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象形智慧——源起:天人合一(5)

“天人合一”应用例举

星空

当夜幕降临,群星在夜空中闪闪发光,瑰丽的星空渐渐呈展在眼前,成为人类发挥想象的舞台。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但以地球的视角来看,是太阳在围绕着地球旋转起落。太阳发出金黄色光芒,故将太阳的视路径称为黄道(实际是地球的公转轨迹)。大约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便把黄道上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各种动物的形状(今天黄道十二宫星座的雏形),成为人类最早的星座记录。到了公元前后,古希腊人把古代星座和希腊神话相结合,创立了庞大的星座体系,把星空变成了神话传说的画卷,将星空观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编制了48个星座(拥有1022颗恒星)的星图,被称为“托勒密星座”,也是现代星座的基础。15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只有在南半球才能观测到的星群加入到了星图之中,星座扩展到了全天球范围。后来又几经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代公认的88个星座的星图体系。

虽然面对同一片星空,但中国人有着与西方完全不一样的独特的认知。西方仅仅把星空视为神话传说的舞台或者学术研究的场所,而中国却一直将星空与世俗生活紧密融为一体,几乎将整个现实社会搬上了天空,然后再通过观察“星空帝国”的运行来指导人类社会的运行(中国历朝历代均设立了灵台丞、司天台、钦天监之类的占星官职,用来感知和领受来自上天的旨意)。比如,发现“荧惑守心”(火星与心宿二位置重叠),预示着帝心狐疑不定,会有社会动荡甚至是战争发生;观察到“社”、“稷”二星昏暗不明,则可能会旱涝不均、收成欠丰,等等。在西晋时期,形成了与现实官吏体系及日常物件高度相似的星官体系,该体系共283个星官,含1464星(一个虚拟的星官“管理着”数颗星星),一直沿用至今。今天我们来比较东西方星座体系,会发现西方星座基本是由神话故事和各类动物构成,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国星座则是对现实生活的刻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

中国人将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居中,大部分处于北天的恒显圈中,是天帝起居议政的场所。其中,北极星象征天帝,附近有后宫、四辅、尚书等星围绕,北斗七星则被视为天帝的銮驾、战车,天帝会在四季乘坐“七星座驾”巡视天下,因此有云“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二十八宿”分居东西南北四方(每星区七宿),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即“星空四象”。

星星在夜空中是独立的点,它们之间的连线是人为添加的,连线所构成的图案必然是集体的想象。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四象的名称并非仅仅来自外形相似,姑且说青龙、白虎、朱雀三个星象勉强像龙、虎、鸟,但玄武的龟蛇缠绕之象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凭空想象出来的。正如中国龙并非来自于对动物的简单描绘,四象其实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青龙是东方太昊部族龙图腾的象征,白虎是西方古羌族虎图腾的象征,朱雀则是南方少昊部族鸟图腾的象征,而玄武星象的原型则是由夏人与越人的图腾共同构成。据记载,夏朝是北方王朝,灭亡之后有大量的夏人南迁,与居于南方的越人共居繁衍。夏人以龟或鳖为图腾,越人以蛇为图腾,龟蛇缠绕象征着夏人与越人的同盟和婚姻关系。不仅仅是四象,二十八宿之中亦有相当星宿的名称源出于历史。比如箕宿,其名称源于“殷末三贤”之一的箕子。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因与商纣王政见不一迁居朝鲜,开创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而朝鲜半岛的星空分野正对应着箕宿,因此以箕子之名来命名该星宿;再比如娄宿源自古羌人中的一个支系娄人,毕宿则源自建立魏国的毕万,等等。

纵观中国的星空,只有部分星名是单纯的“星名象物”,而更多的是源出于“前尘往事”,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星空就是一片“历史的星空”。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面并非垂直,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存在着23°多的夹角,这便使得群星的视位置不仅会横向移动,还会升降起落。因此为了观星需要,在先秦时期,便对四象观测进行了初始的界定:在春分前后的黄昏,观星者面南而立(中国地处北半球,面朝南时阳光自前方洒下,而不会在脸上留下阴影,因此面南背北为正向,这也是帝座如此设立的原因),此时朱雀翱翔于南方(观测者前方),青龙升起于东方(观测者左边),白虎渐渐没入西方(观测者右边),玄武在地平线下隐伏(观测者后方)。如此一来,四象的方位坐标就成了“左东右西,上南下北”,这与现代地图坐标的“左西右东,上北下南”恰恰相反。因此,“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同时也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另外,与星空密切关联的远古学问,诸如易经八卦、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等的坐标方位,皆与星空四象的方位一致,而与现代地图坐标相反。

中国人对星空的模仿不仅限于星官的维度,还有其他诸多方面。比如那张身世神秘、饱含智慧,又广为流传的图——河图。河图相传是上古太昊部族首领伏羲所发现,被视为易经八卦的源头。传说有一天,伏羲正在冥思天地变化的奥秘,忽然从黄河中跃出一匹“龙马”,龙马身上画着由黑白斑点组成的图案。看到这番场景,伏羲忽觉顿悟,天地变化的规律似乎都浓缩到了这幅图案之中。于是,他以此图为蓝本,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创制了八卦图。此图从黄河中出现,故名河图。当然,民间传说不足为凭。《易传》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宋代邵康节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因此,河图的“河”其实并非传说中的黄河,而是天穹中的银河。河图是一幅星图,只是它所描绘的不是具体的星座或局部的星区,而是群星环绕北天极缓慢旋转的全局大象。而要理解河图,则须把握以下几点:

其一,多层螺旋结构。河图在三维空间中呈现为塔状的多层螺旋结构,二维平面只是其中的一个截面。在河图的螺旋结构中,越往下层的循环变化越慢,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更长,越往上层则变化越快,时间也越短。对应于现实世界,宇宙万物在每时每刻都处于河图螺旋的某个特定组合之中。

其二,阴阳含义。阴阳包含了万事万物的矛盾运动,在宇宙宏观层面上,阴阳矛盾主要体现为扩张与收缩。阳扩张,为“建设”,是有序度逐渐提升的过程;反之,阴收缩,为“破坏”,是有序度逐渐降低的过程。河图中的阴阳变化勾勒出宇宙从混沌到初生、再到健盛、转而衰病、最终归于混沌的完整过程。

其三,运动起始。阴阳循环是无始无终、永不停歇的,由于水在五行中的有序度最低,习惯上将北方水视为一轮循环的开始——天一生水,而将中央土视为一轮循环之终结——终为土灰。其中,金为九阳,代表着金具有最高有序度,是一轮“建设和发展”的顶峰,也意味着盛极将反;土为十阴,代表着一轮循环到了最终的尽头,是“终为土灰”的大死寂状态,同时也意味着将要否极泰来。

其四,五行与阴阳。五行的每一行都是阴阳二气的纽结与凝集,具有矛盾性——既具备阳气的建设性、积极性,也具有阴气的破坏性、消极性。某行主要表现出哪种“性情”,与其自身状态密切相关。总的来看,各行只有在不旺也不衰、不清也不浊的“中正平和”状态下,才会表现出建设性与积极性,其余时候则会更多体现为破坏性与消极性,这也是相较于动荡战乱,和平美好的时光更为短暂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象星空:东方苍龙 南方朱雀 西方白虎 北方玄武星图
​A22二十八星宿速查,我是什么星宿?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神兽是何来历,分别代表什么?
如果你看懂了《步天歌》,中国的星宿传说毫不逊于西方的星座神话
别老看十二星座了,中国“星空帝国”才叫精彩
星象解码——中国古天文传说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