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曾寻过那禅:“鸡汤”,“治愈”。
userphoto

2023.03.14 福建

关注

文/最后一米阳光作者:谢丹儒


“励志”原本是褒义词,但自从出现了大量这种类型的书籍之后,就有了“鸡汤”这一别称。自此,“励志”在书籍类目中的地位就有点略显尴尬。而在“鸡汤”流行过后,“毒鸡汤”和“丧”成为了新的精神粮食,再到后面,“鸡汤”成了某种不靠谱、缺乏逻辑、不严谨、毫无营养的东西,是个贬义词。
显然,现实中的“鸡汤”无疑是营养丰富,美味鲜甜,但从书籍的类型而言,“鸡汤”似乎越来越不遭人待见,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平淡生活更多的是苦,要么就是烦,而“鸡汤”的鲜甜似乎总是遥不可及,由此,“鸡汤”就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理想国”,沉浸其中不见得真的就大补,发誓不去看它的人也不见得就真的能够为生活增添多少营养。于此,“鸡汤”类的书籍似乎读和不和都没差。
在正式探讨“鸡汤”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老生常谈一下,那是古老的智慧结晶,“是药三分毒”。事实上,“鸡汤”也是这样的存在,补太多容易过剩而浪费,要是没有又容易营养不足。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如果一味的沉浸在“鸡汤文”中就容易忽略了生活本身,而生活才是生命的目的之一,这比花一辈子或花大量的时间去读“鸡汤”更值得;其二,长期的陷入“鸡汤”的逻辑中很容易陷入某种恶性循环,比如总有一些“鸡汤”提醒你要自信、自律、断舍离等等,而一旦这些我们还不具备,同时我们又认为这至关重要,起着决定性因素。那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会给我们带来挫败感的,而这样的挫败感完全是“无妄之灾”。事实上,谁又是十全十美的呢?其三,若是没有“鸡汤”的存在,绝大多数人又容易陷入另一种境界,自满。即对生活不再有斗志,对未来的期望日渐减少,甚至满足于当下不思进取。
所以,怎样才能发挥“鸡汤”的作用呢?换句话说,“鸡汤”应该怎么读?什么时候读呢?我觉得,在迷茫的时候可以读一读,在空虚的时候可以读一读,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可以读一读,在自满,和自卑的时候需要读一读。
我不知道别人,但于我自己而言,曾经一段时间我很讨厌所谓的“鸡汤”,这些东西完全就像是“春药”。让某些人陷入短暂的快感中无法自拔,同时也让某些人陷入某种以为找到人生捷径而盲从。这就势必导致了某种极端,不能说不思进取,但短暂的快感过后一定会迎来某种挫败和空虚感。
“纸上谈兵”虽也是某种才能,但是,我们应该想到,这个成语本身多少就带有贬义词性。放在兵家学说中,仅仅懂得纸上谈兵绝对是兵家大忌。简而言之,在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需要跨越的大步,叫做到。“鸡汤”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或活生生的纸上谈兵。
我们不妨想想看,那些写“鸡汤”的人,必然是不可能了解自己笔下故事所说的全部真相。而那些所谓的总结,更多的可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和主观想法。这也就是说,这份“鸡汤”本身的存在就是带着某种未知的隐患。一方面,作者自身的认知可能存在错误,而认知的错误就像医生看病,“望、闻、问、切”的基础都不稳固,你说,要做到“对症下药”没个十几年的沉淀可能吗?而作者,有多少是写了十几年的人了?再有,能够有几十年人生阅历的作者还在写“鸡汤”的又有多少呢?
其次,就看作者本身的实力而言,就算他说的大部分都是对的,也是符合逻辑的,但是作者所言要么是对过去的总结,要么是对未来的预测,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过去的总结不见得现在还能够运用,而对于未来的预测,谁也无法准确的预知未来。当然,这是绝大多数“工具类”书籍也都会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过去那套不见得适用,这也就意味着可能适得其反,或是得不偿失。
所以,这也说明另一个问题,即“挑书”也很关键。哪怕同样是“鸡汤”,最好也是参考参考对方的资历、阅历等等。(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标准,且最好预期不要太高,因为这本身就不一定准确。)
事实上,在我步入社会的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读“鸡汤”。因为,这在我眼中无异于“武功秘籍”,读此类书者,必定能够在社会这个“人生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一度我沉浸其中。尤其是《人性的弱点》,出自大师手笔,何况写的深入人心,简直让我一度膨胀。
然后,当我真正步入社会,可以想象当时的我是多么自负。“武功秘籍”在手,铁定指哪打哪,攻无不克。而事实是,很快我就受挫了。
现实世界的残酷自然不必多说,若是光靠“鸡汤”就能发家致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我想写“鸡汤”的人一定会少得可怜。毕竟,人性的自私摆在那里,再加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历史事件可从来没少发生过。换个角度说,若真有这样的“秘籍”而又出版了那么多,也就意味着“稀缺性”的优势就不存在了。这么一说,似乎“武功秘籍”成了人人唾手可得的东西,那它的“威力”自然得大大“打折”不是?
事实上,这也是后来我讨厌“鸡汤”很关键的一大原因。对于一本没有“稀缺价值”的书籍,这样的一个大众读物,其存在的价值实在是不要太过于高估。
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不死心。毕竟,我不是那种失败了一次就会认输的人,何况那时候的我对于“鸡汤”的营养深信不疑。于是,我再次拜读那些“鸡汤”。
我想,可能是我遗漏了某些关键信息才导致我没能够走上人生巅峰来着?可以想象,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几个不自信满满呢?何况自以为是、好高骛远、盲从权威的年轻人实在是多数。
至此,我发现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鸡汤”之所以称之为“鸡汤”它必定是包含着“边角料”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鸡肋”。而如果只吃“鸡肋”的部分,显然有点顾此失彼,是不可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的。而回到年轻人的角度,绝大多数年轻人在读“鸡汤”时读得津津有味,必然是以为自己读懂了精髓,懂得了那些“鸡汤”的精华所在。但事实上,可能我们所认为的“精髓”就是“鸡肋”,仅此而已。
比如我们之前谈到的“自信”。对于自信,可能很多人都有自信自己理解了自信的定义,知道了自信是什么,以及怎么发挥出自信。但事实呢?可能绝大多数人已经不知不觉中将“自信”与“自负”混为一谈。
而“鸡汤”的一大特点,恰恰就是这样,它会将一些行为和结果中间的规律,通过高度总结,归结成几个关键词,比如自信、坚持等等。但是,对于获取自信、坚持这类的方法却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一定的阅历,对于这些关键词的理解本身就很模糊,发挥其作用就更像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由此,我就像“老僧入定”一般,自认为看破了这其中的“奥妙”,由此开始讨厌起“鸡汤”来了。甚至,一度觉得这类书籍简直一文不值,简直误导人生。这样的观点,一直到“毒鸡汤”盛行,我一举将“鸡汤”和“毒鸡汤”打入了禁区。
从某种角度而言,两者的盛行的原理是共通的:其一,我们都以为我们理解其中的道理,事实可能未必;其二,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在迎合我们的口味,而我们的口味要是对的,那这书的价值也就一般般;其三,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其价值必定有限,且只能被少数人利用。
后来,事情发生了转机。我再次进入了迷茫期,不是有本书叫《谁的青春不迷茫》,青春就该是这个样子,年轻人就是会时不时的迷茫。就是这样青春迷茫的情况下,我拜读了《成为极少数》。这一次,带着我数年的经验再去拜读一本尚且称之为“干货”的书籍,事实上这在我看来和“鸡汤”无异的,不过是更深刻了一些,但主题核心是差不多。不过,这是市场推动之下的“产物”罢了,毕竟,早些时期还没有“干货”的概念不是。
这一次再去拜读这么一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有“治愈”作用的。哪怕已经有了数年的失败经验,但是通过书籍,我似乎更清晰的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了。这就是我想说的关于“鸡汤”的营养了。
对于一个长期缺乏营养的人来说,“鸡汤”的营养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从某种角度而言,它的确能够让我从更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错误,并从另一种更角度去认识当下的世界和市场。关于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古话不是说,吾日三省吾身。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过于自我,自以为是。通常而言又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还有一句话能够很好的诠释这类书籍的作用,“存在即合理”。毕竟,能够出版本身就说明了某种问题,何况那样受欢迎的一本书,并且作者又是那样受“吹捧”的大V,这一切都在说明某些问题:价值和需求。
事实上,认真去读它,确实有营养,有治愈的作用。就像该书“推荐语”说的那般:“当你对每一段人生进行总结反思,对每一个看起来自然而然却又难以理解的现象进行分解、剖析的时候,都能看出很多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人生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但你只有自觉、清醒地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迎来水到渠成的第二步。”
这也是我所想表达的“鸡汤”的“治愈”作用了。
其一、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触发我们能够短暂的跳脱出现状去反思当下,及时的调整方向;其二、对于没方向的人而言,它也给了我们可供选择的余地,尝试的更多渠道,让我们能够陷入迷茫时能够更清醒地迈出去;其三,反思自己,我们常常是缺乏自省的,可能是工作太忙,又或是疲于应付,甚至迷失,而这些是需要时不时跳出来反思的地方。没有方向的努力是“吃力不讨好”的,在迷茫时与其横冲直撞的冲动,倒不如试着按照书中的方式,按照别人的提醒,清醒地前行,这样也是好的。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我的座右铭是“如果知识没有运用出来,这样的知识等于没有。”“鸡汤”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够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仅仅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那么读什么书,读多少书,在我看来都是没价值的。
就像我对于“问答”的态度:
那些来征求意见的人,本该是好心相劝的。我是这么想的,听得进去的按照设置好好生活,既然想要被设置却又不按照设置的路线去走,这样的设置是没意义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真的想改变,还是不要问比较好。一个自己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是不应该拿来浪费大家的时间的。
至于那些听不进去的人,看一看,笑一笑,发现还有比自己更不懂生活的人,继续去过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如果能够在设置里找到自己的归宿也是不错的。毕竟,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要接受自己的命运虽然难受,但总归是实际一些。
若是不能够在设置里找到自己的人生,那干嘛不做自己呢?关于人自生自长的能力,我是从来不曾怀疑过,倒是某些人不知是什么缘故似乎离开了设置就害怕的要死,非得争个“聪明”的活法,要我说这着实蠢得很!
若是仅仅几句话,就能够改变人生的话,那发明语言的人和运用语言的人早该是接受顶礼膜拜,或者就是不为人知,要是了解“权力”的真相就会明白,这样的人肯定会被某些组织给设置起来。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是没错的。
所以,真正难能可贵的是没有被设置的人生啊!可是,这个理似乎所有都知道却又所有人都不敢相信,更不敢去坚持。可能是太孤独了吧?需要观众迎合,不能得到观众迎合,那就迎合观众也行。只是,迎合观众的前提是,你在行动上迎合了观众的观点,却不见得观点是出于真实呢!
若是还不明白,我想,这个人多半是有点自命不凡了。所谓自命不凡,就是自认为能够从别人的地图上找到自己的方向,自认为能够从别人的观点里找到自己的人生,自认为自己能够从众多的观点里找到自己要的,并且让这些观点迎合自己。
要真是这样,那就试试看吧,毕竟没有受伤的人,光是听说过疼痛究竟怎般滋味,显然是不会满足的。那就疼上一疼,再照照镜子吧。
历史不是由如果构成的,现实也不是,这是我唯一肯定的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禅,对“励志”,对“鸡汤”,对“治愈”的禅。任何事物的属性都是固有的,懂得运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会去运用,勇于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迎来水到渠成的第二步。“痛”则不通,“鸡汤”的“治愈”就在这里。它提醒我们的不足,也给予我们以明灯,最终能否实现理想,一定是需要一个过程,但首先是迈出第一步。
加油吧,未来可期!
如果感到迷茫、空虚、无所事事、或是满足于当下,或深感自卑,试着读读它,给自己以痛,既是塑造自己,亦能成就自己。
人生在世,不应苟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岁之前,一定要读的20部治愈系书籍
人生迷茫时,这5本书籍可以拯救你
俞敏洪,求你别写书了,真的还不如三流作家!
我无法度过人生迷茫期
人生迷茫时,不如静下心来多读点书|鬼谷信
闲聊“心灵鸡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