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繁华的老烟台海边,咋冒出一条光棍扎堆的巷子?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芝罘区的“光国巷”位于北大西街与北马路之间,为南北方向的小巷子,长约300米,宽不足三四米,早期是用海砂铺垫的,到1929年才修成洋灰道。光国巷在历史上的名气可不小,它与著名的“东海关”码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芝罘区志》记载: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女性人口仅占20%左右。显然,烟台在1861年开埠后,由于东海关的名气很大,从而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的男子。

烟台这样的小城市,从1861年开埠到1874年,短短的13年,涌入数以万计的外来青年男性,造成烟台开埠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男女性别比例差距过大。

早期的海关码头  资料图

海关码头扩建,加上烟台原本就是一座靠海、靠码头吃饭的小城市,海关货场对码头工人有着很大的需求。货物进出口和运输量激增也急需大量的码头工人,使得码头工人队伍迅速壮大起来。有史料表明,当时在码头驻点长年扛包、打杂的工人有五六千人之众。

码头工人只是广义的说法,其实根据其工作分工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有摇橹子的、有接驳的、有扛大包的、有拉纤的、有码垛的、有修码头的、有打零工的、有守夜巡更的等等。这些人长年混迹于码头港口讨生计,被统称为“码头工人”。

据烟台老码头工人回忆,早期的烟台海关太平湾码头,港小水浅,装载量七八百吨以上的货船难以靠岸卸货,而赶上退潮期,小型货船因为无动力装置,就需要人工拉纤才可靠岸,因为货船数量多,这就产生了拉纤工人。

有点儿经济实力的,会几个人合伙购买木料,打造中等大小的木舢板,通常要花费七八十个大洋购买木料,找木工做好,最后把船底用油腻子填平,再刷上两遍桐油防腐就算完工了。在征得码头管理者同意审批办结手续后,木舢板就开始了在大海上的经营。

一条舢板通常由三个青年男子经营,一个摇橹子的,另外两个就是接驳的,把舢板摇到需要接驳的港外大船下,大船上的人会顺下货物,舢板上的人把货物接到舢板上。他们每天往返于码头和停泊在港外的大船之间接驳货物,按次数和货物分量种类论价。

按照流程,舢板划到码头,码头上便有扛包的工人把货物从舢板卸到岸边,而后搬运到货场,交由码垛工人整齐垒高。夜晚和雨天,巡更人员会连夜值守看管并盖好雨布。每道工序密切合作,有条不紊。以上各工种大多需要健康的体格和毅力,并且常常要冒着生命危险,因此那些年老体弱的人难以胜任,只能在码头上打个帮手、做个零工度日。

由于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特别是当时的烟台街男多女少、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烟台本地的人找个老婆都不容易,那些来烟台打拼的码头上的外地年轻人找老婆就更是困难。由于大家都租房子集中居住于码头对面的小巷子里,天长日久,这里便被叫作“光棍巷子”。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那些经济状况略好的或运气好的码头工人找到了老婆,他们娶的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子,或者是从原籍讨来的媳妇,结婚生子之后很多人不再做码头工人,便有很多人搬出了清苦的“光棍巷子”。

远眺如今的烟台港码头

伴随着东海关业务量与日俱增和现代化进程的脚步,码头工人的日子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据《芝罘区志》等史料记载:1903年“东西公共码头岸路工程”竣工;1913年烟台海坝工程会成立,开始大规模筹资扩建码头;1921年扩建后的烟台码头历时6年竣工,9月14日,海坝工程会举行了海坝落成典礼。这些工程改变了早期烟台港小水浅的状态,码头作业面积扩大了数倍,加之做了港口清淤清礁,大大提高了码头吃水能力,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码头的雏形。

同时,传统的风帆船逐渐被火轮船所取代,做拉纤的码头工人只得转行另谋他就。大型货轮可以进港卸货,原来做接驳的码头工人纷纷改做“扛大包”。再后来,由于引进了西方港口的作业方式,有些工种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码头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所降低,安全保障也有所改观,用工需求也少多了。

又过了十多年, 在1933年的烟台街道普查和改名热中,“光棍巷子”因其名不雅,被改称“光国巷子”,1938年又改为“光国巷”。

据1987年出版的《芝罘地名录》记载,烟台街上同一时期被改名的街巷还有很多。如:“豆腐巷”改为“多福巷”;“粉条街”改为“德润街”;“纩丝房街”改为“锦华街”;“铁炉巷”改为“纯仁巷”;“染坊街”改为“宴芳街”等等。街名的改变往往是经济结构及社会变迁的生动体现,“光国巷”经历了从“光棍巷子”到“光国巷子”再到“光国巷”一百多年的涅槃之后,如今已消失在城市更新的滚滚洪流之中。

你可能还想看:

我和晚报的故事 | 52年后,我找到了当年那个泪流满面的6岁男孩

烟台街·往事如昨 | 准女婿埋头大吃,老丈人只得三番五次地喊:“再切些来!”

烟台街·烟台故事 | 他每收一名学生,就种一棵柳树,于是就有了万柳村

烟台街·烟台故事 | 烟台开埠之初,我的曾祖父创办了这家油漆店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烟台街巷之(176)。街篇(127)阳关街阳关街
《宜昌记忆》:走近百年水巷子 渐被遗忘的角落(下)
巢湖历史上也有海关
烟台街·烟台故事 | 烟台曾有条巷子名叫百忍里,这里曾有座“胶东第一私人图书馆”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43)2008年烟台之海关街顺泰街朝阳街
开埠前后的烟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