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为内训》读书笔记(1)

《华为内训》是我最近看得最多的一本书,很多理念和实践内容都值得好好体会,对HR工作和企业业务发展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过往经历的各家企业发展的情景,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也更加深刻,推荐各位HR和团队管理者阅读。

由于春节后异常的忙,没能有时间把读书笔记进行整理,但总觉得阅读后没有太多沉淀,还是决定整理出来,收纳到公众号。笔记内容包含文中的一些关键思想和内容,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完整笔记将分批整理呈现。

任正非曾说“以前我们就讲过华为公司什么都不会留下,就剩下管理。为什么?所有产品都会过时,被淘汰,管理者本人也会更新换代,而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则会代代相传。”这本书作为华为经营管理内部培训手册,囊括华为独特的哲学思想、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干部培养、创新理念、市场营销、知本主义七个维度。描述了华为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思想、制度以及管理方式,商业逻辑,而这些也恰恰正是任正非所说的代代相传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

1.新老更替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是所有企业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些企业叫末尾淘汰,有些称之为人才迭代或汰换。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样,需要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同时也是一个生命活动和发展的必然,这个过程一定会有矛盾,会有斗争,有舍弃和抉择。这里面不仅包含人才,还包括制度、文化、机制甚至组织。面对企业大我长远的发展,必须要牺牲小我短期的利益。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尊重这一规律和把握好更替的时机。任正非说“为了明天,我们必须要修正今天”,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思维和眼光,并在内部打造一系列有助于顺利实现权力交接、人才更替、发展循环的制度作为变革的保障体系。
1996年1月华为市场部正式实施“先辞职,再重新竞业”的计划,每个员工提交两份报告,一份辞职报告,一份述职报告,废除工号制度,所有华为人不论资排辈,重新上岗。这种类似“大清洗”的举措,对多人选择了离职,但未来的发展回答了这个决定的正确性,新老更替本身就是对内部组织最大的一种公平。
特别是在企业发展还处在“人治”阶段,由于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人与人之间容易形成情感维系,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没有足够的制度约束力,时间久了,团队就容易安逸,内部和谐缺乏竞争力,正是推动新老更替的最佳时机。能够短时间内刺激内部的发展动力,快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重新建立和更新一套适应未来发展机制和制度。
2.清晰的方向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
任正非认为:“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所谓灰度就是一个尺度问题,通过掌握这个尺度,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这就是华为一直说的“灰度管理”。
灰度管理有三层意思:1)是为了解决组织间的矛盾冲突;2)在冲突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原则和底线;3)具备一定的管理技巧
华为的灰度管理体现在四个方面:
1)战略上,从早期的“狼道”向合“合作”转变,形成了“合作、竞争”的战略;从早期的以经营扩张到扩张与精细化管理形成战略平衡;
2)人员管理上,用两分法对待每一个员工,求同也存异,既坚持“奋斗者为本”,又践行“利益共享、工者有其股”的原则;在管理者职责上倡导“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
3)在文化上,任正非倡导,以理想主义为旗帜,以实用主义为纲领,以拿来主义为原则的光谱型企业文化,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理念。
4)在领导力上,打造轮值主席制度,防止出现“左”倾或右倾的错误,适当分权灰色特性的领导力素质模型和机制。
3.经常想一想该如何活下去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来”。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而繁荣的背后,都充满危机,除了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时刻保持危机感,面对成绩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不躁才是活下去的根本。
华为很早就做过调研,中国企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企业平均寿命的数据研究,2001年4月,任正非发表的《北国之春》一文中说“什么叫成功?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算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所以任正非带头保持警惕,并且一再强调“10年来,我天天都在思考失败,保持危机感,这样才能活得更久一点。我们是否正确认识了公司生死存亡必须来自管理体系快速、正确、端对端、点对点的进步”。由此,华为开始注重管理体系的打造,花费数年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最好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冬天”。
4.均衡是胜利最有效的形态
2001年任正非首次提出“均衡发展”的概念,之后几乎每年都要制定出“10大管理要点”,华为启动了组织上设置轮值主席,轮值CEO制度,让权力均衡避免过于集权;在生态圈内保持与竞争合作伙伴之间的均衡发展关系,没有凭借自身实力去开展反垄断。这种均衡发展的理念恰恰成为华为在市场、竞争对手面前最大的优势。
5.静水潜流是发展的最佳模式
华为一直在公众心目中是一家低调的公司,如果不是华为手机的出现,估计知道它的人更少。一方面因为华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所以它不需要向外界公示自己的企业经营,另一方面就是任正非一直在内部倡导的“低调文化”所影响。任正非曾经这样说过“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口号。有人说华为公司运行的平平静静,是不是没戏了。我们这叫'静水潜流’。表面很平静的水流,下面的水很深很急,倒是那些很浅的水在石头上流过的时候才会泛起浪花”。在他看来保持静水潜流的好处非常明显,既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还能够更好地躲避外在的风险。
只有安静的水流,才能在不经意间走得更远。华为的静水潜流和欧阳修《秋声赋》中所说的衔枚疾行有相似的意义,但很少有企业能保持这种低调,闷声干活的精神,现在职场上,到处都是高喊口号,到处都主张高调做事。明明只是一个概念,偏要到处宣扬和炒作,以博取关注,多半都是高调开场,虎头蛇尾,草草了之。
6.企业需要保持开放和分享的姿态
成吉思汗垮了,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建立了一个利己的规则,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烧杀一空,最后自己只能完。坚持开放、包容,才能不断吸纳外界的能量,使自己更加强大,历史上所有发展鼎盛时间都是和帝王坚持开发是有关系的。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明郑和下西洋等等。
任正非说“封闭系统必然要能量耗尽,要死亡的”。保持开放和分享的姿态,首先是建立内部的合作和共享机制,破除内部各自领域出现山大王,小利益团体;所以,内部除了一些核心机密外,很多信息的通道都是畅通无阻的,其次是外部市场,保持分享、开放的合作机制,甚至让竞争对手参与进来,一起发展。
7.做得太完美,企业就会陷入困境
这段话其实指明了两个问题:1)没有绝对的完美,过于追求会陷入低端的事务主义;2)完美精致可能缺乏实际战斗力和竞争力,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用处不大。
任正非也赞赏日本企业的工匠精神,但并不喜欢将工匠精神当成完美主义,那更多是一种持续专注的态度。企业的发展是需要变化,变革的,这些就需要打破保守,不断学习和适应,这个过程中要试错、要探索,不可能完美,也坚决不允许追求完美。包括在人事任免上,也不追求完美。完人并不存在,公司也没必要培养完人。倘若公司的人很多都是多面手,都没有任何缺陷,那么反而会给人事安排带来麻烦,企业的整个管理也会陷入瘫痪。
最美的状态并不是完美无瑕,而是对缺陷的适度控制,因为有时候,缺陷才是一种最佳的状态,坚持不完美主义,才能在缺陷中不断进步。
8.坚持战略定力不动摇,是战略管理最重要的课题
很多人曾经都问过任正非,华为为什么不上市,会不会上市,任正非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复,但他明确表示过,华为在未来五六十年内,也许都不会上市。的确,中国头部的大公司中,华为几乎成了一个有意躲避资本市场的异类,这其实是华为战略的一个重要决策,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决策才一步步成就了今天的华为帝国。
任正非很多年前就对华为的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了清晰的解释,“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坚持自己实体经济领域内奋斗和拼搏。也有有人会觉得华为错过了房地产的疯狂,互联网的崛起、移动电商的风口,但不正是基于华为的战略定位和定力,不为短期的挣钱机会所左右,不急功近利,敢于放弃非战略性的机会,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关于上市,任正非清楚的知道资本特点,尽管上市可能会立即带来几百亿上千亿的美元估值,但那样的话,股东就会对华为的发展进行干涉,公司有可能受制于股东的压力,被迫进行横向扩张,导致公司忽略和脱离原有的战略目标方向,因此,任正非认为,也许等到公司的发展进入一个更加稳定成熟的阶段才可能会考虑上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正非:企业不能穿“红舞鞋”
任正非:华为的管理哲学其实只有两个字——“灰度”!
灰度管理理论——任正非
华为灰度管理法……
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核心:“均衡”
观点|任正非:异见者是最好的战略储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