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56.麦穗理论(选择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事先设定标准)

        这个很出名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2500年前,三个学生问西方哲学奠基者苏格拉底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

       苏格拉底带着学生来到一片麦田前,说:“请你们走进麦田,一直往前不要回头,途中摘一支最大的麦穗,只能摘一支。”

     第一个学生走进麦田。他很快就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地麦穗,于是很高兴地摘下了这支麦穗。可是,他继续往前走,发现有很多麦穗比他摘的那支大得多。他很后悔下手早了,只好遗憾的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学生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终点,却一支麦穗都没摘。他也很后悔,没有把握住机会,总觉得后面会有更好的选择,最后错过了全世界。

     第三个学生吸取了前两者的教训。他把麦田分为三段,走过第一段麦田时,只观察不下手,在心中把麦穗分为大、中、小三类;走过第二段时,还是只观察不下手,验证第一段的判断是否正确;走到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三分之一时,他摘下了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类中的麦穗。这可能不是最大的一支,但他心满意足地走完了全程。

这就是著名的“麦穗理论”。

      今天为什么聊聊这个呢?也主要是看管理类书籍所产生的一些思考,著名管理大师赫伯特·A.西蒙,提出了与“麦穗理论”异曲同工的“满意决策论”。

     最满意的决策是在考察了理性决策、追求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决策模式后,根据每个人的观念、智慧、认知力、知识、技能、精力、时间等等所综合提出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层次都不一样,所以,人们不可能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到,就像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在企业中做决策,肯定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效果最优。也就是追求最好。可是这个最优的决策存在吗?管理者下定决心做了这个决策之后,过一段时间,会不会有更好的思路出现呢?所以,做出这个最优决策取决了管理层的整体能力、决策者的见识、以及组织具体期望值。

      所以他认为,一切决策都是折中,当下所选择的最佳行动方案只是为了满意,而不一定是最优的。好的决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第二,考察现有的可选方案;

    第三,如果有可选方案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就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那你可能会问了,如何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呢?苏格拉底的第三个学生,其实就提供了一个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的方法:

      第一个1/3,观察,并把大类麦穗作为“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第二个1/3,验证这个标准;

     第三个1/3,采用西蒙的“满意决策论”,摘下大类麦穗中的第一支,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关于如何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算法之美》的作者布莱恩·克里斯汀和汤姆·格里菲思

       提供了另一个方法;把时间分两段:

      第一段用37%的时间来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第二段用63%的时间来选择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的第一个方案。    

       比如说:一个人想在1个月之内买到满意的汽车,之前他对比了好多品牌的车,觉得各大品牌都差不多,甚至不知道如果在进口和国产之间做出决断。那他可以先用37%的时间,也就是11天看车,确定他自己心中“最基本的满意标准”,比如包括,安全性、油耗、外观、价格,发动机、驾驶感、用车成本、空间内饰、保险、后期保养费用,家人的意见等等。把这一系列的标准,按照分数来统计,每一项都可以算出具体的分数,最后统计出最基满意标准是多少分。然后从第12天开始,遇见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汽车,就毫不犹豫地下手。

       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婚姻上,比如说一个女孩打算在19~40岁之间,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一定要找到一个理想的人生伴侣,如果她相信“37%理论”,就可以用这21年的37%,也就是7.77年来交往不同的男士。

      也就是说要等到26.77(19+7.77)岁时,确定“最甚本的满意标准”。这个标准具体有哪些明细,,以及每个明细占多少分,只有她自己最清楚,比如,男士的帅气程度、性格好不好、挣钱能力怎么样、是否有房产、汽车、是否爱学习、家庭状况如何、身体是否健康等等。也就是说,诸多的各种条件加在一起,综合起来,这个女孩觉得最基本的满意标准是多少分。然后27岁以后,遇到高于这个标准分数的男生,就尽快谈婚论嫁,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其实这个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心里,选择困难的本质,是不想错过每一种美好的可能性,我们总结一下这个麦穗理论的具体做法:

       1.建立一个自己满意的标准,别用太长时间,只用完成这件事的37%的时间最佳,有了标准之后,就能解决自己左顾右盼的心里。

      2.面对后面还有更多的选项,只需要跟标准对比就好,这样就把复杂的选项变成了二选一的简单选择。

      3.学会给超量的信息做筛选,因为我们这个年代面临的信息实在太多了,我要根据事先选定好的几个关键要素,然后针对繁多的信息进行快速的分类删除,尽量减去不必要的冗余信息。

     4.实在搞不定的话,就假设一个第三方来帮我们选,假设我们一直很崇拜的一个智者,他如果遇到你目前的两难选择,他会怎么办呢?相信你一下子就能做出清晰的决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遇事必纠结,3步拯救你的选择困难症
37%法则
今日食普811期:麦穗理论,心理效应中的动植物(7)
古典《超级个体》最危险的莫过于原地不动
随笔||挑选属于自己的麦穗
今日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