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业的“利益”——信息不对等,促进“欺骗”的合理性
userphoto

2023.03.14 福建

关注


商品本身是有差异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就像天下没有完全一样的雪花,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叶子是一样的。

同样的商品的差异,可以是在品质上,大小,颜色,成熟度,以及供需要求,还有价格,价值,时代的变更,科技的进步等等。

正是因为商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于是有了相似的产品,有了各种不同的定位,继而又有了品牌之间的不同。

而事实上,欺骗正是从这时候开始诞生的,从人们能够理解“差异”,到接受“差异”,继而出现了“以次充好”,出现了“造假”,从而进一步让“欺骗”成为了合理。

而事实上,这种“合理”是无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在商业中,“欺骗”是合理的,甚至是无可避免的。

简单的说,这是商业的属性,就像情感上,“欺骗”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简单的举个例子,在以物易物的时代,一个好的产品,换一个残次的产品,肯定会有一方觉得不值得,继而进行补偿或者别的什么。在这里的补偿肯定是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尤其是商业的本质是利益,其次才是公平。

而很多人很天真,简单的以为,商业就应该建立在公平的前提上,甚至以此为基础,继而让“欺骗”更加隐于无形。

试问一下,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觉得值,那么对于商家而言,会否没有利益呢?

再问一下,如果消费者对于产品并不知情,那么商家作假是否成为合理呢?只要有利益,别怀疑商家不会这么做。

而且,在这方面信息从来都是不对等的,商家和消费者,从来不可能对等,哪怕商家和商家之间,信息会对等吗?

这就是商业的特殊性,即商业的来源,以及商业的价格是相对来说隐秘的,至于产品的价值则和市场需求,以及时代变化都有着莫大的联系。

这期间,每多一个环节,利益就要多翻一番,最后是谁买单呢?自然是消费者。

所以,这方面就出现了所谓的“批发商”,出现了所谓“出厂价”,以及所谓的“第一手信息”。

至于价格方面自然比市场的要便宜得多,可是产品质量呢?不可言说。

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信息的不对等是最大的问题,但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这得从人的属性出发。

所谓恻隐之心,所谓同床异梦,在商业的行业也是这样,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别的,那也是以利益为前提。

当然,有人会反驳道,情感呢?

情感其实从商业的角度,更多的是一个心态,即你情我愿,但不可能演变为商业。

即我能够送给你东西,心甘情愿的送给你,但是,如果你要发展商业,那么我们肯定得讨论利益,因为作为商家也好,作为生厂商也好,都需要成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商业活动有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的需求,更有人对利益的追逐。

所以,总的来说,便宜一些,利润大一些,这就是情感的作用。

但往往,情感也是最好的欺骗的伪装。

这一点,从“传销”的角度就能够很好的理解了。

换个角度说,情感的源头来自于信任,而信任,在商业领域是难能可贵的,但商业有自己的属性,即利益。

如果一个产品只是存在于商家和消费者,其实利益是相对明确的,这时候如果加以感情,是可以减少一些价格的,但这和利益并不矛盾。

所以,也不要奢求关系好,就能够让对方不赚钱,一点利益还是要给对方的,这才是合理的。

另外,这种消费者和商家的感情是需要打个问号的,尤其是在交易和利润面前。

当然,有些情感我们也尽量的不去用于商业,因为这样可能被欺骗的概率会更好,甚至会毁了情感。

简单的说,信息的不对等能够让你坦然的接受市场的调动,而情感的缓和可能让你觉得自己被欺骗,而这是对自己也是对商业的伤害,更是对情感的一种质疑。

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简单的说,我们不应该将感情的“真实性”用于“商业”的“价值衡量”。

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关系好,但是我也要生活,我可以为了你生活差一点没关系,但我不能因为你让我活不下去,尤其是商业,这是我本职,这是我赖以生存的工具。

所以,如果我们不是恋人,不是家人,那么这种欺骗其实是合理,不应该产生不健康的怀疑,因为我始终觉得感情比交易要宝贵,而且感情不是以对方为我们付出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一种心灵的共鸣和心里需求。

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可能无法客观,自然而然会减少一些价格,但我觉得这就值了,至于真的要到什么地步,那其实就难为人家了,从感情的角度是不应该这样,我们不应该这样对别人。

另外,有一些假的感情,其实是需要警惕的,尤其是在商业活动,都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可能前面就是“陷阱”。

对于自己不在行的商业活动,可以尝试,但是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这方面简单的说,就像天使投资人,他不可能只听你说,而不去研究调查,找专家。因为术业有专攻,在一个领域是有一个领域的观点,信息不对等很可能就是“商业”失败的关键。

所以,这一节主要是讲在商业活动中,别企图用情感去毁灭商业规则,这是对情感的伤害,也是对商业的不尊重。如果想要便宜一点,最好是找个专业人士,或者找生产商,或者只要自己觉得值了就够了。至于更多的,我想说,感情都存在欺骗性,何况是商业,欺骗的只会更合理,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

这就是商业的“利益”,信息不对等。


易谬

2018年03月于厦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异业联盟
日本名牌服饰橱窗艺术
苏州家居博览会:麻立方奏响家居差异化投资最强音!
【争鸣】电视涨价,不能沦落为少数厂商的市场闹剧!
电商平台营销:商家如何布局商业模式?
如何使消费者在花钱消费的同时又能赚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