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把握中药用量?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3年8月19日

进度:482/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秦伯未医书重刊专辑:中医入门》

作者:秦伯未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享章节:第四章 药物之部————————————

【重点摘抄】

🌱二、用量

中药的用量,根据以下几个情况决定:

1.药物的性质

药物气味雄厚峻烈的用量小,平淡的比较重,前者如乌头、肉桂、干姜等,后者如山药、茯苓、扁豆等。质重的用量大,轻松的用量小,前者如鳖甲、牡蛎、磁石等,后者如桑叶、蝉衣、通草等。

2.方剂的组成

主药的用量重,协助药比较轻,如白虎汤中的石膏宜重用,知母、甘草的用量较少。在配伍方面,如左金丸中的吴萸的用量应轻于黄连。从整个方剂的组成来说,药数多,量较轻,药数少,量较重。

3.病情

病情严重、需要急救的用量重,病轻的或宜于长期调养的用量较轻。前者如四逆汤、大承气汤等,后者如桑菊饮、人参养营汤等。

4.体质

病人体质坚实的用量可重,娇弱的用量宜轻。一般西北地区用量大于东南地区,主要原因便是体质有强弱的关系。

5.年龄

成年人用量可重,小儿宜轻。一般小儿用量是大人的减半。

用药量的轻重,虽视具体情况决定,但应该指出,一般用量是有一定标准的,在这标准上衡量出入,不是随便决定的。必须掌握标准用量,然后或增或减,才能中肯。

药量对于处方的疗效有极大影响,很好的一个处方,往往用量不适当失却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所说适当与不适当,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病情和体质的情况,用药是否轻重恰当;一方面依据药的配合关系,用药是否轻重恰当。凡是病重体实,用量当重,病重体虚,便当酙减;病轻体实,不需要重量,病轻体虚,更不容许用重量。又药物的作用及配合后的作用随着用量的轻重而转变,如西藏红花少用和血,多用则破血;桂枝和白芍等量,能调和营卫,桂枝加重偏于卫,白芍加重偏于营。这在临症上是一番细致的功夫了。

关于古代度量衡制度和现代不同,古制都比今制为小。据近人考证,大概汉朝一两合市称四钱八分强,一升约今二合左右,提供参考,用以说明古方的分量不能作为现在处方用量的标准。

【我的思考】

 🌱关于药物的剂量,确实是一个关键点,之前曾听到过一位资深望重的老前辈告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

关于中药用量,除了上面作者介绍的那些,还想简单谈一点相关的问题。

一、剂量规定太死板,不符合实际。这里说的剂量规定,主要是说药典规定的剂量方面的问题,有些药物会受到药典的限制。比如细辛不过钱。

细辛不过钱,它最早是因为把细辛打成粉,然后单独地吹进鼻孔里,去治疗这个鼻渊这类疾病,然后发现超过了3克之后,就容易把人给吹死、中毒死亡。后来药典就把这种特殊的情况当成了一种机械的用药标准去用。而实际当中,很多医生开药,是很难见到单独只开一味细辛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用于配方当中,与其他的药物配伍到一起的。这样的话,它的药量根本就不拘泥于3克。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医生叫刘沛然,他用细辛能用到120克,专门治疗癌症以及白血病这种重大疾病(治好了)。

所以说这个“细辛不过钱”,把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剂量当成是一种绝对的标准,说的好听是以西方的标准来衡量,是绝对、孤立地看待问题然后制定的标准。说的直白一点,其实就是一些特别死板的人不动脑筋,然后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制定标准。并不符合实际!最后给中医加上了层层的枷锁……药典当中,诸如此类的规定比比皆是。再比如半夏的用量不能超过9……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心人可以自己体悟 。

或许药典里面用药剂量的限制主要还是因为“安全”问题,但是,之前反复说了,中药能起治疗作用主要在于药物的偏性,用药物的偏性去纠正人体的偏性,用药用得好的话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那么,毒性在哪儿?如果不懂用药,所谓的安全药物,没有辩证清楚一顿用下去,也不见得安全。比如,一个严重阳虚的患者,应该用的是四逆辈扶阳,如果把平时不少人用来保健的人参用下去,就不是安全了,而是夺命。

实际上,中医的关键在于辩证,辩证好了之后用药的时候看配伍。说就是这么一两句话,医生的实际用药是凭感觉,而感觉来源于经验的累积,这背后肯定有逻辑。要说清楚背后的逻辑,那么,这个可以简单说也可以详细说,简单说的话就是几句话,如果详细展开来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为关乎到用药的经验,一个药都可以谈三天三夜……

二、单味药的有效剂量,与配伍密切相关。比如,来了一个患者,经过辩证确认他需要扶阳,开出的方子可以是干姜30克、甘草20克;还可以开干姜15克、炮姜15克,甘草20克;还可以开干姜10克、生姜15克、炮姜10克,甘草20克。

这看起来是三个方子,而我们要是只盯着干姜这一个药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第一个方子的干姜是30克,第二个方子的干姜是15克,第三个方子的干姜是10克。就是单看干姜的话,会发现这里是三个剂量,但是,三个方子的实际功效是差不多的。其实这个方子还可以这么开,比如说可以开干姜20克、桂枝8克、甘草20克。那当一个人需要扶阳的时候,我们用这四个方子,实际的效果都是差不多的。有朋友发现了,干姜和桂枝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替代的,当然,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替代的(不是说任何时候都能代替)。

而这个时候我们要是单看干姜的剂量,就会发现,同一个人开出四个方子,不同的剂量,但是最后都喝好了。所以,我们分析干姜的有效剂量的时候,还要分析跟它搭配的药物以及剂量。实际上,整个方子的配伍,用药不是绝对孤立的值。

就是说,开方用药可以非常灵活,用药的剂量看跟谁搭配,还看跟它搭配的药物用量多少,并没有太死板的固定公式。所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开出来的方子会完全不一样了,而且,说的是都有良好效果的情况(没有效果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我们进一步总结,就会发现这四个方子的背后有一个东西是相通的,那就是它的性味配比是相通的,比如辛热和甘味,这两个的配比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对于同一个病人,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让这四个方子的辛热和甘味的配比接近于相等。那么,对于配比相近的方子,可以说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

进一步推理,也就是说性味配比远比单味药之间的配比重要、核心。一个方子,不是看药物的堆砌,而是看性味配比。

性味配比是什么呢?就是前几天分享到的《五行和五味的渊源》里面说到的问题,具体就是这个五味之间的配比。

也就是说,只要是符合同一个性味配比的,那么它其实解决的问题都是相通的。

关于中药的用量,暂时谈这些,其余的有机会再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用药剂量大小之我见
【转贴】聊聊药酒
灵活多变的中药用量
开中药处方的必备知识
基于3种疼痛病的羌活组方用药规律多维度分析
周超凡对中药常用量与超大剂量应用的认识(好文,中医人要详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