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施范蠡夫差,穿越时空的三角爱恋




金庸先生曾说过,古人中他最喜欢范蠡和张良,他们都在大吵大闹一番后,退隐江湖,过起无拘无束的逍遥生活。范蠡的归隐比张良更爽快,没有丝毫纠缠,在越王勾践灭吴后,大军从太湖将到越国边境之时,他已带着西施,一叶扁舟,飘然而去。


春秋无义战,当时的社会动乱给无数出身贫贱的人带来飞黄腾达的机会。时代需要的是军事家和阴谋家,而不是孔子那样的改革家,所以孔老夫子只有去教书,把舞台让给那些惟恐天下不乱的有志青年。有志是一回事,有才更重要,两者兼具才有发展的机会,范蠡就两者兼有,只是怀才不遇。古人对怀才不遇好像特别想不开,总有一种悲愤在心底涌动。范蠡本是楚国人,可在自己的祖国郁郁不得志,于是把眼光投向外邦,发现吴越的世代仇怨势必形成你死我活的结局,算是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范蠡为什么择越弃吴?难道是因为当时越国刚刚战胜吴国,于是便找强者投靠吗?我想事情不是这样简单,范蠡一定是经过长时间思想斗争,反复权衡后才做出了决定。因为论人品夫差光明磊落,而勾践则阴险狡诈,他对此肯定也进行过一番调查,而最终选择勾践,恐怕还是觉得勾践更能采用自己的计谋,因为凡计谋基本就是阴谋,只有勾践这样的人才会言听计从。而且吴国的谋臣伍子胥和伯嚭同样来自楚国,已得到夫差的重用,自己和文种也是楚国人,和自己老家的人斗智斗勇,比比到底谁才是楚国真正的人才,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吧!



(图)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可一开始勾践并不欣赏范蠡,直到做了夫差的俘虏,在吴国忍辱偷生时,才发现了范蠡的价值。因为在吴国的三年时间,一直都是这位楚国的小伙子在为他出谋划策,使事态逐渐转向好的方面,终于被放回越国开始他“卧薪尝胆”的报仇生涯。这期间范蠡做的两件事情一直为后人称道,其一是诱使夫差杀了伍子胥,其二是用“美人计”,将西施献给了夫差。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两件事都做的都很卑鄙,当时却是很正常,似乎无可厚非。吴越争霸就是国君之间的个人恩怨,并无是非可言,范蠡为逞才智,便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拿女人当牺牲品。据说他和西施两情相悦,而最终忍痛将西施献给夫差,在“爱情”和“事业”中选择了满足个人虚荣的“事业”,也证明他是个特别自负的人,他确信自己能成功,只要他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而一旦成功,爱情还会回到自己的身旁。后来他改名鸱夷子皮,意思就是说自己就像盛酒的革囊,用起来可以很大,收起来可以很小,随时可以把握命运。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勾践复仇成功后,他泛舟五湖,逍遥自在,而文种却死在勾践的手里。这应该得益于他对越王的深刻观察。人的心理确实微妙,我们试着分析勾践的心理,他在吴国经受一位君主所能经受的最大侮辱,然后苦心经营二十年,终于复仇成功,接着北渡淮河,扬威于中原诸侯,成为东方霸主。角色完全改变,对了解他昔日屈辱的人势必有一种反感,因为这肯定会触动他回忆往事的难堪。这就难保当年的患难之交不大倒其霉了。


范蠡后来经商,成为一代富豪,眼看就要过完圆满的人生,可惜他的小儿子回楚国时犯了死罪,他用重金行贿还是不能挽救儿子的性命,看来美中必有不足,人生没有绝对完美。


原标题:关于范蠡


*作者:田欣,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蠡: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只有难做的人
成功?我的人生才刚开始。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卧薪尝胆,西施入吴,都不如真实的历史精彩
古镇木渎:名称由来
他是西施床上最后的男人,一辈子活了别人三辈子,最后活成一个传奇!
卧薪尝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