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水池大作用
userphoto

2023.04.19 山西

关注

小水池大用处


村里有几个水池,每个水池供应着就近那些住户,吃水就到水池里去挑,挑回的水倒进水缸,这一天就有水吃了。
水池不远也不近,池里的水有时清凌凌,有时绿莹莹,不管清凌凌还是绿莹莹,水你得吃,你得挑,回去到缸里自动过滤,这就是过去吃水现象。
到了春天,栽红薯芽得用水。人人又开始推着小推车去池边灌水,一桶一桶,一车一车灌满,推到山坡地,一个坑一瓢水的栽下红薯芽,种红薯多,推水自然多,那个灌水甚至像是“抢水”的场景说明了庄稼人对时间的珍惜,对庄稼的珍惜,对栽红薯芽的珍惜,以及对水的珍惜。当池里的水快要干了时,红薯芽还没有栽完的住户就会去别地儿找水推,直到栽完为止。到了夏天,栽玉米,你得用水,又是一桶一桶一车一车灌满,推到地里。
有过一段时间吃水凭票,拿着票去挑水,小池边用篱笆围成,留个小门,这个环节就像电视剧中的小插曲,或者像一闪而过的镜头,不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那个时候吃水有多难。林县红旗渠也是出了名的八大奇迹。是杨贵书记带领大家修建的红旗渠,这一修就是十年。

一个小小的水池,在不栽红薯芽,不栽玉米时,池边少了热火朝天的场面,只有去挑水的人和在池边洗衣物的人。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这是罗大佑的童年,我说的这个小池边没有榕树,有榆树桐树和别的树,有知了。树下洗衣服的人利用中午时间去把衣物洗好,这样省去了一趟趟挑水。抡起的棒槌声成了安静午间里的动听,和着枝头鸟鸣,树叶呼啦啦响,这个声音之后再没出现过。因为后来再没人去池边洗过衣服,也不再用棒槌敲打。

有一年,村里来了打机井的人,他们常驻村里打起了机井,当时年纪也还不大,对机井还很陌生,机井是个什么物,后来得知机井就是水井,是可以打出的水的水井,噢,机井就是水井?水井有多大,根据我对井的理解应该不大,因为我的记忆中在我们家西屋根基边就有过一个井,这个记忆同样像电视剧中的一个掠影,一闪而过,在历史长河中或许连个标点符号都不是,甚至都不给你定睛去看的机会,如此短暂的一瞬,这又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但我描写不出来,就像是一个梦那样,只能说个大概,只能断章取义,只能说有这么一个井。但我至少知道了井,应该就是那么一点点大吧。村里机井在水池的北边,离水池还有一段距离,这样挑水更远了。有了机井,人们自然去机井挑水,光是挑一担水来回的时间就得差不多一二十分钟,挑几担就得好长时间。如果是半大小孩挑水,来回歇歇,加上路上溅出的水,到家不剩多少。机井很大,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机井里的水清凌凌的,只见大人们轻松灌满,挑回了家。

有了机井,小水池慢慢淡出视线,里面的水是雨水的积攒,水上面落下的各种叶子像一叶叶扁舟,在水面自由摆渡,也许还会欸乃一声,山水绿。又像是浮萍在漫无目的的徘徊其中,不知何去何从。

再后来,小水池变成了空池子,干池子。这样看时,水池真的不大,这么一个小小水池,居然能蓄好多水,来养活好多住户好多年。

去池里挑水已经成为过去时,挑水代表了一个时代,或许那个时代安排的就是让人挑水,给扁担钩担水桶发挥能力的机会,也给你挑水机会。说到扁担,不得不说说抬水,是的,扁担是用来抬水的,后来歌手甘萍也在《三个和尚》中诠释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当然抬水的不是和尚,是上学的小孩子,是上学时打扫卫生时,这个时候是去大队戏楼跟前那个水池里抬水,那个水池同样供应着那一片住户,正是由于离学校近,所以抬水就去那里。去抬水时经常遇见有大人去挑水,有的大人就先放下自己的水桶钩担,先帮我们这些小孩子给灌满,目送着我们走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思想也在改变,何不从自家小院儿打水井,当然,这个水井打成后,需要从村里机井往家里抽水,抽水就抽水吧,抽一井水还不吃一年?不用天天去挑水。于是各家各户又在自己院子里瞅准位置打起了水井,当水井打成,就像是打了一个聚宝盆似的,里面居然可盛水,吃水方便了,每天小水桶叮铃咣当的响又成了农家小院儿最动听的声音,这个声音的快慢与性格有关,也与忙闲有直接关系。这样,一日三餐,洗洗刷刷,不再因为水而紧紧张张。每年春节水井边上都贴“细水长流”,也有贴“细水常流”。不管长还是常,寓意都一样。

多少年后,新农村建设,除了煤改气煤改电,安水管,就连那些小水池也都给填满填平,变成了一片大的场地,装上健身器材,成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根本看不出那里原来是水池。但在过来人眼里,知道的人眼里,还是会说起那里曾经是水池,供应着那一片住户吃水。水池成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记忆。

水池已经不存在,这是多年前没有想到的事情。就像现在你根本想不到未来的事情一样。

水池不存在了,那个年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但在那个时候不管是水池还是年代赋予的产物却早已深入人心,也给人们带来不少好处,不管过去多少年都不会磨灭。

就罗大佑的歌名来说(只指歌名),《童年》,《恋曲1980》,《恋曲1990》,《现象七十二变》,《光阴的故事》,《吾乡印象》……就很好的诠释了一切。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志民:水,生命之源
河南大旱曝水利设施短板 机井多中看不中用|河南干旱
易江南专栏|在那缺水的年月
《池》郭成林
散文 | 家乡吃水的变迁
老北京开通自来水先要破迷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