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台街·往事如昨 | 整地!整地!整出一片农田平展展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看了11月26日《烟台晚报》发表的衣成龙同志《战疃修路记》一文后,勾起了我对那个年代的回忆。

那时,农村公社两委工作的重点就是催种催收,组织群众修路、搞水、整地。1979年我在招远县齐山公社任党委副书记,那年在蒋家坡村参与的整地改土大会战,是我一生经历的大事之一,至今难以忘怀。

吹响整地会战集结号

1979年霜降后,农活基本忙完,公社开始规划整地会战的事。

先确定整地现场,提出明确要求,即把小块地整成大块地,以适应今后机械化生产。活土层要达到1尺以上,地面比降(亦称坡降、坡度)要合理。再由农业技术员实地测量,计算出每块地需活动多少土石方、多少工日,根据每村人口和劳力,分摊工程量。而后,召集各村副书记到工地,认领任务。

准备完毕,公社召开了整地会战誓师大会。党委书记傅有伦作动员,3个村的支部书记表态发言。

我清楚地记得,玉甲村支部书记王祖欣表态时说:“大家都说我从不熊在会上,今天,我王祖欣不光不熊在会上,而且绝不熊在整地会战战场上!我村今年分到100亩整地任务,我们决心保质保量完成。如完不成任务,宁可不回家吃过年饺子!”

第二天,蒋家坡村沸腾了。这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会战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党委书记傅有伦任总指挥,我和武装部长袁守田任副总指挥。当我们带着行李来到时,大队书记蒋善礼已把住处安排好了。

这时,有不少大队的民工也陆续向蒋家坡集结。他们自带行李、劳动工具、发电照明设备。以生产队为单位带上粮油、柴草、炊事用具。民工们大都住在大队或农户的闲房里,地上铺上一层麦秸草,几个人挤在一起。蒋家坡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就安排在邻近的徐家庄、东马驻埠村。

安顿住下后,各村立即动手在工地上拉电线,用柴油机发电照明,以备夜战。没有条件的小村队就带上几盏汽灯。

在一些显眼的地块,民工们用铁锨将地堰上的泥土拍打得结实光亮,再用石灰水写上醒目的标语,如“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学大寨人,整大寨田”“招远大地无冬天,地冻三尺照样干”等。

公社报道组的同志在工地中央竖起一根十几米高的杆子,上头绑上3个高音喇叭,这就是指挥部的喉舌。

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热火朝天的整地会战就要拉开帷幕。

甩开膀子拼命干 小车不倒只管推

天刚放亮,傅书记带领我们去工地察看。只见处处是飘扬的彩旗,民工们正在忙碌而有序地劳作。

他们挥锨铲土,把地表的活土层先堆在一边。活土层下面有时是酥石碴,用镐头、大镢可以刨动;有时是硬石头,只能用炸药轰。

一般是本着先易后难、“先吃肉后啃骨头”的原则。石碴地用镐头刨下半尺左右,再把堆在一边的熟土覆盖在石碴上面,保持原土层不乱,而且深度要达到1尺以上。如遇到活土层下面是硬石头的地块,就留在最后攻坚。

这时,工地上的大喇叭响起来了,只听袁部长宣布:即日起指挥部要在全工地开展“比出勤、比进度、比质量、夺红旗”的“三比一夺”竞赛。

早饭是玉米面稀饭、馒头和咸菜。民工们或站或蹲或坐,捧着自带的粗瓷大碗呼噜呼噜地喝粥,抓起冒着热气的馒头就往嘴里塞,再就几根咸菜丝,一顿早饭10分钟就解决了。抽烟的就用自带的废纸和烟末卷起一支“喇叭杆”,猛吸几口。有的不等上工号响起就已到了工地。

因傅书记要到县里开会,工地上的事便暂由我和袁部长负责。工地上的大喇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和袁部长每天在喇叭上作宣传鼓动,广播员不间断地宣传先进典型、好人好事、工程进度,偶尔也点名批评后进单位。

一次,喇叭上批评肖家屯村出工不齐、工程进度慢,大队书记王其田听后再也沉不住气了。晚上回村,他把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劳力全调到工地上。自此,白天他们出工最早,晚上收工最晚,村两委成员全都靠在工地上干。

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是刨土太慢,小车队出现窝工现象。王其田带领20多名青壮劳力,每人一把镐头,一字排开,左右相隔3米,齐头并进抡镐刨土。

他们抡镐的架式是那样舒展有力:两手紧握镐柄,向右上方抡起镐头,举过头顶,再凭借双手的拉力将镐头狠狠地扎进土里,熟土层能刨进半尺多,酥石碴也能刨进二三寸。就这样一镐一镐地刨,一寸一寸地推进。

后面的小车队用铁锨快速往偏篓里装土,装满后小跑似地推向洼处倒掉。倒土的动作是那样利落:凭借小跑的惯性,在离倒土处1米左右时,两手轻轻向上一掀车杆,小车整个翻了过来,偏篓朝下,车轮子朝上,再用两手抖抖车杆,偏篓里的土倒得干干净净,扶起小车又快速返回。

什么是甩开膀子拼命干?什么是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就是!

上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农村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宣传画

整整一个上午,没有人说休息,也没有人休息,就连那些烟瘾大的人也没顾上抽袋烟。直到晌歪了,人们才停下手中的活,聚拢到不远处的临时伙房吃午饭。

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已有改善,生产队的仓库里都有余粮,有的还自种大白菜,自做豆腐。午饭还算丰盛,每人一碗大白菜炖豆腐,里面还有几片肉,馒头管吃。劳累了一上午的农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4两一个的馒头有人能吃四五个。那样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足够的能量是难以支撑的。

夜幕降临,各村自带的柴油发电机隆隆响起,一会儿,工地上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凭借明亮的灯光,各村的民工像白天一样继续大干。

有几个小村队因没条件发电,只能点上几盏汽灯,灯光昏暗,很影响工程进度。相邻的几个大村队见状,慷慨地说:“你们竖上几根杆子,拉上电线,一块儿给你们发电。”这样真为小村队解决了大问题。

这种团结协作的举动很快上了大喇叭,指挥部表扬他们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经过1个多月的奋战,半数大队提前完成了会战任务。前5名的村依次是肖家屯、玉甲、南马驻埠、梁家、立甲疃。

农谚说,“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大雪后还没完工的村,大多是因为分到了硬碴子。

熟土层下面是泥土还是石碴、硬石头?事先谁也不知,只能凭命趟。如分到硬石碴或硬石头的地块,便要费双倍以上的工时。但他们没有怨言。严寒的天气能让大地封冻,但却无法阻止人们战天斗地的勇气。

迟家沟村最后的5亩地,熟土层不过3寸,要达到活土层1尺的要求,还要翻动地下7寸的硬石碴。他们不舍得放炮,只能用镐头刨。一镐下去只能刨进二三寸,但还是坚持一镐一镐地刨。

谁也无法统计,整出一亩高标准大寨田,农民们要抡多少次镐头!他们的手上已不是什么血泡,常年的劳作,双手全是厚厚的老茧。如果不是这层老茧的保护,就算有一双铁打的手恐怕也早就磨透了。

气温已降至零下五六度,可推车的、刨土的,个个挥汗如雨,成串的汗珠子滚落到冰冷的土地上,会冒起一丝热气。

“袁坚决”寸土不让

整地的目的是加深活土层,以利农作物生长。袁部长负责施工质量,他每天在大喇叭上反复强调一句话:“土层达不到1尺以上的要坚决返工。”听得多了,人们送他个外号:“袁坚决”。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细细的铁棍,上面刻有尺度,走到哪里就把铁棍插进土里测量一番。每个村工程完工时,都要由他验收合格后才能收工。

在给孙家夼村验收时,他发现一块地有异样。按规定,地整好后要用铁耙刷平,而这块地有5平方米的地方明显凸起。他在这个地方取了3个点,逐一用铁棍测量,测下来,平均只有9寸。

在一旁的生产队长见露了马脚,一个劲地央求:“袁部长,实在没办法,下面全是青石头,放了两炮也没解决问题,再说也没有炸药了,就差这么1寸,你就放放手吧。”说着拿起铁锨挖开松土,果然露出了青色的石头。

“不行!你差1寸放过了,他差1寸放过了,我们的施工质量怎么保证?拿钎子来,我扶钎,你打锤,再轰它两炮,炸药我解决。”

袁部长在部队当兵时是工程兵连长,对打炮眼放炮绝对内行。他两手稳稳地扶住钎子,队长和几名壮劳力轮流打锤,一锤下去,火星四溅。用了两个多小时,炮眼打好了。

袁部长从别的村借了几管炸药,亲手装进炮眼里,用火点燃炮芯。周围的人四散,一声沉闷的巨响,泥土和碎石冲天而起,地面炸出一个深坑。民工们赶紧把炸松的碎石推走,又运来泥土填平。

用铁棍插进一量,足有1米多深。队长打趣地说:“部长,这下比规定还深了2尺,你得给我们多记工日。”老袁说:“要不是我火眼金睛,就被你蒙混过关了,不罚你就算客气。”在场的人一听,都笑了。

历时两个月的蒋家坡整地会战胜利结束了。望着一片平展展的高标准农田,蒋家坡村书记和村民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蒋善礼书记非要设家宴招待我们几名公社干部。傅书记破例说:“好,今晚就在你家吃饭。”

袁部长为人豪爽,喜欢喝酒,当晚喝得酩酊大醉,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蒋家坡会战,我们打了个大胜仗。”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道兵老照片(43):青藏铁路世人瞩目之三
长条井——兖州水利建设上的伟大创举
这位支书哥眼里的李贯河会战,唤起多少人的记忆
李安通 | 百泉飞渡会战记
激情那年,郭杜公社万亩改土会战
52年前的萧山围垦,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