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常识,曲径未必通幽处。
userphoto

2023.03.14 福建

关注

心偏了,世界原本的样子在眼中就会变得狭隘起来了。

作者丨谢丹儒

图片丨王石白真

记忆这东西要消化它真的很难,时不时的就给忘了。
若是记忆既不牢固又有点文字洁癖(完美主义者)倾向,还是背点常识性的东西,公认的相对完整,或者是争议不大的东西。然后,多思考。
消化常识是很重要的一环,绝大多数高深的学问也都是这么一层层递进的,或者再不济,总归是需要凭借点常识的。这是客观规律了。
说到底,这和记忆关系也挺大的,你能记住的,绝大多数都需要理解,而理解最大的问题在于认知。如果基础的常识都没弄懂,就一下扑进高深晦涩的东西里,多半是事倍功半。
以前,我不能理解,于是走了很多的弯路。
其中,印象最深刻还属当年的数学。那时候,我是真天真,一门心思的扑进那种复杂难解的问题里去了。结果,解一个题花了我大半的时间,等我解完回过头去检查的时候悲剧了。完全还有更简洁的方法。那时,我也是骄傲的像只孔雀,无知的如同井底之蛙。那时,我是不背东西的,尤其是公式什么的。所以,可以想象要自己去解题得费多大功夫,先得理解题目,几乎是一字一字的看,担心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审题清楚了,那就是解题了,解题又得一步一步依靠一些最简单的东西,这样解出来的题可以想象篇幅一定是超载的。很多数据完全可以用一个公式就说明的嘛。但那时我并不后悔,因为在解题的过程中我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成就感。可悲之处就在于此,由此落下病根了。
毕竟,那时年少轻狂,还多少有点懒散的毛病,遇到普通的题就难免心猿意马了。呵,这么简单的题能难倒我?轻视、藐视、无视。结果就是遇到简单的题我连审题都粗心大意,漏掉关键信息不说,到我这还越整越复杂了。
这个经历给我的教训就是“错误的开始,会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若有幸能找到,那也是后知后觉的产物。”
但这事在当时,我却压根没当回事,毕竟,“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好像无形中增添了点“传奇”色彩不是。
于是,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我越走越远,也越来越离谱。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记忆不可靠,前提是,脑子是个好东西。
也就是说,即使我没记住点什么,但是依旧能够推理出来的东西,它不值得重视。可想而知,对于那些常识性的东西我一丁点也没记住,反倒是那些隐秘的、玄而又玄的东西倒是见识了不少。甚至,一度膨胀的以为我真的理解了那些玩意儿。
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钻牛角了。属于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那种。
同时,它也酝酿了一场更大的危机,我越来越疑神疑鬼了。说白了,就是多疑症。
多疑症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但是后果却不见得都清醒。
这是犯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错误——一切皆可疑,甚至对事物本身存在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笛卡尔开始重建哲学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在理论上允许怀疑,摒弃形而上学学者主张的“权威即真理的源泉”。
然后,我进入了一种“存在即合理,你看不见的东西并不代表它不存在”的观念中,并深以为然。重点就在于,对于前者“存在即合理”我压根就没兴趣。既然它存在,既然已经合理了,我再去认识它有这个必要吗?就像文字,我查字典就可以知道任何文字的读音、注释,甚至典故,我还学它干嘛。所以,我的心思完全沉浸在后者“你看不见的东西并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有个著名的句子可以验证这一点——“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
提到风,就不得不感叹创造文字的人,他竟然发明了“捕风捉影”这个词,实在是形容的太贴切了。甚至,还能从古籍中寻到依据——“苍蝇不叮无缝蛋”、“无风不起浪”、“没有无缘无故的……”(此处应该有一个更精准的表达,但我忘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过去,我就是这样想问题的。
想必聪明人很快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这不是和传说中的“阴谋论”不谋而合吗?是的,确实如此。
于是,我对世界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这一点我也能从一些只字片语中寻出那么一点苗头,比如人生如梦、人生如戏。
其实,这是误读。因为断章取义的缘故,我压根就没理解其中的真义。可是,那时我不这么认为呀!反倒是我觉得我获得了了不起的发现,这个才是真理。而且,我很好的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自认为比真理还真理的依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我,就自认为自己是属于少数人的一员。(其实,它的完整解读应该是:“不能说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多数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正确的。只有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在多数人受蒙蔽的情况下,少数人知情的情况下,真理才在少数人手里。”
这不,我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还自命不凡,且犯了自以为是的错误。这一点,我当时是不自知的。
后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迷失了。面对这庞杂繁多的世界,又没有根基(常识),我是处处怀疑,时时怀疑,再加上我又有点悲观主义,这更加加剧了我的“病”——我总认为那些“阴谋论”的假说要比大多数人所认知的要更可信。毕竟,阴谋论是少数人发现的(其实,也可能是心智有问题的人,又或是怀着某种阴谋的刻意而为)。
可那时的我哪有这种辨识能力呀!我对常识性的东西视而不见,对于那些“扑风捉影”的事又着实兴趣很大。再回到人本身可能出现的问题,人们往往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于是,就这样我距离真理看似很近实则已经误入歧途而不自知。甚至,一度我认为:“曲径通幽”,如《加勒比海盗》中所说:“当然要迷失方向,才能到达一个无人能找到的地方。”
一直到前些年,我背《孙子兵法》。问题出现了,原文我肯定是找不到的,但后来编著的又各种各样的都有,甚至连“原文”都有删改的痕迹。面对好几个版本的《孙子兵法》,我都不知道该背哪个了(完美主义者是不能忍受这种不明确性的存在)。而且,我肯定不会满足于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一没权威的说法,二不够明确,三按照自己的理解又觉得好像都对),我的疑心病又犯了。
这下子,我难受极了。不背吧,觉得很是缺憾,背吧,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又是都想要,又是不敢要(都想要是觉得这样才是完整的,不敢要是怕错误的引导,再就是没有能力都要)。
事情到后来越来越严重了,类似的事情还包括:我读不懂的德语原著和翻译的“垃圾制品”(自我审美不符)、生活矛盾密布又没有高人指路、我既无法自己确定又没有足够明确可信的符合自己愿意相信的标准等包括但不限于。
此时的心情,就一个词,拧巴。另一个成语,无所适从。这简直是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但是,生活还得继续不是?这样下去可不行,还是得向现实屈服。当然,心底肯定想的是和解。毕竟屈服这个词太“苟且偷生”了。
没办法了,我只能不停的找一些基础的,明确的,常识性的东西去找找看,看能否找到良药。还别说,真有。
唉,这其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试想一下,时不时的怀疑,却又要强制性的让自己相信。这就像你明明不爱一个人,却一次又一次的说爱对方。这心不诚,不灵啊。
不过,不是有人说,谎言说一千遍,连自己都忍不住相信。我就是这样,不断催眠自己,不断抑制自己的“怀疑论”。
所幸结果是好的,常识性的东西还是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的,而且这也让我意识到以上种种不正常、不合理。
还是得多反省反省自己——心如果偏了,客观就没了。心偏了,世界原本的样子在眼中也就会变得狭隘起来了。
所以,有时候还是别想着走捷径,或是故作高深,那太表象、太无知、也太肤浅了。
好高骛远、自以为是、自不量力,这些真不是什么美德,还是早点放下的好。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学习,好好的生活,热爱生活,然后,正视这世界的本来面目,少一点偏见,多一些包容。如此,才更好些。
接受能接受的,改变不能接受的,同时,也接受不能改变的。
如此,才是正途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的智慧——修悟、自我
真理和常识,都不需要反复宣传
高三语文每日一题(42):文化常识 成语(三)
生病了吗?也许您该换个朋友圈了!养生常识您必知
修行,修什么?
论“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