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时天水画家吴绍庸,擅画人物,出自一所传奇学校奉天美专

#原国正《兰州画坛轶事》#之(14)


1955年四月的一个星期天,一位戴眼镜,身形高大微胖,穿军便装干部模样的陌生人找到我家。自我介绍名叫李仑光,原在兰州军区防疫处,现转业在甘肃省卫生厅宣传处工作。他正在物色个能画画搞宣传的人,找了几个都不合适,就来找我,也不问我是否愿意,就让我写个自传给他,他好像很了解我的情况。前阵子我在西北军区防疫处帮过几天忙,估计是在那儿认识的于绳武推荐的。我家墙上挂着几张人物速写画,是我闲暇时与翟广炜在西关什字小旅馆里画的写生稿。他站在墙边逐一仔细看了,再没说什么话就告辞了。我按他的要求写了份简历,过了两天他专门来取走了,此后再无消息,我也没当回事,该干么还干么。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他突然又到我家,通知我到卫生厅报到上班。自此,我重新回归体制内,结束了为期两年多自由自在的打工生活,这是1955年五月的事。世事难料,有得必有失。这次职业选择,使我和家庭在以后的动荡年代,生活相对平稳安逸,但也与专业美术擦肩而过。我从此在卫生系统扎下了根,再没挪窝,后半生主要从事与卫生宣传、教育有关的美术工作,我热爱的绘画艺术只能变为业余爱好。
到卫生厅后接的第一个任务,是配合卫生防疫工作,画一套预防麻疹的彩色连环画,印发全省各地,这对我来说已是轻车熟路,很快完成任务。

1956年,卫生厅组织搞一个大型展览,宣传反映中医药发展史,从原始社会中医药起源一直到近代,涉及图片文字、雕塑模型等方方面面,搞下来要几十块展板。人手不够急需外援,李仑光从社会上找来了于鹤侣、徐祖番两人写美术字、刷展板;从兰州市卫生局借调来了王信昌搞摄影,还有两个临时木工做展板。我集中精力创作两幅主题油画,一幅反映原始人钻木取火、烧烤食物,另一幅表现石器时代用针砭治病的情景。还需要制作一尊原始人打猎的雕塑,找甘肃工艺美术厂定制。厂里有个刚从西安美院毕业搞雕塑的女学生,叫何鄂,由她主创。多年以后,兰州黄河边的标志性城市雕塑《黄河母亲》就是她的作品,这件作品家喻户晓几乎变成兰州的城市名片。


展览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几个人忙不过来,我介绍过去一起打工的朋友徐野萍、谢笠来帮忙。徐野萍是我的山西老乡、画广告画的,解放初庆祝活动多,一些单位团体上街游行抬的朱德、毛主席像很多都是找他画的。他人很风趣,爱讲笑话。经他们介绍又找来了郝进贤。新朋老友在一起共事,有说有笑,热闹非凡。

展览需要画一套李时珍《本草纲目》国画展板,郝进贤是画花鸟的,书法也很好,其中的药用植物,说明文字他都能搞定,但涉及的很多古代人物,他却画不了,其他人也都搞不了。



李仑光又带着我四处找人,天无绝人之路,多方打听,在隍庙附近的一家广告社里,找到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老画家吴绍庸。他正是我在铁路局搞展览时,天水选送作品《铁路工人》的作者。那幅画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我印象深刻,我们请他加入了展览筹备组。他来先白描临摹了一幅李时珍的画像,画得又快又好,棘手的《本草纲目》人物画问题迎刃而解。看他画古代人物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就决定由他负责再临摹一套国家正式出版的《中国历代名医画像》,他嫌我们准备的国画颜料不正,用不顺手,就专门到中药店买来了银硃、青黛、朱砂等天然原料来自己动手调颜料,用在画上果然清丽明亮。


此后凡古代人物统统由吴绍庸包办,他又结合展览内容,创作了《种牛痘》、《宋代印刷作坊》、《春节大扫除》等人物画展板。其中有张画是反映日本人来华学中医的内容,吴绍庸的日本人物画尤其出色。在无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他将其中的大和服、榻榻米以及人的动态跪姿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显然他对日本人的生活风俗有很深的研究与体会。他擅长画小幅作品,越小越精彩,画大了就稍显吃劲。可贵的是他创作能力过人,想象力非同寻常。

一班人朝夕相处,志趣相投又同心协力、各尽所能干一件喜欢的事,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也互通了各自身世。吴绍庸东北人,年龄只有五十二岁,历经沧桑满脸沟壑看起显老。他在奉天美术专门学校系统学习过西洋美术,素描,速写,色彩样样精通。加之他自幼喜爱绘画,有传统国画功底,中西结合,他笔下人物的造型、神态既生动又准确,不似传统文人画写意人物,潦草几笔点到即止。
说起奉天美术专门学校也很神奇,这所学校是前文提及的韩鲜族画家韩乐然一手创办。1924年初,韩先生从刘海粟校长的上海美专学成毕业后,只身来到沈阳。他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穿梭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统治下的沈阳官商界。先找银行出面介绍租了一所民宅院落,又托教育厅的朋友拿到私立学校批文,再拜访当地开明绅士募捐,购置桌椅教具,然后就挂牌招生,几个月下来就白手起家创办了东北历史上第一所现代美术学校。骨干教师全是那些被他邀来的不久前刚毕业的上海美专的同学。其中几位后来都成了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响当当的大人物。上海戏剧家欧阳予倩被请来教授舞台艺术,同时也在沈阳组织演出戏剧。后来的民国著名作家、新闻出版家王平陵也作过教员。再有一位就是后来与叶浅予共同创办《上海漫画》杂志的鲁少飞。漫画对人物刻画的要求非常高,吴绍庸跟着他学画人物,水平自然没得说。
据鲁少飞后来的回忆文章记载,他是1925年底应邀赴奉天美专任教的,但他到了学校,韩校长却没了踪影。直到解放后他才知道韩乐然的地下共产党员身份,原来韩校长到沈阳的真正目的是受党指派筹备东北党组织。兴办奉天美专不过是掩护身份的顺便所为。鲁少飞及奉天美专的师生们怎能想到,不辞而别的韩校长又接受新的任务,此时正以中学美术教员的身份出现在哈尔滨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年代久远,很多事以讹传讹。现在翻遍史料奉天美专不知结局如何?天水记录吴绍庸的资料中很多称他在沈阳美专师从善少飞,奉天美专学生的回忆录中又记载同学中有位名叫吴庸的学员跟着鲁少飞老师学画。
毕业后,吴绍庸在沈阳从事美术教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霸占东北建立伪满政府推行殖民统治,有大量日本移民迁入东北。他所在教育部门也被伪满政府接管,他被指派专门为殖民教科书画插图,内容涉及很多日本文化及生活习俗。在日寇刺刀下画教材,要求自然很高容不得半点差错,难怪他画日本人物风俗得心应手。

后来,吴绍庸不甘心为伪满政权服务作国奴,举家逃亡,辗转流落到甘肃天水落脚。天水自古崇文尚画,他很快融入当地文人画家圈并在中学教美术。他掌握的现代美术知识为天水以传统书画为主画坛带来一缕新风,很受书画圈与天水百姓尊敬与喜爱。至今有两段在天水留传的佳话很有意思。

一则讲,1943年张大千考察敦煌结束返程路过天水休整,天水书画界隆重接待,与当地一众文人贤达有深度互动交流。张大千游览考察了麦积山等名胜,回去后画了大气磅礴的《天水纪游图》。与天水书画界一长一少有特别交际。有一名十二岁学童胡宗珪持一小张宣纸向张大千求画,他欣然挥毫写就“柳蝉图"并题写"宗珪学兄存念”相赠。另一长者就是吴绍庸,张大千见其画大加赞赏,见吴绍庸衣衫单薄就将自己一件狐皮裘衣送给他。

另一则讲到,天水有很多学生跟吴绍庸学画。有位木雕名匠吴尚仁与他关系很好,经常仿学其画,有一天借了一幅他的画回家欣赏,过了几天还回,再过几天吴绍庸回访吴尚仁,他家厅堂正中挂一幅一模一样的画,原来是吴尚仁自己动手仿画的。

从这二则小故事说明吴绍庸当时在天水书画圈的地位与影响。解放后,兰州豫剧名角陈素珍接他到兰州,给豫剧社画布景,此外,他也在街头广告社接些零杂工作以此谋生。
当年,新旧社会交替,公私合营尚未开始,我们这群以画谋生的朋友闲聊时,吴绍庸提议大家合伙开办个书画社,岂不美哉?还是郝进贤比较敏感,他对吴绍庸说:“我曾在国民党旧政府的下属单位做过事,你在伪满政府谋过差,都属有历史问题的人,现在合起伙来组织社团,恐怕不合时宜”。此事就此作罢。难得吴绍庸年纪最长却富有进取心,反倒是我们几个年轻人顾虑多,缩手缩脚。

我们的中医药展览会正式开幕后,临时凑起来的筹备班到了散伙的时候。老规矩一天八块钱,晚上加班四块,大概干了一个多月,每人领了三四百元工钱陆续离去。

但过了没几天,一位年轻妇女找到展览会,自称是吴绍庸的妻子,提出借钱应急家用。我们很诧异,他刚领了几百元钱,怎么一转眼就花完了?另外,他老婆怎么如此年轻?后来才搞清楚,吴绍庸有俩老婆,没子女,一家三口租住在道升巷的一个大杂院里。他平日里打零工赚钱,俩夫人还在街上卖冰棍赚点零用钱,按说三张口六只手,糊口过日子没问题。但要命的是吴绍庸在旧社会粘染上吸鸦片的恶习,现在烟虽戒了,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还在,整天洋车来洋车去,出入于酒楼饭庄之间,办展览领的几百块钱几天就花光了。现在找上门的正是他的少夫人,我们哭笑不得,只好让她回去让吴绍庸打了个白条,又支给她80元钱作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后的晚餐》作品分析
清风雅韵--吴绪经水墨人物画
人物 ▏画家刘亚明
你连人都画不准还敢称画家!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83-----吴观岱
画家吴穀祥《海派绘画风云变幻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