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天快报

古城 |“济南八景”的最初景色

2016-03-21 明府城

济南八景也称历城八景,起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有关八景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崇祯六年(1633)《历乘》:“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由此可知,八景之说在明朝时已存在多年,但有些景观已随着时代的变迁难以寻迹。明崇祯《历城县志》中对“济南八景”的介绍散见于第二卷《封域志·山川》和第十一卷《古迹志·宅苑》中的相关条目下,且不全(缺“会波晚照”、“白云雪霁”两景)。现据相关文献记载,将其依次介绍如下:

锦屏春晓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龙洞山”条下载:“龙洞山,城东南三十里,……又有翠屏岩、独秀峰,下有黑龙潭、悬珠泉,崖上有二石瓮,峰侧龙祠,郡邑祷雨輙应,宋封‘灵虚公’,《九域志》以此山禹所尝登,一名‘禹登山’,削壁崚嶒,丹碧掩映,有锦屏环列之状,故‘历下八景’标曰‘锦屏春晓’。”

趵突腾空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趵突泉”条下载:“趵突泉,泺水之源也。……平地泉源觱涌,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固寰中之绝胜、古今之壮观也。景标为‘趵突腾空’。”

鹊华烟雨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鹊山”条下云:“历下客山胜,而北方之镇,鹊华并峙,每当阴云之际,两山连亘,烟雾环萦,若有若无,若离若合,凭高远望,可入画图,虽单椒浮黛,削壁涵青,各著灵异,乃昔人合标其胜曰‘鹊华烟雨’。”

明湖泛舟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鹊山”条下云:“历下客山胜,而北方之镇,鹊华并峙,每当阴云之际,两山连亘,烟雾环萦,若有若无,若离若合,凭高远望,可入画图,虽单椒浮黛,削壁涵青,各著灵异,乃昔人合标其胜曰‘鹊华烟雨’。”

佛山赏菊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佛慧山”条下云:“大佛山,城东南十里,一名‘佛慧山’,上有文壁峰,下有甘露泉,中有宝刹曰‘开元寺’,旧名‘佛慧寺’,有宋题名刻记,悬崖凿为石室,昔人多读书其中,今废。此山峰峦突兀,涧谷萦迴,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有修落帽故事者,无不吟眺于此焉,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

白云雪霁崇祯《历城县志》和康熙《历城县志》中均未见有对“白云雪霁”这一景观的介绍性文字,但据相关文献记载可知,“白云雪霁”一景当是指于冬日雪后初晴时登上位于珍珠泉、濯缨湖畔的白云楼,可见到的“霁色浮金连岱岳,寒光射目失明湖”之奇景。金末元初,行尚书省、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张荣于珍珠泉畔修建了私人宅第(即元好问《济南行记》中所说的“张舍人园亭”)。后来,张荣的孙子张宏又在此处新建了一座白云楼(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曾为之作《白云楼赋》)。该楼雄伟轩敞,面山带泉,颇据形胜。登楼四眺,远挹山色,近接水光,全城景物历历在目。尤其是在雪后初霁时登楼凭栏四望,所见景色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会波晚照刘勅在《历乘》卷五《建置考》“晏公庙”条下曾说:“晏公台,北门内,庙建台上,水由下行,今券塞,不复睹‘会波晚照’矣。”由是可知,“会波晚照”最初是指大明湖水汇流至湖东北隅,从晏公台下的券门穿过,折至会波桥、会波门出城,每当夕阳西下,夕阳余晖由券门斜映入水,湖水粼粼,浮光耀金,随波荡漾,故名。后来券门堵塞,湖水直接经会波桥出北水门,晚照倒影只能出现在当时的会波桥下了。

历下秋风崇祯《历城县志》卷十一《古迹志·宅苑》“历下亭”条下云:“《齐乘》:历下亭,在历山台上,面山背湖,实为绝胜。唐杜少陵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昔人标景为‘历下秋风’。”而康熙《历城县志》卷二卷十一《古迹志·宅苑》“历下亭”条下在前面这段文字后还加注说:“今按:圣台俱废,父老相传亭址在今贡院后。”据考证,金元时的历下亭在明湖南岸,建在一高台之上,可览全城山湖之胜。亭下多老树古木,每至秋日,湖水微波,南山隐约,芦荻瑟瑟,西风萧萧,故被标为“历下秋风”一景。明代时建贡院,历下亭、历山台俱被平毁,此景空留其名。清康熙时,历下亭被重建于大明湖中,“历下秋风”一景又遂移到湖亭。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济南】你知道“济南八景”的前世今生吗?
“济南八景”的前世今生
杨曙明原创丨读《历乘》,看历下
长安八景之骊山晚照
关中各地的古八景
“鹊华烟雨”意象的元代构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