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307:江统为断绝戎狄乱华之祸写“徙戎论”警示朝廷
学习内容:卷第八十三,晋纪五(公元299年—300年,共2年)【原文】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年(己未,公元299年)春正月,孟观大破氐众于中亭,获齐万年。太子洗马陈留江统以为戎、狄乱华,宜早绝其原,乃作《徙戎论》以警朝廷曰:“夫夷、蛮、戎、狄,地在要荒,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当其强也,以汉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及其弱也,以元、成之微而单于入朝。此其已然之效也。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弛固守,强暴为寇,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场不侵而已。“及至周室失统,诸侯专征,封疆不固,利害异心,戎、狄乘间,得入中国,或招诱安抚以为己用,自是四夷交侵,与中国错居。及秦始皇并天下,兵威旁达,攘胡走越,当是时,中国无复四夷也。“汉建武中,马援领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余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永初之元,群羌叛乱,覆没将守,屠破城邑,邓骘败北,侵及河内。十年之中,夷、夏俱敝,任尚、马贤,仅乃克之。自此之后,余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中世之寇,惟此为大。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场之戎,一彼一此。武帝徙武都氐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扞御蜀虏。此盖权宜之计,非万世之利也。今者当之,已受其敝矣。“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所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因其衰敝,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蔓,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幵、析支之地;徙抚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戎、晋不杂,并得其所,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矣。“难者曰:氐寇新平,关中饥疫,百姓悉苦,咸望宁息;而欲使疲悴之众,徙自猜之寇,恐势尽力屈,绪业不卒,前害未及弭而后变复横出矣。答曰:子以今者群氐为尚挟余资,悔恶反善,怀我德惠而来柔附乎?将势穷道尽,智力俱困,惧我兵诛以至于此乎?曰:无有余力,势穷道尽故也。然则我能制其短长之命,而令其进退由己矣。夫乐其业者不易事,安其居者无迁志。方其自疑危惧,畏怖促遽,故可制以兵威,使之左右无违也,迨其死亡流散,离逖未鸠,与关中之人,户皆为仇,故可遐迁远处,令其心不怀土也。夫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不著而平,德不显而成。其次则能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值困必济,遇否能通。今子遭敝事之终而不图更制之始,爱易辙之勤而遵覆车之轨,何哉!且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若有穷乏,糁粒不继者,故当倾关中之谷,以全其生生之计,必无挤于沟壑而不为侵掠之害也。今我迁之,传食而至,附其种族,自使相赡,而秦地之人得其半谷,此为济行者以廪粮,遗居者以积仓,宽关中之逼,去盗贼之原,除旦夕之损,建终年之益。若惮暂举之小劳而忘永逸之弘策,惜日月之烦苦而遗累世之寇敌,非所谓能创业垂统,谋及子孙者也。“并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建安中,使右贤王去卑诱质呼厨泉,听其部落散居六郡。咸熙之际,以一部太强,分为三率,泰始之初,又增为四;于是刘猛内叛,连结外虏,近者郝散之变,发于谷远。今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正始中,毌丘俭讨句骊,徙其余种于荥阳。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必至殷炽。今百姓失职,犹或亡叛,犬马肥充,则有噬啮,况于夷、狄,能不为变?但顾其微弱,势力不逮耳。“夫为邦者,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民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也!”朝廷不能用。
【原文华译】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年(公元299年)1 春,正月,孟观在中亭大破氐人叛军,生擒齐万年。2 太子洗马、陈留人江统,认为戎、狄乱华,应该早日断绝其根源,于是写作一篇《徙戎论》,警示朝廷,文章说:“夷人、蛮人、戎人、狄人,本来居住在蛮荒之地,大禹平定九州之后,西戎归服,但是,他们性情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他们强大的时候,汉高祖也被围困于白登,孝文帝也得驻军于霸上。当他们衰弱的时候,汉元帝、汉成帝时期,中国也很弱,但单于仍然入朝觐见。这都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所以,有道之君对待夷狄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戒备,严密布防,就算他叩头上贡,边城守备也毫不放松。如果他强暴为寇,我们的军队也不会远征,只是把他们驱逐出去,保持境内安全,不让他们侵入就可以了。“及至周朝瓦解,诸侯专擅征伐,各国疆界不能稳固,利害关系不同,戎、狄乘此机会,得以进入中国,而各诸侯国君甚至主动招诱安抚,以为己用,于是四夷交相侵入,与汉人杂居。后来,秦始皇兼并天下,兵威远达四方,北边撵走胡人,南方击退越人,这时候,中国就没有夷人了。“到了东汉建武年间,马援任陇西太守,征讨叛羌,将羌人余种迁移到关中,安置在冯翊、河东空地。数年之后,繁衍生息,势力膨胀,既仗恃自己人多势众,又不堪汉人侵侮,永初元年,群羌叛乱,杀死将守,屠破城邑,邓骘败北,羌人侵及河内,十年之中,夷人和汉人都筋疲力尽,任尚、马贤也仅仅是勉强把他们击败而已。自此之后,死灰复燃,余烬不尽,稍有机会,又再反叛。东汉中期的灾难,唯此为大。“魏国初兴之时,与蜀分离,疆场上的戎人,两边都有。魏武帝曹操将武都氐人迁徙到秦川,是想要减少蜀国人口,削弱敌人,加强自己。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万世长策。他留下的弊端,我们今天正在承受后果。“关中土沃物丰,是帝王所居,没听说过夷、狄可以在这儿安家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之前认为他们衰弱,把他们迁徙到距京城一千里以内的地区,汉人的官吏和百姓,则习以为常地轻视他们,欺侮他们,让他们怨恨之气,毒于骨髓,等到人口繁衍众盛,就生出反抗之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一有机会,就举动起事。而居于腹心地区,没有关隘要塞的阻隔,袭击毫无防备的人民,抢掠散布田野的粮仓,所以能够蔓延开来,难以测度他们的暴害,这是形势之必然,也已经被历史验证了。“当今之宜,应该趁国家军力强盛,部队还未懈怠,将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的羌人,迁徙到先零部落、罕幵部落、析支部落的故地;将扶风、始平、京兆的氐人,迁出到陇西,安置在阴平、武都两郡交界地区。提供给他们路上吃的粮食,足够他们路途之用,让他们各自回归自己本民族的故土,由属国都尉及抚夷护军管理他们。如此,戎人与汉人不再杂居,各得其所,他们纵有乱华之心,想要掀起战争,但远离中国,隔阂山河,就算有寇暴,为害地区也不会太大。“反对的人会说:'新平氐人叛乱刚刚平息,关中正在同时闹饥荒和瘟疫,百姓愁苦,都希望能安宁休息,反而要让已经疲惫的士兵,去迁徙猜疑恐惧的变民,恐怕我们的精力已经枯竭,不能善始善终,前面的事还没了结,后面又横生变故。’“对此,我倒要问:你认为如今这些氐人,是他们还有力量作乱,只是后悔自己的恶行,真心想要改恶从善,又感怀于我们的恩德,主动前来归附的呢,还是势穷道尽,智慧和力量都已枯竭,惧怕被我大军诛杀而投降的呢?回答说:是无有余力,势穷道尽才来投降的。“那么,这就很明显了,我们现在能够制服他们,并且能命令他们的进退。安居的人不想搬家,乐业的人不想改行,而如今他们自疑畏惧,畏怖局促,正可以制之以兵威,让他干什么,他也不敢违抗;他们死亡离散,还没有聚集起来,与关中居民,户户都是仇敌,这时候要他们迁居远方,他们也不会留念乡土。“圣贤谋事,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就有所作为;在变乱还未开始之前就进行治理,至道未显现天下就已平定,恩德未显露事情就已成功。次一等的,才是能转祸为福,转败为胜,有困难一定能解决,有阻塞一定能打通。今天我们遭遇的,是过去的政策的后果,为什么我们不在此时去规划新的政策呢?不愿意付出改弦易辙的辛劳,却愿意在那已经证明会翻车的老路上奔驰,这是为什么呢?“关中人口一百余万,大概算下来,戎、狄占一半,不管要他们留下,还是迁走,都需要粮食。如果粮食不足,就必须搜罗关中所有粮仓积蓄,才能保全他们的生计,绝对没有被排挤到沟壑而不出来抢掠为害的。如果把他们迁走,让沿途郡县供应粮食,到了目的地,是他们自己本民族地区,又能依附他们的同族,自我养活。如此,则关中百姓得到另外一半的粮食。远行者得到供应,留居者得到存粮,关中压力减轻,盗贼源头肃清,去除了不测之祸害,建立了永久的利益。如果不愿意付出一时的小小辛劳,而放弃可以一劳永逸的宏大战略,不愿意付出数日数月的烦苦,而留下遗祸几代人的寇敌,这不是能创业垂统、造福子孙的做法。“并州的胡人,本来就是凶恶的匈奴贼寇,建安年间,曹操命右贤王去卑,引诱呼厨泉到邺城,然后留下做人质,听任他的部众散居六郡。咸熙年间(魏朝末年),因为一个部落太强,又分割为三支,泰始之初(晋朝初建),又增加为四支。于是刘猛在内叛变,连接外寇。近年有郝散之乱,在谷远起事。如今匈奴五部之盛,达到数万户,人口繁多,超过西戎。而匈奴人天性骁勇,弓马娴熟,远超氐人、羌人。如果有不测风云,则并州地区,让人担心。“正始年间,毋丘俭征讨句丽,将句丽余众迁移到荥阳,刚迁徙的时候,不过是数百户人家,子孙繁衍,到如今数以千计,再过几代,人口将更加兴盛。如今百姓不能安于耕种的,尚且逃亡叛乱,狗马肥壮,还要咬人,何况像夷人、氐人那样,他们能不变乱吗?只是眼下力量微弱,做不到罢了。“治理国家的人,不怕贫穷,怕不安定,以四海之广,士民之富,难道我们需要有夷狄在境内,靠他们致富吗?对这些异族,可以声谕发遣,让他们各自回到故乡,他们不用思念故土,我们也不用担心忧虑。《诗经》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是功德永世长传的大计!”朝廷不能用。
【学以致用】这一段很精彩,江统在《徙戎论》中所讲的道理,真的是道理中的道理,值得学10遍都不为过
01,夫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不著而平,德不显而成这句话在兵法上就叫“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在中医上叫“上医治未病”处理任何事情,要在它发生之前,这样代价最小,而收获最大,并且处理起来看不出什么痕迹你好像没看见他干什么事,就已经解决了一百年后将要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等一的高手,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知到了,提前化解了那么,次一等的呢?其次则能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值困必济,遇否能通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处理,并且能够力挽狂澜但我们知道,有的时候有些事情,我们是可以力挽狂澜,能做到反败为胜,而有的时候狂澜太大,挽不了并且,不管怎么,都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只看代价的大与小但是,人性的弱点,不长记性!惰性大!今子遭敝事之终而不图更制之始,爱易辙之勤而遵覆车之轨,何哉!翻车了,把车重新拉回路上,修理好了之后,又在那翻过车的老路上继续奔驰,也不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该重新设计这个老出事故的路段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在这若惮暂举之小劳而忘永逸之弘策,惜日月之烦苦而遗累世之寇敌,非所谓能创业垂统,谋及子孙者也。看到这句话,你会联想到什么?是不是感觉到很熟悉?有的时候,家里的老人有点小疾病,为了不让子女担心,就一直拖着不说,不说嘛,子女也看不出来,他们也不是医生,然后等到大病了,不得不住院了,子女就得请假回来照顾,钱也多花了,时间也浪费了,工作耽误了,身体还受伤了...这就是我们有些人习惯于算小账,不晓得算大账....不要认为这只是讲老人的例子,换作我们企业创业者身上而言也是一样的有的人连续创业10次,10次失败,难道11次就能成功吗?如果不复盘,不总结,不学习,那么,第11次照样有可能失败这里面重要的是复盘与总结但是,我认为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个学习,指的是接触更高的思维,目的就是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框架,以及自己潜藏的习惯上的毛病而这个“毛病”自己很难看的出来,自己时常会忽略掉,这个时候需要借助老师、教练或者行业里面高手的眼观来指点出来我看到了身边一些企业老板经常喜欢花小钱买资料(片段化的)学习,乐此不疲自己觉得收获很多,但认真体会下就会发现,为什么学了这么多,企业进步还是如此缓慢?自己怎么还是没有从繁杂的具体事物中解放出来?别说什么“很享受充实忙碌的感觉”就好像“努力”这种词一样,它本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它难道不应该是一件缺乏天赋,才能,认知才不得不做的行为吗?如果一个企业老板,不能让自己从具体事物中抽身出来,那么这个企业的体量是有限的,并且人会越来越累,生意越做越难,这就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一个更长时间的工作而已。因为本人的主业是做企业股权激励咨询的,所以对江统所讲的这句话感触很深股权这玩意,你如果不在合伙做事之前就进行科学设计,那么一旦出事之后,我们有的时候连力挽狂澜的机会都没有遇到不靠谱的合伙人,自己又没有提前做好防火墙,到时候连法院都不能帮你解决18年的时候,我一个好哥们就遇到过这种事情, 前文也有提到过,在公司不赚钱的时候他的股东离开公司,10年间不管不问,10年后看到公司赚钱了,股东出现了,要来分配公司利润,这种情况,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分不分?他可是有50%的股权的,你说法院会支持谁?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所以,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句话极其重要,要学以致用。
02,为什么有的人明知道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用不好呢?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对“履霜坚冰至” 不敏感,不重视我2022年开始自学中医,然后立马督促我的妹妹从饮食上做好改变, 不再接触或者极少接触阴寒事物,或者离出生地很远地方的食材这不是预防现在,而是预防30年后,使她的身体不会出现毛病很多人到了50,60多岁莫名的出现关节痛,或者其它臓腑毛病,都是年轻的时候不科学的饮食积累的“阴、寒”的能量太多导致的汉字里面有个字——毒, 在古义里面不只是说“毒药”的毒, 而是聚集的意思当聚集的阴寒的能量多了之后,就会形成“小颗粒”,小颗粒多了之后,就会形成大颗粒,所以癌变怎么来的?就是这个原理这个原理跟戎狄叛乱一样,聚集的多了就成“势”了,成“势”了就会叛乱所以,我们要让“履霜坚冰至”这句话在脑海里形成条件反射, 并且知了,就要行动,要布局。知而不行,是未知
第二个是嫌麻烦嫌麻烦的背后还有个潜意识,就是总认为“时间还早”,还不急等到真正该急的时候,往往来不及了现在的西晋朝廷也是嫌麻烦,不想干活刚刚平叛取得胜利,正是举朝欢庆,赏赐功臣的时候,江统给大家找了一个麻烦事,所以不愿意动就好像我给身边有些朋友讲,要尽快先学通透股权的运作路线,先学习,慢慢导入股权激励,以备未来公司要发展无人可用,公司遇到危机也无人可顶,就像教员说的,宁愿备而不用,不愿用而不备。可是呢,都忙着赚钱,忙的没时间学习.....当下的西晋朝廷也是如此,忙着奖赏,忙着进行下一场夺权之战....没有哪个领导能够站在整个西晋国家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同样的,我们有些企业领导,也很少站在企业未来10年,5年,3年的角度来俯瞰自己的当下,没有全局观,没有大略观,行为节奏自然就把握不好了.....
end
------
(如觉得还行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统《徙戎论》:西晋王朝错过的最后一次解决胡族之患的良机
江统《徙戎论》诗解4方其自疑危惧畏怖制以兵威遐迁远处去盗贼原建终年益
从马腾父子关系重看“猪突之将”马超
司马炎很难解决胡人问题
激荡四百年:平定齐万年西晋隐忧已现,江统进徙戎论石沉大海​
从江统的《徙戎论》来分析西晋遭遇“五胡乱华”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