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台街·往事如昨 | 突然,昏暗的前方出现一片灯光,一个梦中的新世界徐徐呈现在我面前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上世纪50年代初,烟台有了发电厂。市区通了电,而居民大都家中没有电灯,街巷没有路灯,入夜后一片黑暗。

那时我家刚从蓬莱迁来烟台不久,住在得胜街,即离海港东口不足20米处。这是一商家的库房,我家住在门房中,既是安家之处,又为商家看门护院。入秋之后,日短夜长,晚饭之余,时光难熬,屋外漆黑一片,屋内总点灯怕耗灯油,吹灯睡觉又时间太早。

这一天,晚饭之后,妈妈正在收拾碗碟,爸爸忽然来了兴致,对我说:走,咱们到丹桂街走走!

丹桂街位于现天天渔港以北,芝罘区政府以南,为东西长约180米的一条老街,始称一面子街。1916年,街西口德桂茶园改名为丹桂戏院(后改为胜利剧场),此街便更名为丹桂街。这里的一切,都不同于朝阳街的“西洋”色彩,是地地道道的烟台风味。

那天,听说爸爸要领我出门,我高兴起来,妈妈为我穿上一件夹袄,爸爸便拉开街门。屋外黑乎乎的,没有月光与星光,瞪大眼睛才能看清路面,当时我对烟台街道一无所知,只知拉着爸爸的手,被动地向前走。

走着走着,街面上出现一个缺口,爸爸对我说:前面是板桥街,要小心,不要把小脚掉进石缝中!果然,路面全是悬空的石条,石缝较窄,大人大脚没问题,孩子却要小心,石条下面是滔滔不绝的脏水,简直是臭气熏天,不时地有飞虫扑面而来。我想掩面而行,又恐脚掉入石缝中,走呀走,提心吊胆,没有尽头,万万没想到烟台是城市,还有这样可怕的街面。

走出板桥街,胸口仍在跳,我们继续摸黑前行。突然,昏暗的市区出现一片灯光,好大好亮,死沉沉的夜晚顿时热闹起来。叫卖声与嘈杂声不时传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呵,电灯!”我见到一根竹竿顶挑着一盏灯,禁不住惊呼起来。

“你认识电灯,怎么知道的?”爸爸惊讶地问我。

“我是猜出来的,大人常说电灯……”

爸爸将我抱起来,六岁的孩子一眼认出电灯,令大人感到惊喜。我也充满自豪,享受了特殊待遇。

在爸爸的怀抱里,我见到丹桂街上有许多竹竿,上面都挑着一个忽亮忽暗的电灯,有时亮得刺眼,有时暗得令人心烦,这是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的。

灯下都是卖小吃的,我第一次见识到世间竟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就说糖球吧,红山楂间有的夹着桔子瓣,有的塞上苹果块,有的粘上芝麻粒,都镶在一个大糖块中。还有那么多摊位上,蒸包子、下饺子、炒花生、炸油条都在忙碌,糖炒栗子正冒着热气,大枣饽饽雪白冒红,油炸果子喷喷香,山楂红如火,柿子黄似金,白果赛白雪,七月桃子八月梨,十月水果闹赶集,还有如玉似翠的美食,我叫不出它的名字。

凡是有电灯的摊位,都生意红火,彰显着一定的财力。在灯与灯之间的昏暗处,也有借光做买卖的:拐小篓、提竹筐、揹面袋、挑担子的,大都是卖花生、瓜子、地瓜干、山药、豆腐的农民,进城换个灯油炭火之类的生活用品,假如无钱,以货易易,乐在便捷。

一辆辆黄包车摆成长蛇阵停在路边待客,偶有人上车仰坐,讲明去处,拉车的人便立即进入两车杆之间,小腿迈得风快,一溜小跑消逝在黑夜中。又有咕咕嘎嘎的胶皮喇叭响,一辆黄包车驶来,那声音挺脆生,样子也讨人喜欢。下车人将车费付上,偶尔有预先没谈妥的,此时便斤斤计较,谈妥后便离车而去,走进丹桂街。

流浪者、讨饭人蓬头污面,破衣烂衫,穿行于摊位之间,伸出脏兮兮的手,向众人讨要吃食:行行好吧,老爷大娘,可怜可怜俺,给口吃的吧!凄楚的声音令人揪心。

一群人急匆匆地走进丹桂街。爸爸告诉我:华安(烟台市博物馆那时为华安电影院)电影散场了。

电影?这是个什么新鲜玩意?

面对我的提问,爸爸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语言。他摸了摸后脑勺,用双手比划着对我说:这么说吧,电影机就是个会转的机噐,它孔内发出一缕光照在白布上,出现的人会动弹,还会说话,咱家的照片是死的,电影中的人都是活的……

太神奇啦!我几乎听不懂爸爸的话,想象不出人影在白布上奔跑、打架,会是怎样的奇妙景象,又听说看一次电影,需要一角钱,也就彻底断了这个念头。

此时,一个刚从影院中走出的男子,一屁股坐在对面的小板凳上说:来个焖子!又把一张纸币放在小桌上。我探头一看,是一张印有大飞机的两分钱。

那胸前扎个白包袱的人,立即忙活起来,平底锅上吱吱啦啦地响,热气中散发着香味,他操起铲子将焖子盛在小碟中,倒上蒜泥、麻汁,又将一个铁丝拧的小铁叉插上,口中喊道:好了,来啦,请用!将装满焖子的小碟,放至小桌上。

我心中的馋虫在啃咬,胆怯地望了爸爸一眼。爸爸赶忙拉着我的手,离焖子摊远了些。我依然惦记着那碟散发着蒜与麻汁香、插着铁丝叉的焖子。

又一群人从丹桂街深处走来,看他们的穿着打扮,个个衣冠楚楚,就知道这不是一般市民。爸爸告诉我:戏园子散场了。这里里外外共有几个戏园子与剧场,京剧、呂剧、评剧、评书、相声、快书、杂耍……应有尽有,一应俱全。这些人来头不小,他们不吃地摊野货,三三两两地走进包子铺、饺子馆、大酒楼、小饭馆、海鲜坊,要排排场场地吃一顿。也有人走进理发馆、剃头篷、洗澡堂、按摩房、修脚屋,各取所需。

早在戏剧散场前,饭店店小二已到戏园门口接客,笑脸相迎:掌柜的您快来,明日定能发大财!一些犹豫不决者,就这样被拉扯进饭店。屋内的电灯不再是竹竿上挑的孤零零的灯泡,都加上了灯伞,方的圆的五花八门,连饭桌都上了金漆,不同于地摊上东扭西歪的木桌,“骏马配金鞍”,那派头,令人望而生畏。人们进门坐定,胸有成竹地点上几个炒菜,热上一壶黄酒,便开始推杯换盏。真是“人比人要死,货比货要丢”呀。

烟台是海滨城市,烹制海鲜堪称一绝。任何一家海鲜店铺都有拿手菜,令你成为回头客。甭说鱼丸、巴蛸,对虾都是全头全尾全须,虾须在盘中都能成为艺术品。

加吉鱼上桌后,店小二会再送上一个空盘并嘱咐说:客官若有兴致,莫弃鱼骨,店家会送意外惊喜!

加吉鱼骨是最好的积木,可组装成各类艺术品:王小砍柴、牧童牧羊、乘风破浪……件件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我家挂在空中用加吉鱼骨制作的牧童牧羊,是我妈妈的作品,牧羊鞭上,妈妈还特意加上根红线,微风轻吹,飘飘摇摇,有动感,有创意。妈妈的手艺是学来的,可见鱼骨艺术已普及民间。

看饱眼珠子,饿瘪小肚子。逛了大半夜,尽管我几次示意,爸爸一分钱也没花。

夜深了,返程时我们绕开了板桥街。

回到家中,哥哥问我:吃了什么好东西,我失望地摇摇头。

姐姐问我:看了牛皮影吗?“什么叫牛皮影?”我着急地反问道。

姐姐回答说:就是用牛皮刻制的人、兽、妖、猪八戒、孙悟空,对着灯光,影在布上。

我一下子懵了,恨自己去了一趟丹桂街,竟然还不知道牛皮影!我暗下决心,找机会定要再去,要用铁丝叉吃一碟焖子,还要看一场牛皮影。

说来即便是钱再金贵,两分钱也并非高不可攀,找个机会,把钱揣上,急匆匆来到丹桂街焖子摊,满满一碟焖子眨眼间就进肚,打个饱嗝,口留余香,心满意足。

而看一场牛皮影,就没那么容易了,有钱也不行。原因很简单,演出都在晚上,晚上妈妈不让孩子单独出门,若同大人一起出门,看牛皮影是被禁止的。

这件事一直拖到我们搬家至大马路庆安里。对门房张大爷的外甥由农村来烟台,我们很快成为朋友。张大爷的妻弟来看外甥,此人独居无业,女儿在外地每月寄20元钱给父亲养老,生活挺富裕。舅舅见了外甥自然非常亲热,许诺请外甥看牛皮影,并请全院男孩一起去。听此消息,我与弟弟都乐坏了,妈妈也没阻拦。

那天刚吃完晚饭,全院共6个男孩,在舅舅的带领下来到丹桂街。那时的华安影院以北,有一片平房,多家都经营牛皮影生意。尚未抵达已闻锣鼓声,舅舅将一角二分钱递上,我们便鱼贯而入,小板凳上一坐,前台马灯吹灭,幕后蜡烛点亮,孙悟空与妖魔的大战便展现在面前的布幕上,打斗得难分难解……这时我才知道,什么牛皮影,全是纸板子刻的,牛皮多金贵,用不起,不是牛皮影,而是吹牛皮!

幕后蜡烛吹灭,幕前马灯点亮,“请吧小朋友”。刚刚入戏,又不得不离去,快乐一瞬间,难怪大人轻易不让看。

半个多世纪过去,旧城换新颜,我怀念当年的丹桂街。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烟台美食 | 摆拉甲子怎么做最好吃?

烟台街·烟台故事 | 他每到上海,上海各杂志上就刊出“郭子文到沪”的信息,上百家同行轮番宴请

烟台街·往事如昨 | 我从小练就的“无影手”,一时间曾名闻乡里

烟台街·民俗采风 | 能听一听大杆号“戚家将军令”就好了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丹桂街|山东|半岛网
烟台招远:这是谁家小猫咪,鱼骨吃得这么香?
丹桂情结|人文怀旧
榆城街塑之《皮影人生》
满满的都是回忆!原来这10条老街里藏着烟台的前世今生······
烟台解放前丹桂街的名小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