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道德经的“无为思想”?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27 无为学说。 无为学说是老子传下来的最深刻的教法,是独家密法。

无为而治成为黄老思想的治国理想汉文帝、景帝是老子的信徒,有限度的推行了老子的无为教法,汉文帝自己极为节俭,皇后穿旧衣服,不敢建皇宫,大臣们争相仿效,结果天下大治,恢复三十税一的历代最低税制,国家很快从秦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而且仓库不够用,粮食陈陈相因,以致腐烂。

哲学界对老子的无为思想研究最深,值得赞叹。佛教对老子的无为也是恭敬有加,三祖僧璨《信心铭》说:“智者无为,愚者自缚”,《永嘉证道歌》说:“绝学无为闲道人,不求妄想不求真”。

无为是对有为说。世人有心,故日日计算,烦恼八万四千,老子以无为对治。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2章)。《道德经》第1章是总纲,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第2章开始阐述第1章的无上妙理,“无为之事,不言之教”是《道德经》的无上妙理,理解这一点就可以逐步深入经典奥义在佛教中,无为即涅槃。老子不仅提出“无为”,还提出“为无为”(第63章),“为(无为)而不争”。不争是无为的一德相。

老子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以为天下正”(第45章)。寒冷来了,有人躁动(运动)以御寒,但最后一定体力耗尽。这是有为的御寒。看看北极熊是怎么御寒的,北极熊长出绒毛来御寒,优哉游哉。这是无为的御寒。

御寒方法有多种,无为的方法最妙。胜热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喝冰水胜热是一种,但不如心静自然凉。一者有为,一者无为。老子证悟了道,就知道宇宙是顺应无为法则演化到今天的,一切动植物都是无为法则演化的结果。

化而欲作”(第37章),人出现了,就开始违反无为法则,这不是挑战宇宙之道吗?“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第46章),天下无道正是人的有为造成的。古代哲人把天下无道的责任推到桀纣身上,认为不幸出了桀纣二大暴君,所以导致天下无道。

老子不这么认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人的有为,而不是桀纣,桀纣只是有为的恶劣代表,以前有,以后更多。桀纣是讨伐不完的。孔子赞美舜是无为圣人,“垂拱而已”,穿上衣冠,拱手作揖而天下大治周公是儒家的完人,是孔子的梦中圣人,周公德教无以复加。

周公的德教虽然极好,但也是有为的,只是有为中最好的。德有上下,无为是上德,周公有为的德教是下德,下德虽好,终将失去(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第38章)。幽厉不是最好的证明吗?舜衣冠作揖还是必须显示人形,舜不在了,天下还是会大乱。

老子“游天地之始,一下把天下无道的根源找到人的有为,这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王弼《老子指归》说的更透彻:“淫之所以起,岂淫者之所造乎?”强奸犯作奸犯科确实可恶,难道强奸犯的荷尔蒙是自己造的吗?

绝圣智以治巧伪,未若见质素以静民欲;兴仁义以敦薄俗,未若抱朴以全笃实”。圣智是世俗最高的智慧,圣智仁义都是有为,返朴归真才是真正能够使民风笃实的。儒家提倡仁义几千年,结果正如老子所预见的。只有返朴归真的民风才是最美好的,这就是无为的民风。

无为的起源是观察动物的起源和种类的繁多开始的,动物显然是顺自然的,是无为的,而不是有为的。老子和庄子二位大宗师都是自然主义者,知道万物如何演化,知道演化背后遵循的无为法则。

鸟无为而长出了翅膀,鱼无为而长出了尾鳍,鹤无为而长出了长胫,凫无为而长出了短腿。庄子无为学说直接得出了进化论,“种有几,得水则为㡭(继,基因,最初的细胞)--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即几)”(至乐),藻类、微生物、植物、动物、人因无为而互相演化,这称作物化。

物化就是今天达尔文物的进化,而且远远超越达尔文的进化范围。物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球上有物化,外星球也有物化,太虚空也有物化。因为无为的物化,物种之间的割裂打破了,物与非物之间的割裂打破了,有与无之间的割裂打破了,这就是道思维的理论成果

最后,因为无为的物化,生与死之间的割裂终将打破,基因编辑和破解衰老密码的技术将使人死不可复生的“真理”成为“谎言”。庄子预言的“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玄同玄通必将实现

无为已经创造奇迹,正在创造奇迹,必将创造更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奇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必将打开。谁能开启这扇无比神奇的众妙之门呢?只有大觉圣人,还有率领的基因编辑团队和逻辑学家。

大自然已经展示无为的圣果,既玄且妙。无为的机理是什么?万物为什么“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是播下的种子,阴阳二元因为互缺而“负阴而抱阳”,所以老子说:“大成若缺”万物是因为阴阳二元互缺的机理而无为成之,无为成之才是大成。

大成依缺而建立,如果无缺,则各自生于斯,死于斯,灭于斯,万物终将孤独的死去,消失,宇宙、天地、万物、人类将不复存在,被道抛弃。

阴阳理论和气本论是华人文化精英极为古老的理论,华人文化精英一直以此观察宇宙和生命,但一直没有解答“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内在机理,只有老子“大成若缺”一声惊雷,使华人文化精英最神秘的理论建立在道的磐石之上,不可摧毁。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关于东方哲学的中国篇中对老子的评价是建立在不完善的版本和错误的翻译上的。如果黑格尔真正解读了老子“大成若缺”的缺的学说,则一定对老子另一番评价,甚至发现古希腊哲学的不足之处。无为的无上妙理是建立在缺的学说之上,建立在道的坚固的磐石之上。

神秘的道一分为二,成为互缺的状态,然后使互缺的阴阳二元在无为的玄妙力的作用下互相吸引,“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播下和的种子。和的种子又在无事无为的玄妙力作用下,发芽,生根,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一颗参天大树就这样在无为的玄妙力的作用呈现在大地上。

大地上的植物、动物、人类就是这样在无为的玄妙力的作用生生不息。我们不知道道为什么要下化,难道就是为了展示无为的玄妙力吗?难道就是让有玄照妙心的人体验一下无为的美妙吗?

无为是苦还是乐?庄子提出了这个问题,学人感到有点奇怪。严肃的哲学和逻辑学与快乐是不相关的。不!这是个相关的问题。庄子知道,任何学说都与人类的快乐有关。痛苦的学说不会流传,不是文明的一部分,只有解除痛苦的学说,或者说快乐的学说才会流传,才是文明的一部分。

这就明白庄子第一篇论典就是《逍遥游》,逍遥游是至乐带着这个身体是无法逍遥游的,只有玄照妙心才能逍遥游。老子是第一位大觉圣人,庄子无疑是第二位大觉圣人。在二位大觉圣人之前,一定还有代代相传的伟大宗师,只是“事而无迹,行而无传”(天地)。

只有开启玄照妙心,才能听到大觉圣人之间的美妙对话,目击道存,言语道断,那一定是天籁之音。我们在一起体会了“道隐,无名”的真实之际。如来整日说法,未曾说法。庄子不忍世人不闻天籁,名之曰“至乐”。庄子在《至乐》篇中直泄了无为的至美至乐。

世人都说自己很快乐,但庄子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很快乐。因为世人的快乐是“群趣”效应,群体都觉得的快乐,所以“我”也觉得快乐。一群酒鬼都说酒美味,所以我也说酒美味。一群瘾君子都说毒品好,少年也不知不觉陷入其中。

社会中存在“被绑架的快乐”,判断的依据不是自己的良知,更不是自己的玄照妙心,而是看到群体的荒谬嗜好。庄子说:“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硁硁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至乐)。

酒是世人公认的快乐,我不知道酒是否快乐,也不想去体验酒是否快乐(亦未之不乐也)。此时此刻,庄子感受似乎是:我有无为的快乐,这是我的玄照妙心实证的快乐,是良知所认可的,我已经逃脱了世俗被绑架的快乐,酒让我恶心,名利让我更恶心,压迫人的邪恶爱好更让我呕吐。

吾以无为诚乐矣”,无为真是最大的快乐,但世俗却认为无为是大苦(“又俗之所谓大苦也”)一是大乐,一是大苦,同样是无为!天下的是非无法判定,但无为足以定是非,大千世界之美都是因无为而生,这是千真万确的。

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同上),世人应该生活在至乐的境界中,但只有无为的境界是唯一的至乐境界,其他的快乐都是短暂的,会很快带来苦果。大觉圣人把无为与人生的快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哲学问题就是人生是否快乐的问题。酒厂烟厂制造快乐,哲学家也是制造快乐,这点没有区别,只是那个是真快乐需要良知来鉴别。

庄子再次像楚狂接舆一般高唱起来:

天无为以之清,

地无为以之宁,

两无为而相合,

万物皆化生。

芒乎芴乎,

而无从出乎!

芴乎芒乎,

而无有象乎!

万物职职,

皆从无为殖。

故曰:

天地无为也,

而无不为也。

人也孰能得无为哉!(至乐)

从这首无为歌来看,无为就是“无”在为,“无”在发挥妙用。这首无为歌是从《道德经》的得一章(第39章)转化而来: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弃之也,谓: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發,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jué)。

老子把得一作为宇宙存在的第一根据,否则瞬间天崩地裂,天地之间寸早不生。庄子根据老子的秘密教法,宣说无为就是得一,得一就是无为。得一不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源吗?“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不正是得一之象吗?道正是一化为二,二合为一这样一种玄妙力的演化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是道化生万物的秘密。

根据后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经文,二正是阴阳二元。三就是二合为一的“一”,是新的“一”,与道生一的“一”很像,是道生一的复制,因此三可以理解为第三个“一”,第三个一正是和。这似乎是一道数学题。

生物学正是基因的复制,三就是一的基因的复制。三生万物更证明了三是第三个一,是道生一的复制,这个复制是无穷尽的,因此马上说“三生万物。”一旦进入基因复制,速度不可思议。每一个“一”都是和,没有和不能复制,是阴阳二元的双螺旋结构。和是稳定的,不和是不稳定的。

冲气是阴阳二元的双螺旋结构的描述冲气就是对冲之气,是二元结构。细节来说,无为就是复制,是“无”在复制,是二元结构的和。这样的效率是世人有为的心无法模仿的。放弃有为吧,恢复无为吧!万物虽然因为二元结构的基因复制而迅速形成,直到一个奇点出现,这个奇点就是“心”的出现,老子称为“化而欲作”。

心是欲望心,失去控制的心,挑战无为的心。但老子知道,孙悟空本领再大,都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在欲望心背后隐藏了玄照妙心。

化的过程中放出了欲望心,当欲望心奉行有为法而扰乱“和”,使天下无道的时候,玄照妙心又应运出现拯救欲望心,修复失去的自性(朴),带领欲望心回归原始的一,即道生一的“一”。这样一个轮回,有为再次归向无为,这就是“反者道之动”(第四十章)。

无为的机理和无为的果都已经揭示出来。如何实践无为,如何把有为的欲望心修复为无为的清净心呢(清净为天下正--第45章)无为和有为之间是否有协调机制呢?有。老子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64章),这就是无为密法与有为世法之间的协调机制。

王弼把无为解读为“因物之性”,因什么物之性呢?就是因物的缺性,医学的机理也相同,补充所缺的元素,身体可以恢复健康。“躁胜寒,静胜热”(第45章),欲望心是躁动的,但欲望心有缺。缺什么?缺静,所以静是对治躁动的良药。

世人喝酒是躁动,但内心缺静,充满了对静的渴望。如果躁动的心不缺对静的渴望,躁动永远静不下来,只能“躁罢”,躁到精疲力尽才停下来,这就不妙了。归根曰静是妙静,躁罢而静是死静。妙静是无为之美果,死静是有为之恶果。

世人明此理,顺无为,复性可以期待。游六合之外,以至美游至乐。至美至乐就是逍遥游,是人性深处最渴望的。所以,无为就是至乐。学会做一个无为世界的公民是人生的真正追求。组织管理者也可以从中悟出一点管理的秘诀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哲学名词解释大全(中哲篇)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源流考 - 旭日东升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拳学勿空谈阴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