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鸿章到过毓璜顶吗?“小蓬莱”的这副楹联隐含答案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闽侯,是福建省政区建置史上第一个县,素称“八闽首邑”。1913年由闽县、侯官县合并,取首字为名。此地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历为省、郡、路、州、府驻地,近现代以来就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森、林觉民、林祥谦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本文介绍的这三位闽侯人,都是于近代先后来到烟台的。旅居烟台期间,他们在不同领域发挥聪明才智,尽显各自风采,为烟台社会作出了贡献,有些业绩至今流芳于世。

登莱青兵备道道员兼东海关第四任监督:

龚易图

龚易图(1835-1894),字蔼仁,号含晶,又号东海盟鸥长,福建闽侯县人,出身于官僚世家。

清咸丰九年(1859)中进士,1868年调补济南知府,1871年接任登莱青兵备道道员兼东海关监督。光绪三年(1877)任职期满离烟,先后在山东为官十五年。

在任登莱青兵备道道员兼东海关监督期间,龚易图为官严守职责,内抚外防,境内安定;关注慈善事业,曾办建“兼善堂”救济难民,为贫民施粥、施衣、施棺木等;推动民族手工业发展,扩大出口贸易。

光绪元年(1875)清廷下诏筹议海防,龚易图上《海防刍议》8篇。光绪二年(1876),英国以传教士马嘉理在云南被杀为借口,胁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烟台条约》,英、美等13国兵舰停泊在烟台港口,进行威胁。龚易图严守职责,内抚外防,使治安无隙。

当年,境内久旱降雨,当地商绅倡建“小蓬莱阁”,龚易图应各界要求为此撰写了《小蓬莱阁铭》,记述建阁缘起。

在这组建筑群体中,有一座由四根石柱构成的“小蓬莱”石坊,石坊正面三幅题字出于龚易图手笔。只是题字搁笔时,石坊尚在筹建,一波三折,30年后的1906年方才落成。

时过境迁,建成后的石坊则镌刻着两人题字,背面上额“仙山缥缈”四个大字及楹联,系奇山所人士刘凤镳所题。而山门迎面由龚易图引用已有词句组成的楹联,其内容却隐含着30年前的往事印痕。

“小蓬莱”石坊资料图

据翟辛灵先生考证,楹联中“天下文章莫大于是,一时名士皆从其游”联句,出于清初殷彦来颂扬文简王士禛之词,原文是:“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士皆从之游”。龚在引用此句时略作改动,是借誉曾到过此地且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李鸿章。据毓璜顶碑文载:“龚观察之来游,筑小阁而拟蓬莱矣。合肥李相国之望名区也,驻襜帷而流连不置矣。”可见李鸿章来烟时,确曾慕山光水色到过毓璜顶。

如果说小蓬莱阁题联,展示了龚易图的学识,他为东海关题写的一副对联,则洋溢出这位东海关监督的家国情怀,原文为:

九万里斯下,乃今培风,合象昧译鞮,相彼往来,吾为东道主;

三十年之通,以制国用,收鱼盐蜃蛤,权其轻重,实佐大司农。

关于这副对联的内涵意境,《龚易图与东海关》一文如此解读:文以言志,联也如此,一副对联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种情怀。例如以上这副“东海关联”,从通关的角度来写,上联有其宣扬国权的声音,尤其是联中最后一个分句“吾为东道主”,气壮山河。

弱国无海关。1858年清政府订立的《通商章程》中有这样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法)人帮办税务”“各口划一办理”。这成为外国人窃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主要依据,外籍税务司制度从此确立。这种由外国人把持中国税收机构的奇葩制度,最终把清政府在各地设置的海关监督逼成傀儡,海关更像是一个国中之国。结合如此屈辱环境瞻读这副对联,分明是一位爱国为民、正直敢言者为宣扬国家主权的一声呐喊!下联以国家的经济为思考点,概括关税自主的意义。单从联句含意而言,龚易图不愧为晚清官场并不多见的文武双全有识之士。

1877年12月(光绪三年农历十一月),龚易图任满被召见进京后,曾历任江苏按察使,云南、广东、湖南等地布政使。四十几岁辞官还乡,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

烟台得名以来首部志书编篡者:

郑千里

1923年,一部记载烟台古今状况及旅游资源的志书——《烟台要览》出版发行。这是自烟台商埠区得名以来,第一次有人为这座海滨城市编书立传。编著者郑重,字千里,号髯公,福建闽侯人。郑千里生年不详,卒于1944年。

郑千里在旅居烟台的十余年期间,把这个城市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满腔热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历经办报、著书实践,终以一套顺应时代的地方简志《烟台要览》,将当年烟台社会现实状态酿成今日烟台的珍贵史籍。

早在郑千里旅居上海期间即从事新闻事业,1915年来烟后即应聘《芝罘商报》任总编辑。这份报纸原是王子雍、李循芳等人与日本人桑名贞治郎共同合办的《芝罘日报》,因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苛约,市民对该报有排日情绪,遂与日人拆股,独立刊行《芝罘商报》。该报在郑千里的主持下,很快取得读者认可,发行量大增。

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环境险恶,法制、实业、财政各方面均危机重重。社会责任感极强的郑千里,于1917年在烟台棋盘街瑞成巷(即现在的胜利路北首)独自创办《新芝罘报》。该报以“开渝民智、发育民生、伸张民权、淬励民德”为宗旨,希望通过创办报纸“监督政府、改良社会、振兴工商、提倡教育”。该报在“复辟安福之战”等报道中,因“消息独灵”“力持正议”,深受烟台人民欢迎。《新芝罘报》后来因内部改组,更名为《胶东新报》。

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郑千里对烟台的文物、礼教、商务乃至内政、外交等各方面认识逐步深入。纵观历史及现状,感慨有关烟台的文献资料过于匮乏。于是,审时度势借助新闻记者有机会采访社会各界的方便条件,潜心搜寻积累各种资料,立志系统汇集,为烟台编篡出版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权威文献。

自1917年起,他历时六年,“期间费时数千百日,改订二三十次,所事可谓难矣”,终于脱稿,这就是由胶东新报社出版的《烟台要览》。这部志书是烟台市区最早的综合历史资料,问世前尚无国人独立著书综述烟台。

全书分上下两册。编纂者严谨求实的史学态度、翔实丰富的资料和朴实的文笔,使《烟台要览》在烟台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书中的资料大多来自作者亲身调查或官方记录,其表达方式及内容选择摆脱旧志束缚,也因此具有较高文献价值。

民国时期,烟台相继出版了有关烟台城市概览性质的四部图书,《烟台要览》是其中出版最早、文献价值最高的一部。与此前及其后出版的志书(如十余年后出版的《福山县志稿》和《牟平县志》)相比,其显著特点是顺应当时国内重要城市类似志书的改革趋势,体例突破传统模式,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运作状态。与同期出版的《北京指南》《上海指南》等书类似,都具有地方志两种性质:一是以导游性质为前提的:名胜古迹、宿食游览、车站码头、车船往来的时间等,都有详细介绍。二是记载本地区沿革、彊域、人口、风俗、行政治理、工商农矿业等的成就,以及社会运动、文教设施等,都作为重点介绍说明的对象,藉此突出地方志的特性。

此书也是民国时期最早将篇章节目体引入方志的先例之一。全书大部为篇章体,蚕牧、丝业、工业、水产等篇为篇章节体,虽然全书并不一致,但贴近现实,注重创新,摒弃旧志繁文缛节。

烟台最早的共产党员和首个党小组创建者:

郭寿生

郭寿生(1901-1967),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人,烟台最早的共产党员和共产党地方组织创始人。

郭寿生资料图

1916年,郭寿生中学毕业后,以福建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被烟台海军学校录取。1919年初夏,受五四运动影响,烟台境内学校学生先后罢课、举行游行示威和集会演讲,抗议北洋政府卖国行径。当时,在北洋政府海军部严密控制之下的烟台海军学校里,学生、校工和舰上水兵,在进步学生李之龙(即后来“中山舰事件”中的舰长)等人带领下,冲破反动教官阻挠,上街游行。这年冬季,海校学生因校方处事不公再次罢课,要求改革黑暗的海军教育,呼吁舆论界予以支持。后经全国学生联合会、各省人士及报界大力支持和援助,当局才不得不答应学生们提出的部分要求,做出某些让步。

这次学潮后,校方对于学生阅读书报的限制稍有松动,新文化、新思想开始在青年学生中传播。李之龙和郭寿生等同学,审时度势,于1920年春在校内自发组织了一个小团体,称“读书会”。参加“读书会”的只是少数思想比较进步的学生,活动内容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资本论入门》等革命书刊,探讨各种新思潮和新学说。

1921年6月,李之龙因带头反对校方非法克扣军饷举行罢课、罢航,被海校当局开除学籍。行前与郭寿生相约,各自继续为祖国前途、个人理想而奋斗。8月初,李之龙在上海结识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向他们介绍了烟台海军学校的情况,并推荐了郭寿生这位思想进步的学生骨干。

1921年秋,驻上海的中央局为了解海军情况,派邓中夏、王荷波等先后来到烟台,先后发展郭寿生等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并指定郭寿生为负责人,继续在海校内秘密开展活动,扩大青年团组织。郭寿生按中央规定的地址、代号,直接与中央联系,相继在海校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新海军》月刊,宣传爱国反帝思想。

1922年初,郭寿生在烟台海军学校完成初级课程后,转入南京鱼雷枪炮学校学习专业课程。翌年在南京由王荷波、恽代英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下半年,郭寿生回到烟台海校实习舰课,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烟台支部。此后又在海校内秘密组织“新海军社”,把该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发展社员,并在驻上海、南京、马尾等地的舰艇和海校建立支社和分社,制定新海军社章程,把组织逐步扩大到整个海军中。新海军社的组织活动受到党中央重视,党中央派专人与其联系相关工作,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性的海军群众组织。“新海军社”的创建与发展,为后来发动海军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海军史留下光辉篇章。

早在这年2月,郭寿生根据中央局陈独秀、王荷波的来信指示,对烟台各界进行了详细调查,写了万余字的《最近烟台报告》。中央局认为报告“极有价值”。5月,即以《烟台调查》为题,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上分4期全文刊载,在中国共产党内乃至全国介绍当时烟台概况。

同年,郭寿生作为胶东半岛第一位共产党员、烟台第一个党小组创建者,根据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要帮助国民党发展组织并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指示精神,协助烟台当地的老同盟会员崔唯吾(先志中学教务主任)、戚纪卿(医师)等秘密组建国民党烟台市党部。

1925年初,郭寿生在烟台修完舰课,与曾万里、韩廷杰等离校去上海舰队服务,期间曾策动海军参加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1948年秋,按周恩来的指示,策动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起义,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上海解放前夕,又参加领导海军江南造船厂护厂斗争,使国民党的迁台毁厂阴谋失败,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新中国成立后,郭寿生曾担任华东海军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67年在福州病逝。

你可能还想看:

八月的晚上,烟台人最爱的三大娱乐活动

这个地方七夕节为什么初六过?七夕要吃哪三样?

按照防备核打击的标准,那时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挖防空洞

莱阳的二乡师走出了多少位开国将军?

看王秀梅怎样把平凡生活淬炼成诗意哲学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毓璜顶[楹联]
毓璜顶小蓬莱石碑上名列第一的商号,有什么来头?
龚易图与小蓬莱|人文怀旧
烟台最有名的外国人是谁?
1937年:美国水兵镜头中的烟台
联韵沁芳(第176期):楹联中的烟台·龚易图联题“东海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