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幅宝藏挂毯,揭秘一段诺曼底人与英格兰人的历史纠葛
userphoto

2023.04.03 上海

关注

《诺曼征服:黑斯廷斯战役与英格兰诺曼王朝的崛起》,看完导言之后,我想起看过的另一本汗青堂系列。


以前也看过的国外社科类书籍,或学者作品,一直感觉这些是国外学术界的共同特征:历史和学术的讲述深入浅出,容易起到向社会大众普及知识,以及打造畅销书的效果。

这本《诺曼征服》同样是国外的学者写就,同样在序里交代了资料的局限、不足,写作的各种考量,同样是将史料写出了一点小说的趣味,……总之,满满的似曾相识。

除此之外,“诺曼底”这个名字本身就给了我们一种熟悉感。因为这个地方发生了二战期间最伟大的登陆战役。从此盟军开辟了西线战场。但与此同时,战争的代价也是无比惨重的: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1个亿,约9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千万人流离失所。


而在此之前,久远的过去,同样有过一次“诺曼征服”,对于英国历史的发展非常重要。想要了解这段历史,不妨看看这本书,以及相关联的黑斯廷斯战役。

精美无比的巴约挂毯

黑斯廷斯战役是诺曼征服大不列颠的最后一次战役,此后,英国进入了被诺曼人(法国的)统治的时代。而整本书的开始,在导言部分大书特书的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巴约挂毯,描绘的就是这场著名战役的始末。

巴约挂毯,经常也被叫贝叶挂毯(Bayeux Tapestry),或玛蒂尔德女王(La Reine Mathilde)挂毯,是11世纪毛纺织手工业的一件精品,也反映了中世纪盛期欧洲手工业的发展和远距离贸易的复兴。

正如本书导言里所交代的那样,这幅挂毯奇迹般地躲过了战争及各种天灾人祸的侵害,多次辗转与英法之间。现在,它终于可以躺在法国诺曼底的巴约市博物馆,厚厚的防弹玻璃框之下,眼冷心热,静候着参观的人群。

整条挂毯长达70米(现存62米),是一幅亚麻布为底的绒尼刺绣,由若干块布料拼接而成,布面上绣了70多个场面,共出现了623个人物、55只狗、202匹战马、49棵树、41艘船,以及超过500只的鸟和龙等生物,还绣有约2000个拉丁文字作为注释,堪称是西方世界的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自不必说。


2007年,巴约挂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段英法间的历史变局

那么这幅世界上最出名的一件刺绣品,到底讲了什么呢?故事梗概如下:

1066年1月5日,当时的英国统治者,虔信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驾崩。爱德华没有子女,爱德华的一位表弟的儿子,远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的威廉公爵觉得自己也有皇位继承权。据说当年避难于诺曼底时,爱德华曾允诺由他来继承王位。威廉自己也是这么对外宣称的。

后来,爱德华派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去诺曼底见威廉。爱德华国王弥留之际,准备召回哈罗德帮他料理朝政。临别之时,哈罗德也对威廉表示,不反对其继承英王王位。

爱德华去世后,牛津会议选举哈罗德继任了英国国王。

消息传来,威廉非常震惊,认为哈罗德欺骗了他,于是决定讨伐英国,夺回王位。


人们看到哈雷彗星,议论纷纷


很快哈罗德就收到了坏消息:威廉的舰队来了

征服者威廉很快召集起了大批的人马和战舰,横渡英吉利海峡,向当时内忧外患的英国进发。


1066年10月14日,威廉与哈罗德在英国的黑斯廷斯展开激战。哈罗德不幸中箭身亡。国王一死,英军全线崩溃。

哈罗德战死

大获全胜的威廉乘胜追击,横扫整个英国,占领了大片领地。

1066年的圣诞节,征服者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英国国王,英国历史从此进入诺曼底王朝统治时期。

在黑斯廷斯战役的遗址上,威廉兴建了一间巴特尔修道院(意即“战斗修道院”,真名为圣马丁修道院)。在这座修道院高高的圣坛上,矗立着一个铭牌,标示着哈罗德战死的地方。

历史研究价值

相传,这幅挂毯是由巴约主教奥多(Odon de Bayeux)在11世纪发起制作,征服者威廉的王妃指导宫女们完成的。上面的图画讲述奥多的异母兄弟征服者威廉的故事。奥多特意定做了这件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挂毯,不仅是为了纪念威廉的功绩,也是为了摆在新建成的巴约教堂,供信徒膜拜瞻仰。


但是,尽管挂毯异常精美的,作为历史资料而言,它是有明显局限性的。学者莫里斯通过叙述挂毯的前世今生,来说明历史原材料、记录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他将巴约挂毯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局限性总结为四点:

首先,并不完整,所叙述的事件都发生在哈罗德国王去世之前。其次,某些场景只是照搬早先手稿中的插图,真实性大打折扣。再次,对事件的描绘并不明确,比如叙述的起始时间;虽然大部分场景都有图片说明,但在多数的时候或者有意表达得似是而非,或者表述得模棱两可。最后,挂毯的叙述是有选择性的,而且很明显在某些地方并不准确;一些事件被略去,另一些则被故意扭曲了。

我们有必要再强调一遍,这幅挂毯终究不过是一幅刺绣罢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作为一幅“瞎扯”的刺绣艺术品,它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幸运的是,还有其他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正是因为这些资料,我们才能够找出挂毯扭曲历史的地方。

所谓扭曲或模糊的地方,包括爱德华是否在临终时传位给了哈罗德,哈罗德是否曾在巴约城向威廉宣誓效忠,哈罗德战死时是否面部中箭等等都令人存疑。其中还有特别显眼的一点,就是牵涉到奥多的部分。

例如挂毯中显示,这位好斗的主教骑着一匹黑马冲入战场,在紧要的关头重振诺曼人的斗志,英勇地扭转了黑斯廷斯一役的战局。而这一幕没有任何其他资料可以支撑。

作为一份政治宣传材料,巴约挂毯掩饰了卑鄙,突出了戏剧性,塑造了入侵者的合法形象。就像很多历史文献因为写作者是教士,就容易将事件的演变解释为神的意志。很多可供历史研究所用的珍贵资料都是模棱两可,真假难辨的。这就需要研究者拥有一双慧眼,多方仔细对照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九世纪的杰作
解读 | 巴约挂毯:这是欧洲画在挂毯上的“清明上河图”
征服者威廉的“诺曼舰队”的英格兰“登陆”
福利 | 欧洲竟然也有一幅“清明上河图”?!
诺曼征服——维京扩张系列三
诺曼底入侵英国,对英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