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不武、不怒、不争、为之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前提的,即为士、战、胜敌、用人。能不武不怒不争为之下,则是最高明的士、战、胜敌与用人。看来,老子的哲学完全是教帝王如何用人,如何作战,如何胜敌。联系前面所说的慈仁诸事,更可看清它们的本质所在。后世的学者,往往孤立地讲老子的慈、不争、不怒、为下、无为清静等思想,这都不符合老子的本意。四位帝王,与一般学者的立场不同,所以能自觉不自觉地把握到老子思想的脉络,道出几句真话。学者学老子,往往成了与世无争安贫乐道的隐士,帝王学老子,则使之成为帮助统治的思想工具。

武,是只知能蛮力,不知用智谋。所以说上兵伐谋,这是中国古代兵家共认的原则。不武不怒不争,其目的不是做一个谦谦君子,而是要成其武,济其怒,弭其争,这是大智的表现,而非匹夫之勇。帝王不能只靠一人之力得天下治天下,他的最大任务是得人用人,而其大智的目的,就是使能者为之役,辨者为之使。天下人才,尽为我用,一来可以无敌于天下,二来可以不让人与己为敌。老子为帝王的考虑,可谓周全。

明太祖注:天鉴之外有四善者,吾不审何?智者能之非凶善,尽此四善,乃同天地,此章皆言有道之兵,奉天讨伪,将不妄为,存仁厚德,君将无忧,而祸平矣。

明太祖一眼就看出了老子是为帝王用兵出谋划策,而按照老子的方法用兵,就是有道之兵,反之则是无道之兵。有道之兵,必胜无道之兵。明太祖能夺得天下,从老子书里,他更坚信自己是有道之兵,而他打败的诸多敌人,则都是无道之兵。明太祖从一个微不足道的从军之人,成为天下之主,只靠人之力,是绝不可能的,所以他相信老子的道,才是他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清世祖在位之时,还要对付天下的叛乱,他读老子,也从中学到了如何屈群力,用天下的奥妙。老子之书,不是个人修养之书,而是帝王资治之道,于此益信矣。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理解老子,一时一刻不能忘了他的前提。如唐玄宗所说,玄默恭己,谦虚下人,人皆欢心,思竭其力,故《易》曰悦以使人,人忘其劳,是用人之力也。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前面所谓的玄默恭己,谦虚下人,都是对帝王所说,而非一般平民百姓之事。平民百姓,不管多么玄默谦恭,都不会有人为他思竭其力,不会有什么用人之力的事。所以老子说这样做的人可以配天古之极,唐玄宗解释为配天称帝,再恰当不过。后代的学者,多把老子说成养生无为之书,从大旨上说,都误解了老子,也误了更后来的学者。倒不如先读读四皇帝的注,更易把握老子的精神实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70、老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用兵之道——走进
老子哲学的现代解说(二十一)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八章
历代帝王注老子
吕锡琛:论明太祖朱元璋对《道德经》的诠释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