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卢文台初探之一——寻根溯源

一、寻根缘起

“白沙老爷”卢文台根在何处,古今饱学之士的探索大都铩羽而归。当我几经忖度仍写下本文题目,还是吓了一跳,题目太大了,大到了月亮边。也太难了,如同上月球买商品房。

我一个大尾巴狼得道成仙了不成?但不得不说,寻根题目诱惑力太强,它击穿了我惯常的行为习性,明知力有不逮,而且预估毫无收获,还是一根筋的在所不辞。其缘起有二:一是卢文台其根其源老在我面前徘徊,既非常的容易,又非常的难。像出生时间、出生地两个节点,说容易,触手可及,民间口口相传,事事相证。九月十三,三月十六,前一个卢侯的生辰,后一个卢侯的忌辰,白沙人世世代代用远胜于过大年的庙会方式庆奠。可生辰忌辰具体到哪年,除了老天,至今没人说得清。至于籍贯,《卢侯传赞》(以下简称《传赞》)记载:“卢侯,讳文台,字高明,幽州范阳人,古卢戎后也。”简洁明了的答案,伴随的疑问却一串串的。照人解释,范阳为现今的河北定兴。我穷尽所能,连蛛丝马迹也得不到一丝一厘;卢戎作为人名怎么也无处落实,更不用说“后”。但由易而难,不正是人类获悉认知的正道吗?二是白沙流域对卢侯隐辅苍,筑堰垦畴的研究成果令人欣闻,同时,也有让我百思不解的文字,说卢侯隐辅苍的目的是建立“根据地”;说卢侯垦畴是一定的,但肯定不是兴修36堰的创始人。垦田与筑堰的关系上被遮盖了常识性悖论的迷雾,更增添了寻根的诱惑力。

诚然,《传赞》及南宋杜旟撰写的《白沙昭利庙记》,两文真实性可靠性,就目前见到的资料,还没有可替代的。但对两文探究的研究者大多在金、兰、汤,更有在办公桌上“垦畈”和“筑堰”,跳出金衢盆地的少之又少,由此心中便泛起一水花,范阳,冯异……在北方的太多了,到北方走走,或许会捡到半个或一小块馅饼,随之解它个一小块“后”也不一定。但咕咚又泛起一水花,这是奢望,史学界的大佬可不是吃干饭的,走下去的结果决然无功而返。我又自己骗自己,兴许瞎猫碰上死耗子,捡上个芝麻那么一丁点收获,也应该自己奖赏自己。

白沙卢昭利庙正殿

感谢时代馈赠了我们列车、网络。列车,让我走游河北的涿州、定兴、易县、涞水、承德……成为可能。网络,让我搭上前人的肩膀攀爬,起点更高。

二、沧海桑田

我终于上了火车,终于实实在在地踏上中原大地,扑面而来的感受,完全不是在家乡想象的那么简约。白沙溪,大凡筑堰的地段,白沙殿便对溪水迎来送往,饶是牙牙学语的稚童,也能嘟囔一两句“白沙老爷”。黄河流域,几十个强大王朝的更迭,王侯将相重量级的人物如过江之鲫太多了,我才领悟沧海桑田真正的一点含义。

卢氏宗祠,卢氏纪念馆,启程前便盘算,这是首要关注的视点。可北方历史文化太厚太重了,厚重得人们反倒几乎没了感觉。在定兴的街头,说卢文台,全是一副茫然的样子,好容易在一棵大槐树下,一个高个子戴眼镜老人说,姓卢?卢家场村有个古老的卢氏宗祠,在涿州东北部拒马河畔,边上葬卢植墓。细问,心转瞬凉了,卢氏宗祠没有比卢植更早的了。始于东汉的卢植(公元121-192年),开范阳卢氏文化之先河,被尊为卢氏的中兴始祖和范阳卢氏始祖,是历史上配享孔庙的28位大儒之一。可卢文台历经西汉,新朝,东汉,要比卢植早一百多年。

还有,离卢植墓不远的六祖文化景区,慧能大师(俗姓卢),生于唐朝,时间还迟。回家的列车上,才听说有个涿州博物馆,没能观瞻“再现了涿州六千年”的画卷,有点小可惜,这是后话。

在房山与涞水交界的张坊,我站在古称涿水的拒马河高耸的岸边,山清水秀的白沙溪显得格外的灵气、玲珑、小巧,而流经河北、北京的拒马河,磅礴、壮阔、肃穆,它像饱经风霜和蔼可亲的老爷子,又像巨幅水墨山水画,画面的古战场早已静歇,残留面上的硝烟参与了画卷的构图、着色。在画卷的卢氏一头,我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兜兜转转,真正的震撼心魄。衣袂飘飘地赶来,左邻右舍在遛弯,随着画卷的流水,走来炎帝神农氏,姜太公,卢戎,卢敖,卢绾,卢植……六祖慧能大师,仅唐代的,依次走来卢承庆等八位宰相,甚至于队伍后面跟着西装革履的南朝鲜卢武铉总统。可卢文台,我崇敬的“白沙老爷”,在拒马河的晨雾中,或隐或现……

拒马河

三、卢姓来源

卢姓为四大姓之一,其来源大致有六,我们挑主要的。卢姓出自于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炎帝后裔姜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齐太公后裔第十一世裔孙高僖,以邑为姓。《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太公高,高之孙高傒,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据此,海内外卢人公认高傒为创姓始祖,此为卢姓主要来源。

卢氏其他来源,略去不叙。其后,《唐书》曰:“秦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今拒马河)之上,遂为范阳涿人。”在家族发展中,范阳卢氏一枝独秀,所以出现了“言卢必称范阳”的现象。

四、四部史书

《传赞》曰:“侯于成帝时,仕为步兵校尉。”这是我见到的卢文台最早出现的时间段文字。越早,离根离源才最近,窃以为这个时间段应该跬步不休。当然,只能在史书中搜寻,案头堆叠的四部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估计基本可以互相参阅,互补有无。

感谢史书为我们展开了卢文台的时代背景,其正处在西东汉交接处,此段历史波澜壮阔,少有的复杂。西汉在公元8年灭亡,东汉在公元25年刘秀称帝时建立,中间隔了王莽的新朝政权,绿林军的刘玄更始政权,赤眉军的刘盆子建世政权,天下大乱,乱得不能再乱。西汉成帝时,朝廷大政几乎为太后一族王氏把控。后王莽篡汉,卢文台称病回家。又几年,卢文台结刘縯,正当一展雄才,刘縯却遇害,“侯志不遂,居渔阳”,好在后来卢文台遇上了刘秀、冯异。

某天深夜我突发异想,从史书的卢氏姓氏入手,借用他人统计学大网,不是能从卢氏的大江大河快速捞取卢文台史料?由是卢姓史料从四部史书浮现:卢氏共有二十四位人物入列传、正传、诸侯王者表,如卢绾、卢芳、卢植等等,可就不见卢文台,这倒是我意料中的事,实属常理。在死胡同前,我掉头找史学界科研成果,但至今闷声不响,他们始终态度严谨,认真探索,不像草根,一惊一乍的。百般无奈,我唯有围绕着与卢文台靠近的人物、事件,自个儿往下探行。

五、卢戎之疑

说卢戎,先附带说范阳。多个版本在“范阳”后面注释:今河北定兴县。漫步定兴街头,毫无收获,幸得《保定府志》:汉时的范阳县,属涿郡,亦即现在河北保定的涿州市。三国时始改涿郡为范阳郡,其地域为河北的涿县和北京的昌平区和房山区一带。将范阳注释定兴的,当是有误。

涿州牌楼

回到“古卢戎后也”,说实话,当时这句话的诱惑力差一点击穿我的脑门。“卢戎”的题眼像门槛,举足迈进,便一通百通。我亢奋,但我紧张,像是在电脑前买彩票,祈求老天开眼,赏赐个特等奖,再不济,瞧在辛辛苦苦的份上,打发个最差2元的末等奖,应该不会太难。结果,梦碎白沙溪。

上古时代散居着多支戎族,他们在西部高原、草原地区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其中,姜姓部族羌族为强悍的一支,他们居住的山、水多以卢命名,商代称“卢方”,周代称“卢戎”,像是伊洛地区的卢氏自然可以称为卢戎。可见卢戎,绝对不是单体的人名。我不禁脸热,对自己如此这般的浅薄哑然失笑。理性告知,要考证《传赞》“古卢戎后也”,万万不能。我真正的气馁了,看官,如果你索然无味了,便划走吧。

但《传赞》后面紧接出现的卢绾字眼像勾魂索套住了我,难道卢绾与卢文台有血缘关系?我可要捋捋,上文说到的时间段,不能轻易放弃。

六、燕王卢绾

《史记》等所记载的上述二十四个卢氏人物具有血缘关系的,大致可分为四个支系:第一,卢绾支系;第二,卢卿支系;第三,卢罢师支系;第四,卢植支系。我所怀疑的卢绾支系,包括卢绾之孙卢他之(卢绾之子之名不可考)、曾孙卢种、玄孙卢漏以及六世孙卢贺,其他三支系暂不考虑,也就是说,冀望卢贺的生卒年月能延伸到汉成帝,然后东找西寻,史书的文字中突然冒出卢文台。

“……属国传至绾,与汉高帝同日生,长相爱,又从定天下,功最多,立为燕王。……世居范阳。”《传赞》此段文字几乎照抄《史记》的,世居的所辖地界相当于今天河北北部以及辽宁地区。

卢绾像

卢绾性格复杂,“后降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年余病死于胡中。其孙卢他之,于孝景中六年以东胡王降汉,被封为亚谷侯。”亚谷——在今河北雄县东。侯位传至卢他之之曾孙卢贺,“元光六年,侯贺嗣。三十九年,延和(《史记》作征和)二年坐受卫太子节掠死。”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的年号,卫子夫,电视剧,大家熟熟的。卢贺不顾我的心情,在这时间点去世,使得汉成帝(前51年——前7年)与卢文台之间还隔着四五十年的空档。当初跬步不休的时间段,如同白沙溪山脚段的鳜鱼跳过罾罶,逃入陈思坞潭,卢绾的线索就此中断,不得不放弃。不过,心里的疑惑至今不散,为何《传赞》要提及卢绾?

七、刘秀、冯异

光武帝刘秀与“大树将军”冯异当年与卢文台不仅多有交集,而且史书对刘秀、冯异多有记载。按常理说,出现卢文台三字可能性最大。刘秀在《后汉书》特别浓墨重彩,分上下篇。刘縯被刘玄所害,其弟刘秀本当力挽狂澜,可他没心没肺,急着在刘玄跟前低下头颅,整天喝酒吃肉,醉生梦死,以致刘縯原部下离他而去。其实刘秀明白,此时的刘玄绝对想除掉自己,幸有管仲之后新野豪门阴氏的恩和阴丽华的情支撑,他韬光养晦、隐忍负重,终见成效,刘玄不但放过刘秀,还派他去河北收拾残局。一路上,“大司马(刘秀)北徇蓟,辟(征召)侯为从事(官名,从吏史),除(拜官)骠骑将军,从广阿讨王郎。”尔后,刘秀“复遣冯异入关讨之(赤眉),侯将步骑从……”当然,于刘秀而言,去河北如蛟龙入海,助其复兴汉室的战将云集,更有“云台二十八功臣”。可史书怎么就掉了镖骑将军卢文台?细想,该是卢文台性格使然。卢文台“结縯”却没“结秀”,乃是顾忌“一奴不事二主”。当然,縯与秀同为兄弟,一心复兴汉室,即使“结秀”,道德批评者也不能在忠义上说三道四,却难免陷于油滑。事实是卢文台不“结秀”却“从”气味相投的冯异随秀,更可见,卢文台性格刚正不阿,肝胆相照,难怪至正年间,卢文台被封为“忠烈王”。

冯异像

再说与卢文台最近的冯异,冯异者,东汉著名军事家也。他有个不雅但极为耀眼的称呼——“大树将军”,其功勋彪炳却谦逊,从不夸己功,诸将并坐论功,他常避于大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刘秀当年没权没兵,孤身一人前往河北,历史安排了刘秀一路上与冯异多段精彩的交往,先是俘获任郡掾的冯异归顺;再是冯异无蒌亭救君性命的一碗豆粥;后朝中小人参劾,刘秀却将奏章给了冯异。其结果,君臣融洽得如同鱼水。卢侯的经历与冯异差不多同一个版本,卢侯的智慧才干之光却没能在刘秀面前闪烁,《冯异列传》同样不曾给卢文台留一字。我紧扣“从”字,于《冯异列传》寻根溯源,甚至于捕风捉影,终不能透过文字中些许风儿影的与卢文台会面,实属可惜。

八、隐逸文化

正路不通,主根没能找着,那就迂回搜寻侧根吧,探探卢侯隐逸的时间、缘由,当是寻根溯源的另一个枢纽。一说隐逸,我们脑瓜自然而然想起陶渊明,似乎隐逸首肇于陶渊明。其实,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源远流长,早在五帝时,就出现了隐士。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庄子更是先秦时期隐逸文化的集大成者。客观地说,隐逸者,往往学富五车,思想独特。我们凡夫俗子与他们的精神层面挡着鸿沟,往往说不到点子上。如同爬不上珠穆朗玛峰,偏要说峰顶的风光,只能徒增笑料。晋时的陶渊明,当然影响不了汉武将卢文台,而且文人多矫情,武将多杀伐决绝。我们还是说说卢侯的祖辈卢敖。卢敖入秦,任常府博士,人称卢博士,他是秦始皇时燕、齐方士的典型代表。对卢氏家族来说,他又是有明确文字记载并明确籍贯的卢姓第一人,是卢氏开基祖。身为方士的卢敖,替秦始皇赴东海寻仙问药,又因为抨击秦始皇而畏罪潜逃,秦始皇追杀未果,卢敖就此隐身,再未现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隐逸的先决条件是隐逸者最起码对当权者怀有不满,尔后厌世。再说卢绾,秦朝末年,卢敖裔孙卢绾被汉高祖封为燕王,封国也在涿郡一带。卢绾后“以陈豨事,国除其嗣,世居范阳”,陈豨事,指的是陈豨反叛,高祖征讨,卢绾却受陈豨说客“狡兔死走狗烹”的离间,最终逃入匈奴。卢敖算得上标准的隐逸,卢绾则说不上隐逸,确切的说,他由反叛而避祸逃亡。而卢文台隐辅苍的隐,你能从率部三十六人中看到一丝愁容?真的该想想与卢敖、陶渊明的隐,其根本区别何在。

停久村金钗井

九、卢侯之隐

那卢文台究竟为何又何时“隐辅苍”呢?一种说法:“绘云台”。永平三年(60年)庚申,汉明帝命绘光武帝麾下28位功臣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白沙卢村《卢氏宗谱》说:“图画中兴功臣于云台,侯不与,即韬迹于婺州之括苍。”《白沙昭利庙志》有诗作愤愤不平,甚至诘责的,“策勋不与云台绘,”“何不同绘于云台。”于是赞同云台说的,认为卢侯隐辅苍的时间为60年,以宗谱、诗句为证。反对的观点说,赤眉主刘盘子于27年悉降时,卢侯50岁,此时隐辅苍比较符合常理,《传赞》为证:“帝入长安,论功行赏,诸将各有差,侯率所部三十六人,隐括苍。”因而云台说实难成立。就按西汉初期征兵起征年龄15岁计算,至校尉,怎么着也20了,加公元前7年,到绘云台时该九十。此时的老人大多步履蹒跚,何以垦畴筑堰?再者,过了多年的和平生活,手下三十六部众早已散去,何隐?小结卢侯的隐,其缘由一是云台绘不与。二是暗示论功行赏不公。我们稍加分析,此两缘由既不符合卢文台性格,又真实性存疑。当然,50岁的推论比云台说更切合实情,但突兀,且隐逸暗示的行赏缘由模棱两可,建都洛阳的刘秀怎么去了“长安论功行赏”?此论同样陷于粗浅牵强的名利窠臼。想想,“王莽篡权,侯谢病归”,“縯遇害,侯志不遂,居渔阳”,卢侯对王莽、刘玄的不满都未导致隐逸,“忠烈王”卢文台何来对刘秀不满,又何来为所谓的云台绘、行赏不公而隐?我不由得想起与卢文台同宗同源同时的卢芳,临退休那年国庆,双层火车送我到了承德。承德,秦汉以后,历代的中央政权曾在此设行政机构,如同市内供奉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普宁寺,前半部汉式,后半部藏式,完美地融合了汉,以及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的经济、文化。丰宁坝上一派草原风光,辽阔,平静到极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就不见卢芳,他在广袤的土地无声无息,找不到一丝一毫的遗存。我遗憾地呆到夜晚,塞北寒风有些凛冽了,躲在酒店,脑海唯有“朔气传金柝”。想通过卢芳找到卢文台的愿望又落空。说卢芳前,还得先说一个长久以来的天大误区。以为历史是这样的:刘秀25年称帝,27年“赤眉主刘盆子及其将樊崇等三十万众悉降”,东汉从此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刘秀随即论功行赏,各有所差。不仅马放南山,卢文台更是隐南山辅苍,垦田筑堰。事实并非如此。《后汉书》说:“时,赤眉虽降,众寇犹盛。”众寇者,秦丰,刘永,公孙述,隗嚣……十多路割据枭雄,自立称王,包围着刘秀地盘,可谓四面强敌环伺,正是将帅继续奋勇争先时,卢文台反倒隐逸了?

“赤眉虽降众寇犹盛”态势图

逻辑不通,事实不存。好在众寇全是自顾自,终至公元27年攻打秦丰始,到40年卢芳投降止,被刘秀各个击破。投降的卢芳,安定郡三水县人,新朝末东汉初群雄之一,曾在北方边境一度称帝,是卢氏唯一被汉封王的。期间有两件事拎出来说说,一是还乡为民之诏。《光武帝纪下》记载:七年(31)“三月丁酉,诏曰:'今国有众军,……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此诏彰显了光武帝的睿智,同时给后来卢侯离开军队开了偏门。二是同年12月,“(冯)异又击卢芳(大)将贾览、匈奴日逐王”。恁谁都会想到,不用多时,“从”冯异的卢文台必将与卢芳在战场刀枪相见。面对即将的同室操戈,宗亲相残,重情尚义的卢文台请辞,实属常理。当然,谦逊大气的冯异定当理解支持。这才有了32年卢侯率部三十六人隐辅苍。可谁又见过历史上率三十六部下的隐?此隐何曾有通常隐者的些许愤世嫉俗?它完全与人们想象不同,更没有政治、军事的意图,几乎就是卸甲归田,还是不一般的卸甲归田,否则与拖家携口,大张旗鼓对不上号,再往深了想,那是卢文台对卸甲归田、垦田筑堰的刻意安排呀。

十、卢墓变迁

费尽周折,卢侯的寻根溯源——起始于何地,不知其详,终其辅苍却是实实在在的。八十年代后期某天,晨曦送我去高(儒)停(久)完小抽测,学校虞校长陪我观瞻校园正对面的卢墓。菜地黑黑的,修长的一排灌木遮掩,阴暗,树荫下堆着一个不及半腰的土堆,这便是卢墓,绝对比平常的坟冢还寒酸。一般的坟墓处在村庄、学校的中央,定会给人不舒服之感,我当时却是舒服、亲切。

卢文台墓

《虞氏宗谱》却说此坟冢并非首葬之地:“汉卢神隐居辅苍,没则藏其身於敕令山之左。”我一风水罗姓大师的弟子兴趣高涨,对着照片问了三台山,问了白沙溪、五峰山,说“这可是真正高人的手笔,'水迴砂抱,穴秀龙奇’,王侯之征象啊。”却对“没则藏其身於敕令山之左”大惑不解:“应该葬……,王侯移位于平民百姓,不应该呀,不懂,看不懂,不过,宗谱错了的很多。”说《虞氏宗谱》错了,很难说得通,因为家谱的错要么恶意地篡改,要么偶然。“至予祖迁居停久,其地归我虞氏,即名其处曰祖墩塔……”而且“我虞氏申子辰年冢前演剧报赛至今。”哪有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错?

三台山

一个激灵电击了脑门,如同晨钟暮鼓的震颤:我浑浑噩噩成了天底下第一号傻瓜而不自知。此坟冢,古人早说得明明白白——“隐圣丘”,卢侯淡泊名利,隐圣、隐真啊,他自始至终就当自己一介平民。可我们一直纠结在七次封侯封王,还在王侯的龙穴兜兜转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当回到家乡,深感人们对卢文台误读的太多了。我虽然寻根溯源未果,但卢侯的形象在脑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灵魂又得到一次洗礼。 

作者简介——

金少华:曾在山足、周村、琅琊等地教书,已退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金华传说——白沙大帝卢文台
卢氏渊源及卢氏族谱研究(转帖自中华卢氏网)
陆丰大塘:育才兴邦,崇商乐善
重修《仙游卢氏族谱》捐款概况(截至2022年2月17日)
东莞市东坑镇——卢氏宗祠(58)
樊宁丨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引据卢文弨校勘成果来源考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