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轻松松读《荀子》(5)
userphoto

2023.06.17 宁夏

关注

                 卷一《劝学篇》(5)  

译文:

  古代有个叫瓠巴的人弹瑟的时候,水中鱼儿也会浮出水面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拉车的马也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山中蕴藏着宝玉,草木就很滋润,深渊中生了珍珠,崖壁就不会干枯。善行难道不能累积吗?哪有经常做善事却不被人知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意思就是,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终身学习死而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的抒发;《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和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完《礼经》才算结束,才算掌握了道德的最高准则。《礼经》教人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丰富,《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秋雨堂注:《诗》《礼》《乐》《易》《尚书》《春秋》在汉武帝时被尊奉为“经书”,合称为“六经”。荀子的时代还没有《诗经》《礼经》《乐经》《易经》的称谓,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故在译文中用了《诗经》《礼经》《乐经》的名称,特此说明。另:荀子的文章中为什么没有提到《易》?有待考证。)

  

原文:

  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mò)。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通“殁”,死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林清玄

秋雨堂浅见:

  学问和道德是埋没不了的。正如荀子所言,“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读书学习不但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和精神,还能改变人的相貌和气质。台湾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荀子所倡导的终身学习、死而后已的理念,就是对生命的化妆过程,是由一个读书人不断向圣人接近的过程。他甚至说: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就与禽兽无异。

  那么,学什么呢?荀子为年轻人开出了必读书单,即《诗经》《乐经》《尚书》《春秋》和《礼经》等经典著作,并对这些著作的内容做了高度地概括和介绍。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经》和《尚书》博大丰富,能使人增长见识,变得渊博和更有内涵。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读《诗经》,说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礼经》教人熟悉礼制法度和做人的行为准则,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不学礼,在社会上就难有立身之处。

  荀子在这里提到的这些经典,至今仍是国学的重要内容。它们对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及社会道德的影响源远流长,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并将继续延续下去,以至于永远。

                          2023.6.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荀子《劝学》
荀子《劝学》完整版|原文 译文,值得一读再读!(为孩子收藏)
荀子《劝学》高中生必学文言文!建议收藏观看
经典励志古文名篇《劝学》完整版附译文,让我们一起重温国学精华
《荀子·劝学》
中国古言哲理经典语录大全(含注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