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爷爷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ias,IPMN)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intrə'dʌktəl]管内的papillary [pəˈpɪləri]乳头的 mucinous [ˈmjuːsɪnəs] 黏液的 neoplasia[ˌniːəʊˈpleɪʒə]瘤成型,IPMN)以胰管囊性扩张为特征的一类胰腺囊性肿瘤,IPMN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占胰腺囊性肿瘤的21%一33%,具有性别倾向性,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集中于60-70岁,平均年龄65岁,所以也称“爷爷瘤”。肿瘤80%位于胰头部,并侵犯主胰管,IPMN常表现为血清淀粉酶伴腹痛的症状,类似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或黄疸。

      根据肿瘤起源不同可将IPMN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IPMN的特点包括缓慢生长、低度恶性及产生黏液。肿瘤分泌黏液,从而阻塞胰管引起胰腺导管扩张或囊肿形成.可导致急慢性胰腺炎.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

①主胰管型(main-duct IPMN, MD-IPMN)为部分或广泛的主胰管扩张,扩张的导管内见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

②分支胰管型(branch-duct IPMN,BD-IPMB)好发于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也可表现为单一大囊样肿块。

③混合型(mixed-type IPMN,MT-IPMN)为胰腺钩突部分或体尾部分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诊治进展
外科病理学实践:诊断过程的初学者指南 | 第10章 胰
胰腺囊性占位的诊断和处理
周文涛|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瘤(IPMN)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