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震亨(朱丹溪)——杂病宗丹溪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与张景岳理论的差别)婺州义乌人,朱震亨的家在义乌市赤岸镇东朱村,村边有河名丹溪,后世多尊称他为“丹溪翁”、“丹溪先生”、“朱丹溪”。他生于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卒于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享年78岁。
朱丹溪及门人的所有著作,《脉因证治》、《治法心要》、《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丹溪手镜》、《金匮勾玄》。
注:朱震亨的论述非常有逻辑
一、阳有余阴不足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P83→为提出“相火”做铺垫
(一)立论依据,源于内经(医理本源)
(二)取类比象,天地日月
理论→→→→→          如何上升到医理?        →→→→→医理
(天地运动规律)                             eg.阴阳→“一分为二”思想;五行→“整体观念”思想
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于天之中而为阴,天之大气举之
“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
总结:表明在自然界中就存在着“阳多↑阴少↓”的现象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总结:↓联系人体(过渡到人体生理)
↓如何验证“人体生理满足阳多阴少”?
(三)人体阴精,迟成早竭P84
结合人体之阴精迟成而早竭的生理现象来说明阴精的“难成易亏”
人之生理:
1、阴精迟成/难成:
“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 气为配,以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
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
2、阴精早竭/易亏:
《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
《内经》曰:“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
注:故阳气妄动时,不能用寒凉药,以防克伐生机→使用滋阴降火之品,目的使阳气恢复正常(滋阴为主,降火为辅)
总结:以此说明人体十五六岁前,阴气未充,到中年后又阴气自半,只有青壮年时期才相对充盛,保证着旺盛的生机。
①其通过对人体阴阳盈虚的生理过程分析,总属阴气难成而易亏,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
②气(阳)“相对多”的部分,称“相火”
(四)情欲无涯,火动阴亏
1、根据人体相火易动的病理特点,指出人的阴气既难成于前,又易亏于后,而“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
2、“阳主动,阴主静”,人之一生多处于阳有余阴不足的状态。加之人们又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3、而“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肾所藏阴精不能固守),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
总结:治法应当:①阴不足→补肾中阴精②肝主疏泄是相火安静、缓缓运动的条件→滋肝阴③君火引动相火产生异常→清心火
(五)动静得宜,收心养性
总结:
①阴不足→肾所藏精难成易亏
②阳有余→肝肾之中相火易于妄动
二、相火论P85(医理结论)
(一)相火含义:
“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
(二)相火生理:阳气“动而中节”/动而中节为元阳
1、作用×3: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结合”
相火(太极)→①引动元阳之气,则生阳气②引动元阴之气,则生阴气
“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
意即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无不根源于相火一气的运动。综上所述,朱震亨所说相火的正常作用,并不神秘,不过是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而已。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由于它能温百骸、养脏腑、充九窍,所以称为元阳,亦称真阳、真火,此与一般所指病理状态之“壮火”“阴火”不同。
2、部位:寄于肝肾二部【考:相火所居部位?】
“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天之火虽出于木,而皆本乎地,故雷非伏、龙非蛰、海非附于地,则不能鸣、不能飞、不能波也,动而为火者也。”
可见自然界中的雷鸣、龙飞、海波皆离不开地。
“见于天者,出于龙雷则木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也。”
【木之气】指雷劈树而着火产生的特殊之火,称“龙雷之火”
【水之气】指龙卷风
↓联系到人体则相火是以精血为基础
“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胆者肝之腑,膀胱者肾之腑,心包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
可见相火“寄于肝肾二部”,并分属于胆、膀胱、心胞络、三焦等腑。
注:李杲“三焦元气说”,尤重视中焦脾胃;其中下焦元气运动最慢、阴精最充足
(三)相火病理:阳气“动而失节”/妄动为元气之贼
1、病因病机
①情欲无涯:→心火不宁→相火妄动→阴易亏耗(治疗核心)→相火妄动...
②五脏之火:“五脏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随起”
③精血耗损
2、后果:①煎熬真阴②耗伤元气
总结:
三、火热证辨治×2:①实火可泻②虚火可补【考论述:朱震亨论治火热病经验,各举三个原则?】
朱震亨是刘完素的三传弟子,我们前面介绍刘完素,他对火热证的辨治,主要是从外感的角度出发,提出表证宜汗、里证宜下。朱震亨对火热证的辨治,受到刘完素学术思想的影响,但他着重于探讨内伤火热病的证治。朱震亨既看到了实火的一面,同时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到了虚火的问题。因此,治疗上提出了“实火可泻,虚火可补”的原则。在每一个大的原则之下,他又详列了若干具体的治法。
(一)实火可泻×3:正治法、郁火当发、反治法
1、正治法:①热者寒之:黄连解毒汤②硝黄冰水(人壮气实,火盛癫狂者)
2、郁火当发(源于内经“火郁发之”):
3、反治法
(二)虚火可补×3:滋阴降火法、引火归元法、甘温除热法
1、滋阴降火法:补阴必兼降火(应用于阴虚内热/相火妄动)
①阴血虚+相火旺(阴虚较轻):四物汤+黄柏【考】 注:阴虚较轻不能滋阴,防止过于滋腻
②阴精虚+相火旺(阴虚较重):大补阴丸
注:一定考虑年龄,高龄患者阴亏更多↑
2、引火归元法:附子末津调,敷涌泉穴(“气从脚起,入腹如火者,乃虚之极也。盖火起九泉之下多死”)注:附子燥烈,故外用
附:李杲法:滋肾丸,又名通关丸。治热在下焦,小便癃闭,而口不渴者。
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酒浸,炒)二两 肉桂一钱,右为细末,熟水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下。
【集注】李杲曰:小便者,足太阳膀胱所主,生于肺金。肺中伏热,水不能生,是绝小便之源也;渴而小便不通者,肺气不得降是也。故用清燥金之正化气薄淡渗之药,泻火而清肺,滋水之化源也。若热在下焦而不渴,是绝其流而溺不泄也,须用气味俱厚,阴中之阴药治之。『素问』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无液癃秘,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也。须用知,柏大苦寒之剂,桂一钱为引,服之须臾,前阴若刀刺火烧,溺如涌泉而愈。此证一在上焦气分而渴,一在下焦血分而不渴。
两者之殊,至易辨耳。柯琴曰:水为肾之体,火为肾之用。人知肾中有水,始能制火,不知肾中有火,始能致水耳。盖天一生水,一者,阳气也,即火也,气为水母,阳为阴根,必火有所归,斯水有所主。
故反佐以桂之甘温,引知,柏入肾而奏其效。此相须之殷,亦相制之理也。
3、甘温除热法:人参、甘草、白术(“火急重甚者,必缓之,以生甘草兼泻兼缓,参术亦可”)注:甘温补中焦元气
四、杂病证治经验(除内伤火热外):痰、郁
朱震亨因为辨治杂病的经验丰富,被后世奉为宗师,有“杂病宗丹溪”之说。他精于气、血、痰、郁之证的辨治。明代私淑朱震亨的名医王纶著有《明医杂著》,书中说:“丹溪先生治病,不出乎气(最关键)、血、痰,故用药之要有三,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又云久病属郁,立治郁之方,曰越鞠丸……故四法者,治病用药之大要也”。其中朱震亨对痰证、郁证的论治经验,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注:以四君子、四物、二陈汤、越鞠丸作基础方(药味少、法干净),使用时必作加
(一)痰证论治P86【考小题:朱丹溪如何治疗痰结在皮里膜外及经络中痰?荆沥、竹沥必佐姜汁】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1、病因病机:而痰证的形成“或因忧郁,或因厚味,或因无汗,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痰宿饮,胶固杂糅。”其关键在于脾虚和气郁。
注:“无汗”指邪气阻滞,使气机不畅
注:
①“老痰宿饮,胶固杂糅”:阳不足之处,就会留存水液→产生顽痰之象eg.甘大芫、葶苈大枣泻肺汤→故攻逐必扶助正气,攻补兼施最好、或先扶正再攻逐
②“气腾血沸”:即气血沸腾,气分热影响血分热,血中热必从气中来
气分热煎熬津液为痰浊→阻滞气机→法当行气eg.《金匮》礞石滚痰丸
血分热煎熬血中津液,为血中痰浊→痰浊阻滞+血→痰瘀互结eg.高血脂→治以滋阴降火+化痰+活血化瘀
③“清化为浊”(气血沸腾结果):气血沸腾后,清气(津液)化为浊气(痰浊)/炼液为痰
注:①痰浊不能再转化为津液②现代慢性病可参丹溪
2、治则治法P87(治痰浊最妙):
①主要治法:顺气为先,分导次之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②其他治法:治痰之本:实脾土,燥脾湿(脾为生痰之源)
③禁忌治法:过用峻利→脾胃虚→生新痰浊
当减方征象:痰浊本会导致排便不爽,若排便快、便后舒,说明痰饮松动;苔退于中后部,说明脾胃痰浊已除
3、基础方:二陈汤
(二)郁证论治
1、病因病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注:①时间长才能称郁证②只有一种郁好治③由于相因为病,易变生他病,故多种郁不好治:“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化,此六者相因为病者也”
2、治则治法:顺气为先,提气开郁
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气)、抚芎/川芎(血)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皆仿此
3、基础方:越鞠丸【考】、六郁汤
朱震亨是一位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医学家,他在深研《黄帝内经》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前贤学说之精华,立足于自己的医疗实践,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集大成者。
他创造性的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 阐明人体阴精难成易亏、相火易于妄动是引发疾病的关键。认为动而中节的相火是正常生理需要,妄动无制的相火则会耗伤阴精与元气。其“相火论”为后世论相火之本。
他敢于纠正时弊,反对滥用《局方》温燥,倡导滋阴降火。其论治火热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论治痰证、郁证等杂病经验十分丰富,被后人视为辨治杂病的宗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识别人体阴阳?
花韵楼医案
神经性耳鸣的中医治疗
中医内科学-本科教材简单整理
懂点中医
古代关于耳鸣耳聋医论大全(下)李凡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