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250:在白帝城托孤,刘备讲的话是不是发自内心的?
学习内容:刘备白帝城托孤
【原文】
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
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夏四月癸巳,汉主殂于永安,谥曰昭烈。
丞相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
【原文华译】
汉主刘备病重,命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以尚书李严为副。
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干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如果嗣子可辅,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器,君可取而代之。”(胡三省注:自古托孤之主,没有刘备这样明白洞达的。)
诸葛亮涕泣说:“臣怎敢不竭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
刘备又下诏给太子说:“人生五十岁就不算夭折了,我已经六十有余,死而无恨,只是挂念你们兄弟罢了,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你的父亲我德行太薄,不足效法。你与丞相从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
夏,四月癸巳日(四月无此日),刘备逝世于永安,谥号昭烈。(享年六十三岁。)
诸葛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

---下面引用王夫之与陈寿的评价----
【王夫之曰】
谈论君臣之交者,都首推刘备与诸葛亮。但是,刘备伐吴之时,诸葛亮说:“法正若在,必能阻止主上东行。”可见诸葛亮的意见刘备都能听从吗?悲哉!诸葛亮的大节苦心,不被当时之人理解,而徒以志绝身,遗恨终古,不也是悲惋以死吗?
诸葛亮之心,必欲存汉,必欲灭曹。不和东吴联合,则内制于吴而北伐不振。这心情,只有鲁肃了解而已,孙权也知道,但是,刘备的志向反而不同。刘备一开始就想自强,然后自己称王,他的雄心,和关羽相得罢了。
所以,他对诸葛亮的信任,不如对关羽的信任;也比不上孙权对周瑜的信任。他怀疑诸葛亮和吴国交结太深,并怀疑他和诸葛瑾联合。假如诸葛亮与诸葛瑾联合有利于汉朝社稷,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况且诸葛亮用吴之深心,岂能妄加揣测!
刘备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也就不得而出了。猇亭之败,刘备死了,国之精锐也尽毁于夷陵,老将如赵云等与诸葛亮志同道合的人也死了,诸葛亮收集疲敝之余兵,承奉愚暗之幼主,以向北方,已经事不可为了。所以他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有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已不放在心上了。
假如刘备能像信任关羽一样信任诸葛亮,听赵云之言,停止东征之师,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联合吴国,北伐中原,则军力尚全,士气尚锐,就算不能成功,那英雄之血,至少是洒在许昌、洛阳,何至于流在猇亭呢?诸葛亮说:“汉、贼不两立。”悲哉其言也!而刘备,恐怕没有这样宗社存亡的心痛吧!

【陈寿(蜀汉及西晋大臣,史学家)曰】
先主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其机权干略,不及曹操,所以基宇亦狭。但他百折不挠,终不居于曹操之下,也是揣度曹操之气量,必定容不下自己,所以并非只是为了争利,也是为了避害而已。


【学以致用】
01,我也比较赞同王夫之对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分析
作为咨询师来讲,已经看到了刘备身上的“天花板”,这是没办法突破的,能阻止刘备前进的人又不在了,这都是命,作为咨询师还能干嘛,只能惋惜了
在白帝城托孤,刘备讲的话是不是发自内心的?
我觉得是的
可是就算是真心的,诸葛亮也不可能做“主位置”的
第一个他是咨询师,是智谋出身的, 如果出来当老大,不一定最适合
就像培训讲师去干实业,有几个成功的?

第二个,他是辅佐别人打天下,能把智慧发挥的更大,但是做老大,就得有人认可,有人跟随,比如刘邦的一批发小兄弟,刘备的关,张兄弟,曹操的夏侯,曹氏子弟,但是,太聪明的人,身边能有几个这样的人?
只有带点痞气,带点匪气,带点侠气或者义气,英雄气概的人,就能聚集一小批人,然后这一批人再去影响与吸引另外一批人
这个时代,又不像现在,也不像企业管理,请个聪明的职业经理人上台就行,诸葛亮就算想这么干了,估计也干不成,何况,他的价值观是恢复汉朝天下,虽然不一定是扶正,但是像光武帝那样,续接第三轮汉室天下,他还是想这么干的(这一点,个人感觉,他的愿望比刘备更强烈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联吴抗曹呢?
因为天子在曹那边,因为刘备虽然挂了个皇叔的名头,但毕竟血脉太远,需要获得一些政治资本,以此向别人证明,蜀汉其实是在做第二次中兴汉室的事业,是一脉相承的大事,感觉上是合乎道义的(政权的合法性极其重要)
但是,刘备很显然如王夫之先生所讲的,“刘备一开始就想自强,然后自己称王”

02,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是华老师在评价诸葛亮所用的词语,评价这点是诸葛亮做的不好的地方
有个观点我是认同的,“修道保法”,为下一代做准备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会不会北伐呢?
肯定也会,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这是在纠正和强化所有蜀汉,或者拥护汉朝,蜀汉的天下人的心
对蜀汉来讲,曹魏是根本上的敌人,虽然不一定打得赢,态度上是要有的
并且也转移一下刘备失败导致的注意力
因为当时很多将领都认为曹魏是第一敌人, 只是刘备这个老大不听,最后还导致精锐丧失,白白牺牲了那么多人
我在想,华老师讲的,诸葛亮的“死而后已”与马援的“马革裹尸”一样,自己的一厢情愿,没有为后代考量。
我个人觉得这里面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这是一块疆域上的事情,跟企业的层面不一样
企业能遇到再多的问题又能有多少呢
以前说过,一个从基层锻炼起来的县委书记一定能做好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但是,一个从基层锻炼出来的董事长,不一定能够做的好县委书记的岗位
这里面的差别太大了
我估计当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也只含着一口真气了,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布局很长的战略
何况“修道保法”这种事情,连刘备都做不好,刘禅就更不行了
刘禅以及刘禅的后代能懂得第一代人打天下的那种精神吗? 
很难
并且,“修道保法”需要制度、纲领、愿景做保证,必须是创始人在的时候就要开始制定,并且在制定当中,积累一批受益者,这些受益者才能够坚定不移的维持这些方针往前推进
就像嬴渠梁与商鞅制定的政策,最后这两个人都去世了,然后有嬴渠梁的大哥看到了机制的好处,嬴渠梁的儿子秦惠王也看到了好处,这样才继续下去,接着,秦惠王制定东出,统一天下的大目标,再然后,几代人沿着这条线一直走
从嬴渠梁广招人才,请商鞅改革,再到大目标出现,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年,多少事,积累了多少拥护的人才走到这一步的?
所以,这些条件达不到,就很难实现
何况,刘禅会满意上面有个“太上皇”吗?诸葛亮会强势一点,把刘禅变成“傀儡”皇帝吗?
如果不这样,那么,即便有好的“修道保法”的政策,也会被稀释掉,破坏掉,人性浮躁,很少有人会一以贯之
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就跟刘备讲了八个字“内修政治,以观其变”
人才培育,也是“内修政治”的内容
当然这一点,诸葛亮确实没花大力气做这一块,
估计他是看的太透了,没有时间搞这个,只想在一口真气耗尽之前,能燃烧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

03,虽然历史是这样,但是我们呢,还是要用“修道保法”的
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创业者
创业者,人才培育的思维要有,我们为客户导入股权激励,本身就有人才培育的指标考核
作为普通人,培育孩子,培育下一代是重点,(有位老师取了一个名称叫“闭眼工程”,这个说法有意思)
即使不为了下一代,不为家族,也要为自己的下一生做准备
这不是佛家学者的言论,这是曾仕强教授也曾讲过的话
如果你感觉这一生已经没有机会了,来不及了,那就好好的为一辈子做准备
在接下来的时间好好修身,好好修行,好好行善,进德修业
刘备白帝城托孤,留下一句名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这种事情上,没有“抓大放小”的概念
讲究的是水磨功夫,日日精进,成为一种"本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帝城托孤:我看不到任何阴谋!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惊天玄机(图)
刘备之死真相大白,内容颠覆历史,学者:太惨了,难怪正史不敢写
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到底是套路还是真诚?细想之下,感动难已
白帝城托孤, 一场细思极恐的政治作秀
诸葛亮命陨五丈原,为什么哭得最伤心的却是李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