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我学中医| 痹证如何“作痹”的?


很多人或许对“痹症”不熟悉,但对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肯定很熟悉。




中医痹证是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1

临床表现


痹证以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但疼痛的性质有酸痛、胀痛、隐痛、刺痛、冷痛、热痛或重着疼痛等各异。疼痛的部位,或以上肢为主或以下肢为甚,可对称发作亦可非对称发生,或累及单个关节或多关节同病,可为游走不定或为固定不移。或局部红肿灼热,或单纯肿胀疼痛,皮色不变。或喜热熨,或乐冷敷。多为慢性久病,病势缠绵,亦可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病重者,关节届伸不利,甚者关节僵硬、变形,生活困难。

2

病因病机


01
正气不足


正气不足是痹证形成的内在因素和病变基础。若患者体虚腠理不密,营卫不固,则容易感受外邪。同时,正气不足,患病后也无力驱邪外出,又会造成病邪稽留,导致病势缠绵。


02
外邪侵袭


痹证的外邪有风寒湿邪和风湿热邪两类。外感风寒湿邪,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受风湿热邪,或因湿热环境所致,亦可因阳热之体、阴虚之躯,素有内热,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因风寒湿郁久化热,而为风湿热之邪。


风、寒、湿、热病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失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但风寒湿热病邪为患,各有侧重,并相互影响。痹证开始发病时多属实,然而久病必然耗伤正气导致虚实夹杂,伴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证候。所以,临床应尽早治疗。

3

诊查要点


1.本病发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同时,发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一定的关系。


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本病的主要特征。根据具体病因不同,又会伴见不同症状。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肉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或隐隐作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3.舌苔脉象多见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沉紧、沉弦、沉缓、涩。


4.辅助检查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常有助于痹病诊断。


风寒湿热为病各有偏胜,临床治疗时,医生应当根据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分辨病邪的主次;同时,要根据病程长短及患者全身状况辨别虚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是如何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
『痹证』痹病的病因与诊断
全身游走性不定时疼痛中医称“痹症”,中医治疗痹症的三个阶段至关重要
名老中医顿文里医生巧治风湿热痹脚趾痛
中医对痛风病的认识
关节疼痛是中医痹症范畴吗?朱春芳医生:需辨证施治才能更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