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 “八王之乱”or “王八之乱”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换掉了曹氏王朝,建立了西晋。

15年后,司马炎的大将军王濬“楼船下益州”,一把火烧掉吴主孙皓沿长江设下的铁链,灭掉了当时的最后一个分裂王朝东吴。

公元280年,三国归晋,中华大地再一次大一统。

【注:王濬,读音jùn。后文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王浚,同音,但不是同一人。】

 然而好景不长。司马炎英雄一世,可惜眼神不好,选错了接班人,以致生前威风,身后凄凉。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作为一个富三代的纨绔子弟,没有半点生活常识,更不用说治国才能。他即位后政治昏暗,民不聊生,政治工作基本都是他的老婆贾南风和周围的一帮大臣在料理。


而这个贾南风为人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长得丑,二是爱吃醋。一个女人有了这两点,基本上已经足够生出许多事来。如果再加上有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老公,后面的事就可想而知了。


贾南风在当太子妃期间,因为嫉妒,看见其他妃嫔有孕,就用戟打她们的腹部,导致她们流产。后来做了皇后,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司马炎时期的外戚杨氏集团。理由很简单,太后杨芷因为在她当太子妃期间曾经三番五次的规劝她,这让她非常不爽,觉得这个老太婆是她的绊脚石。于是在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主政的太傅杨骏,并且把太后杨芷囚禁在金墉城,将她活活饿死!

政治就像是一滩水,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暗潮汹涌!一旦有人伸手把这潭水搅动一下,各种暗流立时发动起来,一场洪灾泛滥不可避免!贾南风搅乱了朝局,却没有能力稳定局面。她虽然靠暴虐手段干政,但朝廷内外谁也不真正买她的帐。加上这个女人做了太多缺德事,弄得天怒人怨,这给了司马氏的宗室子弟们趁机起来闹事的足够借口!

于是,中国历史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八王之乱!

所谓“八王”,是司马氏的八个宗室藩王。他们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这群人名为八王,似乎叫做“王八”更为贴切!他们野心勃勃,各自肚肠,没一个好东西。为了争夺最高权利,他们尔虞我诈,自相残杀,一会儿张三杀了李四,一会儿王五又干掉了张三,杀来杀去,上演了一出出黑社会搏上位的闹剧!

只不过,这场闹剧一闹就是16年,从公元291年开始,到306年结束。代价是数十万人死于战火,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严重衰退,百姓民不聊生。

(一)兔死狗烹,贾后除掉楚王司马玮、汝南王司马亮

在这场角逐里最先出场的是楚王司马玮,他在贾后指使下杀了汝南王司马亮。正当她自以为有功,准备去贾后那里讨封赏的时候,贾后突然反咬一口,说他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下令将其处死。于是这八王里的前两个就这样见了阎王!

(二)依样画葫芦,赵王司马伦踩着贾后上位

贾后在赵王司马伦的帮助下阴谋处死了太子。但这次却没有像上次那样——或许司马伦有了前车之鉴,他不想当替罪羔羊,于是先发制人,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后及其党羽,废贾后为庶人,最后又以“金屑酒”将她毒死在金墉城。


贾后当初做下的每一件缺德事,如今都被别人依样画葫芦,报在自己身上!

除掉贾后,司马伦并没有满足,他还要过一过当皇帝的瘾。永康二年(301年)正月,司马伦废惠帝自立,把晋惠帝软禁于金墉城。

(三)齐王司马冏杀赵王司马伦,惠帝复位

不得不说,权欲真是可以让人丧失理智。司马伦尽自阴险狠毒,但这件事却完全打错了算盘。因为在血统论主导的宗法制社会体系中,皇位这块肥肉,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更不是谁想吃就能吃的!因为盯着这块肉的狼太多了,谁动了它,就意味着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变成众矢之的!

很快,以齐王司马冏为首,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组建联合军队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战败,被囚禁在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至此,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永康二年四月,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改元永宁。但是西晋皇朝并没有就此太平。由于司马冏主政后,大权独揽不可一世,根本没把皇帝放在眼里,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这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藩王有了讨伐的借口。

(四)里应外合,长沙王司马乂杀齐王司马冏

当时有个叫李含的校尉谎称受密诏,劝河间王司马颙除掉司马冏。太安元年(302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并且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兵攻袭司马乂。司马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奔袭皇宫,以奉天子诏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于是司马乂就这样上位了。

(五)分赃不均,三王联手杀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颙辛辛苦苦起兵,觉得在这次创业过程中,自己作为发起人,理所当然应该是大股东,闹了半天被司马乂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连点汤也喝不着,心里当然不服气。于是联合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乂。

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双方连续作战几个月,司马乂曾一度攻破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俘虏数万人,但终因战事持久,军粮匮乏,全奈将士拼死守城,洛阳得以保全。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要班师回长安。

永兴元年(304年)初,时任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将领,拿下了司马乂,把他交给司马顒的部将。于是司马乂的争权之路就这样走到了尽头,他被放在火上烤死。

剩下的诸王中,司马颖在朝野素有威望,拜为丞相。河间王司马颙升任太宰,东海王司马越升为尚书令。

这时,司马颙为了讨好当朝的红人司马颖,上表提议废掉皇太子司马覃,立司马颖为皇太弟。司马颖虽然名义上仍是丞相,但实质上俨然已是皇帝。

(六)引狼入室,司马越兄弟借异族兵马击败司马颖

这一来,东海王司马越就看不下去了。他在诸王中算是比较有能力的一个,还是除掉司马乂的幕后主导。如今为他人作嫁衣裳,他当然不甘心。

于是就带着晋惠帝领兵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司马颖派部将石超在荡阴击败司马越,并俘虏了晋惠帝。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

司马越战败后,他的弟弟司马腾及其部将王浚,为替其兄复仇,联络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由于羯朱等异常凶悍,司马颖不能抵挡,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从邺城逃到洛阳。

此时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守把守,张方趁机挟持晋惠帝。司马颖跑到长安去找司马颙,以为司马颙会像当初一样捧他。谁知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自己是丧家之犬,司马颙趁机废了他的皇太弟之位,要他离开回封地。

司马颙自行选置百官,又让晋惠帝下诏,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回朝与他共同辅政。

但司马越一点也不傻,他坚辞不受。

(七)故技重,司马越、司马虓借鲜卑兵打败司马颙

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以“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司马颙分陕而居。司马颙胸无大志,打算接受对方的主张,但遭到张方的反对。

司马越亲率3万士兵,在范阳王司马虓的八百骑兵帮助下打败了司马颙的军队,进屯阳武。

这一下,司马颙慌了神。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郅辅夜里暗杀张方,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而后司马颙又后悔,怪罪郅辅杀张方,又杀了郅辅,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

接连祭出昏招的司马颙是个彻头彻尾的糊涂蛋,完全不是司马越的对手。更何况司马越找来了骁勇善战的鲜卑军队作外援!在鲜卑军队的攻击下,很快破了潼关,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

司马越军进驻长安,鲜卑军队大肆掳掠,杀长安军民2万余人。

另一方面,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范阳王司马虓、平昌公司马模等袭司马颖军于河桥,司马颖的势力就此一蹶不振。

就这样,司马越、司马虓在胡兵的帮助下打垮了其他对手,朝廷内外再也没有人能与他们抗衡了。

(八)惠帝驾崩,司马越一家独大,“八王之乱”终于落幕

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

晋惠帝又下令搜捕司马颖。范阳王司马虓还算厚道,虽然将司马颖父子囚禁,却并没有加害他们。然而他的一念之仁却换来一个意外的结局——一个月后,司马虓莫名其妙的暴病而死。他的秘书长刘舆考虑到司马颖的威望,担心留下司马颖会成为后患,于是矫诏赐死司马颖。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他的弟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这个糊涂蛋,天真的以为新帝登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于是带着三个儿子欣然上路,结果全家被南阳王司马模派人杀死在路上。

于是,西晋王室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混战,至此终于画上句号。

这场混战的最大意义,除了让后世明白“分封制”这一政治制度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对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没有丝毫的益处,此外就是加速了西晋这个短命王朝的短暂统一,将中国历史重新推入到民族分裂的洪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族融汉(七)八王之乱(下)
八王之乱的落幕——西晋走向灭亡
闲翻晋史八王之乱
晋皇后羊献容:司马家的荒唐与内斗,废立间看王朝更迭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
从八王之乱中脱颖而出,出身贫寒的张方如何崛起于乱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