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台街·往事如昨 | 伴随着高亢有力的拉网号子,成千上万条沙丁鱼在网中欢蹦乱跳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前两天翻看旧年的日记,1989年3月13日的日记是这样写的:“今天,我乘烟渔冷二号,踏波逐浪,奔赴对马海峡。”思绪不由地回到32年前。

上世纪80年代,烟渔公司捕捞作业多以经济鱼类为主,既有“中国四大家鱼”之称的大小黄花及带鱼乌贼(墨鱼),又有渤海湾大对虾。

改革开放后,随着渔捞工具和作业方式日趋先进和大型化,捕捞能力迅速增强,导致国内一些传统渔场渔业资源日渐枯竭。

为改变这一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烟台海洋渔业公司跨出国门,进军北太平洋和西非渔场,在渔捞品种上也放弃了以经济鱼类为主的单一模式,逐渐转向马面鲀、鳕鱼、鱿鱼等一些资源丰富的鱼种。

远征对马海峡,围捕沙丁鱼,正是为适应这一变化而作出的一次尝试。

当时,船只是第三天到达渔场的。为了更好地掌握渔轮作业的第一手材料,更清楚和直观地了解围捕沙丁鱼的整个生产过程,我决定离开冷二号,下到正在渔场探寻渔情的653号围网船。于是,冷二号船长迅速向653号围网船驶去。

对马海峡位于朝鲜半岛与日本之间,平均水深达百米以上,洋面终年呈墨绿色。由于周围岛礁众多,洋面水急浪高,暗流汹涌,即使在风和日丽之时,站在驾驶室向外眺望,也会看见大洋之上,翻卷出一层层无尽的白色浪花,在船员口中素有“浪窝”之称。

当“冷二号”赶到653号围网船附近时,海面风浪达5级左右。在海上,两条颠簸的渔轮要靠在一起翻帮过人,困难可想而知。在两船的船员共同拉拽下,晕得一塌糊涂的我,连过两条船帮,一头栽到653号甲板的一件网衣上,很长时间动弹不得。后来,一个船员送来一块萝卜,我勉强吃了几口,才算把呕吐恶心压了下去。

653号围网船继续在渔场游弋。此时,船长侯桂尹站在驾驶室,全神贯注地看着探鱼仪。探鱼仪被称为“捕鱼人的眼睛”,茫茫大海中,任何鱼虾只要在它的扫描范围内,都会无所遁形。

观察了两个多小时后,这位有着30多年海上生产经验的老水手,已胸有成竹。于是,他命令大车熄火,就地泊锚,静待夜晚的到来。

沙丁鱼,学名远东拟沙丁鱼,因资源丰富,富含蛋白质而闻名于世。沙丁鱼白天藏在水底,晚上喜欢聚群到上层觅食,由于喜光,因此只靠围网船还不行,必须有光源吸引,让其扎堆,从而方便渔轮诱捕。为此,一条围网船要配备两条灯光船,由三条船组成一个围网小组。彼时,渔业公司共有4个这样的围网小组。

暮霭四合,整个渔场逐渐暗了下来,一场战斗,在寒风料峭的大洋展开了。

侯船长下达了作业命令。一时间,主机开动,马达轰鸣,船员们戴上安全帽,穿上油衣油裤,迅速进入各自岗位。一盘红色的、长一千余米、围起来有四个足球场大小的围网,在网机的铿锵声中,十几分钟就被徐徐下入海中。而两条灯光船,也早已到达各自的指定位置,打开船上所有的灯光。顿时,洋面上像冒出了两团浮动着且熊熊燃烧着的硕大火球,渔场也顷刻变得如同白昼。

收紧底纲!扎紧网底!

随着一道道指令的下达,进入大网的沙丁鱼已无路可逃。见时机已到,船长又一次下达命令,“起网!”此时,网机拖着巨大的网衣,缓缓向船上靠拢。水手长指挥着全体船员手拿网绠,用尽全身力气向甲板上拽。由于后甲板吃水浅,加之风浪又大,飞溅的浪花拍打着船舷,船员们个个都成了水人。

这时,突然一个大浪铺天盖地打来,差一点把一个船员卷到海里,幸亏同伴眼疾手快,一把拉住,才防止了危险的发生。

看到现场气氛有些沉闷,年仅2l岁的新水手林恒,大声吼起了拉网号子,大家情绪马上受到了感染,也跟着吼了起来。

顿时,劳动场面变得热烈而生动。尽管初春的海水打在身上冰冷刺骨,但大家丝毫没有畏惧,在低沉有力的拉网号子中,巨大的围网终于被拉到甲板上。在10多平方米的网袋里,成千上万条沙丁鱼欢蹦乱跳,水手们也开心地笑了起来,丰收给闯海人带来了欢乐与喜悦。

这时,船长从驾驶室走出来,来到甲板,我问他网头怎么样?他淡淡地应了句:“不多,30来吨。”他说,围捕沙丁鱼,至少要五六十吨才称为大网头,而围捕鲐鱼最过瘾,大网头可达200吨,光上鱼就得一天工夫。

这一夜,我一直待在653号船,它共抢投三次网,渔获达110余吨。

天亮了,忙碌了一夜的船员,枕着波涛沉沉进入梦乡,等待晚上即将开始的另一场战斗,而我也趁此机会,上到了另一条渔轮“海丰827”号上。

为不耽误渔轮因收港而浪费宝贵的作业时间,原则上各围网组只能待在渔场,是不可以返港卸鱼和上供给的。公司把加工船和冷藏运输船都派到了渔场,像“海丰827”号就属于加工船,而冷二号专职冷藏运输,从而形成了从生产到加工到冷藏运输的一条龙。

从春节时出海,现在各围网小组已在渔场连续作业两个月了,粮油、水和新鲜蔬菜早已吃光,供给只能靠运输船捎带,而这些艰苦,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使船员们难以接受的是那种远离亲人的孤独,还有枯燥而单调的生活,但为了多捕鱼,船员们都在咬牙坚持着。

“海丰827”号船长告诉我,当日仅半天时间,船上就扒了200多吨沙丁鱼,船舱和理鱼间没地方放,只好堆在后甲板上。为方便工人走路和作业,偌大的鱼堆上放了两块长条板。我跟船长来到加工间,这里灯火通明,一片热闹场面。

因沙丁鱼个头小,且容易变质,如何把到手的鱼保住,加工是关键。此刻,患病的政委王本文不顾病痛,带领船员们奋战在流水线上。他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在流水线上忙活着,个个累得大汗淋漓。

生产旺季,船员们基本是不分昼夜地撸起袖子连轴干,甚至连吃饭时间也没有,只能边干边吃,两天两宿不睡觉也是常有的事。

三天后,满载465吨鱼获的冷二号要返回烟台港。但海上天气瞬息万变,陡然间海面刮起10级大风,冷二号如一叶扁舟,陷入波峰浪谷中。

特别要命的是,因航向和风向原因,冷二号遭遇“腰跨浪”——所谓“腰跨浪”,即为从渔船一侧上浪。此时达几层楼高的“腰跨浪”一排排扑向船体一侧,仿佛要把满载鱼获的冷二号掀翻。这样的天气会给全速返航的船只带来巨大的威胁,冷二号船长处乱不惊,果断改变航向,驾船压着浪头,驶进日本对马岛附近一个小渔港暂避。风浪稍歇,冷二号立即解缆起锚,踏上返港之路。

32年弹指一挥间,许多事情已经淡忘,但在对马海峡围捕沙丁鱼的日日夜夜,却随着时间推移,在记忆中愈发鲜活。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烟台故事 | 谁知道还有三个千户所在哪儿?

烟台街·烟台故事 | 蓬莱营子里也有个“所城”

烟台街·街面忆往 | 你还记得大海阳河上面的罗锅桥吗?

烟台街·往事如昨 | 给组织部长当自行车驾驶员,蹭顿饱饭还不是手拿把掐的?没想到……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志国‖首届“乌拉特奇石杯”有奖征文‖坝湾纪行
渔网
八鲜过海|商业捕鱼的捕捞方法之围网捕捞~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_资产分类名称(水上交通运输设备篇)
第一次看拉网捕鱼
舟山渔业的岁月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