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明朝皇子们的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那么高?
题主发现的问题很巧妙,是啊,怎么就和元素周期表那么类似呢?但是你还没有发现更妙的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宗室,名字里居然都带着五行!不信?你看:
朱允炆、朱高炽、朱厚照、朱厚熜-火;
朱棣、朱佑樘、朱由检、朱由校-木;
朱瞻基、朱载垕-土;
朱祁镇、朱祁钰、朱翊钧-金;
朱见深、朱常洛-水。
怎么样,是不是十五个皇帝个个都带金木水火土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让他们这么干的。
《明史-表第一-诸王世表一》里记载:“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一家为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金木水火土为序。 ”
也就是说,朱元璋怕他的子孙起名字起混了,于是就给每个儿子的世系都排了个家谱,而每个男孩子起名都必须以五行作为偏旁。
所以你知道了吧,这些宗室之所以=名字像元素周期表,并不是他们比门捷列夫更厉害,只是起名字没处起了,只能翻着字典找带金字旁的字,自然这些元素也就光荣上榜啦!
 33评论
香茗史馆  历史问答达人27赞
那是因为太祖朱元璋奉行“五德始终说”,所以他的子孙名字严格遵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顺序往下取的。朱元璋儿子的名字全部是木字旁的单名,而从孙辈开始则按字辈和五行取双名。
我们以朱棣世系为例,名字的第二个字代表辈分,字辈顺序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第三个字便严格按照五行取。
第一代,木:朱棣
第二代,木生火: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第三代,火生土: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朱瞻垠、朱瞻墡、朱瞻堈等
第四代,土生金: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锳、朱祁镛、朱祁镐、朱祁铨等
第五代,金生水:朱见深、朱见泽、朱见潾、朱见湜、朱见浚、朱见治等
第六代,水生木:朱祐极、朱祐樘、朱祐杬、朱祐棆、朱祐槟、朱祐楎等
第七代,木生火:朱厚照、朱厚熙、朱厚熜、朱厚烨、朱厚炫、朱厚燆等
第八代,火生土:朱载基、朱载壡、朱载垕、朱载圳、朱载垓、朱载㙺等
第九代,土生金:朱翊釴、朱翊铃、朱翊钧、朱翊镠、朱翊镬、朱翊鉁等
第十代,金生水:朱常洛、朱常溆、朱常洵、朱常治、朱常浩、朱常润等
第十一代,水生木:朱由校、朱由检、朱由楫、朱由模、朱由栩、朱由橏等
第十二代,木生火: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灿等
……
这仅仅是朱棣这一脉的后代,朱元璋为自己的十二个儿子分别取了字辈,例如长子朱标子孙的字辈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刚开始朱家子孙不多的时候名字还比较好办,可是老朱家的子孙们太能生了,家族人口越来越多,取名字的时候又不能跟祖辈一样,所以常见字就不够用了。于是各种带着五行偏旁的生僻字就被翻了出来,更有甚者,实在找不到能用的字就只好造字了。
于是很多生僻字甚至是造出来的字都被收入了《康熙字典》,并一直流传了下来。到了近代之后,随着化学、医学传入我国,对元素进行翻译的时候,不免就会用到带有五行偏旁的字,所以老朱家子孙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名称重合就恨正常了。
综上所述,要明确的是先是有了这些字,而化学传入中国是之后的事情,只是在翻译的时候选取了这些字而已。所以只能说元素周期表抄了朱元璋后代的名字,而不能说名字抄了元素周期表。
 3评论
烛火映时38赞
不是和化学元素重合率高,中文版化学元素表直接用了老朱家的发明创造
朱元璋给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定下来二十字的家族辈分排序比如:
长子朱标 嫡系:“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四子朱棣: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劳模就是劳模,朱元璋不辞辛劳的给每个儿子的子孙都排了辈分,其本义大概是想确定嫡庶关系维护朱标朱允炆的统治,奈何老四朱棣后来做了家长。自此之后明朝皇帝的排辈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不但排了辈分还为了让人一看就知道谁是老子谁是儿,哪个是远房叔叔哪个是远房侄儿。朱元璋创造性的规定不但皇室子孙第二个字排序第三个字要体现出五行相生来。
比如朱元璋的儿子都是木字旁,如朱棣朱标。那么木生火孙子辈都是火字旁比如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允炆和朱高炽平辈,由于不是一个爹排字不同但第三字都是火字旁的。然后火生土朱高炽的儿子叫朱瞻基,土生金朱祁镇,金生水朱见深,水生木朱佑樘。当然比较特殊的比如朱高煦和朱厚照 他俩名字的第三个字都是四点底但是都有个日字还是属火。
但是出了个问题,他们老朱家挺能生没过几代人发现字不够用了,为避讳祖先们用过的名字是不能重复了,还非得体现出金木水火土来,他们老朱家就只能造字了。所以化学元素上的生僻字一个个被他们老朱家造了出来,原则就是哪个音好听加个偏旁部首就是个字了,所以到了明朝后期王爷们的名字都不一定叫的出来了。
另外多说一句朱元璋十八子岷王朱楩的家族辈分排序: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这一支出了个好总理
 4评论
渔耕樵读  历史问答达人101赞
来来来,我们总结一下都有哪些明朝元素周期表皇子。从下图来看简直朱元璋就是门捷列夫的化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并不是朱元璋的问题,而且清末化学先驱徐寿的锅。徐寿出生在江苏无锡,19世纪60年代因精通技术,开始在安庆内军械所为洋务派造船,设计和制造了中国第一艘完全自制的蒸汽船“黄鹄号”。
1868年,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他又去做翻译,一生翻译了13部科学著作。
当时翻译和现在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都是有外国人口述,然后中国人整理成书,比现在翻译难度大多了。《化学鉴原》等中国最早的化学著作就是这么产生的。这部书是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进行口译。
徐寿还发表过一篇关于声学的论文《考证律吕说》,由傅兰雅翻译成英文发表在1881年3月的Nature上。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Nature发表论文。这篇论文通过实验推翻了著名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在《声学》中的定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被编辑赞美为“来自中国的声音”。
徐寿先生在翻译化学元素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个标准,一直沿用至今。就是在英文发音的字前面加一个“金”部首,就成了一个新的金属元素。
朱元璋为皇族定下的名字规则以金木水火土为顺序排下来,金字部首的就那么多,朱元璋的子孙又那么多,当然几乎都被占用了。
当然有人也对这种标准有意见,可是又拿不出更好的方案,所以沿用至今,不过我觉得蛮好。
 28评论
大杨30318赞
我是大杨,佛系写手,随便写写,各位看官随便看看。🌝🌝👻
不是明朝皇子的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重合,是当初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周期表那哥们为了找合适的表金属的文字,实在找不到,去明皇子的名字取了好多出来用。
大家可能都了解一些风水吧,什么五行说,金木水火土,明朝是属火的,所以清朝改后金为清,清是属水的,取水能灭火这层意思!
正巧大明皇族,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顺序取名字的,从朱元璋的儿子开始,比如太子朱标,孙子朱允炆,然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等等,不仅明朝历代皇帝是这个顺序,皇族的王子王孙也是如此,这样在朱祁镇、朱祁钰这代皇族,就都是金属旁的。
而且明朝皇族宗室是按人头分俸禄的,就是你家人多,儿子多,这些儿子统统封成将军,吃俸禄。于是整个明皇族家家都致力于造人运动。然后呢,皇族人太多了,取名字遇到困难,又得取金字旁的,就只好从古籍里翻出生僻字来取名字。例如瑞金王(朱在钠),宣宁王(朱成钴),新野王(朱弥镉)。
再说说翻译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那哥们,他字生元,清末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要在19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系统的介绍西方化学知识体系了。算是个先驱者。
1868年起,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17年,专门翻译西方化学、蒸汽机方面的书籍。他与英国人傅兰雅合作,翻译了《化学鉴原》等书,系统地介绍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就是在对西方化学元素的翻译中,他发明了音译的命名方法,命名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即把化学元素的英文读音中的第一音节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例如,对固体金属元素的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得知后,立即派学者来中国学习,并引回日本使用,(日本人的学习能力真的有点强,唐朝学我们,弄了大化改新,近代学西方,弄了明治维新。要正视日本这个国家。)所以说,徐寿对中国近代化学发展起着先驱的作用。
欢迎各位留言指正!
 评论
八零印记  历史问答达人9赞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堪称“元素周期表之父”:
朱元璋得了天下后,为朱家子孙取名字定了很多规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行取名法,其命名的规律是:朱姓+辈分+五行,其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带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他的下一辈有25个儿子加一个侄子,就给每一家都定了一份二十字的辈分表,比如太子家里就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一家一份就这二十个字,一辈接着一辈轮流用,用完了再回转着用。
而第三个字则是要求按照五行相生的关系采用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的字,如他的儿子都是木字旁的名字,如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到了孙子辈就是是火字旁的字,如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等。
每个皇族的名字只有一个是用来区别其他人的字,偏旁部首还必须一样,而且每五代偏旁部首就要轮回一次。
重八兄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朱家的后代的繁殖能力,子孙后代每一代人口都会呈几何增长,一开始还能用通用常见的字,可是很快,悲剧了,朱家子孙发现字都不够用了。
怎么办?只能翻找各种古籍,什么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都搜罗了个遍,还不行,就只有造字了。
这之后,就有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如镭、钠、镁、钴、铈、烷、烯等等。这些字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元素周期表。
而化学周期表直到1896年才由徐寿引进中国,当时并没有能对应的汉字。为了能翻译好这些元素,达到形声兼备,这个老哥翻看各种古籍寻找灵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朱氏家谱,这一个可不得了,这不再合适不过了吗。
于是,徐寿就将明朝家谱命名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只能说是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孙发明和创造了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字在前,后人借鉴和抄袭了他们的名字在后,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种巧合。
 2评论
勇战王聊历史  历史问答达人16赞
这都是朱元璋的功劳。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在朝政上面很勤劳。而且,对于自己子孙后代的事,他更是操碎了心。连后代的名字,他都定好了规矩:所有后代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作为偏旁。并且,以此为序,各代子孙依次使用。
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和朱棣等人都是木字旁。朱元璋的孙子就是"火",朱允炆,朱高炽都是“火”字旁。
再往后,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建济→朱祐樘,也是遵守这个规矩。
可是,中国文字本来有限。同一代人的最后一个字都要用一个偏旁部首,很多人为了起名字都开始用一些生僻字,甚至自己造字。
就如同武则天给自己造的字“曌"。《康熙字典》也特意给明朝皇子们造的字做了注释。
到了近现代,西方化学开始传入中国。为了形象的翻译化学元素,特意选定一些固定偏旁部首的字。(主要是金字旁)所以,老朱家的孩子们,光荣的上了元素周期表!
在此部分举例:朱公锡, 朱慎镭, 朱同铬 ,朱同铌, 朱安汞, 朱在钠 ,朱均铁 ,朱成钴 ,朱成钯 ,朱恩钠, 朱恩铜, 朱恩钾 ,朱帅钾,等等。
(文/勇战王聊历史)
 8评论
无聊感悟人生6赞
是的,朱家王朝的子孙确实和化学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非常的高,但是这不是朱家王朝抄化学元素周期表来的,因为那个时候化学元素周期表都还没出生。化学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明朝的皇族名字是按朱元璋设计好的,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顺序取的,明朝皇族繁衍极快,而含五行边旁常见的字比较少,所以明朝皇族就只好从古典字里去找,所以才有很多比较生僻的字。
而中国版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清朝科学家徐寿在1896年根据门捷列夫的周期表翻译而来,翻译的时候才用同音字,而很多而且必须符合规定,所以也很难找,还好对明朝皇室族谱相对比较熟悉的徐寿就想到了从明朝皇族族谱中去寻找,所以才会出现现在的这个情况。给后人的感觉好像是明朝皇族抄袭化学元素周期表来取名字的,没想到事实确的相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惊人巧合!朱元璋后代名字,凑在一起是一份化学元素周期表?
朱元璋称帝后立下一个规矩,后世子孙很头疼,却帮了化学家大忙
想不到600年前神秘的东方力量居然影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朱元璋曾为元素周期表的命名做过贡献,到底是不是真的?
史上惊人巧合,把明朝皇子名字拼一起,竟能组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明朝王爷们的名字凑在一起,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