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划根“触灯儿”点亮灯,最难忘那年暑期煤油灯下老师单独为我们“开小灶”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

    小时候的农村,每当夜晚,屋子里就格外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只是农村人对城市的一种想象。农村屋子里的照明,全靠一盏小煤油灯,放在墙壁上掏出的一个四方灯窝里搁着。灯窝里除了煤油灯,还有一盒青岛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家里的大人们习惯叫火柴是“触灯儿”。

  “触灯儿”,也即俗语的“曲灯”,又言“取灯”“却灯棍儿”,因为是从国外传来,也叫“洋火”。而农村叫“触灯儿”的由来,大概是因为点煤油灯的时候,需要划根火柴燃亮后,靠近灯信一“触”才能把灯点亮吧。

农村人家,一般家里都会从小卖部买上一小玻璃瓶煤油,专供晚上照明用。屋子里照明的油灯数量不多,通常一间屋子的墙壁上都掏出一个连着相邻房间的小四方灯窝,里面放一盏不带罩的玻璃煤油灯(下面是玻璃瓶,上面翘起一根灯芯)。

记得小时候,天一黑下来,屋子里黑咕隆咚的,奶奶就会在黑影里喊:快划根“触灯儿”把灯点上吧。为节省煤油钱,这样的小灯晚上通常也不会点两盏。只有家里来客人了,客人在里屋炕头饭桌上吃饭,饭桌上才额外放上一盏煤油灯。煤油灯的光亮很弱,只能以一团朦胧的橘红色光,照亮周围不大的一圈儿地方。从外面望去,农村的家家户户依然漆黑,只有吃晚饭那段时间,才有那么一团团光亮。

随便走进哪家的堂屋,马上就会闻到一股浓重的煤油味道,那是墙壁上四方灯窝的煤油灯散发出来的。除了这种不带罩的玻璃煤油灯,农家还有另外两种煤油灯,一种叫罩子灯,即上面盖着一个玻璃罩的煤油灯,玻璃罩中间圆、上下直,下面可以直接盖住灯芯,可以防风。如果从内屋出去,外面有风,就只能点这种灯,而且还需要一手端着灯,一手在玻璃上面遮挡着。还有一种灯,能防风,就是马蹄灯或叫马灯。这种灯相对比较复杂,可先把上面玻璃罩提起来,在下面划根“触灯儿”点上灯芯,再放下来。

印象最深的是,我在村小学上五年级快毕业那年的暑期,县里第一次招考初中重点班,班主任老师组织我们八九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晚饭后到村北面小学的教室里,单独为我们“开小灶”。当时村里刚拉上电灯,用柴油机发电照明,我们管这种电灯叫“自磨电”。每天晚上也就吃饭那段时间,有一两个小时的照明,而后就停电了。因此,我们几个人都是从家带着罩子灯或马蹄灯到教室。等电灯一灭,自己的这些自备灯就用上了。每人都在灯下,认真地写老师临时布置的作业。老师也在讲台前的课桌上,点着一盏罩子灯。我们遇到不会的数学题,就到前面去请教他。因为不是白天上课时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气氛很活跃。教室里,那一团团影影绰绰的昏黄灯光,在我们这些少年的眼前,照亮了一条人生之路。

划根“触灯儿”点亮灯,是农村孩子对光明的另一种追求和希冀。当初在煤油灯下补课的那帮孩子,有三位同学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山村,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发展。还有一名同学考上中专,后来回到家乡从教,现在是城里一所中学的校长。

你可能还想看:

我和晚报的故事 | 52年后,我找到了当年那个泪流满面的6岁男孩

烟台街·往事如昨 | 准女婿埋头大吃,老丈人只得三番五次地喊:“再切些来!”

烟台街·烟台故事 | 他每收一名学生,就种一棵柳树,于是就有了万柳村

烟台街·烟台故事 | 烟台开埠之初,我的曾祖父创办了这家油漆店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煤油灯(散文)
煤油灯 那一段灯光摇曳的历史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点亮乡村新生活
农村照明的变迁
农村往事:煤油灯
安徽作家||【煤油灯的年代】◆高令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