎棒击鼓的样子。《周礼》说鼓分六种:雷鼓有八面,灵鼓有六面,路鼓有四面,鼖鼓、臯鼓、晋鼓都只有两面。所有与鼓相关的字,都采用“鼓”作边旁。
 
例如:鼓噪而进。——《左传 · 哀公十七年》

需要了解的内容許慎以“郭”為訓,謂鼓之為物是以皮蒙覆而四周張廓得似城郭狀的一種樂器。這是聲訓,用以揭示鼓的得名由來和形體特點。“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則是對其得名由來的進一步揭示,言鼓是春分時的音樂,春分這個時節,萬物鼓脹皮殼長了出來,所以就把鼓這種樂器叫做鼓。字見甲骨文作
,諸形,左所从為鼓之象形,右是手持鼓槌之形,合起來表示鼓是一種擂擊發聲之樂,篆承其形,稍有讹变。凡是从鼓的字本義和鼓有關。

 
162. qǐ


字源解说“豈”是“壴”的异体字,而“豈”是“凯”的本字。壴,甲骨文
(牛,借代牛皮)
(有底座的空心封闭物体),表示用牛皮绷裹起来的鼓。有的甲骨文
“牛”
简写成“屮”
。有的甲骨文
在鼓形
的两侧各加一只手
,表示在鼓的两侧以手掌拍击鼓面。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牛”
写成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牛”
写成形似“止”的
。篆文异体字“豈”
则用“爪”
(手掌)代替本该是“牛”
头的“屮”
,表示以手掌击鼓。当“豈”的“击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几”(即“人”)另造“凯”代替。
 
造字本义:动词,以手掌拍击鼓面。
 
:豈,還師振旅樂也。一曰:欲也,登也。从豆,微省聲。凡豈之屬皆从豈。墟喜切。   
      
释文:豈,迎接军队得胜归来和欢送军队出征时演奏的鼓乐,用以振奋士气。一种说法认为,“豈”是期望,“豈”是登高。字形采用“豆”作边旁,用有所省略的“微”作声旁。所有与豈相关的字,都采用“豈”作边旁。
 
例如:王在在镐,岂乐饮酒。——《诗·小雅·鱼藻》
   
需要了解的内容字像一種鼓形,許慎以“从豆,微省聲”說之不可信。胡光煒云:“
為鼓上飾物,擊鼓賀赢,故曰“還師振旅樂也。。凡是从豈的字,本義與康樂相關。

 
163.豆 dòu


字源解说:豆,甲骨文
像高脚器皿
,内部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器皿中的食物,上面的一横
表示盖子。金文
省去中间的一横。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古籍常假借“”代替同音的“”,表示菽类粮食作物。
 
造字本义:盛食物的高脚器皿。
 
: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凡豆之屬皆从豆。
,古文豆。徒候切。        
 
释文:豆:古代吃肉时用的盛器。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象形。
,这是古文写法的“豆”字。
 
例如: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 · 告子上》
 
需要了解的内容;甲骨文
,像豆形。西周金文寫作
形上多了一横畫,當表其所盛。篆即本於此種形體。許慎把篆文分析為从口,王筠《說文句讀》云:“从口舌字及音圍之皆不合,……是通體象形也。”甚是。凡是从豆的字,除“登”外,本義與豆類器物相关。
 
 
163. 


行禮之器也。从豆,象形。凡豊之屬皆从豊。讀與禮同。盧啓切。
 
需要了解的内容;字見甲骨文,作
,即鼓之象形文;从
,為兩串玉的象形。上古行禮必用鼓,鼓上飾以玉。由于這種飾玉之鼓是必用之物,便成為行禮活動的重要禮器,表示行禮之器的“豐”字便把它作為取象。故豐字構形是鼓上飾玉,許慎以从豆為釋不確。本部只隸一個“
”字,訓“爵(酒器)之次弟”。爵為禮器,故从豊以示其用场。

 
165.豐fēng

豆之豐滿者也。从豆,象形。一曰:《鄉飲酒》有豐侯者。凡豐之屬皆从豐。敷戎切。
 
需要了解的内容字見西周金文,作
,从(鼓),不从豆,所从二“丰”,當為聲旁,从二者,大概是取其對稱之故。不過戴侗《六書故》引唐本《說文》有“
”字,元·熊忠《古今韵會》以為“
”是“豐”的籀文,如此則豐是从“
”得聲,而其从鼓之象形文得義,表明其義與鼓有關。今學者研究以為本是表示擊鼓之聲的一個字,與金文所見表示擊鼓之聲的“
”用同。后因豐聲有盛大義,引申而有豐滿義,便以“豐”專表這一引申義,而以“
”專表鼓聲這一本義。許慎以“豆之豐滿者也”為訓,純屬望文生訓,構形分析亦不可從。本部只隸一
,訓“好而長也”,“好”謂美,“長”謂身材長大,都同豐滿有,故从豐。
 
整理  知秋

本源书苑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五)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四十一)
【甾,缁,緇,淄】的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篆文
【事、使、史】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王壬任巫:甲骨文字之四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