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编码员成长路——专业实践能力:产后出血

    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疾病分类是卫生信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英语、分类规则等于一身,是将原始资料加工成为信息的重要工具。

    四大分类轴心:即病因、部位、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和病理。

    手术分类和疾病分类一样,历来都被认为是病案或卫生信息管理人员所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广义的手术分类可定义为:对患者直接施行的诊断性及治疗性操作,包括传统意义的外科手术、内科非手术性诊断或治疗性操作、实验室检查及少量对标本诊断性操作的名称分类。

主要版本

疾病分类:

    ICD-10

手术操作分类:

    ICD-9-CM-3

医院使用编码版本:

    疾病:国家临床版2.0或者医保版2.0

    手术:国家临床版3.0或者医保版2.0


产后出血





SUMMARY

定义 

    胎儿娩出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超过 500ml 者,称为产后出血,虽然对产后大出血在临床上没有具体定义,但是普遍认为超过 1000ml 即可认为是大出血。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 2 小时内,且产后出血作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 2%-3%,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的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而且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占死亡率的 49.9%,是妇产科临床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以上原因可相互共存或相互影响。

    产科的主要诊断应当选择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和合并症。复杂诊断如果病因诊断能够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则选择病因诊断作为主要诊断。编码员应严格依据编码原则进行综合分析,以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作为主要诊断,可以将产后大出血作为第二诊断表明出血量大的严重程度。

    产后出血的常见的原因为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几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主要诊断选择分析

    产后出血,尤其产后大出血原因可以是单一或共同存在。如果产后出血原因很明确且针对病因做了手术或治疗性操作的,应把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作为主要诊断。在遇到特殊情况,如综合因素出血,必须咨询临床医师哪个原因为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作为主要诊断,其他因素作为其他诊断。

未经允许,不得任何公司或个人公众号转载!!!





病案小学生

付费资料:适用人群为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的编码从业人员

  • 各科室编码知识点梳理

    已完成的有以下几个科室的编码知识点梳理:妇科、心内科、神经外科、手足外科、泌外科、骨科、产科、肿瘤、普外、损伤,陆续会有新的科室发布,更新频率大致为1个科室/2个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含练习题)主要诊断选择的“十七条半”原则与24号文件的对应关系
经典总结:某三级综合医院 215 份歧义病案分析
院长日记 之 我爱产科
我心目中的十大名医
案例分析|医疗事故需谨慎
MDT很时髦,但更重要的是MDT医生的技术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